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759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元件按照有利方式肋状地设计。在此,可以使用多个水转向元件,它们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0023]这些水转向元件优选直线式地设计,其中,它们以其纵轴线彼此倾斜地取向。
[0024]特别有利的是,汽锅具有至少两个水供给开口,由此可以特别高效地使预给定的新水量分布在大的新水供给区域中,在其中新水可以被蒸发。
[0025]有利的是,几乎整个新水供给区域可以被新水均匀地润湿。
[0026]至少两个水供给开口优选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相同高度上。这以结构简单的方式确保了不依赖于其经由哪个水供给开口进入蒸汽发生室,供给到汽锅的新水在汽锅内部实际上必须经过相同长度的流动路径,以便可以从汽锅新水供给区域进入底壁部段中。
[0027]在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两个水供给开口关于汽锅的竖直的中间平面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
[0028]在使用两个水供给开口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新水供给区域具有两个部分区域,它们分别配属于水供给开口并且利用中间壁彼此分隔开。中间壁确保了给新水供给区域的第一部分区域供给的新水不能直接进入新水供给区域的第二部分区域中。因此,两个水供给开口中的每个都配属有新水供给区域的部分区域,分别供给的新水可以通过该部分区域流到下底壁部段中,其中,新水在其到达下底壁部段的流动路径上至少部分蒸发。
[0029]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在新水供给区域的两个部分区域之间的中间壁从底壁凸出并伸入蒸汽发生室中,并且优选从下分隔壁延伸直至汽锅的侧壁。
[0030]尤其有利的是,在底壁的背离蒸汽发生室的外侧上布置有第一加热元件,该第一加热元件从下底壁部段延伸直到上底壁部段中。第一加热元件不仅在下底壁部段中而且也在上底壁部段中加热底壁。至少一部分供给的新水可以在其从新水供给区域到底壁部段的路径上蒸发,而新水的剩余部分则在汽锅内部在下底壁部段中构成剩余水量,其被持续加热并由此可以蒸发。
[0031]第一加热元件优选被构造成使其沿周向方向至少部分地包围温度检测机构。第一加热元件例如可以环形地设计。
[0032]按照有利方式,第一加热元件与新水供给区域错开地布置。因此,第一加热元件不直接加热新水供给区域而是从下底壁部段出发仅延伸到上底壁部段的温度检测区域中。已经表明,由此可以使每单位时间上能从蒸汽发生器排放的蒸汽量保持特别小的波动。
[0033]优选在底壁的背离蒸汽发生室的外侧上布置有第二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仅在下底壁部段中延伸,但不在上底壁部段中延伸。利用第二加热元件可以将作用于汽锅底壁的热功率集中到下底壁部段上并且在需要时使其提高。这种设计方案尤其在将蒸汽发生器用于为蒸汽熨斗提供蒸汽时被证实为有利的。
【附图说明】
[0034]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结合附图用于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
[0035]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的前视图;
[0036]图2示出沿着根据图1的箭头A方向朝向蒸汽发生器观察的侧视图;
[0037]图3示出图1中的蒸汽发生器的下汽锅部件连同上汽锅部件的两个水供给开口的立体图;
[0038]图4示出沿图2的线4-4的填装有水的蒸汽发生器的剖面图;
[0039]图5示出沿图2的线5-5的蒸汽发生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10。蒸汽发生器10包括具有汽锅上部件14和汽锅下部件16的汽锅12,汽锅上部件和汽锅下部件借助连接螺栓18在中间放置密封环20的情况下彼此螺接并且包围出蒸汽发生室22。在使用蒸汽发生器10的情况下,汽锅12由附图中未示出的支撑装置支撑,其中,蒸汽发生器10在其正常使用状态中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
[0041]汽锅下部件16包括底壁24,从底壁起环绕的侧壁26向上(也就是朝向汽锅上部件14的方向)凸出。侧壁26与底壁24 —体式地连接,并且在其端侧28具有环形槽30,其容纳密封环20。汽锅上部件14具有拱起的顶壁32,其被环形凸缘34包围。环形凸缘34放置在侧壁26的端侧28上并且利用连接螺栓18固定在端侧28上。
[0042]底壁24在附图所示的蒸汽发生器10的使用姿态中倾斜于水平线地取向并且包括下底壁部段36和上底壁部段38,它们关于竖直线布置在不同高度上。底壁24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在正常使用姿态中为20°至40°,尤其约30°。
[0043]上底壁部段38被下分隔壁40分为新水供给区域42和温度检测区域44。下分隔壁40构造出分隔装置,其分隔开新水供给区域42与温度检测区域44。下分隔壁40弓形地、大致马掌形地设计,并且从底壁24凸出进入汽锅12内部。下分隔壁与底壁24—体式地连接。下分隔壁40具有第一端部46以及关于竖直线布置在相同高度上的第二端部48,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其之间释放壁开口 50并且布置在上底壁部段38和下底壁部段36之间的边界区域中。
[0044]新水供给区域42包围上底壁部段38中的下分隔壁40并且被中间壁52分为第一部分区域54和第二部分区域56。中间壁52从下分隔壁40延伸直到汽锅下部件16的侧壁26并且在汽锅12的竖直的中间平面58中伸展。
[0045]在新水供给区域42的每个部分区域54、56中,底壁24在其面朝蒸汽发生室22的上侧上具有楔形的水冲击元件60或62,水冲击元件包括倾斜于竖直线取向的水冲击面64或66。除了水冲击元件60、62之外,底壁24在其面朝蒸汽发生室22的上侧上在新水供给区域42的两个部分区域54、56中具有多个肋状的水转向元件68,它们彼此错开地布置并且分别长条形地设计。水转向元件68在其之间限定出从水冲击元件60、62到下底壁部段36的锯齿形的流动路径。
[0046]底壁24在其背离蒸汽发生室22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加热元件70和第二加热元件72,它们分别布置在底壁24的槽74或76中。第一加热元件70大致圆环形地构造并且不仅在下底壁部段36而且也在上底壁部段38中加热底壁24。第二加热元件72大致U形地设计并且在下底壁部段36的高度上沿周向方向在大约180°的角区域上包围第一加热元件70。利用第二加热元件72可以加强作用到下底壁部段36上的热功率。
[0047]第一加热元件70包围温度检测机构,其在所示实施例中被设计为可调恒温器78并且利用紧固螺栓80固定在底壁24的背离蒸汽发生室22的底侧上。利用可调恒温器78可以检测在温度检测区域44中的底壁24的温度。
[0048]第一管件82和第二管件84贯穿汽锅上部件24,它们分别构造成水供给开口,通过水供给开口可以给蒸汽发生室22供给新水。这两个管件82、84在蒸汽发生器10的正常使用姿态中竖直地取向。第一管件82齐平于第一水冲击面66地取向,并且第二管件84齐平于第二水冲击面66地取向。通过第一管件82可以给新水供给区域42的第一部分区域54供给新水,并且通过第二管件84可以给新水供给区域42的第二部分区域56供给新水。新水分别冲击到水冲击面64、66上,通过该水冲击面新水被分布在相应的部分区域54或56上。由于底壁2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取向,新水于是在温度检测区域44之外沿着由水转向元件68预给定的锯齿形的流动路径朝向下底壁部段36方向流动,其中,新水在从水冲击元件60、62到下底壁部段36的路径上至少部分蒸发。
[0049]通过提供下分隔壁40确保新水不会进入温度检测区域44中。
[0050]在两个管件82、84之间,汽锅上部件14具有蒸汽出口 86,磁阀88连接到蒸汽出口上。利用磁阀88可以控制蒸汽发生器10的蒸汽排放。
[0051]汽锅上部件14以与磁阀88保持间距的方式相对底壁部段36齐平取向地具有带维修封闭件90的维修开口,过压阀92整合到该维修封闭件中。通过过压阀92可以在故障情况下使蒸汽从蒸汽发生室22泄出。过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