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44395发布日期:2022-07-30 02:5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在乙烯生产工艺中,通常以炼厂干气(重整干气、px燃料气、沸腾床加裂干气、psa尾气、柴油加裂干气)、液化气(正丁烷、烷基化液化气)、轻质液体(正戊烷正己烷油、拔头油、rog单元混合碳五、重整碳五)、芳烃抽余油、加氢尾油等为原料,高温裂解后经分离提纯后得到乙烯。
3.由于乙烯生产过程中,部分物料需要加热而部分物料需要冷却,例如,裂解后的产物需要冷却,以实现分离提纯的目的,因此,乙烯生产系统中包括精馏塔和换热器。而为了减少能耗,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器通常选择超低压蒸汽发生器,从而利用系统中急冷油(热)与低压锅炉给水换热产生低压饱和蒸汽,以便将低压饱和蒸汽用于需要加热的物料,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
4.然而,现有的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生器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生器内部设计的隔板具有倾斜部分,导致物料(急冷油)堆积,从而导致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生器检修前其内部的物料(急冷油)无法完全排空,且由于位于隔板下方的管束被隔板的倾斜部分遮挡因此检修时无法查看位于隔板下方的管束,不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用于解决现有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生器存在检修前物料无法完全排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包括箱体、管箱和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管束,箱体的一端与管箱连通,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箱体与管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换热腔和下换热腔,隔板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管箱的底部连通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与上换热腔连通,排空管上安装有用于封闭或打开排空管的控制件。
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检修前,通过控制件打开排空管,使得堆积在上换热腔内(倾斜部附近)的物料(急冷油)通过排空管完全排出,从而避免急冷油堆积在管箱内,进而避免检修时打开管箱的瞬间堆积的急冷油直接泄漏至地面上,导致地面污染。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生器在检修前急冷油无法完全排空的问题,避免了检修时打开管箱后急冷油直接泄漏至地面上,从而避免地面污染以及急冷油浪费问题。
8.可选地,所述倾斜部上开设有检修口,倾斜部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检修口的盖板。
9.本方案中,移动盖板并露出检修口时,工作人员能够观察位于隔板下方的管束,而盖板密封检修口时,能够避免上换热腔内的急冷油通过检修口流入下换热腔,从而确保急冷油与管束进行热交换。
10.可选地,所述控制件为阀门。
11.本方案中,控制件为阀门时,工作人员通过阀门即可打开或封闭排空管,操作方便。
12.可选地,所述控制件为封板,封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排空管的底端,且封板与排空管的底端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13.本方案中,控制件为封板,且封板可拆卸连接在排空管的底端,工作人员将封板拆卸后即可使得管箱内堆积的急冷油完全排出。而且密封垫片能够进一步确保封板密封排空管的密封性,避免排空管漏油。
14.可选地,所述封板通过螺栓安装于排空管的底端。
15.本方案中,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排空管的底端,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安装封板。
16.可选地,所述盖板朝向上换热腔的一侧壁上设有把手。
17.本方案中,盖板上的把手方便工作人员移动盖板。
18.可选地,所述盖板与检修口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19.本方案中,密封垫圈的设计进一步确保盖板对检修口的密封性。
20.可选地,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倾斜部上。
21.本方案中,需要检修时,工作人员将盖板从倾斜部上拆卸下来即可。
22.可选地,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安装于倾斜部上。
23.本方案中,盖板通过螺栓安装于倾斜部上,从而实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倾斜部上。
24.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有观察口和用于密封观察口的透明观察板。
25.本方案中,盖板上的透明观察板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观察位于隔板下方的管束,无需移动盖板露出检修口后再观察,更为方便、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的局部纵剖图;
27.图2为图1中管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图2中盖板的左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管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盖板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管箱2、管束3、平盖4、进油管5、出油管6、隔板7、倾斜部710、水平部720、上换热腔8、下换热腔9、排空管10、阀门11、检修口12、盖板13、螺栓14、密封垫圈15、把手16、封板17、透明观察板18。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低压蒸汽发生器,包括箱体1、管箱2和用于热交换的管束3,箱体1的左端与管箱2连通,管箱2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平盖4,平
盖4将管箱2的左端密封。管箱2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5,管箱2的底端连通有出油管6。箱体1内设有隔板7,隔板7将箱体1与管箱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换热腔8和下换热腔9,进油管5与上换热腔8连通,出油管6与下换热腔9连通,上换热腔8的右端和下换热腔9的右端连通,以便急冷油从上换热腔8流至下换热腔9。结合图2和图3所示,隔板7包括倾斜部710和水平部720,倾斜部710的左端低于倾斜部710的右端,倾斜部710位于管箱2内。
36.管箱2的底部连通有排空管10,具体地,排空管10与上换热腔8的底部连通,排空管10上安装有用于封闭或打开排空管10的控制件。本实施例中,控制件为阀门11。
37.结合图3所示,倾斜部710上开设有检修口12,倾斜部710上设有用于密封检修口12的盖板13,盖板13可拆卸连接于倾斜部710上,本实施例中,盖板13通过螺栓14安装于倾斜部710上。盖板13与检修口12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5,并且,螺栓14贯穿密封垫圈15,从而提高盖板13密封检修口12的密封性。此外,密封垫圈15可粘接于倾斜部710或盖板13上,从而避免拆卸盖板13时,密封垫圈15脱落。结合图4所示,盖板13的上侧壁设有把手16,本实施例中,把手16焊接于盖板13的上侧壁上。
38.实际使用时,当设备需要检修时,停止从进油管5向管箱2和箱体1内输入急冷油,上换热腔8和下换热腔9内的急冷油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油管6排出,然而,由于上换热腔8的左端具有下沉结构,因此,堆积在低于隔板7水平部720的上换热腔8空间内的急冷油无法通过出油管6排出。此时,工作人员通过排空管10上的阀门11(可预先在排空管10下方放置接油桶),打开排空管10,以便上换热腔8左部的急冷油通过排空管10完全排出,从而实现急冷油的完全排空,避免急冷油堆积,更避免了管箱2打开时急冷油直接泄漏在地面上而导致地面污染和急冷油浪费的问题。
39.而后,工作人员取下平盖4,露出管箱2的左端口,检修位于隔板7上方的管束3。接着,工作人员转动螺栓14,将盖板13从倾斜部710上拆卸下来,露出倾斜部710上的检修口12,从而检修位于隔板7下方的管束3。检修结束后,工作人员确认管束3检修效果后,将盖板13重新密封在检修口12上,然后将平盖4重新安装在管箱2的左端,从而重新密封管箱2的左端。最后,关闭排空管10上的阀门11即可启动设备重新工作。
4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确保检修前管箱2内的急冷油完全排空,从而确保检修时满足安全条件,并且,本实施例通过在倾斜板上设计检修口12,方便工作人员检修位于隔板7下方的管束3。
41.实施例二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件与实施例一中的控制件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件为封板17,封板1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排空管10的底端,具体地,封板17通过螺栓安装于排空管10的底端。封板17与排空管10的底端之间设有密封垫片,密封垫片粘接于封板17的上表面,从而确保封板17对排空管10的密封性。
43.当设备需要检修时,停止从进油管5向管箱2和箱体1内输入急冷油,上换热腔8和下换热腔9内的急冷油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油管6排出。然后,工作人员转动螺栓,将封板17取下,上换热腔8内堆积的急冷油经排空管10排出,即可实现急冷油的完全排空,确保检修时满足安全要求。检修完成后,利用螺栓重新将封板17安装在排空管10的底端即可。
44.实施例三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盖板13上开设
有观察口,盖板13上设有用于密封观察口的透明观察板18,透明观察板18粘接于盖板13上。透明观察板18可采用透明塑料板或钢化玻璃制成。
46.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打开管箱2后,可通过盖板13上的观察口直接观察位于隔板7下方的管束3,确认管束3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拆卸盖板13:若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口发现位于隔板7下方的管束3需要修理,则拆卸盖板13露出检修口12进行修理;若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口发现位于隔板7下方的管束3使用情况良好,无需修理,则无需再拆卸盖板13,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