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带备用火石的火石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1084阅读:20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带备用火石的火石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附带备用火石的火石打火机。



背景技术:

传统火石打火机通过钢轮摩擦火石产生火花,点燃浸染煤油、航空煤油等煤油化合物燃料的棉芯产生火焰,机壳本身设有储存煤油的煤油腔,该油腔包括与壳体顶端联通的出油口及与壳体尾端联通的加油孔,棉芯设置于油腔内并延伸至出油口,棉芯油腔内一端将煤油等介质吸收传递给出油口外一端,帮助棉芯燃烧。其存在的问题是:每次点火都需要钢轮毛茶火石产生火花,火石属于易损耗品,然而消费者很少关心火石的磨损程度,常常在外出实用是遭遇火石磨损完毕,无法产生火法的情况,这时需要更换的火石并不是常规商店能够寻找的,没有火石进行更换,导致打火机无法使用,如果另外携带备用火石,因为火石本身体积较小,容易丢失,而且火石不像打火机那般经常使用,容易被遗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自身携带备用火石,且方便更换的的火石打火机。

本实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附带备用火石的火石打火机,包括壳体、封盖、棉芯及火石打火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存储煤油的油腔及放置火石的火石腔,所述油腔包括与壳体顶端联通的出油口及与壳体尾端联通的加油口,所述火石腔包括与壳体顶端联通的出口及与壳体尾端联通的进口,所述棉芯设置于油腔内,通过出油口延伸至壳体外,所述火石打火装置包括设置于壳体顶端出口处的火石、与壳体顶端旋转配合并摩擦火石的钢轮及驱动火石始终抵触钢轮的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设置于火石腔内,所述封盖启封加油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合备用火石的置料槽,所述置料槽开口边缘设有阻挡备用火石离开置料槽的凸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上设有放置备用火石的置料槽,使得使用中的火石被过度磨损,无法与钢轮摩擦产生火花时,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直接从置料槽中取出被卡合的备用火石进行更换,避免了另外携带备用火石或购买火石的麻烦,使得打火机能够更加持久的使用,而且通过备用火石与置料槽开口处凸缘的卡合,有效防止备用火石从置料槽中脱出、丢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置料槽设置于壳体尾端加油口旁,所述壳体尾端设有包围置料槽及加油口的封盖槽,所述封盖形状与封盖槽形状密封适配并与其铰接配合,所述封盖通过旋转启封封盖槽控制加油口及置料槽与外界的联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加油口与置料槽一同设置于封盖槽内,使得与封盖槽铰接配合的封盖,能够在开启或封闭封盖槽时,同时开启或封闭封盖槽,同步防止加油口中的介质流出及备用火石从置料槽内脱出,起到了封闭作用,而且封盖形状与封盖槽形状密封适配,防止了油腔内的介质挥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顶起机构包括火石弹簧及调节手柄,所述火石设置于火石腔出口处,所述调节手柄设置于火石腔进口处并与火石腔螺纹配合,所述火石弹簧设置于火石腔内位于火石与调节手柄之间,所述调节手柄通过螺纹配合靠近钢轮,驱动火石弹簧始终挤压火石抵触钢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手柄与火石弹簧驱动火石始终沿着火石腔朝钢轮方向移动,保持抵触钢轮状态,使得钢轮旋转时能够摩擦到火石产生火花,防止了火石被磨损无法与钢轮接触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顶端设有围绕笼罩端的挡风壁,该挡风壁上设有滤风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设置的挡风壁防止点火时,棉芯上的火焰被强风熄灭,设置的滤风孔保证了又足够的氧气进入挡风壁内供火焰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顶端设有笼罩挡风壁、出油口、棉芯及火石打火装置的翻盖,所述壳体顶端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包括座体及弹片,所述座体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及与铰接端连接的衔接端,所述翻盖包括覆盖端及铰接端,所述衔接端处设有连接槽,所述铰接端设于连接槽内并与衔接端铰接配合,所述铰接端与衔接端铰接配合,所述弹片设置于连接槽底,该弹片始终抵触翻盖铰接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弹片始终抵触翻盖铰接端,使得翻盖不管是处于封闭状态还是开启状态,都有一个外力抵触它,使它保持不动,只有当操作人员施加外力,使翻盖克服弹片的抵触力量时,翻盖才能改变位置状态,防止了打火机翻盖被误开或误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封盖槽边缘上对应远离封盖铰接处的一端设有方便抠出封盖的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设置的缺口处于封盖槽边缘上对应远离封盖铰接处的位置,方便使用者利用缺口撬动封盖,轻松的打开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手柄背向火石腔的一端设有与螺丝刀适配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的卡槽,方便使用者实用螺丝刀旋转调节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附带备用火石6的火石6打火机,包括壳体1、封盖2、棉芯3及火石打火装置4,所述壳体1内设有储存煤油的油腔11及放置火石6的火石腔12,所述油腔11包括与壳体1顶端联通的出油口11a及与壳体1尾端联通的加油口11b,所述火石腔12包括与壳体1顶端联通的出口12a及与壳体1尾端联通的进口12b,所述棉芯3设置于油腔11内,通过出油口11a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火石打火装置4包括设置于壳体1顶端出口12a处的火石6、与壳体1顶端旋转配合并摩擦火石6的钢轮41及驱动火石6始终抵触钢轮41的顶起机构5,所述顶起机构5设置于火石腔12内,所述封盖2启封加油口11b,所述壳体1上设有卡合备用火石6的置料槽13,所述置料槽13开口边缘设有阻挡备用火石6离开置料槽13的凸缘131。

通过在壳体1上设有放置备用火石6的置料槽13,使得使用中的火石6被过度磨损,无法与钢轮41摩擦产生火花时,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直接从置料槽13中取出被卡合的备用火石6进行更换,避免了另外携带备用火石6或购买火石6的麻烦,使得打火机能够更加持久的使用,而且通过备用火石6与置料槽13开口处凸缘131的卡合,有效防止备用火石6从置料槽13中脱出、丢失的情况。

所述置料槽13设置于壳体1尾端加油口11b旁,所述壳体1尾端设有包围置料槽13及加油口11b的封盖槽14,所述封盖2形状与封盖槽14形状密封适配并与其铰接配合,所述封盖2通过旋转启封封盖槽14控制加油口11b及置料槽13与外界的联通。

通过将加油口11b与置料槽13一同设置于封盖槽14内,使得与封盖槽14铰接配合的封盖2,能够在开启或封闭封盖槽14时,同时开启或封闭封盖槽14,同步防止加油口11b中的介质流出及备用火石6从置料槽13内脱出,起到了封闭作用,而且封盖2形状与封盖槽14形状密封适配,防止了油腔11内的介质挥发。

所述顶起机构5包括火石弹簧51及调节手柄52,所述火石6设置于火石腔12出口12a处,所述调节手柄52设置于火石腔12进口12b处并与火石腔12螺纹配合,所述火石弹簧51设置于火石腔12内位于火石6与调节手柄52之间,所述调节手柄52通过螺纹配合靠近钢轮41,驱动火石弹簧51始终挤压火石6抵触钢轮41。

通过调节手柄52与火石弹簧51驱动火石6始终沿着火石腔12朝钢轮41方向移动,保持抵触钢轮41状态,使得钢轮41旋转时能够摩擦到火石6产生火花,防止了火石6被磨损无法与钢轮41接触的情况。

所述壳体1顶端设有围绕笼罩端的挡风壁7,该挡风壁7上设有滤风孔71。

设置的挡风壁7防止点火时,棉芯3上的火焰被强风熄灭,设置的滤风孔71保证了又足够的氧气进入挡风壁7内供火焰燃烧。

所述壳体1顶端设有笼罩挡风壁7、出油口11a、棉芯3及火石打火装置4的翻盖8,所述壳体1顶端设有铰接座15,所述铰接座15包括座体151及弹片152,所述座体151包括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及与铰接端82连接的衔接端151a,所述翻盖8包括覆盖端81及铰接端82,所述衔接端151处设有连接槽153,所述铰接端82设于连接槽153内并与衔接端151a铰接配合,所述弹片152设置于连接槽153底,该弹片152始终抵触翻盖8铰接端82。

弹片152始终抵触翻盖8铰接端82,使得翻盖8不管是处于封闭状态还是开启状态,都有一个外力抵触它,使它保持不动,只有当操作人员施加外力,使翻盖8克服弹片152的抵触力量时,翻盖8才能改变位置状态,防止了打火机翻盖8被误开或误闭的情况。

所述封盖槽14边缘上对应远离封盖2铰接处的一端设有方便抠出封盖2的缺口141。

设置的缺口141处于封盖槽14边缘上对应远离封盖2铰接处的位置,方便使用者利用缺口141撬动封盖2,轻松的打开封盖2。

所述调节手柄52背向火石腔12的一端设有与螺丝刀适配的卡槽5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的卡槽521,方便使用者实用螺丝刀旋转调节手柄5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