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渣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43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渣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排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排渣及防止喷渣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燃用低质煤,煤粒度0~13mm,灰分高,这使得灰渣量较大,灰渣排出温度约900℃。当前,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在底部或者侧面设置排渣口,灰渣落入滚筒冷渣器冷却至150℃左右排渣。目前对于采用滚筒冷渣器的锅炉,排渣控制通常采取改变滚筒转速来控制排渣量,但经常因为给煤粒度、炉膛内压力的变化不能实现可控排渣,部分电厂锅炉经常出现喷渣和自流现象。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的增大,对于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安全、自动排渣对锅炉的运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煤质和粒度的差异,热排渣流动性大、流量难以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易造成排渣不畅或者喷渣现象,危及安全生产。国内外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装置主要有气力式和机械式两类,气力式控制装置的渣量调节性能差;传统机械式控制装置(闸阀)运行中容易被渣块卡死发生堵渣和变形,运行维护困难,此外有的机械装置设计不合理,运行当中发现存在灰渣自流,甚至喷渣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渣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炉排渣不连续且喷渣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渣控制装置,包括进渣口1,与进渣口1连通的壳体9,所述壳体9内设置耐热耐磨叶片7,与耐热耐磨叶片7连接的传动部件及电机4,设置在壳体9底部的出渣口8,进渣通道上做有防止灰渣堆塞在耐热耐磨叶片7前造成叶片空转的斜坡,传动部件及电机4控制耐热耐磨叶片7的旋转,将从斜坡滑入的锅炉排渣刮落至出渣口8,耐热耐磨叶片7的结构呈现上下面积大中间面积小的特点,旋转过程中下段叶片可旋转刮出灰渣,当排渣异常灰渣流量大时,上段叶片可增大排渣阻力,防止发生锅炉喷渣现象,大块灰渣可以从上下段叶片的空间通过避免堵渣,传动部件及电机4的转动部件通过冷却水降温,避免装置过热变形。

所述进渣口1上安装有检修闸板阀3和事故放渣口2。

排渣卡涩时,传动部件及电机4能够带动耐热耐磨叶片7反转,疏通排渣管路。

耐热耐磨叶片7选用ZGCr25Ni20耐热钢材,在温度1150℃连续工作,带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对装置进行冷却,传动部件及电机4上带有冷却水套,与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连接。

所述壳体9的顶部设置端盖6,传动部件及电机4上装有隔热密封件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排渣控制装置可实现对锅炉排渣量的有效控制,耐热耐磨叶片的特殊构造避免了锅炉高温灰喷渣现象,厂房设备卫生明显改善,保护了运行和检修人员的自身安全。

2)该实用新型涉及的装置结构简单,不会堵渣,运行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进渣口,2‐事故放渣口,3‐检修闸板阀,4‐传动部件及电机,5‐隔热密封件,6‐端盖,7‐耐热耐磨叶片,8‐出渣口,9‐壳体,10‐进水管,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叙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排渣控制装置,包括进渣口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从进渣口1进入排渣控制装置,经过斜坡滑入到耐热耐磨叶片7间,传动部件及电机4控制壳体9内耐热耐磨叶片7旋转,将锅炉排渣刮落至出渣口8再排入冷渣器中,通过调整传动部件及电机4转速实现锅炉排渣量的有效控制。耐热耐磨叶片7材质选用ZGCr25Ni20钢材,叶片上下段为一体结构满焊在转动轴上,耐热耐磨叶片7可在温度1150℃连续工作,传动部件及电机4装有隔热密封件5,避免高温灰渣损毁装置构件。本实施可采用变频电机,当排渣控制装置卡涩时,传动部件及电机4可以带动耐热耐磨叶片7反转疏通排渣通路,控制线路采用隔热措施防止线缆受热损坏。锅炉异常排渣时耐热耐磨叶片上段可对灰渣实现有效阻挡避免喷渣。锅炉运行检修过程中,闸板阀可以关闭,隔离排渣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