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312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包括自然冷却盘管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自然冷却盘管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设置在同一固定端板上。自然冷却盘管的翅片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的翅片为同一翅片。翅片上开设有竖向布置的2~8排的椭圆形穿孔,相邻穿孔之间开设有百叶窗或波纹片。带过冷器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和过冷器,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冷凝器冷媒换热管、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和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依次相通,过冷器的过冷器冷凝入口支管、过冷器冷媒换热管、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过冷器冷媒出口总管依次相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空气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说明】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自然冷却技术在空调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成为通讯行业用的空调机的常规节能方案,尤其是在采用风冷冷水机的场合,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应用广泛。
[0003]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采用径向截面为圆形的圆管和套设于圆管上的穿孔为圆形的散热翅片,如附图1所示,通过将管内介质的热量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其主要是靠空气在散热翅片吹过时将热量散发的。
[0004]在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的管外空气换热侧,从迎风面过来的空气在通过各圆管时,由于圆管的迎风面面积大,故而空气阻力较大,需要耗费更多的通风机功耗。同时,由于圆管的迎风面面积大,在圆管的背风面存在涡流,使得圆管的背风面有风吹不到的死角,因此严重影响了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的管外空气侧的换热效果,换热效率较低。
[0005]而在管内制冷剂换热侧,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仅有冷凝器,没有过冷器,冷媒仅通过冷凝器冷凝形成满和或稍过冷的液体,制冷系统由于过冷度较低,使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较低。
[000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I)在管内换热方面:仅有冷凝器,没有过冷器,液态冷媒过冷度低,使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较低;2)在管外换热方面:由于圆管的迎风面面积大,空气阻力较大,需要耗费更多的通风机功耗,同时,由于圆管的迎风面面积大,在圆管的背风面存在涡流,使得圆盘管的背风部有风吹不到的死角,因此严重影响了盘管管外空气侧的换热效果,换热效率较低。
[0007]综上所述,采用圆管的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会出现空气阻力大,换热效率低,而降低空调器整体能效的问题,不利于空调机整体上提升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空气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9]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包括自然冷却盘管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其结构特征是自然冷却盘管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设置在同一固定端板上。
[0010]进一步,所述自然冷却盘管的翅片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的翅片为同一翅片。
[0011]进一步,所述翅片上开设有竖向布置的2?8排的椭圆形穿孔,相邻穿孔之间开设有百叶窗或波纹片。
[0012]进一步,所述自然冷却盘管包括胀接在翅片中的冷水换热管,该冷水换热管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0013]进一步,所述带过冷器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和过冷器,
[0014]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冷凝器冷媒换热管、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和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依次相通,
[0015]过冷器的过冷器冷凝入口支管、过冷器冷媒换热管、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过冷器冷媒出口总管依次相通。
[0016]进一步,所述冷凝器包括胀接在翅片中的冷凝器冷媒换热管,该冷凝器冷媒换热管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0017]进一步,所述过冷器包括胀接在翅片中的过冷器冷媒换热管,该过冷器冷媒换热管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001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冷媒流程是: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由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分流至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进入,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媒换热管和翅片散热冷凝后,形成制冷剂液体由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进入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再由过冷器冷凝入口支管进入过冷器冷媒换热管,通过过冷器冷媒换热管和翅片散热后形成高过冷度液态冷媒由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进入过冷器冷媒出口总管。
[0019]本实用新型中的冷水换热管、冷凝器冷媒换热管和过冷器冷媒换热管均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在管外空气换热侧,由于从迎风面过来的空气,通过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时,迎风面积相对于圆管大幅缩小,空气阻力减小,节省了大量的通风机功耗,闻效节能;且背风面的润流减少,使得死角大幅度减少,大幅度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相同换热性能情况下,大幅度减少了换热器耗材。
[0020]本实用新型中的带过冷器的冷凝器是在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后方设置有过冷器,将自然冷却盘管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一体化设计,自然冷却盘管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独立运行时相互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换热面积,可以使得自然冷却盘管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独立运行时换热效率更高,有效的降低了体积、提升了冷媒液体的过冷度且大幅度提升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系统的能效比。
[002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空气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传统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翅片的示意图。
[0025]图4为光管的端面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内螺纹管的端面放大示意图。。
[0027]图中:1.1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1.2为传统冷凝器,1.11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的冷水换热管,1.12为传统带自然冷却换热器换热翅片,1.13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的进水支管,1.14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的出水支管,1.15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的进水总管,1.16为传统自然冷却盘管的出水总管,1.17为传统带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固定端板,1.21为传统冷凝器的冷媒换热管,1.23为传统冷凝器的冷媒入口支管,1.24为传统冷凝器的冷媒出口支管,1.25为传统冷凝器的冷媒入口总管,1.26为传统冷凝器的冷媒出口总管,
[0028]2.1为自然冷却盘管,2.2为冷凝器,2.3为过冷器,2.4为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11为冷水换热管,2.12为翅片,2.13为自然冷却盘管进水支管,2.14为自然冷却盘管出水支管,2.15为自然冷却盘管进水总管,2.16为自然冷却盘管出水总管,2.17为固定端板,2.2为冷凝器,2.21为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3为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2.24为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2.25为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2.26为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2.3为过冷器,2.31为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3为过冷器冷媒入口支管,2.34为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2.36为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0]参见图2-图5,本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包括自然冷却盘管2.1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自然冷却盘管2.1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设置在同一固定端板2.17上。
[0031]在本实施例中,自然冷却盘管2.1的翅片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的翅片为同一翅片2.12。
[0032]翅片2.12上开设有竖向布置的2?8排的椭圆形穿孔,相邻穿孔之间开设有百叶窗或波纹片。
[0033]自然冷却盘管2.1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冷水换热管2.11,该冷水换热管2.1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0034]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包括冷凝器2.2和过冷器2.3。冷凝器2.2的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2.25、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2.23、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2.24和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2.26依次相通;过冷器2.3的过冷器冷凝入口支管
2.33、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2.34、过冷器冷媒出口总管2.36依次相通。
[0035]冷凝器2.2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该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0036]过冷器2.3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该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包括自然冷却盘管(2.1)和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其特征是自然冷却盘管(2.1)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设置在同一固定端板(2.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自然冷却盘管(2.1)的翅片与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的翅片为同一翅片(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翅片(2.12)上开设有竖向布置的2?8排的椭圆形穿孔,相邻穿孔之间开设有百叶窗或波纹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自然冷却盘管(2.1)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冷水换热管(2.11),该冷水换热管(2.1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带过冷器的冷凝器(2.4)包括冷凝器(2.2)和过冷器(2.3), 冷凝器(2.2)的冷凝器冷媒入口总管(2.25)、冷凝器冷媒入口支管(2.23)、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冷凝器冷媒出口支管(2.24)和冷凝器液态冷媒汇总分流管(2.26)依次相通, 过冷器(2.3)的过冷器冷凝入口支管(2.33)、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过冷器冷媒出口支管(2.34)、过冷器冷媒出口总管(2.36)依次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器(2.2)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该冷凝器冷媒换热管(2.2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低阻型带自然冷却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过冷器(2.3)包括胀接在翅片(2.12)中的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该过冷器冷媒换热管(2.31)为径向截面呈椭圆形的光管或内螺纹管。
【文档编号】F28B1/06GK203687673SQ20142003849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林创辉, 彭雨, 陈华, 张学伟, 庄海湛 申请人: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