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764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为一种辐射状互传温能U型管,而将呈辐射状互传温能U型管U型流体管路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以克服于流过呈温差的流体时,常因相邻近而因温差产生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的问题。
【专利说明】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为供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等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而呈U型核心管及环布管的流体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借助以构成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以避免于管路流过呈温差的导温流体时,因同侧相邻的入口端的管路段与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的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
【背景技术】
[0002]传统U型管路热交换装置的U型管路装置设置于同侧相邻的流体入口端的管路段与流体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于流过呈温差的流体时,常因相邻近而因温差产生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为供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而呈U型核心管及环布管的流体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以构成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以避免于管路流过呈温差的导温流体时,因同侧相邻的入口端的管路段与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的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其主要构成如下:
[0005]-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蓄温体5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
[0006]—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0007]-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0008]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09]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010]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11]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并于外部包覆柱状导温体的结构,其主要构成如下:
[0012]-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
[0013]—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 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0014]--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15]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16]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017]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18]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19]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导温柱体中设有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并于其近轴向中心集中的同流向管路群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20]-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套设隔热装置400,而将接近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沿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外围,设置于接近周围边缘并呈辐射状布设;
[0021]—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集中相邻设置的多个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 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22]-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23]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24]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各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的中心,以及在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025]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由多个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集中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以及于其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26]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底部,呈辐射状通往分布于邻近管路结构周围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27]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由多组U型管路共同联结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构成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而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为由两个以上的U型管路100,其底部一端通往共通管路200,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各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的底部一端,共同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的底部,共通管路200上端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 ;上述共通管路200为设置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在共通管路200与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而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则分别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的近边缘;
[0028]—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隔热结构,供设置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共通管路200之间,或将共通管路2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减少共通管路200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29]-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30]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31]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多组U型管路100与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中心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由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个别分布于管路结构总成轴向周围,其底部呈辐射状分布通往共通管路200底部,以及于其共通管路200的周围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所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032]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共通管路200底部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的底部相通,共通管路2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33]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34]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管路段,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分布的管路,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35]—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呈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波浪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沿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 ;
[0036]—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37]—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38]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39]管路结构总成:为由沿管状结构总成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040]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41]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包括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42]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而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43]—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呈具中心管路段的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呈波浪状管路段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沿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
[0044]—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中心及周围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45]-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46]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47]管路结构总成:为由设置于近中心及柱形周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048]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49]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包括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者或其中之一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50]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间的螺旋管路段,呈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51]-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上端,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通往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底部,而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上端;
[0052]—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的中心设有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沿柱状导温体300周围近边缘呈螺旋状向上盘升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外围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53]-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54]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55]管路结构总成:为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056]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设置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57]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58]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其底部向中心集中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59]一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螺旋管结构中心上端,而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相通,而各路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设置于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上端;
[006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设有呈集中设置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集中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包覆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由呈集中设置的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61]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6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6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将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06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包覆于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于各路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或于各组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分别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65]以内具管路的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为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包括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将各路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66]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供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其近柱状导温体300中心供设置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底部供通往共通管路200的底部而呈相通,及于共通管路200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0067]一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各路并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供通往相对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为供通往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其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 ;
[0068]—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其上端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共通管路2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069]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070]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071 ]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供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的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向上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于共通管路200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共通管路2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0072]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包覆于底部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各管路底部相通,而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设置于共通管路200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073]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由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07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为一种辐射状互传温能U型管,而将呈辐射状互传温能U型管U型流体管路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再设置于由导温材料所制成的导温柱体,以避免设于同侧相邻而具温差的流体入口端管路段与流体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于流过呈温差的流体时,因温差产生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5]图1为常用U型管路100设置于蓄温体500的实施例;
[0076]图2为常用的将U型管路100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而柱状导温体300设置于蓄温体500中的实施例;
[0077]图3为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078]图4为图3的剖视图;
[0079]图5为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并于外部包覆柱状导温体的结构示意图;
[0080]图6为图5的剖视图;
[0081]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导温柱体中设有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并于其近轴向中心集中的同流向管路群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082]图8为图7的剖视图;
[0083]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由多组U型管路的底部一端,共同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构成共通管路200的底部,共通管路200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0084]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008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管路段,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分布的管路,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086]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008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而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088]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008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间的螺旋管路段,呈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090]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
[009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其底部向中心集中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092]图18为图17的剖视图;
[0093]图1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094]图20为图19的剖视图;
[0095]图21为本实用新型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供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其近柱状导温体300中心供设置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底部供通往共通管路200的底部而呈相通,及于共通管路200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096]图22为图21的剖视图。
[0097]附图标记:
[0098]100:U 型管路;
[0099]10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
[0100]102:流体第二出入口端;
[0101]110:辅助导热结构;
[0102]111:导温流体;[0103]200:共通管路;
[0104]300:柱状导温体;
[0105]400:隔热装置;
[0106]500:蓄温体;
[0107]600:U型波状管路结构;
[0108]650: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
[0109]700: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
[0110]800: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
[0111]900: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
[0112]1101: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
[0113]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
[0114]1022: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0115]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11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为供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等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而呈U型核心管及环布管的流体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借助以构成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以避免于管路流过呈温差的导温流体时,因同侧相邻的入口端的管路段与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的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
[0117]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各U型管路100中,供通过以下一种以上的导温流体111,包括:
[0118]供通过液态流体;
[0119]供通过气态流体;
[0120]供通过由液态转气态流体;
[0121]供通过由气态转液态流体。
[0122]传统U型管路热交换装置的U型管路装置,其设置于同侧相邻的流体入口端的管路段与流体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于流过呈温差的流体时,两者之间,常因温差产生热传导而造成损失温差能,以下举例说明如下:
[0123]如图1所示为常用U型管路100设置于蓄温体500的实施例;当流过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与同侧相邻设置接近流体第二的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的导温流体111具温差时,两者之间将会产生热传导而造成损失温差能;
[0124]如图2所示为常用的将U型管路100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而柱状导温体300设置于蓄温体500中的实施例;
[0125]当柱状导温体300被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等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而于流过U型管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导温流体111具温差时,将会在相邻设置于同侧的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与接近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之间产生热传导而造成损失温差能;
[012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供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等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而将呈辐射状互传温能U型管U型流体管路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而构成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以避免于管路流过呈温差的导温流体时,因同侧相邻的入口端的管路段与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的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27]图3为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128]图4为图3的剖视图。
[0129]如图3及图4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30]- U型管路10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蓄温体5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IOI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IOI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
[0131]—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0132]-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33]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34]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13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36]图5为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并于外部包覆柱状导温体的结构示意图。
[0137]图6为图5的剖视图。
[0138]如图5及图6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39]- U型管路10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
[014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014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4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4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14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4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4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导温柱体中设有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并于其近轴向中心集中的同流向管路群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147]图8为图7的剖视图。
[0148]如图7及图8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49]- U型管路10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套设隔热装置400,而将接近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沿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外围,设置于接近周围边缘并呈辐射状布设;
[015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集中相邻设置的多个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 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5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015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5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各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的中心,以及在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15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由多个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集中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以及于其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5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底部,呈辐射状通往分布于邻近管路结构周围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56]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可由多组U型管路共同联结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构成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而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 ;
[0157]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由多组U型管路的底部一端,共同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构成共通管路200的底部,共通管路200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0158]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0159]如图9及图10所示中,其主要构成为由两个以上的U型管路100,其底部一端通往共通管路200,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各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的底部一端,共同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的底部,共通管路200上端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 ;上述共通管路200为设置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在共通管路200与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而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则分别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的近边缘;
[016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隔热结构,供设置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共通管路200之间,或将共通管路2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减少共通管路200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6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6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6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多组U型管路100与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中心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由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个别分布于管路结构总成轴向周围,其底部呈辐射状分布通往共通管路200底部,以及于其共通管路200的周围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所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016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共通管路200底部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的底部相通,共通管路2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6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6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管路段,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分布的管路,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167]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0168]如图11及图12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69]— 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呈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波浪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延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 ;
[017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7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7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7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沿管状结构总成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17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7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包括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7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而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177]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0178]如图13及图14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79]—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呈具中心管路段的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呈波浪状管路段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沿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
[018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中心及周围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8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8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8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设置于近中心及柱形周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18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8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包括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者或其中之一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86]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间的螺旋管路段,呈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实施例示意图;
[0187]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
[0188]如图15及图16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89]- 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由可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上端,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通往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底部,而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上端;
[019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的中心设有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可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沿柱状导温体300周围近边缘呈螺旋状向上盘升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外围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19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19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19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19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设置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19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196]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其底部向中心集中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197]图18为图17的剖视图。[0198]如图17及图18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199]-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螺旋管结构中心上端,而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相通,而各路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设置于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上端;
[020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设有呈集中设置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可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集中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包覆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由呈集中设置的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20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20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20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将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20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包覆于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于各路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如图17、18所示);或于各组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分别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如图1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剖视图);[0205]以内具管路的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为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包括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将各路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206]图21为本实用新型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供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其近柱状导温体300中心供设置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底部供通往共通管路200的底部而呈相通,及于共通管路200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的结构示意图。
[0207]图22为图21的剖视图。
[0208]如图21及图22所示中,其主要构成如下:
[0209]-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各路并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供通往相对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为供通往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其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 ;
[0210]—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其上端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可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共通管路2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0211]-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0212]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0213]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供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的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向上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于共通管路200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共通管路2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0214]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等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包覆于底部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各管路底部相通,而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设置于共通管路200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0215]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由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02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为供设置于浅层地表或池、湖、河、海洋自然蓄温体或人工设置的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的蓄温体(500)中,而呈U型核心管及环布管的流体入口端及/或出口端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构成,或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热结构,以构成此项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以避免于管路流过呈温差的导温流体时,因同侧相邻的入口端的管路段与出口端的管路段之间的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其主要构成如下: --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蓄温体(5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 :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U型管路(100)的隔热管段的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并于外部包覆柱状导温体的结构,其主要构成如下: --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套设隔热装置(400);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 --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所形成,具有设置于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导热材料所制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导温柱体中设有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并于其近轴向中心集中的同流向管路群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U型管路(1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管状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由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具有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并将接近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套设隔热装置(400),而将接近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沿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外围,设置于接近周围边缘并呈辐射状布设;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设置包覆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集中相邻设置的多个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将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 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个以上呈辐射状截面排列的U型管路的各U型管路(1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的中心,以及在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管路(100),及由多个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集中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以及于其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底部,呈辐射状通往分布于邻近管路结构周围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相邻设置于管路结构中心的各U型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由多组U型管路共同联结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构成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而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流体第二出 入口端(102),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为由两个以上的U型管路(100),其底部一端通往共通管路(200),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各U型管路(100)为呈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各U型管路(100)的底部一端,共同通往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的底部,共通管路(200)上端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沿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呈辐射状设置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上述共通管路(200)为设置柱状导温体(300)的轴向中心,并在共通管路(200)与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而各路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则分别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周围的近边缘;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隔热结构,供设置于U型管路(100)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共通管路(200)之间,或将共通管路(2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减少共通管路(200)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管路段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管路结构总成:为由多组U型管路(100)与设置于管路结构总成中心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由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个别分布于管路结构总成轴向周围,其底部呈辐射状分布通往共通管路(200)底部,以及于其共通管路(200)的周围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所构成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有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以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共通管路(200)底部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的底部相通,共通管路(2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管路段,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分布的管路,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为呈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波浪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沿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管路结构总成:为由沿管状结构总成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沿柱形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以及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包括U型波状管路结构(60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为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 ),而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一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波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为呈具中心管路段的波浪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呈波浪状管路段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并沿轴向呈上下波状弯曲,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的两端具有相通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中心,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近周边,两管路段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沿轴向呈波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供包覆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中心及周围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周围,或由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借助上述隔热结构以大幅减少设置于同一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呈邻近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垄!倉泛; --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设置于近中心及柱形周围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以及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以及设置于两管路段或其中之一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沿柱状导温体周围分布的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包括具中心管路段的U型波状管路结构(650)两端的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及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而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管路段(1011)或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1022)两者或其中之一与导温体结构之间具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与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间的螺旋管路段,呈螺旋状布列于柱状导温体(300)沿轴向的周围近边缘,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由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形成,以供导温流体(111)通过其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所构成,或供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为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上端,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通往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底部,而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上端;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的中心设有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沿柱状导温体(300)周围近边缘呈螺旋状向上盘升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外围通往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构成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设置于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以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周围所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而呈多螺旋状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其底部向中心集中而经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并于其呈多路设置于核心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外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一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的接近边缘,其中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为设置于螺旋管结构中心上端,而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相通,而各路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为经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设置于由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呈螺旋状向上盘升的上端;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柱状导温体(300)设有呈集中设置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供向上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集中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包覆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由呈集中设置的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与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将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而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包覆于两路以上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于各路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或于各组相邻集中设置于其轴向中心的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分别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个别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以内具管路的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为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包括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将各路通往流体第一出入口端(101)的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相邻集中设置于轴向中心,并于U型螺旋状管路的中心管路段(700)的周围设置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核心隔热管路、辅助导热结构及U型环布管路的管体进一步于柱状导温体(300)中,设有两路以上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供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的周围近边缘,其近柱状导温体(300)中心供设置由较大管径的管路所构成的共通管路(200),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底部供通往共通管路(200)的底部而呈相通,及于共通管路(200)的外围设置隔热结构,以及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辅助导热结构(110),其主要构成如下: 一多路U型螺旋状管体:为由两路以上供通过导温流体(111)的U型螺旋状管体所构成,或由多组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设置于固态物体、或胶状物体所构成的柱状导温体(300)之中,呈多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呈螺旋状环设于柱状导温体(300)周围,各路并具有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供通往相对的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为供通往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其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 —隔热装置(400):为由具隔热效果的固体、或挠性体、或发泡体、或被包封的胶体、或气体、或液体、或呈真空结构所构成的热阻隔结构,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共通管路(200)为设置于柱状导温体(300)轴向中心,其上端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直接以隔热材料制成或套设隔热材料,或在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的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的共通管路(200)的管路段之间设置隔热结构(400),借助上述隔热结构(400)以大幅减少共通管路(200),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之间,因热传导造成损失温差能; 一辅助导热结构(110):为由导温材料所构成,供设置于隔热装置(400)的外部; 其结构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的结构形态所构成: 管路结构总成:为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供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的共通管路(200),共通管路(200)向上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以及于共通管路(200)设置隔热装置(400),或直接由隔热材料制成共通管路(2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的管路结构总成; 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为由热传导材料所构成而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或星形各种几何形状断面的柱状导温体(300),供包覆于由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管路,以及包覆于底部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各管路底部相通,而上端供通往流体的共享第一出入口端(1101)的共通管路(200)及设置于共通管路(200)的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由柱状导温体(300)包覆的柱状结构; 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为由柱状导温体(300)直接制成,为以内具管路结构形态而形成具有两路以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所构成的多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及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流体第二出入口端(102)的管路段(900),以及由各路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U型螺旋状管路结构(800)中心的共通管路(200)及所设置的 隔热装置(400),以及进一步于隔热装置(400)外部设置由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辅助导热结构(110),以避免隔热装置(400)在柱状导温体(300)内部形成热阻,而构成以内具管路的柱状导温体(300)为结构体的柱状结构。
【文档编号】F28F1/08GK203534312SQ20132060882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杨泰和 申请人:杨泰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