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3402发布日期:2018-10-26 19:3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炭黑反应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非常简单,就是用一根约两米长的钢筋一头绑上带油的棉布。在反应炉点火前点燃棉布,手持钢筋把燃烧的棉布迅速通过反应炉插枪管送入反应炉内进行点火。这种点火方式虽简单但在点火时速度慢容易熄火,原因是操作人员在把燃烧的棉布送入反应炉时要通过一米多长的反应炉插枪管,插枪管直径小火焰容易因缺氧而熄灭。此种点火方式也不能控制火势的大小。近期也有高档锅炉点火器但也因造价高或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仅能够调节火焰的大小和温度,还能保证炭黑反应炉点火的有效性的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中,包括手柄、机壳、枪筒和芯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机壳焊接连接,所述机壳、芯筒和枪筒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所述手柄内安装有电池,所述手柄的前端设有开关旋钮,所述机壳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上设有滤网,所述芯筒前端圆锥处钻有圆孔,所述枪筒内设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可以通过调节螺母在枪筒内轴向移动,所述枪筒的前端圆周筒壁上设有两排通风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孔的前后分别设有用于挡住棉布的前凸台和后凸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螺母的前后分别设有前挡圈和后挡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旋钮联结有一个开关电阻变位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枪筒的设计避免了点火中的熄火现象,提高了点火的成功率;2、可以改变火焰的大小和能量以及火焰温度的可控性,适应反应炉不同条件下的点火能力;3、提高了反应炉点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生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筒的风量调节局部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火焰状况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电池;3、开关旋钮;4、滤网;5、机壳;6、枪筒;7、调节筒;8、调节螺母;9、后凸台;10、前凸台;11、芯筒;12、风机;13、后挡圈;14、前挡圈;a、自然状态下的火焰;b、风机送风调节筒打开时的火焰;c、风机送风调节筒关闭时的火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炭黑反应炉的点火装置,由手柄1、电池2、开关旋钮3、滤网4、机壳5、枪筒6、调节筒7、调节螺母8、后凸台9、前凸台10、芯筒11、风机12、后挡圈13以及前挡圈14组成。所述手柄1和机壳5焊接在一起,电池2安装在手柄1内,开关旋钮3设在手柄1前端,风机12安装在机壳5内。枪筒6、芯筒11和密封垫三者通过螺栓联结,芯筒11圆锥处钻有圆孔,用于风进入芯筒11和枪筒6之间的间隙,为火焰提供氧气。调节筒7紧贴于枪筒6内,通过调节螺母8三者联在一起,调节筒7可以通过调节螺母8在枪筒6内轴向移动,调节筒7的轴向移动用于调节火焰氧气的提供量。枪筒6前端钻有两排通风孔并设有后凸台9和前凸台10,凸台用于挡住棉布。通风孔用于帮助火焰燃烧并能在芯筒11进氧的情况下火焰在枪筒6内燃烧并能射向前部,提高火焰的能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开关旋钮3联结有一个开关电阻变位器,打开开关旋钮3可以接通风机电源,风机按时送风;转动开关旋钮3可以调节风机转速进而调节枪体送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螺母8、调节筒7、枪筒6三者组成调节芯筒11内和枪筒6与芯筒11之间的风量大小结构,通过转动调节螺母8带动调节筒7在枪筒6内轴向移动,从而调节芯筒11锥部与枪筒6锥部间隙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芯筒11的锥部设有圆孔使芯筒的送风进入枪筒6内。在枪筒6的前端圆周筒壁上设有两排通风孔,用于火焰进入枪筒6内。枪筒6设成空心可以在枪筒6插入反应炉插枪管中时保证火焰供氧而不致造成熄火。

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炭黑反应炉点火时一人右手握住手柄大拇指放在开关旋钮上,左手握住机壳前面的枪筒部位,大拇指和食指放在调节螺母上。一人点燃绑在枪筒前端的棉布,棉布自然燃烧,产生a型火焰。然后旋动开关旋钮接通风机电源风机稍稍送风。这时调节筒处于打开状态,芯筒内的风量一部分进入枪筒内,芯筒风量小风压小,产生b型火焰。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火焰的大小和火焰的集中度。调节好以后把火焰通过反应炉插枪管送入反应炉。火焰在反应炉内可以根据系统需要继续调节它的大小和集中度使火焰温度升高。完成点火。用毕后抽出并及时充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至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得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