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56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弃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加热含水分的废弃物使其内部水分蒸发而达到减少容量目的的废弃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废弃物的最终处理一般通过焚烧装置进行焚烧,但是通过焚烧处理却产生各种问题。首先,对于所有的废弃物来说,通过焚烧处理会产生很多烟、火星、粉尘、煤尘等废气,不仅污染周围,为了排出这些废气还需要很高的烟囱。另外,特别是在含水分较多的含水垃圾的处理方面,由于水分较多直接烧的话难燃,所以作为焚烧的前处理,需要使其干燥。这样,不仅花费较多燃料费用,也要浪费较多的处理时间。此外,在废油、合成树脂等油性废弃物的处理方面,由于容易导致产生发热量较高的黑烟或造成焚烧炉的损坏等原因,必须采取向焚烧炉内撒水或定量向焚烧炉内投入等方法。从燃烧炉的材质及构造上的问题来看,不仅需要花费制造成本,装置大型化也是问题。
这样,以前利用燃烧的有机废物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如污染周边、需要较高的烟囱、花费较多的燃料费、处理时间长、花费较多制造成本、装置大型化等种种课题。
因此,作为解决这些课题的发明,本申请人申请了专利文件1,然后,申请了专利文件2,都分别取得了专利登记。这些发明共同的技术思想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从外侧加热收存废弃物的烘烤室,在废弃物被烘烤炭化的同时,产生气体(含有臭味的水分);该气体上升流入与烘烤室连通的燃烧室,同时,在加热室由加热方法而产生的废气围绕烘烤室以加热室为排气筒上升、流入燃烧室,该两种气体在燃烧室利用燃烧装置的火力进行燃烧。
特别地,在专利文件2中公开了谋求减少臭味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由于设置了从燃烧室上部垂下的屏蔽板,与没有屏蔽板时在燃烧室加热的气体直接通过烟囱排气的距离相比,在燃烧室加热的气体经由屏蔽板到排气口排气的距离延长,由此促进了气体的完全燃烧。
专利文件1 特开平7-280236号专利文件2 特开平9-184611号这里,在燃烧室以火力为燃烧装置进行燃烧的废气里含有未燃烧成分,构成该未燃烧成分的水分里包含的废弃物臭味成分和废气自身的臭味成分即使有屏蔽板也会被排放到大气中,从周边环境的观点考虑希望作进一步的改善。
另外,特别地,在烘烤废弃物的开始,废弃物里还有较多水分的情况下,燃烧室里作为燃烧装置的火力强度因水分而降低,在废气中会含有未燃烧成分,如果该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话,即使设置有屏蔽板也会发生水分中包含的臭味成分泄漏到外部的情况,从周边环境的观点考虑希望作进一步的改善。
在此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将这些臭味成分直接排放到大气,在烟囱中放置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吸收臭味成分,从而抑制了周边环境的恶化。但是,由于该催化剂价格极高,设置该催化剂致使产品价格升高,成为该优良产品普及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良了涉及上述登记专利的发明,想要提供一种废弃物处理装置,该装置进一步提升干燥室(烘烤室)产生的气体的燃烧效率,抑制构成未燃烧成分的水分里含有的废弃物臭味成分和废气自身的臭味成分,并且不需要用于吸收这些臭味成分的催化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干燥装置,其加热含有水分的废弃物,蒸发该废弃物的水分使该废弃物干燥;连通路,其与该干燥装置连接,目的是将从上述废弃物蒸发出的蒸汽/水分排到该干燥装置的外部;除臭装置,其与该通路的出口连接,燃烧从此排出的蒸汽/水分,除掉包含于该蒸汽/水分中臭味成分。上述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定配置于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的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其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连接,从该连通路的出口排出的蒸汽/水分全部进入其内部;燃烧装置,其用于燃烧进入该燃烧室内的蒸汽/水分;排气口,其用于将上述蒸汽/水分燃烧后的废气向大气中排放,上述燃烧室和上述连通路的出口的开口位置在相隔最大直线距离的位置设置。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燃烧室内,并规定在上述连通路出口到上述排气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的情况下,上述废气的排气路径的延长距离应在2L以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在上述燃烧室下面一侧的边缘略中间的部位开口,上述排气口装配于上述燃烧室上面并与上述一侧边缘呈对角位置的其他边缘略中间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以上述一侧边缘为下边缘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制在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排气口的中部为空洞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排气口内不配备除臭用的催化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具有干燥装置,其加热含有水分的废弃物,蒸发该废弃物的水分使该废弃物干燥;连通路,其与该干燥装置连接,目的是将从上述废弃物蒸发出的蒸汽/水分排到该干燥装置的外部;除臭装置,其与该通路的出口连接,燃烧从此排出的蒸汽/水分,除掉包含于该蒸汽/水分中臭味成分。该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其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连接,从该连通路的出口排出的蒸汽/水分全部进入其内部;燃烧装置,其用于燃烧进入该燃烧室内的蒸汽/水分;排气口,其用于将上述蒸汽/水分燃烧后的废气向大气中排放,上述燃烧室和上述连通路的出口的开口位置在相隔最大直线距离的位置设置。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燃烧室内,并规定在上述连通路出口到上述排气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的情况下,上述废气的排气路径的延长距离应在2L以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在上述燃烧室下面一侧的边缘略中间的部位开口,上述排气口装配于上述燃烧室上面并与上述一侧边缘呈对角位置的其他边缘略中间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以上述一侧边缘为下边缘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制在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排气口的中部为空洞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排气口内不配备除臭用的催化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上述干燥装置具有干燥室,其用于收存废弃物;加热室,其被设计成围绕干燥室,并配有加热该干燥室外侧的加热装置。


图1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2的I-I作剖视的侧视图。
图2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作剖视的正视图。
图3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II作剖视的平面图。
图4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V-IV作剖视的正视图。
图5是套筒的斜视图。
图6是筒状约束部的斜视图。
图7是L状约束部的斜视图。
图8是针对是否具有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表示燃烧路长比和燃烧室宽高比关系的表格。
图9是在变更针对是否具有约束部或屏蔽板的燃烧路径的距离比(Lx/L、Ly/L)时,表示根据人为判断是否有臭味的表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废弃物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利用图纸进行说明。图1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2的I-I作剖视的侧视图;图2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作剖视的正视图;图3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II作剖视的平面图;图4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V-IV作剖视的正视图;图5是套筒的斜视图;图6是筒状约束部的斜视图;图7是L状约束部的斜视图;图8是针对是否具有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表示燃烧路长比和燃烧室宽高比关系的表格;图9是在变更针对是否具有约束部或屏蔽板的燃烧路径的距离比(Lx/L、Ly/L)时,表示根据人为的判断是否有臭味的表格。
图1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2的I-I作剖视的侧视图,图2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作剖视的正视图;废弃物处理装置由干燥室1、加热室13、连通路17和燃烧室18构成。干燥室1由三角形的搅拌工具2、搅拌工具轴3、齿轮4、链条5、电动机6、废弃物投入筒7、废弃物投入口8、开闭门9、处理物取出口10和开闭门11构成。加热室13由加热用喷嘴14、冷却用鼓风机15和耐火材料16构成。连通路17由气体上升管(内管)1a、废气上升管13a(外管)、耐火绝热材料12和空气流入孔28构成。燃烧室18由隔板18a、隔板18b、隔板18c、开口部18d、耐火绝热材料19、送风通路部20、套筒21、燃烧用喷嘴23、喷射孔23a、燃烧用鼓风机24、送风口25、排气口29、筒状约束部30和L状约束部31构成。
收存有机废弃物的干燥室1呈横卧的有盖圆筒形,其内部设置有呈三角柱状并可以自由旋转的搅拌工具2。搅拌工具2通过低速旋转搅拌废弃物以使其零散的同时,也促进了气体的产生,该搅拌工具的轴3被设置为从干燥室1的一个端面突出。齿轮4设置在该搅拌工具轴3上,并通过链条5与电动机6进行联动连接。7是设置于干燥室1的上部圆面并与其连通的废弃物投入筒,在该废弃物投入筒7的废弃物投入口8上设置有开闭门9。另外,10是开口于干燥室1的底部圆面的处理物取出口,并设置有开闭门11。
加热室13被环绕设置于上述干燥室1的外侧,该加热室相对于干燥室1来说,下边有较宽的间隔,上边有较窄的间隔,呈偏心状的有盖圆筒形,其一侧端面与干燥室的一侧端面合为一体,干燥室1呈悬空状固定于该端面。加热室13的另一端面位于底部设置有朝向内部燃烧的加热用喷嘴14及向内部送风的冷却用鼓风机15。耐火绝热材料16敷设于加热室13内部的所有内壁。再者,干燥室1的加热温度依靠设置在干燥室1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并通过控制加热用喷嘴14的火势自动的进行调整。另外,干燥室1、加热室13被表示为呈有盖圆筒形,但矩形箱状也可以,其形状不受限制。
在上述干燥室1及加热室1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于干燥室1及加热室13与下述燃烧室18之间的连通路17。该连通路17起到充当干燥室1及加热室13排气口的作用,与干燥室1的上部圆面连通的气体上升管(内管)1a和环绕于气体上升管1a的周围并与加热室13相连通的废气上升管13a,形成了双层通路。在废气上升管13a的内侧敷设有耐火绝热材料12。
在上述的干燥室1及加热室13的上部,设置有通过连通路17与其连通的燃烧室18。在燃烧室18的外侧,设置有与后述的燃烧用鼓风机24形成空气通风路的送风通路部20,整体上呈箱状的双层构造。在该送风通路部20的内侧,即燃烧室18的内壁全部布满耐火绝热材料19。该耐火绝热材料19因适当间隔的吹出孔25而形成了多个贯穿孔,该吹出口25与燃烧室18的内壁、即送风通路部20形成连接。
从上述连通路17延伸,在燃烧室18的入口设置有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圆筒状套筒21。套筒21设置于距燃烧室18入口很近的上方,其一端连接于燃烧用喷嘴23的喷射孔23a,另一端被设计为与隔板18a的开口部18d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来自连通路17的气体上升管(内管)1a和废气上升管13a(外管)的气体,通过套筒21与连通路17的出口之间的间隙接触高温状态的套筒21,形成高温易燃的气体。进而,该气体在套筒21与隔板18a的开口部18d之间形成的空间内,通过喷射于套筒21内的燃烧气体被点燃。在该空间内燃烧的气体通过隔板18a的开口部18d,被送到相对于隔板18a而言,于套筒21相反一侧设置的筒状约束部30内。在筒状约束部30的入口设置有紊流发生部30e,热风在筒状约束部30内呈现相同的紊流状态。该相同紊流的热风,使套筒21与隔板18a的开口部18d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未燃尽的未燃气体在筒状约束部30的入口到筒状约束部30的出口之间再次燃烧。该再次燃烧的气体从出口被送到燃烧室18内,由于上部有L状约束部31,该气体沿着筒状约束部30的外侧面向隔板18a的方向返回,继而沿着隔板18a上升,通过L状约束部31的上部到达排气口29,排放到外部。
在上述燃烧室18的入口处侧面,与朝向内部燃烧的燃烧用喷嘴23一样设置有向送风通路20送风的燃烧用鼓风机24。燃烧用喷嘴23及燃烧用鼓风机24形成了联动式开动。此外,图示中省略,在干燥室1及燃烧室18的适当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检测控制加热用喷嘴14及燃烧用喷嘴23,使燃烧室18的温度不超过一定温度。
另外,构成连通路17的外侧废气上升管13a与燃烧室18相衔接的附近,设置有多个由外侧朝向内侧斜上方的空气流入孔28,该空气流入孔28与上述送风通路部20相连通,由燃烧用鼓风机24送入空气。
再者,图示中省略,上述干燥室1、加热室13及燃烧室被放置于一个箱内,燃烧室18在箱内水平放置,而干燥室1和加热室13则一端面(设置有处理物取出口8的端面)高另一端面(设置有加热用喷嘴14和冷却用喷嘴15)低倾斜着放置。这样,加热用喷嘴14的火力从底面侧更容易加热干燥室1,同时,加热室13作为加热室14废气的排气筒,使废气更容易上升、进入废气上升管13a。另外,由于加热室13的设置有处理物取出口8的一侧端面升高,可以更容易地掏出处理物。
图3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II-III作剖视的平面图。燃烧室18由隔板18a、隔板18b、隔板18c、开口部18d、耐火绝热材料19、送风通路部20、套筒21、燃烧用喷嘴23、喷射孔23a、筒状约束部30、热风出口31c和紊流发生部30e构成。套筒21在燃烧室18内被隔板18a、隔板18b、隔板18c所隔断。隔板18a和套筒21之间留用空间,用以燃烧来自连通路17的气体。继而,该燃烧气体通过隔板18a的开口部18d,被送入到相对于隔板18a而言于套筒21相反侧设置的筒状约束部30。筒状约束部30的入口处设置有紊流发生部30e,热风在筒状约束部30内呈同样的紊流状态。该同样紊流的热风使在筒状约束部30内未燃烧的气体再次燃烧,然后由筒状约束部30的热风出口30c排放到燃烧室18内。
图4是将废弃物处理装置按照图1的IV-IV作剖视的正视图。该燃烧室的正面图由耐火绝热材料19、送风通路部20、套筒21、筒状约束部30、L状约束部31、水平薄板31a、垂直薄板31b和半圆嵌入部31c构成。L状约束部31的水平薄板31a在垂直部31b与隔板18a之间留有空间,并隔开燃烧室18的上部。此外,垂直部31b的半圆嵌入部31c与筒状约束部30的外侧上半部紧密嵌合。因此,由筒状约束部30的喷出口30c喷出的热风由于L状约束部31的水平薄板31a的隔挡,沿着筒状约束部的外侧流向隔板18a的方向,然后上升到垂直部31b和隔板18a之间,到达水平薄板31a的上部空间,最后直接从排气口29排出。
图5是套筒的斜视图。套筒21由圆筒状的套筒主体21a、喷射吹入口21b、和喷射出口21c构成。其设置为套筒21一端的喷射出口21c与燃烧用喷嘴23的喷射孔23a连接,另一端的喷射出口21c与隔板18a的开口部18d之间设有一定空间。依靠该套筒21,燃烧用喷嘴23可以不受由连通路17上升的水分的影响而完全燃烧,并通过隔板18a的开口部18d。
图6是筒状约束部的斜视图,图6(a)是从右面看、图6(b)是从左面看的斜视图。筒状约束部30由筒主体30a、热风入口30b、热风出口30c、上部挡板30d和紊流发生部30e构成。从燃烧用喷嘴23的喷射孔23a排出的热风经过套筒21的内部,通过隔板18a的开口部18d,被送到相对于隔板18a而言于套筒21相反一侧设置的筒状约束部30内。在筒状约束部30的入口设有紊流发生部30e,热风在筒状约束部30内呈同样的紊流状态。该相同紊流的热风使筒状约束部30内未燃烧的气体再次燃烧,然后由筒状约束部30的热风出口送入到燃烧室18内。再者,筒状约束部30被表示成圆筒形,但矩形的筒状也可以,其形状不受限定。
图7是L状约束部的斜视图。L状约束部31由水平薄板31a、垂直薄板31b、和半圆嵌入部31c构成。L状约束部31的水平薄板31a在垂直部31b与隔板18a之间留有空间,并隔开燃烧室18的上部。另外,垂直部31b的半圆嵌入部31c与筒状约束部30的外侧上半部紧密嵌合。因此,由筒状约束部30的喷出口30c喷出的热风由于L状约束部31的水平薄板31a的隔挡,沿着筒状约束部的外侧流向隔板18a的方向,然后上升到垂直部31b和隔板18a之间,到达水平薄板31a的上部空间,最后直接从排气口29排出。
下面,说明由上述结构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从废弃物投入口8向干燥室1内投入废弃物、密封开闭门9后,设定干燥室1的加热温度,同时,通过设定计时器从而设定处理时间。设定的温度根据废弃物的种类而不同,大约设定在300℃。随后,在使搅拌工具2旋转的同时,启动加热用喷嘴14和燃烧用喷嘴23。此时,与燃烧用喷嘴23的启动相联动,燃烧用鼓风机24也同时起动。通过加热用喷嘴14从外部加热干燥室,随着温度的上升,含水量较多的废弃物首先被蒸发出水分,开始变干燥。另外,废油、合成树脂等油性废弃物会产生较多气体,通过设置于干燥室1及燃烧室18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控制加热用喷嘴14的火势,从而控制干燥室1的温度以使燃烧室18的温度不超过一定限值。并且,在产生的气体变少时,通过干燥室1的设定温度可以自动的控制干燥室1的加热温度,从而保持一定温度。
在干燥室1产生的气体上升到连通路17的气体上升管1a,流经气体燃烧室18内的套管21外侧,同时由加热用喷嘴14产生的废气以加热室13为排气筒流出,进而上升到连通路17的废气上升管13a,流向燃烧室18的套筒21的外侧。此时上升到废气上升管13a的废气气流以及被燃烧用鼓风机24强制送到送风通路部20的空气从空气流入孔28被吸引到废气上升管13a,废气自身的流速加快、不断上升,并顺利地流到燃烧室18内的套筒21;同时,依靠该废气及从空气流入孔28流入空气的合流而产生的吸引力,来自燃烧室1并通过环绕于废气上升管13a内侧的气体上升管1a的气体被吸引,不断地顺利流过燃烧室18内的套筒21的外侧。
从气体燃烧用喷嘴23的喷射孔23a喷出的火焰通过喷射吹入口21b被喷入到套筒21,依靠该火焰,从连通路17流入的气体及废气于套筒21的喷射出口21c的外侧空间内燃烧。另外,由于该燃烧只是气体的燃烧不含有固体物质,所以不会产生火星和煤尘等排出物。利用该套筒21的喷射出口21c,来自连通路17的气体和燃烧后的气体又通过隔板18a的开口部21d,流入燃烧室18的筒状约束部30。进而,该燃烧气体通过设置于筒状约束部30的热风入口30b附近的紊流发生部30e而呈紊流状态,此时筒状约束部内未燃烧的气体再次燃烧,并从出风口30c排送到燃烧室18内。在热风出口30c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挡板30,燃烧气体从下部被排到燃烧室18内。随后,气体及气体燃烧产生的废气沿着筒状约束部的外侧面向隔板18a的方向前进,接着向上上升到隔板18a和L状约束部31的垂直薄板31b之间,然后沿着L状约束部31的水平薄板31a到达排气口29,从排气口29向外部排气。在筒状约束部30内,利用套筒21的喷射口21c,使没有燃尽的气体充分燃烧,由于从筒状约束部30再次被排送到燃烧室18内的燃烧气体和从吹出孔25流入的空气搅拌后可以进一步燃烧,因此可以更加充分的燃烧。此时,气体以及气体燃烧后的废气在这段区间可以更加完全的燃烧,并且不排出烟、粉尘、火星等排出物,故可以避免污染大气、燃烧等的不良情况。这样,由于气体完全燃烧,臭味成分也全部消失,进而燃烧气体完全被除掉臭味。因此,该被除臭的气体可以从排气口29直接排出,完全不需要除臭用的催化剂。
这样,经过一定的时间,随着废弃物干燥的进行,气体的产生也变少;通过干燥室1内旋转的搅拌工具2促进气体的产生,同时,也使干燥后的废弃物变得零散。
到达设定时间后,最初加热用的喷嘴14停止工作,同时,冷却用鼓风机15起动,冷却干燥室1。这样,气体燃烧用喷嘴23、燃烧用鼓风机24和搅拌工具2继续工作,直到干燥室1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
这样,气体及气体燃烧后的废气通过筒状约束部30及L状约束部31,使燃烧室18内的排气路径距离延长,进而可以使燃烧效率上升实现完全燃烧。将从隔板18a的开口部18d到排气口29的排气路径的距离在没有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的情况下设为L,在有筒状约束部30和L状约束部的情况下设为Lx,筒状约束部30的长度大约为W,L和Lx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L=W2+H2---(1)]]>Lx=3W+H(2)这里,W是从燃烧室18内的隔板18a到筒状约束部30的热风出口31c侧面的宽度,H是从燃烧室18内的筒状约束部30的底部到排气口29的高度。专利文件2中公开的在使用屏蔽板的情况下,把有屏蔽板情况的排气路径距离设为Ly,Ly用下面的公式可以求得。
Ly=W+H (3)图8是表示针对是否具有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的燃烧路径的距离比(Lx/L)和针对是否具有屏蔽板的燃烧路径的距离比(Ly/L)与燃烧室宽(W)高(H)比(W/H)关系的表格。根据图8所述,在使用专利文件2的情况下,当W/H是1.2时Ly/L为1.4,在使用本发明的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的情况下,当W/H是1.5时Lx/L为3.1。
在使用专利文件2屏蔽板的情况下,为了将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臭味成分从排气口排放,使用了催化剂;如本发明所述在使用筒状约束部和L状约束部的情况下,因为完全燃烧不排放臭味成分而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另外,针对是否有约束部的燃烧路径的距离比(Lx/L)为2.0和2.5时的情况也作了是否有臭味的确定,结论是两种情况都没有臭味。
图9是在变更针对是否具有约束部或屏蔽板的燃烧路径距离比(Lx/L、Ly/L)时,表示依据人为判断是否有臭味的表格。○表示没有臭味的情况,×表示有臭味的情况。专利文件2中Ly/L是1.4为×,本发明中Lx/L是3.1为○,另外,Lx/L是2.0和2.5的情况也为○。由以上结果可以了解到,针对是否具有约束部或屏蔽板的燃烧路径距离比值(Lx/L、Ly/L)大于2时,完全没有臭味成分,也不需要催化剂。即可以得出结论有筒状约束部30和L状约束部31的情况下排气路径的距离应为没有这些约束部情况下距离的两倍以上。
这样,通过在燃烧室18设置筒状约束部30和L状约束部31使排气路径的距离延长,由在干燥室干燥的废弃物产生的气体及加热用喷嘴14排出的废气可以在燃烧室18内充分燃烧;因为是不产生烟、火星、粉尘和煤尘等排出物的完全燃烧,所以不仅可以减少燃料费也缩短了处理时间。
另外,气体和废气在燃烧室18内的套筒21喷射出口21c附近的空间集中燃烧,不仅防止了气体及废气向燃烧室18内扩散,在燃烧室18内燃烧的气体及废气量也会减少,所以不需要催化剂就可以发挥除臭作用,同以前一样排出气体。因此,可以达到比以前更高的加热温度,以谋求缩短处理时间,并且,由于燃烧室18内的气体和废气处理量减少、可以使燃烧室18小型化,进而能够使设备整体更加小型化。
此外,加热用喷嘴14排出的废气以加热室13为排气筒流出,随后在废气上升管13a的位置吸入来自空气流入孔28的空气,从而使废气自身的流速加快并不断地上升流入排气口21,同时,通过该废气与从空气流入孔28流入的空气的合流产生的吸引力,吸入来自干燥室1并通过气体上升管1a的气体,使其不断地流入到套筒21的外侧,因此不需要以吸入气体为目的的较高排气筒。
再者,空气流入孔28设置于废气上升管13a、即套筒21的上层部由外侧朝向内侧斜上方,空气从空气流入孔28顺着废气的上升流流入,废气上升流流速变得更快,气体上升流流速也变得更快,因此,两股气体越发不断地顺利流入到套筒21的外侧,进而能够促进燃烧。
此外,至于废油、合成树脂等油性废弃物的处理,并不是直接燃烧,而是使其干燥只燃烧产生的气体;因为没有高温,所以不需要向设备内撒水或定量投入,在材质和构造上也不存在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也能够使设备小型化。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指明,空气流入孔28与输送来自燃烧用鼓风机24的空气的送风通路20连通,并把来自燃烧用鼓风机24的空气强行鼓入。但是,该设计并不作限定,即使不与送风通路20连通、直接和外部连通也可以,重要的是能够在废气上升管13a处形成空气流入孔28即可。
另外,空气流入孔28设置于外侧的废气上升管13a并由外侧朝向内侧斜上方,该设计并不作限定,不是从外侧朝向内侧斜上方设置也可以。
此外,也可能在处理物取出口10装配使用电动吸尘器的垃圾收存袋,以能够在取出垃圾时不弄脏周围。
生产上使用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所述,可以提供一种废弃物处理装置,该装置进一步提升了由干燥室及燃烧室产生的气体的燃烧效率,可以控制构成未燃烧成分的水分中包含的废弃物的臭味成分和废气自身的臭味成分,并且不需要用于吸收这些臭味成分的催化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干燥装置,其加热含有水分的废弃物,蒸发该废弃物的水分使该废弃物干燥;连通路,其与该干燥装置连接,目的是将从上述废弃物蒸发出的蒸汽/水分排到该干燥装置的外部;除臭装置,其与该通路的出口连接,燃烧从此排出的蒸汽/水分,除掉包含于该蒸汽/水分中臭味成分。上述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定配置于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其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连接,从该连通路的出口排出的蒸汽/水分全部进入其内部;燃烧装置,其用于燃烧进入该燃烧室内的蒸汽/水分;排气口,其用于将上述蒸汽/水分燃烧后的废气向大气中排放,上述燃烧室和上述连通路的出口的开口位置在相隔最大直线距离的位置配置。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燃烧室内,并规定在上述连通路出口到上述排气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的情况下,上述废气的排气路径的延长距离应在2L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在上述燃烧室下面一侧的边缘略中间的部位开口,上述排气口装配于上述燃烧室上面并与上述一侧边缘呈对角位置的其他边缘略中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以上述一侧边缘为下边缘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制在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5.如权利要求2到4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口的中部为空洞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口内不配备除臭用的催化剂。
7.一种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干燥装置,其加热含有水分的废弃物,蒸发该废弃物的水分使该废弃物干燥;连通路,其与该干燥装置连接,目的是将从上述废弃物蒸发出的蒸汽/水分排到该干燥装置的外部;除臭装置,其与该通路的出口连接,燃烧从此排出的蒸汽/水分,除掉包含于该蒸汽/水分中臭味成分。上述除臭装置包括燃烧室,其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连接,从该连通路的出口排出的蒸汽/水分全部进入其内部;燃烧装置,其用于燃烧进入该燃烧室内的蒸汽/水分;排气口,其用于将上述蒸汽/水分燃烧后的废气向大气中排放,上述燃烧室和上述连通路的出口的开口位置在相隔最大直线距离的位置设置;约束构件,其配置在燃烧室内,并规定在上述连通路出口到上述排气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的情况下,上述废气的排气路径的延长距离应在2L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路的出口在上述燃烧室下面一侧的边缘略中间的部位开口,上述排气口装配于上述燃烧室上面并与上述一侧边缘呈对角位置的其他边缘略中间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用喷嘴,其安装于上述燃烧室的以上述一侧边缘为下边缘的侧壁,喷射孔被限制在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套筒,其配置于上述喷射孔的周围并与该喷射轴线呈同心状包覆状态,该套筒的开放端部以上述连通路出口上方位置为终端。
10.如权利要求7到9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口的中部为空洞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口内不配备除臭用的催化剂。
12.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废气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干燥装置具有干燥室,其用于收存废弃物;加热室,其被设计为围绕干燥室,并配有加热该干燥室外侧的加热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由干燥室(1)、加热室(13)、连通路(17)和燃烧室(18)构成。投入到干燥室(1)的废弃物通过在围绕于干燥室(1)的加热室(13)设置的加热用喷嘴(14)的火力被加热,并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与来自加热用喷嘴(14)的废气通过连通路(17)流入燃烧室(18)。燃烧室(18)由套筒(21)、燃烧用喷嘴(23)、烟囱(29)、筒状约束部(30)和L状约束部(31)构成。气体燃烧用喷嘴(23)的火焰喷入套筒(21),依靠该火焰,从连通路(17)流入的气体及废气开始燃烧,该燃烧气体流入筒状约束部(30)。随后,流入筒状约束部(30)的燃烧气体通过由筒状约束部(30)及L状约束部(31)限制的流通路径后,从烟囱(29)排出。
文档编号F23M9/06GK1950643SQ20058001470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1日
发明者中西洋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