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0992发布日期:2023-02-17 21:3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废热回收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生产流程中,车间需要热水时,往往是将常温软水抽到锅炉,锅炉加热软水后,再送到所需车间供设备运行。车间使用过的热废水如果不采取回收再利用直接排放,不仅浪费热资源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降低了锅炉的利用效率。现有技术方案,如公布号为cn202092109u中提供的方案,存在废气和废水没分开处理,流程安全性不高,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收回废热效率、安全性。
4.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废气供给车间,汽水换热器、保温储水箱、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补水箱和锅炉。
5.所述废水废气供给车间与汽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蒸汽管,汽水换热器内设有汽水管,所述汽水管一端延伸出汽水换热器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汽水换热器与保温储水箱;所述废水废气供给车间与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
6.所述第一换热器内设有加热软水管,所述加热软水管一端延伸出第一换热器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换热器与保温储水箱连接;
7.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一端延伸出第二换热器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换热器与补水箱连接;
8.所述保温储水箱与锅炉之间有管道连接,所述补水箱与锅炉通过管道连接,锅炉与废水废气供给车间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9.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10.进一步地,汽水换热器为汽水板式换热器,由车间排出的热废气加热换热器内汽水软水泵打入的软水。
11.进一步地,优选地,在所述保温储水箱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液位检测器。用来检测保温储水箱内加热软水状态,以保障回收系统的稳定性。
12.进一步地,在加热软水管进口安装有加热软水泵,在废水废气供给车间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废水泵。在补水管进口安装有补水泵,在汽水管进口安装有汽水软水泵。
13.进一步地,在保温储水箱与锅炉之间连接管道上设有保温储水阀,所述补水箱与锅炉之间连接管道上设有补水阀。
14.优选地,在所述的加热软水泵、废水泵、补水泵、汽水软水泵、补水阀和保温储水阀均安装流量检测器,通过对泵的控制并辅以流量检测,控制软水和车间废水的流量,提升车间废水和加热软水的导热效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相较对比文件,将热废气和热废水分开处理回收,提高了回收系统的安全性。
17.2、在保温水箱中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液位检测器,并配合补水箱,对回收流程进行检测与控制,提高了该回收软水废热利用系统的稳定性
18.3、在废水泵、加热软水泵和补水泵位置安装流量检测,对回收流程中软水流量进行检测控制,提高换热器的导热效率,提高了该回收软水废热利用系统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生产车间,3、汽水换热器,4、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保温储水箱,7、补水箱,8、锅炉,9、废水处理单元,10、废气处理单元,21蒸汽管,22、汽水管,23、加热软水管,24、低温废水管,25、补水管,201、加热软水泵,202、保温储水阀,203、补水泵,204、废水泵,205、补水阀,206、汽水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包括生产车间1、汽水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保温储水箱6、补水箱7、锅炉8以及2加热软水泵201、废水泵204、补水泵203、汽水软水泵206、补水阀205和保温储水阀202,水泵水阀上安装有流量检测,流量检测和水泵水阀均有plc控制器监测控制,plc控制器与被控制部件电性连接。
23.生产车间产出的热废气经由蒸汽管21送入汽水换热器3中,汽水软水泵向汽水换热器3中打入软水,热废气对汽水换热器3中软水加热,被加热软水再通过汽水管22送入保温储水箱6中储存,汽水换热器被热交换后的废气,再由废气处理单元10处理后排出。
24.生产车间产出的废水经由废水泵204打入第一换热器4的壳程内,加热第一换热器4的管程流体,其中第一换热器4的管程流体是由加热软水阀201打入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内的软水,被壳程流体加热的管程流体通过加热软水管23送入保温储水箱6内储存。
25.第一换热器4的壳程流体在给管程流体加热后,通过低温废水管24流入第二换热器5的壳程中,第二换热器的壳程流体低温废水二次利用,对第二换热器5的管程流体进行加热,其中第二换热器的管程流体是由补水泵203打入管程的,被加热的管程流体再通过补水管25进入补水箱7中,第二换热器5的壳程流体在热交换后,从壳程出口流入废水处理单元9,经处理后再排出。
26.保温储水箱6中的被储存加热软水,通过保温储水阀202流入锅炉8中,当保温储水阀202上的流量检测到加热软水不足锅炉使用时,补水阀205将补水箱7中的软水流入锅炉8中,来满足锅炉工作,锅炉再对回收软水加热到符合车间需求温度后送入车间。
27.在废水泵、加热软水泵和补水泵位置安装流量检测,对回收流程中软水流量进行检测控制,提高换热器的导热效率,提高了该回收软水废热利用系统的回收效率。
28.本系统流程在工作时,生产车间1产生的热废水和热废气。车间的热废气经蒸汽管21通向汽水换热器3,加热汽水换热器中由汽水软水泵206打入的软水,被加热的软水再由汽水管22输往保温储水箱6;车间的热废水经废水泵打入第一换热器4壳程内,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内是由加热软水泵201打入的软水,被第一换热器4加热的软水再经由加热软水管23储存在保温储水箱6中。第一换热器4壳程中流出的低温废水再通过低温废水管24流入第二换热器5二次利用,第二换热器4的管程内是由补水泵203打入的软水补水,被第二换热器5加热的软水补水经由补水管25送入补水箱7中。保温储水箱6中的加热软水和补水箱7中的软水补水共同给锅炉供水,实现对车间产出的废水、废气回收废热利用。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废气供给车间(1),汽水换热器(3)、保温储水箱(6)、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补水箱(7)和锅炉(8);所述废水废气供给车间(1)与汽水换热器(3)之间连接有蒸汽管(21),汽水换热器(3)内设有汽水管(22),所述汽水管(22)一端延伸出汽水换热器(3)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汽水换热器(3)与保温储水箱(6);所述废水废气供给车间(1)与第一换热器(4)的一端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4)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4)内设有加热软水管(23),所述加热软水管(23)一端延伸出第一换热器(4)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换热器(4)与保温储水箱(6)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5)内设有补水管(25),所述补水管(25)一端延伸出第二换热器(5)与外部软水供给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换热器(5)与补水箱(7)连接;所述保温储水箱(6)与锅炉(8)之间有管道连接,所述补水箱(7)与锅炉(8)通过管道连接,锅炉(8)与废水废气供给车间(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均采用管壳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换热器(3)为汽水板式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储水箱(6)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检测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软水管(23)进口安装有加热软水泵(201),在废水废气供给车间(1)与第一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废水泵(204),所述补水管(25)进口安装有补水泵(203),汽水管(22)进口安装有汽水软水泵(20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储水箱(6)与锅炉(8)之间连接管道上设有保温储水阀(202),所述补水箱(7)与锅炉(8)之间连接管道上设有补水阀(205)。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软水泵(201)、废水泵(204)、补水泵(203)、汽水软水泵(206)、补水阀(205)和保温储水阀(202)上均安装流量检测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软水回收废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车间、汽水换热器、保温储水箱、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补水箱和锅炉;生产车间的废气由蒸汽管连接到汽水换热器、车间的废水由废水泵连通到第一换热器;汽水换热器通过汽水管连通到保温储水箱;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通过低温废水管连接;第一换热器与保温储水箱通过加热软水管连接;第二换热器与补水箱连接再由补水阀与锅炉连通;保温储水箱与锅炉通过加热储水阀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车间废水废气的废热资源,减少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在提高了废热回收效率的同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新宇 杨爱中 段志军 王永清 方玉涛 陈云 顾成吉 徐呈林 于立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得利(江苏)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3
技术公布日:2023/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