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桌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989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桌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涉及一种餐桌炉。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燃煤炉具中,炉具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炊具的炉台,在炉台上设置有与炉膛对应的出火口,通过将煤等燃料加入炉具中,燃料在炉具的炉膛内燃烧后,火苗通过设置在炉具上端的出火口加热放置在炉具上的炊具,在使用时,炊具放置在炉台上,所以炊具将出火口盖住,燃烧所产生的热气由烟道排出。

但是,现有炉具仅仅用于加热炊具烹煮食物功能单一;对于游牧地区的居民等,经常性搬家需要同时携带用于烹煮的炉具以及餐桌,多有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集两者功能于一身的产品;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居民,围于烹煮的炉具周围吃饭,便于取暖,也需要一种餐桌炉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炉具仅仅用于加热炊具烹煮食物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游牧地区居民需要方便搬运的一体化炉具餐桌,高寒高海拔地区居民需要围于炉具吃饭取暖需求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餐桌炉。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桌炉,包括炉台和炉底座,所述炉台和炉底座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所述炉台的加热箱,每个所述加热箱内设置一个炉具,所述炉具连通所述炉台,每个所述加热箱分别连通烟囱,每个所述加热箱连接所述烟囱的烟道上设有至少一个预热保温口,每个所述预热保温口设于所述炉台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所述炉台用于放置物体,所述炉台、加热箱箱体和炉底座构成桌体,能够有效解决游牧地区居民对于烹煮的炉具和吃饭的餐桌的一体化需求,方便迁徙时的搬运,同时有效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居民烹煮以及吃饭时的取暖需求;同时所述预热保温口利用的是燃烧后排出热气的余热,有利于节约能源;该餐桌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便于推广。

优选地,所述炉台和炉底座之间还设有支撑所述炉台的保温箱,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烟道。

优选地,所述炉台和炉底座之间还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干燥腔体,所述干燥腔体位于所述保温箱旁。

优选地,每个所述炉具包括炉芯,每个所述炉芯内设置有炉膛,每个所述炉芯上端设置有燃烧头,每个所述燃烧头对应一个出火口,所有所述出火口设于所述炉台上并用于设置炊具。

优选地,每个所述燃烧头和对应的所述出火口之间连通所述烟道。

优选地,每个所述出火口和每个所述预热保温口上均设有火盖,所述火盖由中心火盖和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的圆环组成,所述圆环适配不同直径的所述炊具,最外侧所述圆环通过外侧边缘套接在所述出火口处或者预热保温口的所述炉台上。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通过在所述出火口处设置多个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的所述圆环,使得炉具的所述出火口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炊具的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更多所述炊具的加热。

优选地,每个所述出火口边缘设置有紧固圈,所述紧固圈外侧边缘与所述出火口配合,所述紧固圈内侧边缘与所述火盖的外侧边缘配合。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由于所述出火口处温度较高,所述出火口处的所述炉台容易变形,所以在所述出火口处设置所述紧固圈,防止所述出火口处的所述炉台受热变形。

优选地,每个所述燃烧头、出火口和加热箱之间围成燃烧室,每个所述燃烧室内设有一圈隔板,将其分为内燃烧室和外燃烧室。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燃烧室分为内燃烧室和外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用于约束燃烧所产生的火苗减小其受气流扰动程度,所述外燃烧室则将热气导出。

优选地,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燃烧头上,并围于所述燃烧头四周,所述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烟道的顶部。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燃烧所产生的热气在所述燃烧室内运动后流入所述烟道入口的轨迹为弯曲的,能够减小热气流出的速度,减小其对火苗的扰动程度。

优选地,每个所述炉具底部设有炉渣收集部件。

优选地,所述烟道为L形状,所述烟道入口沿水平方向连接于所述加热箱。

优选地,所述燃烧头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出火口的开口面积。

优选地,所述燃烧头为圆台形,其侧壁上均布连通空气的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所述炉台用于放置物体,所述炉台、加热箱箱体和炉底座构成桌体,能够有效解决游牧地区居民对于烹煮的炉具和吃饭的餐桌的一体化需求,方便迁徙时的搬运,同时有效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居民烹煮以及吃饭时的取暖需求;同时所述预热保温口利用的是燃烧后排出热气的余热,有利于节约能源;该餐桌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便于推广;

2、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通过在所述出火口处设置多个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的所述圆环,使得炉具的所述出火口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炊具的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更多所述炊具的加热;

3、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由于所述出火口处温度较高,所述出火口处的所述炉台容易变形,所以在所述出火口处设置所述紧固圈,防止所述出火口处的所述炉台受热变形;

4、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所述燃烧头、出火口和炉身之间围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一圈隔板,将其分为内燃烧室和外燃烧室,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燃烧室分为内燃烧室和外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用于约束燃烧所产生的火苗减小其受气流扰动程度,所述外燃烧室则将热气导出;

5、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所述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烟道入口的顶部,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燃烧所产生的热气在所述燃烧室内运动后流入所述烟道入口的轨迹为弯曲的,能够减小热气流出的速度,减小其对火苗的扰动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台,2-炉底座,3-加热箱,4-炉具,41-炉芯,42-炉膛,43-燃烧头,44-出火口,5-保温箱,51-干燥腔体,6-烟囱,61-烟道,62-预热保温口,7-火盖,71-中心火盖,72-圆环,8-炊具,9-燃烧室,91-内燃烧室,92-外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包括炉台1和炉底座2。

所述炉台1和炉底座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所述炉台1的加热箱3,每个所述加热箱3内设置一个炉具4,所述炉具4连通所述炉台1,每个所述加热箱3分别连通烟囱6,每个所述加热箱3连接所述烟囱6的烟道61上设有至少一个预热保温口62,每个所述预热保温口62设于所述炉台1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炉台1和炉底座2之间还设有支撑所述炉台1的保温箱5,所述保温箱5连通所述烟道61,所述炉台1和炉底座2之间还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干燥腔体51,所述干燥腔体51位于所述保温箱5旁。

每个所述炉具4包括炉芯41,每个所述炉芯41内设置有炉膛42,每个所述炉芯41上端设置有燃烧头43,每个所述燃烧头43对应一个出火口44,所有所述出火口44设于所述炉台1上并用于设置炊具8;每个所述燃烧头43和对应的所述出火口44之间连通所述烟道61。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出火口44和每个所述预热保温口62上均设有火盖7,所述火盖7由中心火盖71和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的圆环72组成,所述圆环72适配不同直径的所述炊具8,最外侧所述圆环72通过外侧边缘套接在所述出火口处44或者预热保温口62的所述炉台1上,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通过在所述出火口44处设置多个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的所述圆环72,使得炉具的所述出火口44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炊具8的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更多所述炊具8的加热。

每个所述出火口44边缘设置有紧固圈,所述紧固圈外侧边缘与所述出火口44配合,所述紧固圈内侧边缘与所述火盖7的外侧边缘配合,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由于所述出火口44处温度较高,所述出火口44处的所述炉台1容易变形,所以在所述出火口44处设置所述紧固圈,防止所述出火口44处的所述炉台1受热变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燃烧头43、出火口44和加热箱3之间围成燃烧室9,每个所述燃烧室9内设有一圈隔板,将其分为内燃烧室91和外燃烧室92,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燃烧室9分为内燃烧室91和外燃烧室92,所述内燃烧室91用于约束燃烧所产生的火苗减小其受气流扰动程度,所述外燃烧室92则将热气导出。

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燃烧头43上,并围于所述燃烧头43四周,所述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烟道61的顶部,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燃烧所产生的热气在所述燃烧室9内运动后流入所述烟道61入口的轨迹为弯曲的,能够减小热气流出的速度,减小其对火苗的扰动程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炉具4底部设有炉渣收集部件;所述烟道61为L形状,所述烟道61入口沿水平方向连接于所述加热箱3;所述燃烧头43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出火口44的开口面积;所述燃烧头43为圆台形,其侧壁上均布连通空气的孔。

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桌炉,所述炉台1用于放置物体,所述炉台1、加热箱3箱体和炉底座2构成桌体,能够有效解决游牧地区居民对于烹煮的炉具和吃饭的餐桌的一体化需求,方便迁徙时的搬运,同时有效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居民烹煮以及吃饭时的取暖需求;同时所述预热保温口62利用的是燃烧后排出热气的余热,有利于节约能源;该餐桌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便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