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供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649发布日期:2020-08-11 21:4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供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供热炉。



背景技术:

供热炉一直是集中供热的主要设备之一,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人们对供热炉所提供的热风也有不同的要求。用于工业干燥生产中,一般以空气作为介质,通过热交换的形式加热空气,对热风的清洁程度要求中等,因此传统供热炉为提高热效率,必须选用高压通风机、动力消耗较大,采用尺寸较大的旋风分离器和除尘器,造成设备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用于医疗和食品领域时,一般采用的是热蒸汽,热蒸汽的供热炉与传统供热炉不一样,需要较高的清洁度,物料只用来燃烧加热液体生产蒸汽,导致大量热量随着烟气散失造成浪费,因此传统热蒸汽锅炉的热效率较低,因此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燃料浪费,为了提高热效率必须增大受热面积,同样会造成设备体积过大,占地面积大,维修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热效率高、能够同时提供较高清洁度的热蒸汽和热风的多功能供热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供热炉,包括:进料斗、进料绞龙、燃烧筒、燃烧炉、储水箱、给水泵、膜式壁管子、蒸汽储存箱、蒸汽排气阀、烟气通道、烟气筒、空气筒、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空气加热盘管和排烟道,所述进料斗通过进料绞龙与燃烧炉连接,燃烧炉位于燃烧筒靠下方位置,燃烧炉的排烟口与燃烧筒内部连通,储水箱位于燃烧炉下方,储水箱与给水泵连接,储水箱两侧与蒸汽储存箱之间分别安装有膜式壁管子,蒸汽排气阀位于燃烧筒顶部与蒸汽储存箱连通,燃烧筒与烟气筒之间通过烟气通道连接,空气筒嵌套在烟气筒内,空气入口位于空气筒底部,空气出口位于空气筒顶部,空气加热盘管位于空气筒内,空气加热盘管两端分别与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连接,排烟通道贯穿空气筒中心。

进一步地,燃烧筒内上下部份装有平板水位表,检测水位高低。

进一步地,燃烧筒和空气筒外壁包有厚度为30~60mm的硅酸铝纤维作为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膜式壁管子由多根管子和扁钢并排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利用给水泵将水泵入膜式壁管子内,膜式壁管子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避免蒸汽与烟气接触,不需要另设过滤装置,保证蒸汽的清洁度。

(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筒嵌套在烟气筒内,烟气只在空气筒和烟气筒之间的空间,空气只存在空气筒内进行热交换,最大限度保证加热空气的清洁度。

(3)本实用新型将生产蒸汽的燃烧筒和生产加热空气的空气筒连接在一起,利用生产蒸汽所产生的热烟气进行加热低温空气生产加热空气,提高热利用率,实现多功能供热。

(4)本实用新型设计在空气筒内加设空气加热盘管,延长低温空气与高温烟气热交换的时间,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所述多功能供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元件名称及序号:1-进料斗;2-进料绞龙;3-燃烧筒;4-燃烧炉;5-储水箱;6-给水泵;7-膜式壁管子;8-蒸汽储存箱;9-蒸汽排气阀;10-烟气通道;11-烟气筒;12-空气筒;13-空气入口;14-空气出口;15-空气加热盘管;16-排烟通道;17-平板水位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技术:
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多功能供热炉,包括:进料斗1、进料绞龙2、燃烧筒3、燃烧炉4、储水箱5、给水泵6、膜式壁管子7、蒸汽储存箱8、蒸汽排气阀9、烟气通道10、烟气筒11、空气筒12、空气入口13、空气出口14、空气加热盘管15和排烟通道16,所述进料斗1通过进料绞龙2与燃烧炉4连接,燃烧炉4位于燃烧筒3靠下方位置,燃烧炉4的排烟口与燃烧筒3内部连通,储水箱5位于燃烧炉4下方,储水箱5与给水泵6连接,储水箱5两侧与蒸汽储存箱8之间分别安装有膜式壁管子7,蒸汽排气阀9位于燃烧筒3顶部与蒸汽储存箱8连通,燃烧筒3与烟气筒11之间通过烟气通道10连接,空气筒12嵌套在烟气筒11内,空气入口13位于空气筒12底部,空气出口14位于空气筒12顶部,空气加热盘管15位于空气筒12内,空气加热盘管15两端分别与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连接,排烟通道16贯穿空气筒12中心。

燃烧筒3内上下部份装有平板水位表17,检测水位高低。

燃烧筒3和空气筒12外壁包有厚度为30~60mm的硅酸铝纤维作为保温层。

所述膜式壁管子7由多根管子和扁钢并排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生物质燃料从下料斗进入,由进料绞龙输送至燃烧筒底部的燃烧炉中提供燃烧原料,同时给水泵将水泵入膜式壁管子内,高温烟气从燃烧炉的排烟口进入燃烧筒内,膜式壁管子内的水受热产生水蒸气,沿着膜式壁管子进入燃烧筒顶部的蒸汽储存箱,燃烧炉中的烟气沿烟气通道进入烟气筒内,烟气在烟气筒内流动最后沿中间的排烟通道排出,低温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空气筒,低温空气沿空气筒内的空气加热盘管流动,高温烟气与空气加热管内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加热空气从空气出口排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供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进料绞龙(2)、燃烧筒(3)、燃烧炉(4)、储水箱(5)、给水泵(6)、膜式壁管子(7)、蒸汽储存箱(8)、蒸汽排气阀(9)、烟气通道(10)、烟气筒(11)、空气筒(12)、空气入口(13)、空气出口(14)、空气加热盘管(15)和排烟通道(16),所述进料斗(1)通过进料绞龙(2)与燃烧炉(4)连接,燃烧炉(4)位于燃烧筒(3)靠下方位置,燃烧炉(4)的排烟口与燃烧筒(3)内部连通,储水箱(5)位于燃烧炉(4)下方,储水箱(5)与给水泵(6)连接,储水箱(5)两侧与蒸汽储存箱(8)之间分别安装有膜式壁管子(7),蒸汽排气阀(9)位于燃烧筒(3)顶部与蒸汽储存箱(8)连通,燃烧筒(3)与烟气筒(11)之间通过烟气通道(10)连接,空气筒(12)嵌套在烟气筒(11)内,空气入口(13)位于空气筒(12)底部,空气出口(14)位于空气筒(12)顶部,空气加热盘管(15)位于空气筒(12)内,空气加热盘管(15)两端分别与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连接,排烟通道(16)贯穿空气筒(12)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供热炉,其特征在于:燃烧筒(3)内上下部份装有平板水位表(17),检测水位高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供热炉,其特征在于:燃烧筒(3)和空气筒(12)外壁包有厚度为30~60mm的硅酸铝纤维作为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供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管子(7)由多根管子和扁钢并排焊接而成。


技术总结
一种多功能供热炉,包括:进料斗、进料绞龙、燃烧筒、燃烧炉、储水箱、给水泵、膜式壁管子、蒸汽储存箱、蒸汽排气阀、烟气通道、烟气筒、空气筒、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空气加热盘管和排烟道,本实用新型设计利用给水泵将水泵入膜式壁管子内,膜式壁管子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避免蒸汽与烟气接触,不需要另设过滤装置,保证蒸汽的清洁度;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筒嵌套在烟气筒内,烟气只在空气筒和烟气筒之间的空间,空气只存在空气筒内进行热交换,最大限度保证加热空气的清洁度;本实用新型将生产蒸汽的燃烧筒和生产加热空气的空气筒连接在一起,利用生产蒸汽所产生的热烟气进行加热低温空气生产加热空气,提高热利用率,实现多功能供热。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金鼎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