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状折流栅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383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蛛网状折流栅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蛛网状折流栅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与常规折流杆换热器不同的蛛网状折流栅结构。
背景技术
折流杆换热器因其具有压降低、传热特性比高的特点,自美国菲利浦公司开发的第一台折流杆换热器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换热器采用一系列细小的圆棒状折流杆作为折流元件,取代了常规的弓形折流板。折流杆与管束外环的折流圈组成折流栅。每根换热管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通过“点”接触与周围的棒状折流杆焊接固定。此种支撑结构,在换热器的壳程形成了较大的、规则的流体通道,而且是平行的轴向流动。此外,流体流过折流杆时所产生的“卡门涡街”效应对传热还会起到强化作用。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折流杆换热器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圆棒状折流杆与换热管的“点”接触限制了前者对后者的抑制作用;其次,在同一截面上,每根换热管只受到上、下或左、右两点的支撑,力度有限;再者,每根换热管都须由相邻折流圈的四根折流杆固定,为数众多的折流杆的存在,制约了换热管束的紧凑性,使换热器的有效空间不能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蛛网状折流栅作为换热器的支撑、折流结构。蛛网状折流栅由若干同心的折流圈和数条径向的肋筋组成。肋筋与折流圈焊接在一起,形成类似蜘蛛网状的折流栅,故称蛛网状折流栅。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的有效空间,换热管依指定半径按圆周排列,使传热面积显著增大。各层同心圆排列的换热管内外都由两个同心不同径的的折流圈辊绕支撑,致使蛛网状折流栅和换热管组成的管束浑然一体,刚性十足,便于大型化。此外,蛛网状折流栅还兼有折流功能。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体流过折流圈和肋筋后所产生的“卡门涡街”和“文丘里”效应会促使传热过程强化。为了使壳程压降降到最低限度,折流栅可根据需要选用船形或梭形截面扁钢制造,以减小形体曳力。


图1为蛛网状折流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蛛网状折流栅(1)以及由其和换热管所组成的特殊管束。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蛛网状折流栅(1)由若干个同心圆的折流圈(2)以及将其焊接在一起的数条肋筋(3)组成。折流圈(2)的个数与换热管的圈数相同,肋筋(3)的条数应视壳体的直径和换热管的长度而定,一般至少不能少于3条,最多不能大于8条。为了减小形体曳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阻力,折流栅(1)(包括折流圈(2)和肋筋(3))的截面可选用船形或梭形。为了使换热器的有效空间得以换充分利用,本发明换热管采用非常规的排列方式,即依指定半径圆周式排列方式。此种排列可使相同壳径下的传热面积较常规排列增大10%以上。排管密布的结果,使壳程流速与管程流速趋于匹配和合理化。从另一角度看,又可弥补折流杆换热器小流量时效果热不佳的缺陷。圆周式排列辅以蛛网状折流栅(1),二者相得益彰。既满足了支撑和折流的需要,又突出了紧凑性的效果,加之蛛网状折流栅(1)对换热管的内外嵌式定位,极大地增强了换热器的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好地满足了现代化生产对设备大型化的要求。在蛛网状折流栅(1)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的有效空间,布管时应采用先外后内的顺序,必要时在轴心处可设一假管。此外,应保证折流栅外圈与壳体内径相接近,以限制该区潜在的E旁路流。再有,内、外相邻两折流圈与从其环隙穿过的传热管应紧密接触,以便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是该换热器具有与折流杆换热器不同的蛛网状折流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蛛网状折流栅由若干同心的折流圈和径向的肋筋组成,折流圈和肋筋采用船形或梭性截面扁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每相邻两个折流栅的间距为0.1~0.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每个蛛网状折流栅的肋筋有3~8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换热管采用非常规的圆周式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的有效空间,布管时应采用先外后内的顺序,必要时壳体轴心可设假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蛛网状折流栅结构的列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采用蛛网状折流栅作为支撑、折流结构,与换热管实现“线”状接触。此种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管子的震动,便于换热管的定位,改善了原来折流杆换热器管间仅靠折流杆与换热管“点”接触所导致的支撑强度有限的状况。换热管采用依指定半径圆周式排列,增大了传热面积,使换热器的有效空间得以充分利用。流体均匀通过船状或梭状截面折流栅后所产生的“卡门涡街”和“文丘里”效应在强化管外传热的同时可使压降明显降低。
文档编号F28F9/24GK1632439SQ20041008547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0日
发明者陈世醒, 陈世俊 申请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