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工业燃气割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09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能工业燃气割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超能工业燃气割咀。
目前新型燃气割咀,都是结合新型燃气的特点是将割咀内芯设计为侧孔与中心孔相结合,根据板材厚度的大小确定咀头的出气孔径,促使气体混合达到对金属的切割。现有的新型燃气割咀品种很多,侧孔数量多少不等,咀头锥度大小不同。侧孔多,侧焰大,周边燃烧面大,气体火焰分散,消耗了外焰的温度,切割慢,切割所用时间多;侧孔少,侧焰小,火焰能率不够,需要加氧补充,耗氧量大,还会造成过氧现象。咀头锥度太大,火焰燃烧面积大,火力不集中;咀头锥度太小,火焰燃烧面积小,侧焰与中心焰聚不到一起,难以达到切割金属板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侧焰与中心焰聚集结合,高质量快速完成切割金属板材的超能工业燃气割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能工业燃气割咀由外套(1)和内芯(2)组成。内芯(2)由一段铜棒加工而成,中心有孔(8),它包括前芯杆(3)、后芯杆(4)和芯柄(5)。前芯杆(3)上部表面有18条侧槽(6),头部呈圆锥状,圆锥斜面与芯杆平面成25°角。芯柄(5)上有6个与侧槽(6)方向相同的侧孔(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根据侧焰与中心焰的比率关系,合理地配置侧槽(6)与侧孔(7)的数量,并通过内芯前芯杆(3)头部锥形最佳角度的结合,将气体火焰聚集结合到需要加工的位置,克服了火焰分散现象,既提高了切割功效,又保证了切割质量,同时还节约了氧气。


图1为超能工业燃气割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超能工业燃气割咀内芯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套,2内芯,3前芯杆,4后芯杆,5芯柄,6侧槽,7侧孔,8中心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套(1)和内芯(2)组成。内芯(2)由一段长度为67mm的铜棒加工而成,中心有孔(8),它包括前芯杆(3)、后芯杆(4)和芯柄(5)三部分。前芯杆(3)长度为48mm,上部表面有18条侧槽(6),头部呈圆锥状,圆锥斜面与芯杆平面成25°角,顶部外径为6mm,尾部直径略小于前芯杆(3)直径。芯柄(5)长度为7.5mm,其上有6个与侧槽方向相同的侧孔(7),靠后芯杆(4)的一端呈圆锥状,圆锥高为4.5mm。后芯杆(4)长度为11.5mm,杆端呈圆锥状。
权利要求1.一种由外套(1)和内芯(2)组成的超能工业燃气割咀,其特征是;内芯(2)由一段铜棒加工而成,中心有孔(8),它包括前芯杆(3)、后芯杆(4)和芯柄(5)三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能工业燃气割咀,其特征在于前芯杆(3)上部表面有18条侧槽(6),头部呈圆锥状,圆锥斜面与芯杆平面成25°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能工业燃气割咀,其特征在于芯柄(5)上有6个与侧槽方向相同的侧孔(7)。
专利摘要一种超能工业燃气割嘴,它由外套(1)和内芯(2)组成。内芯(2)由一段铜棒加工而成,中心有孔(8),它包括前芯杆(3)、后芯杆(4)和芯柄(5)三部分。前芯杆(3)上部表面有18条侧槽(6),头部呈圆锥状。芯柄(5)上有6个与侧槽(6)方向相同的侧孔(7)。该割嘴能将气体火焰聚集结合到所需加工的位置,克服火焰分散现象,既可提高切割功效,又可保证切割质量,同时节约氧气。
文档编号F23D14/42GK2473465SQ0122013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4日
发明者刘金明, 黄登忠 申请人:刘金明, 黄登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