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395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的炉拱。
背景技术
目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使得煤在炉膛内燃烧不充分、火焰充满度低及无法满足多 煤种燃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以解决目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 使得煤在炉膛内燃烧不充分、火焰充满度低及无法满足多煤种燃烧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拱由前拱和后拱构 成,所述前拱由前拱总排管、第一前拱排管和第二前拱排管构成,所述前拱总排管分别与第 一前拱排管和第二前拱排管连通,所述第一前拱排管由多根第一前拱管并列连接形成,所 述第二前拱排管由多根第二前拱管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前拱排管和第二前拱排管上下 平行设置,且第一前拱排管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α为35° -45° ;所述后拱由后拱 总排管、第一后拱排管和第二后拱排管构成,所述后拱总排管分别与第一后拱排管和第二 后拱排管连通,所述第一后拱排管由多根第一后拱管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后拱排管由 多根第二后拱管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后拱排管和第二后拱排管上下平行设置,且第一 后拱排管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10° -18°,所述第一前拱排管和第一后拱排管 成人字形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前拱和后拱构成人字形结构,前拱 和后拱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形成α火焰,即高温烟气由后拱高速冲到前拱,有利于前拱着 火;第一后拱排管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10° -18°,更有利于燃料燃烬、前拱和 后拱独特的拉稀结构,增加前拱和后拱的坚固耐用程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更有效地 改善煤的着火、燃烧,火焰充满度高,达到燃用多煤种的要求。人字形结构的前拱和后拱合 理搭配更能强化燃烧,降低了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炉拱由前 拱1和后拱2构成,所述前拱1由前拱总排管1-1、第一前拱排管1-2和第二前拱排管1-3 构成,所述前拱总排管1-1分别与第一前拱排管1-2和第二前拱排管1-3连通,所述第一 前拱排管1-2由多根第一前拱管1-4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前拱排管1-3由多根第二前拱管1-5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前拱排管1-2和第二前拱排管1-3上下平行设置,且第 一前拱排管1-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α为35° -45° ;所述后拱2由后拱总排管 2-1、第一后拱排管2-2和第二后拱排管2-3构成,所述后拱总排管2-1分别与第一后拱排 管2-2和第二后拱排管2-3连通,所述第一后拱排管2-2由多根第一后拱管2-4并列连接 形成,所述第二后拱排管2-3由多根第二后拱管2-5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后拱排管2-2 和第二后拱排管2-3上下平行设置,且第一后拱排管2-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 10° -18°,所述第一前拱排管1-2和第一后拱排管2-2成人字形设置。其中第一前拱排管1-2和第二前拱排管1-3构成拉稀管,第一后拱排管2-2和第 二后拱排管2-3构成拉稀管。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角管式锅炉内,且第一前拱排管1和第二前拱排管2分别与相 应的下集箱和相应的上集箱连通第一后拱排管2-1和第二后拱排管2-2分别与相应的下集 箱和相应的上集箱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拱排管1-2的数 量为40-130,此种结构使得煤燃烧充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后拱排管2-2的数 量为40-130,此种结构使得煤燃烧充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拱排管1-2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α为38°,此种结构火焰充满度高。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 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 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后拱排管2-2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15°,此种结构火焰充满度高。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 施方式一相同。
权利要求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所述炉拱由前拱(1)和后拱(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拱(1)由前拱总排管(1 1)、第一前拱排管(1 2)和第二前拱排管(1 3)构成,所述前拱总排管(1 1)分别与第一前拱排管(1 2)和第二前拱排管(1 3)连通,所述第一前拱排管(1 2)由多根第一前拱管(1 4)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前拱排管(1 3)由多根第二前拱管(1 5)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前拱排管(1 2)和第二前拱排管(1 3)上下平行设置,且第一前拱排管(1 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α)为35° 45°;所述后拱(2)由后拱总排管(2 1)、第一后拱排管(2 2)和第二后拱排管(2 3)构成,所述后拱总排管(2 1)分别与第一后拱排管(2 2)和第二后拱排管(2 3)连通,所述第一后拱排管(2 2)由多根第一后拱管(2 4)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后拱排管(2 3)由多根第二后拱管(2 5)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后拱排管(2 2)和第二后拱排管(2 3)上下平行设置,且第一后拱排管(2 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10° 18°,所述第一前拱排管(1 2)和第一后拱排管(2 2)成人字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其特征在于第一前拱排管(1-2)的数 量为 4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其特征在于第一后拱排管(2-2) 的数量为40-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其特征在于第一前拱排管(1-2)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α )为3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其特征在于第一后拱排管(2-2)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β)为15°。
专利摘要一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它涉及一种锅炉的炉拱。针对目前角管式锅炉的炉拱使得煤在炉膛内燃烧不充分、火焰充满度低及无法满足多煤种燃烧要求的问题。前拱总排管分别与第一前拱排管和第二前拱排管连通,第一前拱排管由多根第一前拱管并列连接形成,第二前拱排管由多根第二前拱管并列连接形成;后拱总排管分别与第一后拱排管和第二后拱排管连通,第一后拱排管由多根第一后拱管并列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后拱排管由多根第二后拱管并列连接形成,第一前拱排管和第一后拱排管成人字形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加强炉内气流的混合,合理组织炉内的热辐射和热烟气流动,以达到适时着火、旺盛燃烧和充分燃烬的目的。
文档编号F23M5/06GK201652412SQ2010202093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吕雪艳, 张福强, 李志远, 李海霞, 王兆国, 魏少波 申请人: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