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9776发布日期:2022-09-21 00: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空气炸锅一般包括机体,机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体,机体内设有能向烹饪腔体内部送入高温空气的热风组件,烹饪腔体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利用热风组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热风,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热空气与食物充分接触,利用食物表面瞬间快速失去水分,或再加上食品自身产生的油脂,使食品表面形成酥脆口感,呈现被油炸的效果。
3.但是用空气炸锅烘烤食物,会导致食物烘烤过干甚至烧焦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一般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置较低的加热温度,但这样会导致烘烤时间加长、烘烤不熟等。目前还有人通过在食物烘烤过程中提供水蒸汽的方式来减少烘烤过程中出现的过干甚至烧焦现象,如申请号为cn202021736504.7(公告号为cn2134057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蒸煮功能的空气炸锅》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包括空气炸锅机体,空气炸锅机体的内部设置有由下机芯围成的烹饪腔,烹饪腔内设置有抽屉式炸篮,空气炸锅机体的顶部安装有水箱,下机芯的外部安装有蒸汽发生器,下机芯的侧部安装有蒸汽喷嘴,水箱、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喷嘴依次连通,抽屉式炸篮侧壁上开有与蒸汽喷嘴相对应的第一开孔,蒸汽喷嘴依次穿过下机芯侧壁上的第二开孔和抽屉式炸篮的第一开孔延伸至抽屉式炸篮内。
4.但是上述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需要通过输送管道转接喷嘴进入烹饪腔,结构复杂,且热量容易在蒸汽传递过程中发生耗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包括有内部形成有烹饪腔的机体以及位于所述烹饪腔中的锅体,所述机体的下部具有围设在烹饪腔外周的第一夹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7.水箱,设于所述的机体上,具有出水端;
8.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的第一夹层中,具有进水端以及供蒸汽排出的喷嘴,该喷嘴伸入到所述的锅体的内腔中;以及
9.进水管,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水箱的出水端,第二端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端。
10.为了方便溢水回收,所述水箱的上部具有溢流孔;
11.并且,还包括有
12.废水箱,设于所述的机体上,具有进水端;以及
13.溢水管,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水箱的溢流孔,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废水箱的进水端。
14.为了方便平衡大气压,所述水箱的上部具有通气孔,该通气孔通过回气管连通所述废水箱的内腔。
15.为了简化结构,所述的溢流孔形成所述的通气孔,所述的溢水管形成所述的回气管。
16.为了方便溢水依靠自重进入废水箱,所述的废水箱低于所述的水箱,所述的溢水管为自流管。
17.为了方便烹饪腔和第一夹层的形成,所述的机体包括有底座、安装在底座上方的顶盖以及安装在底座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外壁与底座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第一夹层,所述内胆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的烹饪腔。
18.为了给喷嘴让位,所述内胆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的锅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孔相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的喷嘴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伸入到所述的锅体内。
19.为了避免与前后活动的锅体发生干涉,所述的锅体能沿前后方向抽拉地进出所述的烹饪腔,所述的喷嘴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
20.为了避免蒸汽通过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进入第一夹层,影响蒸汽发生器等部件工作,所述喷嘴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套,并与上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周壁形成密封配合。
21.为了保证蒸汽在锅体内均匀分布,所述喷嘴的出汽端位于所述锅体内腔的下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工作时,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对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喷嘴直喷进入锅体内部,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蒸制,可见,蒸汽无需通过输送管道进入锅体内部,结构简单,且热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25.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26.图4为图1中省略了底座和顶盖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系统包括有机体1、锅体2、热风组件3、水箱4、蒸汽发生器5、进水管6、废水箱7和溢水管8。
29.其中,机体1包括有底座11、安装在底座11上方的顶盖12以及安装在底座11内的内胆13,内胆13的内部形成有烹饪腔130,内胆13的外壁与底座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围设在烹饪腔130外周的第一夹层110,顶盖1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夹层120;底座11和内胆13的前侧具有相对应的开口,内胆13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131。
30.锅体2位于烹饪腔130中,并能通过底座11和内胆13的前侧开口沿前后方向抽拉地进出上述烹饪腔130,锅体2的后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孔131相对应的第二插孔21。
31.热风组件3设于顶盖12内并能向烹饪腔130送入高温气体。热风组件3的具体结构
可参见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2210027667.5(公告号为cn11428780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具有煮烤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此处不再赘述。
32.水箱4安装在上述第二夹层120中,水箱4的下部具有出水端,上部具有溢流孔41和通气孔。本实施例中,溢流孔41形成有通气孔,即两者共用一个通孔。
33.蒸汽发生器5设于第一夹层110的后部,具有进水端以及供蒸汽排出的喷嘴51,该喷嘴51依次穿过上述第一插孔131和第二插孔21伸入到锅体2的内腔中,以使蒸汽直喷进入锅体2内部;喷嘴51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套52,并与上述第一插孔131和第二插孔21的周壁形成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喷嘴51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避免与前后活动的锅体2发生干涉;喷嘴51的出汽端位于锅体2内腔的下部,蒸汽进入锅体2内后向上传递,保证蒸汽在锅体2内均匀分布。
34.进水管6的第一端口连通水箱4的出水端,第二端口连通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端,进水管6上设有能将水从进水管6的第一端口输送到第二端口的水泵61。本实施例中,水泵61为电磁泵,能够控制水的输送。
35.废水箱7设于底座11的底部,且低于上述水箱4,废水箱7上具有进水端。
36.溢水管8为自流管,其第一端口连通水箱4的溢流孔41,第二端口连通废水箱7的进水端,同时,溢水管8作为回气管连通通气孔和废水箱7的内腔,可以起到平衡大气压的作用。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食材的锅体2放入烹饪腔130中,以使蒸汽发生器5的喷嘴51对准第二插孔21插入后伸入到锅体2的内腔中,工作时,水箱4中的水在水泵61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6进入蒸汽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5对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喷嘴51直喷进入锅体2内腔的下部,然后向上传递,对锅体2内的食材进行蒸制,可见,蒸汽无需通过输送管道进入锅体2内部,结构简单,且热利用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