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356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包括蒸发器,蒸发器顶部设置射流引流器,射流引流器与工质输入管相连,所述的蒸发器内设置若干换热管,换热管两端设置栅板,所述的蒸发器底部设置储液罐,储液罐与换热管之间设置工质输出口,循环管路一端与储液罐相连,另一端与射流引流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将流体力学科恩达效应用于蒸发器,利用流体的动能带动蒸发换热器内部的工质循环流动起来,使得热交换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内循环会使得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没有外部能源消耗,不存在额外的设备连接和密封问题,蒸发器底部的储液罐还带有低压储液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0003]热交换设备中工质流动是一次性的,工质从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介质和换热器的接触不完全充分,通常,换热效率只有80?90%,热利用率较低,热损耗大。目前也有使用降膜换热器,其传热效率较高,但其缺点是需要借助外部设备,比如需要循环泵提供动能,这就使得能耗增加、消耗更多电能,系统对密封性的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泄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流动性好、热交换效率高、没有外部能源消耗、不存在额外设备连接及密封问题、换热均匀、带有低压储液罐功能的自循环蒸发换热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项部设置有射流引流器,所述射流引流器与工质输入管相连,所述的蒸发器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设置栅板,所述的蒸发器底部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与换热管之间设置工质输出口 ;所述循环管路一端与储液罐相连,其另一端与射流引流器相连。上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所述的射流引流器设置在蒸发器外的顶部或蒸发器内的顶部。射流引流器设置在蒸发器内部,连接管路也设置于蒸发器内部,可以降低密封性的要求。
[0007]上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所述的蒸发器为降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传热效率较高。
[0008]上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所述的蒸发器外部设置有通风风扇;可以加快换热管间的介质流动,提高换热效率。
[0009]上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所述的蒸发器外部靠近换热管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一根热源液体管,其中较低的一根为热源输入管,较高的一根为热源输出管,热源液体由热源输入管流入蒸发器换热管之间,从热源输出管流出换热器。适用于热源气源蒸发器。
[0010]上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所述的射流引流器的引流方式采用旋转喷雾方式。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将流体力学科恩达效应用于蒸发器,利用流体的动能带动蒸发换热器内部的工质循环流动起来,使得热交换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内循环会使得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没有外部能源消耗,不存在额外的设备连接和密封问题,蒸发器底部的储液罐还带有低压储液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4]图1为空气源气液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液源气液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射流引流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本实施例适用于空气源气液蒸发器,其包括降膜蒸发器6,降膜蒸发器6内设置若干换热管7,换热管7两端设置栅板,降膜蒸发器6底部设置储液罐3,未汽化的工质脱离换热管7后,经过栅板进入储液罐3,储液罐3与换热管7之间设置工质输出口 2,未液化的工质由工质输出口 2引出,循环管路4 一端与储液罐3相连,另一端与射流引流器5相连,降膜蒸发器6顶部设置射流引流器5,射流引流器5在降膜蒸发器6外部与高温气体的工质输入管I相连,工质输入管I输入的气体带有一定的压力和速度,该高温气体经过射流引流器5后,由于射流效应,沿气体流动方向形成吸力,把储液罐3内的未汽化的液体吸入射流引流器5,随着工质再次进入降膜蒸发器6顶部,从而形成了无需外部设备就工质就可以在降膜蒸发器6内自然循环,使换热更加均匀,降膜蒸发器外部设置通风风扇10,加快换热管间的外部空气热源的循环流动,增加热交换效率。
[0020]图3为射流引流器5的工作示意图,射流引流器5包括一个工作腔14,由于射流效应,沿气体流动方向形成吸力,循环管路4将储液罐3内未汽化的液体吸入到液体吸入口11,从工质输入管I经过截流阀的工质通过流体输入口 12进入混合管16并与未汽化的液体混合,新混合的气液混合工质15经过射流引流器5的出口 13射流进入降膜蒸发器6内。
[0021]实施例2
[0022]参照图2,本实施例适用于液源气液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6,蒸发器6内设置若干换热管7,换热管7两端设置栅板,蒸发器6底部设置储液罐3,未汽化的工质脱离换热管7后,经过栅板进入储液罐3,储液罐3与换热管7之间设置工质输出口 2,未液化的工质由工质输出口 2引出,循环管路4 一端与储液罐3相连,另一端与射流引流器5相连,蒸发器6顶部设置射流引流器5,射流引流器5在蒸发器6外部与高温气体的工质输入管I相连,工质输入管I输入的气体带有一定的压力和速度,该高温气体经过射流引流器5后,由于射流效应,沿气体流动方向形成吸力,把储液罐3内的未汽化的液体吸入射流引流器5,随着工质再次进入蒸发器6顶部,从而形成了无需外部设备就工质就可以在蒸发器6内自然循环,使换热更加均匀,蒸发器6外部靠近换热管7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一根热源液体管,其中较低的一根为热源输入管8,较高的一根为热源输出管9,热源液体由热源输入管8流入蒸发器6的换热管7之间,从热源输出管9流出换热器6。热源通过换热管交换热量,让热源液体从底部进入蒸发器,从靠近上部位置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交换工质热量,提高换热效率,保证换热均匀。
[002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射流引流器的引流方式采用旋转喷雾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将流体力学科恩达效应用于蒸发器,利用流体的动能带动蒸发换热器内部的工质循环流动起来,使得热交换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内循环会使得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没有外部能源消耗,不存在额外的设备连接和密封问题,蒸发器底部的储液罐还带有低压储液的功能。
[0025]对于液态工质输入、气态工质输出的蒸发换热器(如空调蒸发器),还具有一定液态工质雾化的效果,有助于蒸发换热;对于始终处于液态工作的换热器(如汽车散热器),在工质部分缺乏的状态下也能充分利用换热器,均匀换热。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顶部设置有射流引流器,所述射流引流器与工质输入管相连,所述的蒸发器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设置栅板,所述的蒸发器底部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与换热管之间设置工质输出口 ;所述循环管路一端与储液罐相连,其另一端与射流引流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引流器设置在蒸发器外的顶部或蒸发器内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为降膜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外部设置有通风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外部靠近换热管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一根热源液体管。
【文档编号】F28D5/02GK203731896SQ20142009964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苟仲武 申请人:苟仲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