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237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的说是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面板中部设有进气支架,进气支架通过两个空气管分别连接左右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每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上表面通过铰接支柱连接多个锅具活动托架,多个锅具活动托架沿着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包括两挡四管混合器,两挡四管混合器上端连接中枢盘,中枢盘上端中心设有中心火盖,中心火盖外圈设有小火道火盖,小火道火盖外圈设有大火道火盖,大火道火盖外圈设有升降灶膛。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双路进气,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在燃烧时进行互补,主燃火焰滚动旋转燃烧,延长燃烧时间,提高热能利用率。
【专利说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的说是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燃气灶在社会上应用十分广泛,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燃气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大小小很多问题。
[0003]现有的燃气灶,采用燃气压射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在适当范围内,混合成的可燃气体中含氧量高,火焰温度就高,热效率就高;含氧量低,火焰温度就低,热效率就低,消耗的燃气就多。燃气灶分大小火二挡,混合器多为二个混合管,混合管口设有风门,通过风门限定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例,加大风门可提高空气的混合比例,在增加含氧量和提高风速时、会使混合器腔内气压升高流速加快,燃烧时火焰由内向外燃烧,会出现点不着火、飘火、跑火、熄火现象,影响正常使用,造成不安全因素,浪费能源。
[0004]现有的燃气灶,可燃气流沿着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上的火盖圆周边的孔洞喷出,由内向外直线燃烧,尤其是大火盖周边的火离中心有一定的距离,火焰没有对锅中心加热,火焰的高温区流向锅的外沿,造成锅中心温度低,锅外沿温度高,甚至未能充分燃烧巳流失锅外,流速越快,流失越多,效果差,资源浪费,使用时灼热,污染环境。
[0005]现有的燃气灶,一般都只用到火焰的上表面和上部侧面,火焰的下表面和下部侧面的热能在燃烧过程中白白浪费。特别是锅具贴近火焰时,火焰上部无法产生助燃火焰,只能靠两侧的助燃火焰助燃,所以紧贴锅具的火焰得不到充分的助燃。火焰靠的锅具太近则造成锅底黑迹,燃烧不充分,太远太远则火焰燃烧过程中因距离造成热能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缺少火焰中补氧,助燃不充分,燃烧热值不高。
[0006]现有的燃气灶的燃气部件装配在灶台支架上,固定不动,无封闭、无遮挡,不保温,容易遭受气流风的影响,导致热能大量流失,火焰不稳定,易被风吹熄火。
[0007]现有的燃气灶采用嵌入式,安装在橱柜的上部,混合器的燃气、空气进入口在灶的底下,空气来源于橱柜内。橱柜门关闭时,阻滞空气流入,影响燃烧。橱柜密封性好坏直接影响燃气空气混合比例,密封越好空气比例越低,火温也低,热效率低。有时需开橱柜门使用,不合理,不适用。燃烧时开关橱柜门会使橱柜内空气压力突然升高,混合气中的空气比例增加、流速加快、迫使火焰熄灭;开橱柜门时,起到相反的问题,使橱柜内空气产生负压,迫使混合气倒流,瞬间火焰熄灭,未燃烧的混合气漫延,不安全易发生事故。有些燃气灶釆用上进风,因燃气灶壳体底部有孔洞缝贯通,还是不能解决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采用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双路进气,主燃混合燃气进行一次燃烧,助燃混合燃气对主燃混合燃气的燃烧起到二次助燃的作用,燃烧时,助燃火焰点燃主燃火焰,向芯内燃烧,产生逆向火焰,避免了点不着火、飘火、跑火、熄火现象的发生,同时主燃火焰对助燃火焰有吹氧助燃的作用;燃烧环网通过增加燃烧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0009]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包括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左右对称设置在面板上,其特征是:所述面板中部设有进气支架,进气支架通过两个空气管分别连接左右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每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上表面通过铰接支柱连接多个锅具活动托架,多个锅具活动托架沿着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包括两挡四管混合器,两挡四管混合器上端连接中枢盘,中枢盘上端中心设有中心火盖,中心火盖外圈设有小火道火盖,小火道火盖外圈设有大火道火盖,大火道火盖外圈设有升降灶膛,升降灶膛内设有燃烧内环网和燃烧外环网,燃烧内环网位于小火道火盖正上方,燃烧外环网位于大火道火盖正上方。燃烧外环网中心设有内环网安装腔,内环网安装腔内连接燃烧内环网,燃烧内环网上端设有内环网燃烧面,内环网燃烧面为波浪形起伏状,燃烧外环网上端设有外环网燃烧面,外环网燃烧面为波浪形起伏状;所述两挡四管混合器侧面穿过空气管连接固定在空气管内的两挡四喷嘴座,两挡四喷嘴座上连接四个喷嘴。
[0010]进一步的,进气支架上设有多个进气口。
[0011]进一步的,锅具活动托架外侧设有托架卡口,升降灶膛上部边缘设有与托架卡口卡紧连接的聚火盆卡口,托架卡口能够通过聚火盆卡口带动升降灶膛升降。
[0012]进一步的,中心火盖上设有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沿着中心火盖圆周均匀分布。
[0013]进一步的,小火道火盖包括小火道盖体,小火道盖体内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沿小火道盖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小火道盖体内设有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沿小火道盖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位于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内圈;小火道盖体内设有小火道火圈,小火道火圈位于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内圈,小火道火圈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小火道火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与一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对应连通;小火道盖体上部设有多个大火道火柱,多个大火道火柱沿小火道盖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火柱内设有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每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与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对应连通。
[0014]进一步的,大火道火盖包括大火道盖体,大火道盖体内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沿大火道盖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盖体内设有大火道火圈,大火道火圈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大火道火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与一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对应连通;所述大火道盖体上表面设有多个托架支座腔,多个托架支座腔沿大火道盖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盖体上表面设有与托架支座腔数量相同的限位支架,限位支架位于托架支座腔内圈。
[0015]进一步的,中枢盘包括圆形的中枢盘体,中枢盘体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主燃小火道,主燃小火道外圈设有内通风圈,内通风圈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小火道,多个助燃小火道沿中枢盘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助燃小火道外圈设有多个主燃大火道,多个主燃大火道沿中枢盘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主燃大火道外圈设有外通风圈,外通风圈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大火道,多个助燃大火道沿中枢盘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内通风圈上设有多个内圈通风孔,多个内圈通风孔沿内通风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中枢盘体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内圈通风道,每个内圈通风道与一个内圈通风孔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外通风圈上设有多个外圈通风孔,多个外圈通风孔沿外通风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中枢盘体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外圈通风道,每个外圈通风道与一个外圈通风孔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所述中枢盘体上设有点火器安装孔和熄火器安装孔;中枢盘体外圆周设有灶膛基座。
[0016]进一步的,两挡四管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沿外圆周均匀设有多个混合器支座,通过多个混合器支座共同支撑固定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中心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仓,小火挡主燃燃气仓外圈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仓,小火挡助燃燃气仓外圈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仓,大火挡主燃燃气仓外圈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仓;所述混合器本体一侧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正下方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和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和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的外端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口和大火挡助燃空气口,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的内端连通大火挡助燃燃气仓,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的外端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口和小火挡助燃空气口,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的内端连通小火挡助燃燃气仓,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的外端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口和大火挡主燃空气口,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的内端连通大火挡主燃燃气仓,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的外端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口和小火挡主燃空气口,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的内端连通小火挡主燃燃气仓。
[0017]进一步的,两挡四喷嘴座包括两挡四喷嘴座本体,两挡四喷嘴座本体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进气孔和第二燃气进气孔,两挡四喷嘴座本体另一侧设有第一燃气出气孔、第二燃气出气孔、第三燃气出气孔和第四燃气出气孔;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分别连通第一燃气出气孔和第二燃气出气孔,第二燃气进气孔分别连通第三燃气出气孔和第四燃气出气孔;所述两挡四喷嘴座本体上设有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将两挡四喷嘴座本体固定在空气管上。
[0018]进一步的,外环网燃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
[0019]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I)两挡四喷嘴座能够实现相同压力下供气,压力变化,供气同步;
[0021](2)两挡四管混合器分小火、大火二挡供气,每挡分二个进气混合管,一个为主燃混合燃气,一个为助燃混合燃气,按照各自所需的燃气空气比例,通过压强和流速控制燃气和空气各自流量,混合成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
[0022](3)中枢盘上设置通风通道,燃烧时向火焰供氧助燃,提高燃烧效益,平时使液体排出,形成通风助氧、通水排污的双用管道;
[0023](4)火盖上设置通风通道,形成通风助氧、通水排污的双用管道;
[0024]( 5 )锅具活动托架依据锅的形状上下活动,稳托锅底,锅具活动托架内端可控制活动幅度,锅具活动托架上下活动时,锅具活动托架带动聚火盆升降,锅具活动托架有利火焰对准锅具中心,更好利用热能;
[0025](6)升降灶膛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盆体,能够根据锅型在锅具活动托架的带动下升降,根据锅的形状升降;升降灶膛提高了密封性能,起到防风、保温、隔热、幅射升温、聚热的作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时的灼热感,有利健康、有利净化环境;
[0026](7)进气支架是混合器前置的燃气空气混合的空气专用管架,设置在燃气灶内,与橱柜内空气完全隔离,空气从橱柜上燃气灶面板的背面流入与燃气混合,空气流通不受橱柜开关门的影响,能够消除事故隐患;
[0027](8)采用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双路进气,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在燃烧时进行互补,助燃混合燃气对主燃混合燃气的燃烧起到助燃的作用;主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30 %?40 %,其余为燃气,主燃混合气中含氧量较高,提高了火焰温度;助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25 %?30 %,其余为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含燃气的量较少,主要用于主火助燃;主燃混合燃气横喷向内,助燃混合燃气向上直喷,处在燃混合燃气下面,燃烧时,助燃火焰点燃主燃火焰,向芯内燃烧,产生逆向火焰,避免了点不着火、飘火、跑火、熄火现象的发生,同时主燃火焰对助燃火焰有吹氧助燃的作用;主燃火焰的出气孔有一定斜角度,加上主燃火焰处在火盆谷中,使主燃火焰形成旋转滚动的火环,主燃火焰在旋转滚动过程中全面充分助燃;火盆谷底部中枢盘上设置的通风孔中流出空气对火焰内部进行助燃,燃烧更充分,形成增氧、富氧高温燃烧,逆向集中火力,扩大了受热面积,旋转滚动延长燃烧时间,聚热、封闭、防风、幅射、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0028](9)在火盖上方设置燃烧环网,通过增加燃烧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半剖图。
[0030]图2为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侧视半剖图。
[0031]图3为小火道火盖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大火道火盖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中枢盘主视图。
[0034]图6为中枢盘后视图。
[0035]图7为图5中A-A剖视图。
[0036]图8为两挡四管混合器主视图。
[0037]图9为两挡四管混合器侧视半剖图。
[0038]图10为图8中A向视图。
[0039]图11为两挡四喷嘴座主视图。
[0040]图12为两挡四喷嘴座后视图。
[0041]图13为燃烧内环网和燃烧外外环网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灶膛、2-中心火盖、3-小火道火盖、3.1-小火道盖体、
3.2-小火道火圈、3.3-大火道火柱、3.4-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5-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6-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7-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4-大火道火盖、
4.1-大火道盖体、4.2-托架支座腔、4.3-限位支架、4.4-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5-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6-大火道火圈、5-中枢盘、5.1-中枢盘体、5.2-外圈通风道、5.3-内圈通风道、5.4-外圈通风孔、5.5-内圈通风孔、5.6-点火器安装孔、5.7-熄火器安装孔、5.8-主燃小火道、5.9-助燃小火道、5.10-主燃大火道、5.11_助燃大火道、5.12-内通风圈、
5.13-外通风圈、5.14-灶膛基座、6-两挡四管混合器、6.1-混合器本体、6.2-混合器支座、
6.3-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4-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5-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6-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7-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9-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1-大火挡助燃燃气口、6.12-大火挡助燃空气口、6.13-小火挡助燃燃气口、6.14-小火挡助燃空气口、6.15-大火挡主燃燃气口、6.16-大火挡主燃空气口、6.17-小火挡主燃燃气口、6.18-小火挡主燃空气口、7-空气管、8-喷嘴、9-两挡四喷嘴座、9.1-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2-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9.3-第一燃气进气孔、9.4-第二燃气进气孔、9.5-第一燃气出气孔、9.6-第二燃气出气孔、9.7-第三燃气出气孔、9.8-第四燃气出气孔、10-锅具活动托架、11-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2-铰接支柱、13-面板、14-进气支架、15-托架卡口、16-聚火盆卡口、17-燃烧内环网、17.1-内环网燃烧面、18-燃烧外环网、18.1-内环网安装腔、18.2-外环网燃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4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左右对称设置在面板13上。所述面板13中部设有进气支架14,进气支架14通过两个空气管7分别连接左右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每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上表面通过铰接支柱12连接多个锅具活动托架10,多个锅具活动托架10沿着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45]所述进气支架14上设有多个进气口,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支架14中。进气支架是混合器前置的燃气空气混合的空气专用管架,设置在燃气灶内,与橱柜内空气完全隔离,空气从橱柜上燃气灶面板的背面流入与燃气混合,空气流通不受橱柜开关门的影响,能够消除事故隐患。
[0046]如图2所示,所述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包括两挡四管混合器6,两挡四管混合器6上端连接中枢盘5,中枢盘5上端中心设有中心火盖2,中心火盖2外圈设有小火道火盖3,小火道火盖3外圈设有大火道火盖4,大火道火盖4外圈设有升降灶膛I。
[0047]如图13所示,升降灶膛I内设有燃烧内环网17和燃烧外环网18,燃烧内环网17位于小火道火盖3正上方,燃烧外环网18位于大火道火盖4正上方。燃烧外环网18中心设有内环网安装腔18.1,内环网安装腔18.1内连接燃烧内环网I。
[0048]所述燃烧内环网17上端设有内环网燃烧面17.1,内环网燃烧面17.1为波浪形起伏状,小火道火焰从下方穿过燃烧内环网17,通过增加燃烧的受热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0049]所述燃烧外环网18上端设有外环网燃烧面18.2,外环网燃烧面18.2为波浪形起伏状,大火道火焰从下方穿过燃烧外环网18,通过增加燃烧的受热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0050]所述外环网燃烧面18.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0051 ] 燃烧网设置在火盖上方,小火道火焰从燃烧内环网上穿过,加热燃烧内环网,大火道火焰从燃烧外环网上穿过,加热燃烧外环网。加热后的燃烧内环网和燃烧外环网传热给上端的被加热物体,从而实现三次助燃的作用。由于燃烧内环网和燃烧外环网上表面为波浪形起伏状,增加了燃烧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外环网燃烧面与水平面呈一夹角,使得火焰更能贴近锅底,不浪费热能。
[0052]所述两挡四管混合器6侧面穿过空气管7连接固定在空气管7内的两挡四喷嘴座9,两挡四喷嘴座9上连接四个喷嘴8。
[0053]所述锅具活动托架10外侧设有托架卡口 15,升降灶膛I上部边缘设有与托架卡口15卡紧连接的聚火盆卡口 16,托架卡口 15能够通过聚火盆卡口 16带动升降灶膛I升降。锅具活动托架10能够随锅具大小自动调整升降灶膛位置。当锅具相对于锅具活动托架尺寸偏小时,锅具重力下压锅具活动托架侧端,锅具活动托架的外侧端从而提升,带动升降灶膛上升,从而适应多种锅形,减少热能流失,提高热能利用率。锅具活动托架依据锅的形状上下活动,稳托锅底,锅具活动托架内端可控制活动幅度,锅具活动托架上下活动时,锅具活动托架带动聚火盆升降,锅具活动托架有利火焰对准锅具中心,更好利用热能。升降灶膛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盆体,能够根据锅型在锅具活动托架的带动下升降,根据锅的形状升降;升降灶膛提高了密封性能,起到防风、保温、隔热、幅射升温、聚热的作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时的灼热感,有利健康、有利净化环境。
[0054]所述中心火盖2上设有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沿着中心火盖2圆周均勻分布。
[0055]如图3所示,所述小火道火盖3包括小火道盖体3.1,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位于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内圈。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小火道火圈3.2,小火道火圈3.2位于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内圈。小火道火圈3.2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沿小火道火圈3.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与一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对应连通。所述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均为斜孔,小火道助燃燃气沿着斜孔进入内圈对小火道主燃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小火道盖体3.1上部设有多个大火道火柱3.3,多个大火道火柱3.3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火柱3.3内设有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3.7,每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3.7与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对应连通。
[0056]如图4所示,所述大火道火盖4包括大火道盖体4.1,大火道盖体4.1内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沿大火道盖体4.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盖体4.1内设有大火道火圈4.6,大火道火圈4.6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沿大火道火圈4.6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与一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对应连通。所述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均为斜孔,大火道助燃燃气沿着斜孔进入内圈对大火道主燃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所述大火道盖体4.1上表面设有多个托架支座腔4.2,托架支座腔4.2中安装用于支持活动式锅具托架的托架支座。多个托架支座腔4.2沿大火道盖体4.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大火道盖体4.1上表面设有与托架支座腔4.2数量相同的限位支架4.3,限位支架4.3位于托架支座腔4.2内圈。限位支架4.3用于限制活动式锅具托架的左右摇摆。
[0057]如图5?7所示,所述中枢盘5包括圆形的中枢盘体5.1,中枢盘体5.1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主燃小火道5.8,主燃小火道5.8外圈设有内通风圈5.12。内通风圈5.12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小火道5.9,多个助燃小火道5.9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助燃小火道5.9外圈设有多个主燃大火道5.10,多个主燃大火道5.10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主燃大火道5.10外圈设有外通风圈5.13,外通风圈5.13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大火道5.11,多个助燃大火道5.11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内通风圈5.12上设有多个内圈通风孔5.5,多个内圈通风孔5.5沿内通风圈5.12圆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中枢盘体5.1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内圈通风道5.3,每个内圈通风道5.3与一个内圈通风孔5.5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燃烧过程中的水通过该通道流出。外通风圈5.13上设有多个外圈通风孔5.4,多个外圈通风孔5.4沿外通风圈5.13圆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中枢盘体
5.1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外圈通风道5.2,每个外圈通风道5.2与一个外圈通风孔5.4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燃烧过程中的水通过该通道流出,燃烧时向火焰供氧助燃,提高燃烧效益,形成通风助氧、通水排污的双用管道。所述中枢盘体5.1上设有点火器安装孔5.6和熄火器安装孔5.7,点火器安装孔5.6用于安装点火器,熄火器安装孔5.7用于安装熄火器。
[0058]所述主燃大火道5.10和主燃小火道5.8用于流通主燃混合燃气,主燃混合燃气中氧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30 %?40 %,其余为燃气。主燃混合气中含燃气的量较高,主要用于主火燃烧。所述助燃小火道5.9和助燃大火道5.11用于流通助燃混合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氧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50 %?60 %,其余为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含燃气的量较少,主要用于主火助燃。
[0059]所述中枢盘体5.1外圆周设有灶膛基座5.14,灶膛基座5.14用于支撑灶膛。中枢盘5用于连接燃烧火盖和混合器,混合器中形成的主燃混合气和助燃混合器分别通本实用新型的各自导流通道进入燃烧盘中进行燃烧,减少了排放,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燃烧的过热效率;燃烧稳定,火焰温度高。中枢盘上设置通风圈通道,燃烧时向火焰供氧助燃,提高燃烧效益,平时使液体排出,形成通风助氧、通水排污的双用管道。
[0060]如图8?10所示,所述两挡四管混合器6包括混合器本体6.1,混合器本体6.1沿外圆周均勻设有多个混合器支座6.2,通过多个混合器支座6.2共同支撑固定混合器本体
6.1。混合器本体6.1中心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用于储存小火挡主燃混合燃气,小火挡主燃混合燃气主要用于小火挡的燃烧。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外圈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用于储存小火挡助燃混合燃气,小火挡助燃混合燃气主要用于小火挡主燃火焰的助燃。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外圈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用于储存大火挡主燃混合燃气,大火挡主燃混合燃气主要用于大火挡的燃烧。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外圈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用于储存大火挡助燃混合燃气,大火挡助燃混合燃气主要用于大火挡主燃火焰的助燃。所述混合器本体6.1 一侧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正下方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和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和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的外端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口 6.11和大火挡助燃空气口 6.12,大火挡助燃燃气口 6.11用于连通大火挡助燃燃进气,大火挡助燃空气口 6.12用于连通空气进气。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的内端连通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的外端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口 6.13和小火挡助燃空气口 6.14,小火挡助燃燃气口 6.13用于连通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小火挡助燃空气口 6.14用于连通空气进气。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的内端连通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的外端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口 6.15和大火挡主燃空气口 6.16,大火挡主燃燃气口 6.15用于连通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大火挡主燃空气口 6.16用于连通空气进气。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的内端连通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的外端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口 6.17和小火挡主燃空气口 6.18,小火挡主燃燃气口 6.17用于连通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小火挡主燃空气口 6.18用于连通空气进气。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的内端连通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
[0061]两挡四管混合器分小火、大火二挡供气,每挡分二个进气混合管,一个为主燃混合燃气,一个为助燃混合燃气,按照各自所需的燃气空气比例,通过压强和流速控制燃气和空气各自流量,混合成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所述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和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内用于储存主燃混合燃气,主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30%?40 %,其余为燃气。主燃混合气中含燃气的量较高,主要用于主火燃烧。所述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和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用于储存助燃混合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25 %?30 %,其余为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含燃气的量较少,主要用于主火助燃。
[0062]如图1f 12所示,所述两挡四喷嘴座9包括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 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进气孔9.3和第二燃气进气孔9.4,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另一侧设有第一燃气出气孔9.5、第二燃气出气孔9.6、第三燃气出气孔9.7和第四燃气出气孔9.8。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9.3分别连通第一燃气出气孔9.5和第二燃气出气孔9.6,第二燃气进气孔9.4分别连通第三燃气出气孔9.7和第四燃气出气孔9.8。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对两个进气通道进行分流,每个进气通道经过分流后分别形成两个出气通道。所述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上设有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9.2,通过螺栓连接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9.2将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固定在空气管7上。两挡四喷嘴座9能够实现相同压力下供气,压力变化,供气同步。
[0063]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双路进气,主燃混合燃气和助燃混合燃气在燃烧时进行互补,助燃混合燃气对主燃混合燃气的燃烧起到二次助燃的作用;在火盖上方设置燃烧环网,通过增加燃烧面积起到三次助燃的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主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30 %?40 %,其余为燃气,主燃混合气中含氧量较高,提高了火焰温度;助燃混合燃气中空气所占体积百分比范围为25 %?30 %,其余为燃气,助燃混合燃气中含燃气的量较少,主要用于主火助燃;主燃混合燃气横喷向内,助燃混合燃气向上直喷,处在燃混合燃气下面,燃烧时,助燃火焰点燃主燃火焰,向芯内燃烧,产生逆向火焰,避免了点不着火、飘火、跑火、熄火现象的发生,同时主燃火焰对助燃火焰有吹氧助燃的作用;主燃火焰的出气孔有一定斜角度,加上主燃火焰处在火盆谷中,使主燃火焰形成旋转滚动的火环,主燃火焰在旋转滚动过程中全面充分助燃;火盆谷底部中枢盘上设置的通风孔中流出空气对火焰内部进行助燃,燃烧更充分,形成增氧、富氧高温燃烧,逆向集中火力,扩大了受热面积,旋转滚动延长燃烧时间,聚热、封闭、防风、幅射、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包括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左右对称设置在面板(13)上,其特征是:所述面板(13)中部设有进气支架(14),进气支架(14)通过两个空气管(7)分别连接左右两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每个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上表面通过铰接支柱(12)连接多个锅具活动托架(10),多个锅具活动托架(10)沿着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两挡四环逆火燃烧组合件(11)包括两挡四管混合器(6),两挡四管混合器(6)上端连接中枢盘(5),中枢盘(5)上端中心设有中心火盖(2),中心火盖(2)外圈设有小火道火盖(3),小火道火盖(3)外圈设有大火道火盖(4),大火道火盖(4)外圈设有升降灶膛(I);升降灶膛(I)内设有燃烧内环网(17)和燃烧外环网(18),燃烧内环网(17)位于小火道火盖(3)正上方,燃烧外环网(18)位于大火道火盖(4)正上方; 燃烧外环网(18)中心设有内环网安装腔(18.1),内环网安装腔(18.1)内连接燃烧内环网(1),燃烧内环网(17)上端设有内环网燃烧面(17.1),内环网燃烧面(17.1)为波浪形起伏状,燃烧外环网(18)上端设有外环网燃烧面(18.2),外环网燃烧面(18.2)为波浪形起伏状;所述两挡四管混合器(6)侧面穿过空气管(7)连接固定在空气管(7)内的两挡四喷嘴座(9),两挡四喷嘴座(9)上连接四个喷嘴(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进气支架(14)上设有多个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锅具活动托架(10)外侧设有托架卡口( 15),升降灶膛(I)上部边缘设有与托架卡口( 15)卡紧连接的聚火盆卡口(16),托架卡口(15)能够通过聚火盆卡口(16)带动升降灶膛(I)升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火盖(2)上设有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多个小火道主燃燃气孔沿着中心火盖(2)圆周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小火道火盖(3)包括小火道盖体(3.1),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位于多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内圈;小火道盖体(3.1)内设有小火道火圈(3.2),小火道火圈(3.2)位于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内圈,小火道火圈(3.2)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沿小火道火圈(3.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4)与一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3.5)对应连通;小火道盖体(3.1)上部设有多个大火道火柱(3.3),多个大火道火柱(3.3)沿小火道盖体(3.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火柱(3.3)内设有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3.7),每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孔(3.7)与一个大火道主燃燃气出气通道(3.6)对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大火道火盖(4)包括大火道盖体(4.1),大火道盖体(4.1)内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沿大火道盖体(4.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盖体(4.1)内设有大火道火圈(4.6),大火道火圈(4.6)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沿大火道火圈(4.6)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5)与一个大火道助燃燃气通道(4.4)对应连通;所述大火道盖体(4.1)上表面设有多个托架支座腔(4.2),多个托架支座腔(4.2)沿大火道盖体(4.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盖体(4.1)上表面设有与托架支座腔(4.2)数量相同的限位支架(4.3),限位支架(4.3)位于托架支座腔(4.2)内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中枢盘(5)包括圆形的中枢盘体(5.1),中枢盘体(5.1)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主燃小火道(5.8),主燃小火道(5.8)外圈设有内通风圈(5.12),内通风圈(5.12)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小火道(5.9),多个助燃小火道(5.9)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助燃小火道(5.9)外圈设有多个主燃大火道(5.10),多个主燃大火道(5.10)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主燃大火道(5.10)外圈设有外通风圈(5.13),外通风圈(5.13)外圈设有多个助燃大火道(5.11),多个助燃大火道(5.11)沿中枢盘体(5.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内通风圈(5.12)上设有多个内圈通风孔(5.5),多个内圈通风孔(5.5)沿内通风圈(5.12)圆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中枢盘体(5.1)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内圈通风道(5.3),每个内圈通风道(5.3)与一个内圈通风孔(5.5)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外通风圈(5.13)上设有多个外圈通风孔(5.4),多个外圈通风孔(5.4)沿外通风圈(5.13)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中枢盘体(5.1)上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外圈通风道(5.2),每个外圈通风道(5.2)与一个外圈通风孔(5.4)连通形成通风通水的通道;所述中枢盘体(5.1)上设有点火器安装孔(5.6)和熄火器安装孔(5.7);所述中枢盘体(5.1)外圆周设有灶膛基座(5.1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两挡四管混合器(6)包括混合器本体(6.1),混合器本体(6.1)沿外圆周均匀设有多个混合器支座(6.2),通过多个混合器支座(6.2)共同支撑固定混合器本体(6.1);混合器本体(6.1)中心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外圈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 )外圈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大火挡主燃燃气仓(6.5 )外圈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所述混合器本体(6.1)—侧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正下方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和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和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的外端设有大火挡助燃燃气口(6.11)和大火挡助燃空气口(6.12),大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7)的内端连通大火挡助燃燃气仓(6.6),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的外端设有小火挡助燃燃气口(6.13)和小火挡助燃空气口(6.14),小火挡助燃燃气进气管(6.8)的内端连通小火挡助燃燃气仓(6.4),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的外端设有大火挡主燃燃气口(6.15)和大火挡主燃空气口(6.16),大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9)的内端连通大火挡主燃燃气仓出.5),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的外端设有小火挡主燃燃气口(6.17)和小火挡主燃空气口(6.18),小火挡主燃燃气进气管(6.10)的内端连通小火挡主燃燃气仓(6.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两挡四喷嘴座(9)包括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 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进气孔(9.3)和第二燃气进气孔(9.4),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另一侧设有第一燃气出气孔(9.5)、第二燃气出气孔(9.6)、第三燃气出气孔(9.7)和第四燃气出气孔(9.8);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9.3)分别连通第一燃气出气孔(9.5)和第二燃气出气孔(9.6),第二燃气进气孔(9.4)分别连通第三燃气出气孔(9.7)和第四燃气出气孔(9.8);所述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上设有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9.2),通过螺栓连接两挡四喷嘴座安装孔(9.2)将两挡四喷嘴座本体(9.1)固定在空气管(7)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外环网燃烧面(18.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
【文档编号】F23D14/64GK204141627SQ20142058967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孙凤枝, 施央君 申请人:慈溪市神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