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18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热交换领域,特别是一种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水式换热器,一般是将管状冷凝器浸泡在储水桶内,由管状冷凝器的外表面与水桶内的水进行换热,由于储水桶内的水流动慢,换热差,大部分水还没进行充分的换热即被排出,因此热交换效率低,造成能源、资源很大的浪费,从而达不到人们所需的真正的即开即用热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降低能耗的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包括储水桶以及内置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部件为包括外管和内管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其中外管和内管之间为工质流动层,内管一端口开放,与储水桶内部空间相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
所述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一端的外管设有工质入口与工质入管相连,内管设有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另一端的外管设有工质出口与工质出管相连,内管设有开放式入水口,与储水桶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水流进储水桶后,首先在套管外管表面与工质换热(第一次换热),当水流进内管后,在内管里跟工质形成逆向换热器(第二次换热),而且水是定向的经过套管后排出,既能实现浸泡式的储水加热,又能实现套管式的逆向换热,因此此种双循环换热器大大提高储水式换热器的效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与工质温度不同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可作为流体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工质入管3、工质出管4、入水管5、出水管6、储水桶1以及换热部件。壳壁可加设保温层。入水管5与储水桶1相连,还可伸至其内部。换热部件设于储水桶1内,为一螺旋状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2(如图2所示),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2一端的外管21设有工质入口23与工质入管2相连,内管22设有出水口25与出水管6连接;另一端的外管21上设有工质出口24与工质出管4相连,内管22的入水口26开放,和储水桶1内部空间相通,可使储水桶1内的水流入内管22。工质流通于套管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形成工质流动层,可对套管内外的水进行换热。工质和水在套管内的流动方向相反,使热交换更为充分。
以下通过作为热水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工质于套管工质流动层流动,水经入水管5进入储水桶1内,首先与套管外表面的工质换热(第一次换热),然后水从入水口26进入套管内管22,在套管里跟工质进行第二次换热,再经出水管6排出,和自来水混合至适宜温度使用。在气温和自来水温度较低时,先进行预热。由于先通过套管外表面工质第一次换热,再进入套管内管工质进行逆向换热,即既有浸泡式的换热,又有工质逆流的换热,此种双循环换热大大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效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水加热到某设定温度,而且由于热泵的能效比在出水温较低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预热期间制备温水的温度较低,低于使用温度,这个温度的水经过再次加热才进入使用,使用时尽量少使用自来水混合,这样总的能效比高于现有的储水式热泵热水器,使用完毕后,可以关闭装置,无须储备热水,大大降低损耗。
权利要求1.一种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包括储水桶(1)以及内置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部件为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2);其中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为工质流动层,内管(22)一端口与储水桶(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2)一端的外管(21)设有工质入口(23)与工质入管(3)相连,内管(22)设有出水口(25)与出水管(6)连接;另一端的外管(21)设有工质出口(24)与工质出管(4)相连,内管(22)设有开放式的入水口(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2)为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桶(1)的壳壁设有保温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水式双循环高效换热器,包括储水桶以及内置的换热部件,所述的换热部件为包括外管和内管的双层套管式换热装置;其中外管和内管之间为工质流动层,内管一端口与储水桶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水流进储水桶先在套管外管表面与工质换热,然后水再流进内管与工质进行第二次换热,而且水是定向的经过套管后排出,因此此种储水式双循环换热器大大提高现有储水式换热器的效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与工质温度不同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可作为流体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等。
文档编号F28D1/04GK2733294SQ200420083129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0日
发明者唐壁奎 申请人:唐壁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