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7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锅炉的炉膛内煤燃烧不充分,无法最大化利用煤,而且在使用过程燃烧不充 分,需要增加附助的脱硫除尘设备,增加了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 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降低运行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包括炉膛,在炉膛 侧墙的上部设有二次风管,下部设有助燃芯板,二次风管与设在侧墙内的送风管相通。所述的助燃芯板上部设有吸附孔,中部设有喷放孔,下部设有吸附喷放孔。所述的吸附孔、喷放孔和吸附喷放孔与垂直设置助燃芯板内的纵孔相通。所述的炉膛两侧的侧墙分别设有二次风管和助燃芯板。所述的二次风管与侧墙垂直。所述的吸附孔、喷放孔和吸附喷放孔为圆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不用改动锅炉原来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增强了炉墙热辐 射的能力,达到了强化新煤点燃和提高炉膛温度;增加了炉内参与燃烧因子活化能,使烟气 中可燃物实现二次燃烧,通过引射吸附作用,在炉膛内形成涡流型空气动力场,延长了可燃 物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实现高效洁净燃烧,利用二次风管,补充热氧与可燃物充分混合, 优化主燃区燃烧条件,使燃煤充分燃烧大大降低炉渣含碳量,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在 引射和吸附作用下,与氧化物反应生成固态盐类化合物,随炉渣排出,从而实现了脱硫除尘 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二次供风结构示意图。图3是助燃芯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送风管;2、送风管;3、二次风管;4、助燃芯板;5、吸附孔;6、纵孔;7、喷 放孔;8、吸附喷放孔;9、炉膛;10、侧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包括炉膛9,在炉膛侧墙10的上部设有二次风管3,下部设有助燃芯板4,二次风管3与设在侧墙10内的送风管2 相通,助燃芯板4上部设有吸附孔5,中部设有喷放孔7,,吸附孔、喷放孔和吸附喷放孔为圆 形,下部设有吸附喷放孔8,吸附孔5、喷放孔7和吸附喷放孔8与垂直设置助燃芯板内的纵 孔6相通,炉膛9两侧的侧墙10分别设有二次风管3和助燃芯板4,二次风管3与侧墙10垂直。
权利要求1.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包括炉膛,其特征在于在炉膛侧墙的上部设有 二次风管,下部设有助燃芯板,二次风管与设在侧墙内的送风管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燃 芯板上部设有吸附孔,中部设有喷放孔,下部设有吸附喷放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 孔、喷放孔和吸附喷放孔与垂直设置助燃芯板内的纵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膛 两侧的侧墙分别设有二次风管和助燃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 风管与侧墙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 孔、喷放孔和吸附喷放孔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包括炉膛,在炉膛侧墙的上部设有二次风管,下部设有助燃芯板,二次风管与设在侧墙内的送风管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利用二次风管,补充热氧与可燃物充分混合,优化主燃区燃烧条件,使燃煤充分燃烧大大降低炉渣含碳量,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在引射和吸附作用下,与氧化物反应生成固态盐类化合物,随炉渣排出,从而实现了脱硫除尘的效果。
文档编号F23L9/00GK201787594SQ20102026548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于力, 申明华, 韩雷, 黄刚 申请人:沈阳德英众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