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6900阅读:3522来源:国知局
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冷板和下冷板,上冷板上冲压有冷却液流通的槽道,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形,下冷板的一端对称设有进、出液接头,槽道包括与进水接头连接的进水主槽道、与出水接头连接的出水主槽道和连接进、出液主槽道的支槽道,上、下冷板通过真空钎焊成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冷板上的槽道为冲压槽道,且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图形,上、下冷板通过钎焊成为一体结构,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上、下冷板均为冲压板,厚度相对较薄,整体重量轻。
【专利说明】?伎冷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液冷具有其广阔的使用空间。
[0003]一套典型的液冷散热系统必须具有以下部件:液冷板、循环液、水泵、管道和水箱或换热器。液冷板是一个内部留有水道的金属块,由铜或铝等金属制成,与发热元件接触并将吸收其散发的热量。循环液由水泵的作用在循环的管路中流动,如果液体是水,就是我们俗称的水冷系统。水管连接水泵、水冷块和水箱,其作用是让循环液在一个密闭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而不外漏,让液冷散热系统正常工作。水箱用来存储循环液,换热器就是一个类似散热片的装置,循环液将热量传递给具有大表面积的散热片,散热片上的风扇则将流入空气的热量带走。
[0004]现有的液冷板有两种制作方法:
[0005]第一种是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多条沟槽,然后将同样形状的金属管路塞入沟槽内,并使用胶粘或焊接的方式令其结合。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这种冷板上面金属管道受制于折弯过程的限制,管路布置不能够太密,这样就造成液冷板的承受最高热流密度较低,总体换热性能不高;其次,这种冷板只能单面使用,埋设金属管的一面不能进行散热使用。
[0006]第二种液冷板的制作方法是使用数控机床在一块较厚的金属板上刻出沟槽,然后在其表面焊接一块盖板。此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在于成本较高。数控机床的使用及焊接的工艺,都造成其成本居高不下,一般只有在要求较苛刻的地方才会使用。
[0007]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的液冷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的液冷板。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冷板和下冷板,所述上冷板上冲压有冷却液流通的槽道,所述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形,所述下冷板的一端对称设有进、出液接头,所述槽道包括与进水接头连接的进水主槽道、与出水接头连接的出水主槽道和连接进、出液主槽道的支槽道,所述上、下冷板通过真空钎焊成为一体结构。
[0010]所述上冷板的中部设有钎焊槽,所述钎焊槽位于所述支槽道的中心对称线上。
[0011]所述上、下冷板四角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定位螺孔。
[0012]所述支槽道至少为两条并联设置的液槽。
[0013]进、出液接头之间的所述支槽道组成U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0014]所述支槽道内设有扰流弹簧;
[0015]或所述支槽道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上冷板上的槽道为冲压槽道,且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图形,上、下冷板通过钎焊成为一体结构,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2.上、下冷板均为冲压板,厚度相对较薄,整体重量轻;3.上冷板上槽道为中心对称的U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制作简单,同时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的产品的散热冷却,适应性强;4.钎焊时不仅对两板的周边进行焊接,同时上冷板的中部还设有钎焊槽,提高了两板的焊接强度及密封性;5.支槽道至少为两条并联设置的液槽,使水流并联均匀流入并限制液体流动,保证均匀高效的散热;6.定位螺孔的设置方便焊接时对两板尽心定位;7.扰流弹簧及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图4是槽道为不同形状时本实用新型上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冷板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图6是液槽横截面为不同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冷板,11-主槽道,12-支槽道,13-钎焊槽,14-定位螺孔,2-下冷板,21-定位螺孔,22-进、出液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冷板I和下冷板2,所述上冷板I上冲压有冷却液流通的槽道,所述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形,所述下冷板2的一端对称设有进、出液接头22,所述槽道包括与进水接头连接的进水主槽道11、与出水接头连接的出水主槽道11和连接进、出液主槽道11的支槽道12,所述上、下冷板2通过真空钎焊成为一体结构。
[0023]如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提高焊接强度及密封性,上冷板I的中部设有钎焊槽13,所述钎焊槽13位于所述支槽道12的中心对称线上。
[0024]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了方便焊接时对两块板进行定位,所述上、下冷板2四角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定位螺孔。
[0025]如图2所示,进一步,为保证均匀高效散热,所述支槽道12至少为两条并联设置的液槽。
[0026]进一步,为制作简单,提高适应性,进、出液接头之间的所述支槽道12组成U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或梯形中的一种。(图中未示出)
[0027]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所述支槽道12内设有扰流弹簧(图中未示出);
[0028]或所述支槽道12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如图4。
[0029]本液冷板包括上冷板I和下冷板2,其制作方法是上冷板I利用冲压的方式制作出冷板基体,并在其上冲压出的至少一条槽道用来供液流通过;通过普通的机加工、切割、钻孔等方式在其四周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定位螺孔14及在其中间制作出钎焊槽13 ;下冷板2通过机加工、钻孔、切割等方式制成;用钎焊方式使两块板进行组合衔接;进、出液接头22安装在下冷板2基体的圆孔上,其安装方式可以使用螺纹或是焊接的方式。
[0030]上、下冷板2的基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上冷板I基体上具有中心对称几何形状的主槽道11与支槽道12,中间有钎焊槽13四周有定位螺孔;下冷板2基体四周有定位螺孔,下冷板2 —端有进、出液接头22。
[0031]冷板基体的材质选择为铜、铝或其他高导热金属。若采用铝,需要在表面做电镀处理,以防止腐蚀。
[0032]上冷板I基体冲压出的主槽道11是为了使水流均匀分布,支槽道12是为了使水流并联均匀流入并限制液体流动,中间及边上切割出的钎焊槽13是为了方便上、下冷板2的焊接,四周的定位螺孔21便于焊接时对液冷板的定位。适用时,进出水接头孔与水管连接,使液体流动。
[0033]上、下冷板2制作完成后,对冷板进行焊接组合,形成一个整体,本实体采用钎焊进行组合。钎焊的焊料选用应与上、下冷板2材质相适合,并且耐腐蚀、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可防止水流外溢。
[0034]下冷板2上预留的两个圆孔安装进、出液接头22,本实例采用焊接的方式结合。
[0035]至此,液冷板制作完成。
[003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冷板和下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上冲压有冷却液流通的槽道,所述槽道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形,所述下冷板的一端对称设有进、出液接头,所述槽道包括与进水接头连接的进水主槽道、与出水接头连接的出水主槽道和连接进、出液主槽道的支槽道,所述上、下冷板通过真空钎焊成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的中部设有钎焊槽,所述钎焊槽位于所述支槽道的中心对称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冷板四角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定位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槽道至少为两条并联设置的液槽。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进、出液接头之间的所述支槽道组成U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进、出液接头之间的所述支槽道组成U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槽道内设有扰流弹簧;或所述支槽道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槽道内设有扰流弹簧;或所述支槽道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槽道内设有扰流弹簧;或所述支槽道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槽道内设有扰流弹簧;或所述支槽道为折线式或S线式液槽。
【文档编号】F28D1/03GK204007211SQ20142048158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王大明 申请人:北京芯铠电子散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