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9623发布日期:2019-04-20 06: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尤指具有隔热功能与方便添加与观察液态燃料液面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燃料燃烧装置分为直接燃烧与使用灯芯两大类型。若燃料为易燃(flammable)时,以明火不需要灯芯即可点燃。常见为生质酒精壁炉燃烧器。生质酒精壁炉燃烧器常见为一不锈钢容器具,在顶端具开放开口,加入酒精后可直接点燃,但由于使用燃料为易燃,除不易控制火焰规模外,燃烧会在容器内进行,除使容器形成高热衍生使用上易烫伤的安全性问题外,燃烧后必须等到火焰完全熄灭且容器冷却才能进行燃料充填,由于残留火焰在容器底部往往不易察觉,使用者在充填时极可能发生危险。有些改良生质酒精壁炉燃烧器为控制燃烧,也有些设计上虽使用易燃燃料,但使用时并不直接点燃,而是通过使用陶瓷棉(ceramicfiber)的运用以控制燃烧规模,但同样由于燃烧会在容器内进行并形成高热,使用者在充填燃料时,不易察觉容器内残火或燃料充填状况,若过度充填导致燃料溢出,除造成不便外且点火时容易发生危险。

请参照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506234号的“具有安全遮盖之液态燃料燃烧装置”专利,包括有一个燃料容器、一个燃烧装置及一个安全遮盖,燃料容器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及一个用以充填及观察液态燃料的开口,燃烧装置包括有一个灯芯,灯芯的两端分别位于容置空间中及开口,安全遮盖包括有一个活动件,活动件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枢转部,所述的两个枢转部分别枢设于开口,活动件选择性的在盖合位置与掀起位置之间相对燃料容器枢转,活动件于所述的兩个枢转部之间形成一个遮蔽部,活动件在盖合位置时,活动件的遮蔽部遮蔽开口,活动件在掀起位置时,活动件的遮蔽部遮蔽灯芯并远离开口,操作方便且提高安全性。

然而,上述液态燃料燃烧装置为解决容器与燃料过热问题,使用固定座与活动件所形成的双层隔热设计,虽具有隔热效果,但此设计造成添加液态燃料与观察液态燃料的高度时,必须移动该活动件才可添加液态燃料并观察燃料液面高度,在应用上会对使用者造成不便利。

有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与克服,因此本申请人提出本专利申请,以解决前述问题点,同时解决燃料与容器过热与使用不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先前液态燃料燃烧装置,使用固定座与活动件所形成的双层隔热设计虽具有隔热效果,但此设计添加液态燃料与观察液态燃料的高度时,必须移动该活动件即可添加液态燃料,在实际使用上造成不便。

为此,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容置装置,该容置装置包括一个燃料容器、一个顶盖与一个隔热件,该燃料容器包括一个容置部,该容置部设置于该燃料容器内,该顶盖与该燃料容器的容置部连接,该顶盖具有一个填料孔与一个第一定位槽,该填料孔与该第一定位槽贯穿地设置于该顶盖且与该容置部连通,该隔热件连接于该顶盖异于该容置部的一端,该隔热件具有一个第二定位槽、一个顶侧与一个底侧,该第二定位槽贯穿该隔热件的顶侧及底侧且与该第一定位槽连通;

一个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燃烧装置的第二端通过该隔热件的第二定位槽与该顶盖的第一定位槽而插设于该燃料容器的容置部;

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夹持件,该夹持件具有一个第一夹持面与一个第二夹持面,该第一夹持面与该第二夹持面分别对应并夹持该燃烧装置的两侧面。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夹持件在该第一夹持面与该第二夹持面分别具有两个凹槽与两个第二抵靠部,设置于该第一夹持面的两个第二抵靠部与设置于该第二夹持面的两个第二抵靠部分别抵靠该隔热件的顶侧,该固定装置具有两个固定块,该两个固定块分别连接于该夹持件的两侧且位于该第一夹持面与该第二夹持面之间。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容置装置包括一个防漏件,该防漏件设置于该燃料容器的内周面与该顶盖的外周面之间,该防漏件的两端连接于该容置部与该顶盖的一个第一抵靠部之间。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放置于该燃料容器的容置部且与该顶盖连接,该定位件具有一个中空部与一个第三定位槽,该中空部贯穿该定位件的一端并与该容置部连通,该第三定位槽贯穿地设置于该定位件且与该中空部及该第一定位槽连通,该容置装置包括一个遮蔽件,该遮蔽件具有一个顶侧、一个底侧与一个第四定位槽,该遮蔽件的底侧连接于该隔热件的顶侧,该第四定位槽贯穿该遮蔽件的顶侧与底侧,该第四定位槽与该隔热件的第二定位槽相连通。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遮蔽件的第四定位槽具有两个窄段与一个宽段,该两个窄段分别位于该第四定位槽的相反的两侧,该宽段位于该两个窄段之间,该遮蔽件具有两组卡掣凸缘,该两组卡掣凸缘分别凸设于该遮蔽件的顶侧并分别位于该两个窄段的两侧。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燃烧装置通过该遮蔽件的第四定位槽、该隔热件的第二定位槽、该顶盖的第一定位槽、该防漏件与该定位件的第三定位槽而插设于该燃料容器的容置部并位于该定位件的中空部内,该遮蔽件的两组卡掣凸缘分别卡掣该第一夹持面与该第二夹持面,该隔热件连接于该夹持件的数个凹槽,该夹持件的第二抵靠部抵靠于该遮蔽件与该隔热件之间,该遮蔽件、该隔热件、该顶盖与该定位件用螺锁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燃烧装置为一个金属制灯芯。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隔热件与该防漏件为硅胶材质。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燃料容器为透明材质。

所述的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定位件具有数个流通孔,该数个流通孔贯穿地设置于该定位件且与该中空部与该燃料容器的容置部连通。

凭借上述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且添加该液态燃料时方便,也能够安全且轻易地观察该液态燃料的装填程度。

由于燃烧时热对流大都往上传递,上层结构与隔热件设计,可在火焰燃烧时有效阻隔传导与辐射热向下传导,容器内燃料可保持低温以确保燃烧规模较大时,容器内燃料不致过热,甚至在受侧风环境下,由于灯芯设计于装置顶面内凹中间部位,大幅减少火焰受侧风倾斜而直接接触容器顶盖。加上第二层夹持面与下方容器接触面加入防漏隔热,可同时提供模块固定,绝热与密封的功能,可防止装置意外倾倒时燃料大量流出。而在实际应用时,火焰形成的高温仅呈现在顶盖以上,而顶盖为金属薄件,容易凭借对流与周围空气形成热交换,减少热累积,可有效阻隔热传递到容器内,大幅提升使用安全性。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容置装置;11燃料容器;111容置部;12顶盖;121填料孔;122第一定位槽;123第一抵靠部;13隔热件;131第二定位槽;132顶侧;133底侧;14防漏件;15遮蔽件;151顶侧;152底侧;153第四定位槽;1531窄段;1532宽段;154卡掣凸缘;20燃烧装置;21第一端;22第二端;30固定装置;31夹持件;311第一夹持面;312第二夹持面;313凹槽;314第二抵靠部;32固定块;33定位件;331中空部;332第三定位槽;333流通孔;40液态燃料;5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的外观图、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发明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包括一个容置装置10、一个燃烧装置20与一个固定装置30。该容置装置10包括一个燃料容器11、一个顶盖12、一个隔热件13、一个防漏隔热件14与一个遮蔽件15,该燃料容器11为透明材质。该燃料容器11包括一个容置部111,该容置部111设置于该燃料容器11内,该顶盖12与该燃料容器11的容置部111连接,该顶盖12具有一个填料孔121与一个第一定位槽122,该填料孔121与该第一定位槽122贯穿地设置于该顶盖12且与该容置部111连通,该隔热件13连接于该顶盖12异于该容置部111的一端。该隔热件13为硅胶材质。该隔热件13连接于该夹持件31的数个凹槽313,该隔热件13具有一个第二定位槽131、一个顶侧132与一个底侧133,该第二定位槽131贯穿该隔热件13的顶侧132及底侧133且与该第一定位槽122连通,该防漏件14为硅胶材质。该防漏件14设置于该燃料容器11的内周面与该顶盖12的外周面之间,该防漏件14的两端连接于该容置部111与该顶盖12的一个第一抵靠部123之间,防止该液态燃料40挥发气体由该缝隙中透出。该遮蔽件15具有一个顶侧151、一个底侧152与一个第四定位槽153,该遮蔽件15的底侧152连接于该隔热件13的顶侧132,该第四定位槽153贯穿该遮蔽件15的顶侧151与底侧152,该第四定位槽153与该隔热件13的第二定位槽131相连通,该遮蔽件15的第四定位槽153具有两个窄段1531与一个宽段1532,该两个窄段1531分别位于该第四定位槽153的相反的两侧,该宽段1532位于该两个窄段1531之间,该遮蔽件15具有两组卡掣凸缘154,该两组卡掣凸缘154分别凸设于该遮蔽件15的顶侧151并分别位于该两个窄段1531的两侧,该遮蔽件15的数组卡掣凸缘154连接于该第一夹持面311与该第二夹持面312。

该燃烧装置20为一个金属制灯芯。该燃烧装置20包括一个第一端21与一个第二端22,该燃烧装置20的第二端22通过该遮蔽件15的第四定位槽153、该隔热件13的第二定位槽131、该顶盖12的第一定位槽122、该防漏件14与该定位件33的第三定位槽332而插设于该燃料容器11的容置部111并位于该定位件33的中空部331。

该固定装置30包括一个夹持件31、两个固定块32与一个定位件33,该夹持件31具有一个第一夹持面311与一个第二夹持面312,该第一夹持面311与该第二夹持面312分别对应并夹持该燃烧装置20的两侧面,该夹持件31于该第一夹持面311与该第二夹持面312分别具有两个凹槽313与两个第二抵靠部314,设置于该第一夹持面311的两个第二抵靠部314与设置于该第二夹持面312的两个第二抵靠部314分别抵靠该隔热件13的顶侧132,该两个固定块32分别连接于该夹持件31的两侧且位于该第一夹持面311与该第二夹持面312之间,该定位件33放置于该燃料容器11的容置部111且与该顶盖12连接,该定位件33具有一个中空部331、一个第三定位槽332与数个流通孔333,该中空部331贯穿该定位件33的一端并与该容置部111连通,该第三定位槽332贯穿地设置于该定位件33且与该中空部331及该第一定位槽122连通,该数个流通孔333贯穿地设置于该定位件33且与该中空部331与该燃料容器11的容置部111连通。该遮蔽件15、该隔热件13、该顶盖12与该定位件33用螺丝50以螺锁的方式连接。

如图5所示,该液态燃料40能够直接由该遮蔽件15与该顶盖12之间倒入,该液态燃料40通过该顶盖12的填料孔121沿着该定位件33的外壁面流入该燃料容器11的容置部111与该定位件33的中空部331,故能够以该顶盖12的填料孔121及透明材质的燃料容器11观察液态溶液40的液面高度,避免加入过量液态溶液40。而该隔热件13设置于该遮蔽件15与该顶盖12之间,该隔热件13能够阻隔大部分的辐射热与该遮蔽件15与该隔热件13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热交换,降低热向下传递至该液态燃料40。凭借上述观赏火的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且方便添加该液态燃料40,也能够安全且轻易地观察该液态燃料40的装填程度。

由于燃烧时热对流大都往上传递,上层结构与隔热件13设计,可在火焰燃烧时有效阻隔传导与辐射热向下传导,容器内燃料可保持低温以确保燃烧规模较大时,容器内燃料不致过热,甚至在受侧风环境下,由于灯芯设计于装置顶面内凹中间部位,大幅减少火焰受侧风倾斜而直接接触容器顶盖12。加上第二层夹持面与下方容器接触面加入防漏隔热,可同时提供模块固定,绝热与密封的功能,可防止装置意外倾倒时燃料大量流出。而在实际应用时,火焰形成的高温仅呈现在顶盖12以上,而顶盖12为金属薄件,容易凭借对流与周围空气形成热交换,减少热累积,可有效阻隔热传递到容器内,大幅提升使用安全性。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