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916发布日期:2019-03-16 00:1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火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火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火器一般都是采用气体打火的,在气体用完后需要进一步补充气体,使用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逐渐出现了一种电弧点火枪,通常电弧点火枪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电源、电路板组件、电弧发射端,电弧发射端、电源分别与电路板组件连接,外壳上设有用于控制电弧发射端进、出外壳的滑动件,滑动件与电弧发射端联动配合,外壳内还设有用于控制电弧发射端发射电弧的按钮,外壳上还设有供滑动件滑动的滑孔,电弧点火枪通常采用直接按压按钮触动电弧发射端点火,按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损坏,造成按钮失灵,使得电弧点火枪的使用寿命较短;同时电池报废后很难处理不利于环保等问题。

普通的压电陶瓷点火器使用两粒陶瓷,而每粒陶瓷都有正负极之分,在两粒压电陶瓷之间设置铜片用以连接导线作为正极,负极的一端通过底部的螺帽用导电件连接至推杆弹簧后再连接到压电帽,而另一端负极通过承击钉,击锤连接至压电帽。如专利号为20072019274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打火机的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包括铜砧、压电体和压电帽,其中,铜砧作为点火装置的一个电极,压电体侧壁上设置外凸部,该外凸部内设置有一外露的导电柱而作为点火装置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在外凸部内设置导电柱,使点火装置内由压电陶瓷一端输出的一个电极可通过该导电柱、金属跷板而传导至出气针的嘴部,而点火装置内铜砧的一极可直接通过导电片而传导至出气针嘴部附近,但是压电陶瓷和铜砧之间直接撞击接触,不能保证压电陶瓷与铜砧接触紧密有效,同时,当撞击时互相直接接触,压电陶瓷和铜砧之间没有缓冲件,容易造成撞击破裂和磨损,不利于延长陶瓷放电时间,降低了点火器的点火率,当压电陶瓷损坏不再产生放电时,使用者需要更换压电陶瓷,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降低对压电陶瓷的直接撞击以提高陶瓷块的使用寿命的打火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火器,包括有

外壳,具有容腔,该外壳的上部开设有安装口;

按压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处;

陶瓷块,设置在容腔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定位板,横向设置在容腔内;

转轴,横向设置在容腔内,并位于定位板和陶瓷块之间;以及

翘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定位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其第一端均开设有容置定位板和转轴对应端部的容置孔,其第二端均与按压件的内侧壁相抵,且翘板的第二端能在按压件的按压作用下相对外壳向下运动,以使转轴在定位板的驱动下挤压陶瓷块。

定位板的形状有多种形式,优选地,所述定位板呈侧置v形,该定位板具有外凸的拐角,所述转轴位于邻近所述拐角的一侧,在翘板的第二端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拐角与转轴的外侧壁相抵。这样,定位板既可以用以定位支撑两个翘板,又可以作为驱动转轴移动的驱动件,一物两用,通过力的传递实现后续对陶瓷块的挤压。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的拐角的外侧面为圆滑过渡的圆弧面。这样,能够逐渐缓和地推动转轴向陶瓷块方向移动,防止直接撞击陶瓷块而使得陶瓷块受到损坏。

为了使翘板运动过程中作用在定位板上,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翘板的第一端均部分限位在该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在邻近翘板第一端的内壁上具有向翘板方向延伸的凸部,所述拐角的背部内凹,所述凸部与拐角的内凹处相抵。

为了方便容置陶瓷块,所述容腔内设置有用以容置陶瓷块的盒体,所述盒体在朝向转轴的一端具有开口,且该盒体定位在所述安装槽内。

为了实现按压件和翘板的插设,所述按压件的内侧壁具有供对应翘板的第二端插设的卡槽。方便按压件和翘板的安装。

为了防止在按压件按压的过程中,翘板的第二端出现移动,所述翘板的第二端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按压件的内侧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之间形成有容置第一凸块的第一限位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底壁上均具有限位缺口,所述翘板顶部边缘与限位缺口的顶壁相抵,且该限位缺口与按压件的对应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形成所述的容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固定架卡设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导线和打火针,所述容腔的头端具有开口,所述打火针设置在容腔头端的开口处,且所述打火针通过导线与陶瓷块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打火器的翘板的第二端能在按压件的按压作用下相对外壳向下运动,以使转轴在定位板的驱动下挤压陶瓷块,一方面在翘板与陶瓷块直接作用时,减小因翘板的磨损而产生的噪音以及防止翘板的磨损量增大而出现与陶瓷块的接触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定位板驱动转轴挤压陶瓷块,减缓了对陶瓷块的直接撞击而防止出现陶瓷块损坏的情况,即防止出现陶瓷块不放电的情况,增加了陶瓷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另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压件与上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打火器包括有外壳1、按压件2、定位板3、陶瓷块41、转轴5、翘板6、固定架7、导线8及点火针9,外壳1具有容腔1a,定位板3、陶瓷块41、转轴5、翘板6、固定架7、导线8及点火针9均设置于容腔1a内。

外壳1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口111,按压件2设置于该安装口111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外壳1包括有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合形成上述的容腔1a,并且上述安装口111开设在上壳体11上;此外,下壳体12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固定架7卡设的定位槽121,具体地,下壳体12的内侧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筋板122和第二筋板123,第一筋板122和第二筋板123之间形成定位槽121,固定架7通过该定位槽121限位在下壳体12上。

定位板3横向设置在容腔1a内,并用以支撑两个翘板6,且该定位板3呈侧置v形,也即该定位板3的竖向截面呈v型,包括上板32和下板33,上板32和下板33之间形成外凸的拐角31,该拐角31的外侧面为圆滑过渡的圆弧面,从而方便后续逐渐推动转轴而挤压陶瓷块,此外,该拐角31的背部内凹,即该拐角31具有内凹处311。

固定架7上开设有安装槽7,容腔1a内设置有盒体4,盒体4限位在安装槽7内,并且盒体4内设置有陶瓷块41,陶瓷块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陶瓷块411和第二陶瓷块412,两个陶瓷块依次串联设置在盒体4内,且第一陶瓷块411和第二陶瓷块412之间通过导电片42相连接,该盒体4的两端均敞口,从而方便后续第一陶瓷块411与转轴5挤压。本实施例中,第一陶瓷块411和第二陶瓷块412均呈圆柱体。

转轴5横向左右设置在容腔1a内,并位于定位板3和第一陶瓷块411之间,具体地,转轴5有两根,分别为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并排设置,且位于邻近拐角31的一侧,在翘板6的第二端处于按压状态下,拐角31与第一转轴51的外侧壁相抵。其中,左右方向为图4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翘板6有两个,两个翘板6分别设置在定位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翘板6的第一端均开设有容置定位板3、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对应端部的容置孔61,容置孔61呈y形,两个翘板6的第一端均部分限位在上述安装槽71内,其中,定位板3的外凸拐角31朝向第一转轴51,此外,安装槽71在邻近翘板6第一端的内壁上具有向翘板6方向延伸的凸部711,凸部711与拐角31的内凹处311相抵。而两个翘板6的第二端均与按压件2的内侧壁相抵,且两个翘板6的第二端能在按压件2的按压作用下相对外壳1向下运动,以使第二转轴52在定位板3的驱动下挤压陶瓷块41。

此外,为了实现第一翘板和第二翘板的安装,按压件2的内侧壁具有供对应翘板6的第二端插设的卡槽23,具体地,翘板6的第二端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块61和第二凸块62,第一凸块61和第二凸块62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按压件2的内侧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板21和第二延伸板22,第一延伸板21和第二延伸板22之间形成有容置第一凸块61的第一限位槽24,且第二延伸板22与按压件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第二凸块62的第二限位槽25;此外,第一延伸板21和第二延伸板22的底壁上均具有限位缺口20,翘板6顶部边缘与限位缺口20的顶壁相抵,且该限位缺口20与按压件2的对应侧壁之间形成上述的卡槽23。

本实施例中,容腔1a的头端具有开口4a,打火针9设置在容腔1a头端的开口4a处,且打火针9通过导线8与陶瓷块41电连接,具体地,导线8包括第一导线81和第二导线82,其中,第二导线82的一端与外壳1的内侧壁相连,第二导线8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支架7与陶瓷块41电连接,这样形成陶瓷块41的接地端,而第一导线81的一端与打火针9相连,第一导线81的另一端与陶瓷块41相连,这样就保证了打火针9与陶瓷块41的电连接;为了保证电能的传输,上述的固定支架7为导电支架。

点火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手压按压件2,两个翘板6的第二端在按压件2的按压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凸部711推动上板32向第一转轴51一侧转动,而定位板3的外凸拐角31推动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向两个陶瓷块方向运动,此时转轴将挤压第一陶瓷块411,产生电流,并通过第一导线81将电流传递至打火针9处,并在打火针9处产生电火花,以将燃气点燃。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在于打火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连接关系,至于打火器所涉及到的电路连接关系与现有打火器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类似,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