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7602发布日期:2020-03-24 14:03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蒸汽的产生以及不断的补水,一旦水气分离器对蒸汽的处理速度较慢时,则会导致蒸汽在管路堆积,由于气体具有较强的压缩性,则会逐步增大管路的压力,久而久之则会带来安全隐患,为此,继续研究出一种能够起到对蒸汽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使得管路内部的压力较为恒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采用所述制热器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蒸汽回流口的结构,当管路内部压力过高时,即通过自动调压装置将多余的蒸汽沿着蒸汽回流口输送回制热器内部,即降低了热量损失,也防止了管路压力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热器;所述制热器下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冷水进水口;所述制热器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蒸汽回流口;所述制热器一侧上端位置设置有蒸汽溢出口;所述制热器一侧设置有自动调压装置;所述制热器另一侧设置有汽水分离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三通阀体、活塞块、压缩弹簧、弹簧支座、上端盖和端盖帽;所述活塞块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体内部居中位置;所述上端盖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体的上部并与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上端盖上部卡接有端盖帽;所述上端盖内部螺柱连接有弹簧支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弹簧支座卡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块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汽水分离器下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汽水分离器两侧分别设置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制热器与所述自动调压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自动调压装置与所述汽水分离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管路。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三通阀体的下端为蒸汽采集口;所述三通阀体较低的一端为蒸汽释放口;所述三通阀体较高的一端为蒸汽减压口;所述蒸汽采集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蒸汽溢出口连接;所述蒸汽释放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蒸汽减压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蒸汽回流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活塞块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体内部居中位置,通过压缩弹簧对活塞块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三通阀体的蒸汽释放口的开闭;2、所述三通阀体较高的一端为蒸汽减压口,此结构能够有效的调整管路内部的压力,防止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的自动调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热器;2、自动调压装置;3、汽水分离器;101、冷水进水口;102、蒸汽回流口;103、蒸汽溢出口;104、第一管路;105、第二管路;106、第三管路;201、三通阀体;202、活塞块;203、压缩弹簧;204、弹簧支座;205、上端盖;206、端盖帽;207、蒸汽采集口;208、蒸汽释放口;209、蒸汽减压口;301、冷凝水出口;302、蒸汽入口;303、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2所示,包括制热器1;所述制热器1下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冷水进水口101;所述制热器1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蒸汽回流口102;所述制热器1一侧上端位置设置有蒸汽溢出口103;所述制热器1一侧设置有自动调压装置2;所述制热器1另一侧设置有汽水分离器3;所述自动调压装置2包括三通阀体201、活塞块202、压缩弹簧203、弹簧支座204、上端盖205和端盖帽206;所述活塞块202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体201内部居中位置;所述上端盖205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体201的上部并与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上端盖205上部卡接有端盖帽206;所述上端盖205内部螺柱连接有弹簧支座204;所述压缩弹簧203一端与所述弹簧支座204卡接;所述压缩弹簧203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块202卡接;所述汽水分离器3下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冷凝水出口301;所述汽水分离器3两侧分别设置有蒸汽入口302和蒸汽出口303;所述制热器1与所述自动调压装置2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104和第二管路105;所述自动调压装置2与所述汽水分离器3之间设置有第三管路106;所述三通阀体201的下端为蒸汽采集口207;所述三通阀体201较低的一端为蒸汽释放口208;所述三通阀体201较高的一端为蒸汽减压口209;所述蒸汽采集口207通过所述第一管路104与所述蒸汽溢出口103连接;所述蒸汽释放口208通过所述第三管路106与所述蒸汽入口302连接;所述蒸汽减压口209通过所述第二管路105与所述蒸汽回流口102连接。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使用蒸汽发生器时,由于蒸汽发生器一般采用长时间自动循环式作业,所以蒸汽发生器内部会不断的补水以及不断的产生热蒸汽,然而此时一旦汽水分离器3对蒸汽的过滤速度较慢时,此刻蒸汽便会在管路内部堆积,从而增大管路内部的压力,一旦压力超过安全值,则会导致管路炸裂,为此,使用者可以使用本款一种纯蒸汽发生器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

步骤二,如图1-2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恒压稳流控制装置时,此刻冷水会经由冷水进水口101进入到制热器1内部,然后将冷水加热成蒸汽,然后蒸汽便会经由蒸汽溢出口103溢出,继而通过第一管路104到达自动调压装置2的蒸汽采集口207,此刻蒸汽具有一定的压力,会对活塞块202的下表面施加压力,当蒸汽压力较小时,此刻活塞块202不会发生移动,蒸汽会通过蒸汽释放口208再通过第三管路106到达汽水分离器3的蒸汽入口302,从而通过汽水分离器3对湿蒸汽进行滤干,而干燥的蒸汽则会沿着蒸汽出口303排出,而冷凝水则会沿着冷凝水出口301排出;

步骤三,如图1-2所示,当管路内部的蒸汽压力过大时,此刻蒸汽通过自动调压装置2时,便会缓慢将活塞块202向上顶起,此刻压缩弹簧203被压缩,当活塞块202运动至高于蒸汽减压口209时,此刻一部分蒸汽便会沿着蒸汽减压口209通过第二管路105,从而到达制热器1上部的蒸汽回流口102,从而实现蒸汽的减压循环,减少了热量损失,又提升了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