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悬浮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859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料悬浮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粉料的粉料悬浮冷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冷却器的形式有多种,比如篦冷机、单冷机、溜槽冷却机、立式冷却机等,而这些冷却机均是用来冷却粒状或块状物料的,是基于粒状物料和块状物料具有下述特点物料内部彼此之间有空隙,冷风可穿过物料间的空隙冷却物料;料层厚度容易控制,通风后物料的堆积角变化不大。但对于粉料而言,首先,物料内部无空隙、给通风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物料的局部吹不透或被吹出贯穿的料孔,造成局部过热和局部粉料被扬起;其次,粉状物料的料层不易控制,易产生流化现象。可见,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有效冷却粉状物料的设备,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粉料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利用粉料的自身特点、在悬浮状态下冷却粉料,热交换充分、快速;并且粉料悬浮冷却机的结构简单、能源消耗低。技术方案一种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或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每个所述悬浮冷却器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部分设置有冷风入口和入料口,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出风口和出料口,当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时,所述上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下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冷却管道的入料口相连通。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包括中空柱体段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至少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相连的上端部分呈竖直设置,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小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横截面,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段上,所述冷风入口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上。所述竖直段还包括有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的顶部的大开口端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所述锥形缩口的底部的小开口端与进风管的上端口固定连通。所述进风管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所述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固定连通,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口即为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口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近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弯折部分的远口端即为所述冷风入口,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连接处的下侧壁固定有排料锁风阀。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0011 ] 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包括中空柱体段和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的顶部的大开口端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所述锥形缩口的底部的下开口端处固定有排料锁风阀,所述冷风入口设置在中空柱体或所述锥形缩口的侧壁上,所述入料口设置在中空柱体段的侧壁上,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中空柱体段内设置有流化床。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的中空柱体段上设置有一个或沿纵向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径向缩口,所述径向缩口处的通风面积小于该处中空柱体段的原通风面积。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沿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在集风管道内、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与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下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和/或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上端口与热风回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收尘器与第二引风机、烟囱依次连通。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连通一个冷却风机,或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中的前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与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或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机中的后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所述各个排料锁风阀的下方和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物料输送机。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所述集风管道的一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所述排料锁风阀由排料口替代,所述排料口下方设置有传统冷却机。所述排料锁风阀的下方设置有传统冷却机。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悬浮冷却机,该冷却机由一级或多级的悬浮冷却器组成,悬浮冷却器包括有冷却管道和旋风分离器,粉料与冷风在冷却管道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充分的、高效的热交换后进入旋风分离器内,并在旋风分离器内进行气固分离后,分离出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分离出的气体从出风口排出,排出的物料还可以进入下一级的悬浮冷却器的冷却管道进行进一步冷却,直至满足工艺要求。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的悬浮冷却器的级数与物料的初始温度和出料温度的要求相关。优选地,在中空柱体段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进风管,进风管的横截面积小于中空柱体段的横截面积,进风管有聚集冷风并提高风速的作用,冷风以进风管的横截面为横截面的冷风柱进入中空柱体段,冷风柱的作用包括有当粉料中包含有成团粉料的情况下,冷风柱可防止成团粉料下落,冷风柱能够将成团粉料吹散、利于后续的热交换。[0026]优选地,在中空柱体段和进风管之间由锥形缩口过渡,避免了中空柱体段与进风管直接连接时,冷风在中空柱体段内的外环区域内产生涡流、不利于粉料的悬浮、也不利于物料的发散和热交换,且浪费了冷风;而采用锥形缩口过渡,锥体的能量损失小、物料悬浮的好、利于物料的发散和热交换。优选地,在冷风入口与入料口之间的冷却管道的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使得物料悬浮的更好,与冷风的热交换更充分。其中,在中空柱体段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径向缩口,在径向缩口处的通风面积小于相应的中空柱体段的通风面积,这种通风面积的变化导致风速和气流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会提高冷风与粉料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径向缩口的数量越多、风速和气流场的改变次数越多、总的热交换效率越高。其中,为了方便设置并使整体结构紧凑,各级悬浮冷却器沿水平设置,也可以垂直
叠加布置。优选地,还包括一根集风管道,从各级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排出的气体在集风管道内汇集,以方便对这部分气体的处理,比如对高温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对低温的部分进行除尘之后排入大气。优选地,集风管道的各个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以决定从该进风口进入的气体是流向与第一引风机相连的下端口还是上端口,通常来说,前几级的出风口排出的高温气体从集风管道的上端口排出并进行高温气体的回收利用,比如进入回转窑;而后几级的温度较低的气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向集风管道的下端口汇合。优选地,在有引风机的情况下,粉料温度较低(主要考虑引风机的材质可承受的情形)的情况下,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一般是指后几级的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可以不与冷却风机相连,而安装有冷风阀,用空气冷却内部粉料,以节省能源,同时,由于此时的悬浮冷却器内部为负压,其内的粉料不会从悬浮冷却器内向外扩散,防止了空气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优选地,当工艺设备条件允许时,所有冷风入口处均可以不设置冷却风机,而只安装冷风阀,利用第一引风机使粉料悬浮冷却机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利用空气冷却粉料。优选地,当粉料中含有较多的块状物料时,冷风无法将块状物料吹起,而块状物料从进风管的排料口或排料锁风阀排出,此时的块状物料仍处于高温状态,可在排料口下方设置传统冷却机,以进一步冷却块状物料。这种粉料悬浮冷却机和传统冷却机的组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冷却粉料和块料混合的物料,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3c和3d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段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中的细实线代表冷风;虚线代表粉料)。附图标记示例如下I-集风管道,1-1-集风管道上端口,1-2-集风管道下端口,1-3-集风管道内设置的风阀,1-4-集风管道的侧壁上的进风口,2-第一级悬浮冷却器,2-1-旋风分离器,2-1-1-入口端,2-1-2-出风口,2-1-3-出料口,2-2-冷却管道,2-3-冷却管道的竖直段,2-4-入料口,2-5-冷风入口,2-6-流化床,2-7-排料锁风阀,2_8_冷却风机,2-9-进风管,2-10-锥形缩口 ;3_第二级悬浮冷却器,3-4-第二级悬浮冷却器的入料口,4-第η-i级悬浮冷却器,5-第η级悬浮冷却器,6-物料输送机,7-第一引风机,8-收尘器,9-第二引风机, 10-烟囱,11-冷风阀,12-排料口,13-传统冷却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有η级悬浮冷却器,即第一级悬浮冷却器2、第二级悬浮冷却器3、……第η-i级悬浮冷却器4和第η级悬浮冷却器5,η级悬浮冷却器之间彼此串联,优选地,η级悬浮冷却器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U级悬浮冷却器的布置方式不限于水平依次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其他的任何布置方式,比如竖直方向布置;但在水平依次布置的情况下,更利于集风管道I、物料输送机6的布置)。由于η级悬浮冷却器完全相同,现在以第一级悬浮冷却器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2包括有旋风分离器2-1和冷却管道2-2,冷却管道2-2的上端口与旋风分离器2-1的入口端2-1-1固定连通,粉料与冷风主要在冷却管道2-2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粉料和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2-1内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上端的出风口 2-1-2、集风管道I的进风口 1-4进入集风管道I内,分离出的粉料通过旋风分离器下端的出料口 2-1-3排出并进入第二级悬浮冷却器3的冷却管道的入料口 3-4。冷却管道2-2包括有竖直段2-3,和将竖直段的上端口与旋风分离器2-1的入口端2-1-1固定连通的弯折段,优选地,竖直段2-3和弯折段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竖直段2-3为中空圆筒体(即为中空柱体段)和位于中空圆筒体下方的中空的锥形缩口 2-10,其中的锥形缩口 2-10的顶部的大口端与中空圆筒体的下端口固定连通,锥形缩口 2-10的底部的小口端处安装有排料锁风阀2-7。在中空圆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入料口 2-4,在锥形缩口 2-10的侧壁上设置有冷风入口 2-5,介于入料口 2-4和冷风入口2-5之间的锥形缩口 2-10的大口端附近或是中空圆筒体的下端口附近设置有流化床2-6。当然,冷风入口 2-5也可设置在中空圆筒体的下端口附近,冷风入口 2-5低于入料口 2-4,入料口 2-4和冷风入口 2-5之间设置有流化床2-6,见图3c。这里的冷风入口 2_5与冷却风机2-8相连,当然,还可以与其他的冷风源相连。粉料从入料口 2-4进入冷却管道2-2,而冷风从冷风入口 2-5进入冷却管道2-2,冷风通过流化床2-6,吹向从入料口 2-4进入的粉料,粉料在冷风的作用下被吹散并呈悬浮态上升,并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冷风进行充分的、高效的热交换,进而进入旋风分离器2-1进行气固分离。这里的流化床2-6并不是必要部件,其作用仅在于使粉料悬浮的更好,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但在设置流化床2-6时,粉料中的成团物料或掺杂的块状物料容易造成流化床2-6的堵塞,并且这部分物料的排料也不方便。优选地,冷却管道2-2的竖直段2-3的中空圆筒体上设置有径向缩口,径向缩口可以设置一个或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径向缩口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缩口、环形缩口、网格状缩口或其他类型的径向缩口中的一个或几个,以增强热交换效果。
8[0043]本实施例中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集风管道I、物料输送机6、第一引风机7、收尘器8、第二引风机9和烟囱10。其中的集风管道I为一根中空管道,其上端口 1-1为靠近第一旋风分离器2-1的出风口 2-1-2的端口,其下端口 1-2为与上端口 1-1相对的端口、其靠近第η级悬浮冷却器5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其上端口 1-1可与高温气体回收装置相连,比如高温气体直接进入回转窑;其下端口 1-2与第一引风机7、收尘器8、第二引风机9和烟 10依次相连通;对应于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集风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应的进风口 1-4 ;相邻的两个进风口 1-4之间设置有风阀1-3,操作风阀1-3可以改变含尘气体的流向,即,可以从上端口 1-1排出或从下端口 1-2排出,而操作风阀1-3的依据主要是该部分气体的温度,如上所述,高温气体回收再利用、从上端口 1-1排出,低温气体处理后排入大气、从下端口 1-2排出。本实施例中的前几级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排出的高温含尘气体从集风管道I的上端口 1-1排出;本实施例的后几级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排出的低温含尘气体通过第一引风机7进入收尘器8净化后,并进一步通过第二引风机9从烟 10排入大气,收尘器8收下的粉尘排到物料输送机6上。本实施例中的物料输送机6位于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排料锁风阀2-7、第η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收尘器8的出料口的下方,把物料输送出去,当然,对于每个出料位置可以单独设置收料
>j-U ρ α装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集风管道I的设置是灵活的,比如设置一根高温气体集风管道和一根低温气体集风管道,从旋风分离器排出的高温气体进入高温气体集风管道,并可进而对其回收再利用,从旋风分离器排出的低温气体进入低温集风管道,并可进而对其净化后排入大气。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2的入料口 2-4进入,冷风机2-8提供的冷风穿过流化床2-6吹向粉料,使其呈悬浮状态上升,并在上升的过程中粉料与冷风进行了充分、快速的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气体和粉料在旋风分离器2-1中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 2-1-2、集风管道的进风口 1-4进入集风管道I内,分离出的粉料从出料口 2-1-3进入第二级悬浮冷却器的入料口 3-4,重复上述过程后,从第二级悬浮冷却器3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排出的气体经过集风管道I的进风口进入集风管道I内,从第二级悬浮冷却器3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排出的粉料进入下一级的悬浮冷却器。重复上述步骤,粉料进入了第η-i级悬浮冷却器4的冷却管道内进行进一步冷却,并冷却后的粉料和气体在第η-i级悬浮冷却器4的旋风分离器内气固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集风管道1,分离后的粉料进入第η级悬浮冷却器5,重复上述冷却步骤后,旋风分离器将分离后的气体输入集风管道I内,旋风分离器将分离后的冷却粉料排出到物料输送机6上。进入集风管道内的含尘气体根据其温度来操作风阀1-3,高温部分的含尘气体进行回收再利用、均从集风管道的上端口 1-1排出,低温部分的含尘气体经收尘器8净化后排入大气。其中的第一引风机7和第二引风机9可以不设置,在后几级冷却风机的作用下低温含尘气体可通过收尘器8净化并排入大气。但在设置第一引风机7、第二引风机9时,更利于气体从下端口 1-2排出。在设置第一引风机7、第二引风机9的情况下,后几级的悬浮冷却器的冷却风机可以不用,在负压的作用下,用空气来作为冷却气体,此时,在冷风入口处设置冷风阀11即可,见图2。并且,由于在后几级的对应的集风管道内、后几级的冷却管道和旋风分离器内为负压,其内粉料将不会向外扩散,防止了空气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进一步优选地,当工艺设备的条件允许时,所有的冷风入口 2-5处均设置冷风阀11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引风机7和第二引风机9的作用下,通过集风管道I使得各级旋风分离器和冷却管道内为负压,如上所述,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通过冷风阀11进入粉料悬浮冷却机内作为冷却气体来冷却粉料,此时,粉料将不会向外扩散、防止了粉料对空气的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此时,集风管道11内的风阀1-3被去掉,其上端口 1-1也改成封闭端。图3a为冷却管道2-2的竖直段2-3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I和图2,此时没有采用流化床2-6,而是在锥形缩口 2-10的下方设置有进风管2-9。进风管2-9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可以一体结构),进风管2-9的竖直部分的上端口与锥形缩口的底部的小开口端固定连通。由于进风管2-9的至少竖直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中空圆筒体的横截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竖直部分起到了汇集冷却风的作用,在同样功率的冷却风机(或其他冷风源)的情况下,相比于图I和图2的情况,图3中提供给粉料的冷风的速度要大;也就是说相比于图I和图2的情况,图3若提供相同风速的冷风,对冷却风机的功率要求要低。且,由进风管2-9的竖直部分产生的冷风柱可有效防止成团物料下落,并可将成团物料吹散,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另外,图3a相对于图I和图2使用流化床的情况,在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连接处的下侧壁安装有排料锁风阀2-7,粉料中掺杂的块状物料可直接从锥形缩口 2-10、进风管2-9的竖直部分、排料锁风阀2-7排出,并排到物料输送机6上。优选地,排料锁风阀2-7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锥形料斗。图3b是冷却管道2-2的竖直段2-3下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3a,图3b省略了锥形缩口,进风管2-9的竖直部分的上端口与中空圆筒里的下端口固定连通且竖直部分的上端口位于中空圆筒体的下端口的中心位置。在获得了同图3a相同的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图3b所示结构会存在一些缺陷冷风在中空圆筒体内的外环区域内产生涡流、不利于粉料的悬浮、也不利于物料的发散和热交换,且浪费了冷风。图3d是在物料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块状物料的情况下,由于块状物料无法被冷风吹起而从进风管下落,下落到排料锁风阀2-7时,通过排料锁风阀2-7排出。此时排料锁风阀的下方设置有传统的冷却机13,对这部分高温块状物料进行冷却。当粉料悬浮冷却机采用空气冷却,即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其内部为负压时,排料锁风阀2-7可以由排料口 12代替,块状物料直接通过排料口 12排出并进入传统的冷却机13内进一步冷却。图3d所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冷却包含有块状物料和粉料的混合物料,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的η级悬浮冷却器的级数的选择与粉料的初始温度和要求的出料温度相关。当然,也可以只采用一级的悬浮冷却器,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排出的粉料直接通过物料输送机6排走,从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体,若温度较高,可直接回收再利用,若温度较低,则通过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若含尘气体是高温的情况,就不需要设置集风管道、第一引风机、收尘器、第二引风机和烟 。若含尘气体是低温的情况,就不需要设置集风管道和第一和第二引风机。另外,上述的所有实施例中,冷却管道的入料口 2-4处设置有入料管,入料管与水
1平面之间的夹角要大于物料的堆积角。
权利要求1.一种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或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每个所述悬浮冷却器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部分设置有冷风入口和入料口,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出风口和出料口,当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时,所述上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下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冷却管道的入料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包括中空柱体段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至少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相连的上端部分呈竖直设置,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小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横截面,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段上,所述冷风入口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还包括有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的顶部的大开口端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所述锥形缩口的底部的小开口端与进风管的上端口固定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所述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固定连通,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口即为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口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近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弯折部分的远口端即为所述冷风入口,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连接处的下侧壁固定有排料锁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所述竖直部分和弯折部分固定连通,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口即为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口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近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弯折部分的远口端即为所述冷风入口,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弯折部分的连接处的下侧壁固定有排料锁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竖直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包括中空柱体段和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的顶部的大开口端与所述中空柱体段的下端口固定连通,所述锥形缩口的底部的下开口端处固定有排料锁风阀,所述冷风入口设置在中空柱体或所述锥形缩口的侧壁上,所述入料口设置在中空柱体段的侧壁上,在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冷风入口之间的所述中空柱体段内设置有流化床。
12.根据权利要求2-10之一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竖直段的中空柱体段上设置有一个或沿纵向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径向缩口,所述径向缩口处的通风面积小于该处中空柱体段的原通风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沿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竖直方向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沿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竖直方向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集风管道内、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与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下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和/或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上端口与热风回收装置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集风管道内、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与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下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和/或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上端口与热风回收装置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集风管道内、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与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下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和/或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上端口与热风回收装置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集风管道内、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阀,与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下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和/或与第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出风口相邻的所述集风管道的的上端口与热风回收装置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收尘器与第二引风机、烟囱依次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收尘器与第二引风机、烟囱依次连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收尘器与第二引风机、烟囱依次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收尘器与第二引风机、烟囱依次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连通一个冷却风机,或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连通一个冷却风机,或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连通一个冷却风机,或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
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连通一个冷却风机,或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中的前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与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或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机中的后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中的前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与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或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机中的后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中的前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与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或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机中的后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中的前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分别与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或与同一个冷却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机中的后几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3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11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排料锁风阀的下方和最后一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物料输送机。
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悬浮冷却机还包括有一根集风管道,所述集风管道上开设有对应于旋风分离器数量的进风口,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集风管道的相应的进风口分别相连通;所述集风管道的一端口与第一引风机相连,所述各级悬浮冷却器的冷风入口处分别安装有冷风阀。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锁风阀由排料口替代,所述排料口下方设置有传统冷却机。
3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锁风阀的下方设置有传统冷却机。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粉料的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一级或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每个所述悬浮冷却器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部分设置有冷风入口和入料口,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出风口和出料口,当粉料悬浮冷却机包括一级以上的悬浮冷却器时,所述上级悬浮冷却器的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下一级悬浮冷却器的冷却管道的入料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粉料的自身特点、在悬浮状态下冷却粉料,热交换充分、快速;并且粉料悬浮冷却机的结构简单、能源消耗低。
文档编号F28C3/12GK202770257SQ2012202627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高玉宗 申请人:高玉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