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993发布日期:2019-03-02 02:0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838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板的燃烧装置。该隔热板用于抑制燃烧装置壳体的侧壁部被加热。在专利文献1中,隔热板被夹着固定在燃烧装置壳体与罐体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3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在将隔热板安装于燃烧装置壳体(燃烧管收纳部)之后且是在安装罐体之前,当进行燃烧装置壳体与隔热板的组合体的移送时,隔热板易于脱离燃烧装置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燃烧装置和热水供给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管收纳部、多个燃烧管以及多个隔热板。燃烧管收纳部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内部空间的上方,并且通向内部空间。多个燃烧管配置于燃烧管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多个隔热板配置于燃烧管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多个隔热板包括第1隔热板、第2隔热板、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在自开口部观察内部空间的俯视情况下,在第1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按压部。按压部构成为: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按压部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安装于燃烧管收纳部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被第1隔热板按压,从而不易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脱出,从而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3隔热板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1伸出部和朝向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2伸出部。第1隔热板具有第1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1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1伸出部抵接。第2隔热板具有第2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2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2伸出部抵接。

由此,第3隔热板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4隔热板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3伸出部和朝向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4伸出部。第1隔热板具有第3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3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3伸出部抵接。第2隔热板具有第4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4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4伸出部抵接。

由此,第4隔热板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1方向是多个燃烧管的排列方向,第2方向是多个燃烧管的各自的长度方向。

由此,支承多个燃烧管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的至少一者被第1隔热板向下方按压。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安装于燃烧管收纳部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不仅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多个燃烧管也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3隔热板具有用于支承多个燃烧管的第1支承部。第1支承部具有整流部,该整流部以随着向下方去而靠近第4隔热板的方式倾斜。

利用该整流部,容易将冷却用空气收入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由此,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在第3隔热板设有通孔,该通孔供要从燃烧管收纳部的外部到达内部空间的构件通过。

能使例如火花塞和点火器等构件自燃烧管收纳部的外部经由该通孔向内部空间插入。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燃烧管收纳部具有自燃烧管收纳部的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第3隔热板具有与凸缘部重合的第1上片部。在第1上片部设有通向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

通过这样设有通向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

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燃烧管收纳部具有自燃烧管收纳部的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第4隔热板包括上表面部、第2支承部以及第2上片部。上表面部以随着向下方去而靠近第3隔热板的方式倾斜。第2支承部自上表面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具有以随着向下方去而离开第3隔热板的方式倾斜的下表面部。第2上片部与凸缘部重合。在上表面部、下表面部以及第2上片部分别设有通向第4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

通过这样设有通向第4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热水供给器包括所述的燃烧装置以及配置在该燃烧装置上的换热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水供给器,能够实现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热水供给器。

实用新型的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燃烧装置和热水供给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是自燃烧装置壳体的开口部观察内部空间的方向的视点即俯视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是省略燃烧管地进行表示的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是省略燃烧管地进行表示的图。

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燃烧装置的热水供给器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烧装置壳体;1a、第1侧板;1b、第2侧板;1c、第3侧板;1d、第

4侧板;1e、凸缘部;1ea、爪插入用通孔;1eb、2da、3da、5da、小螺钉插入用通孔;1f、开口部;1g、内部空间;2、第1隔热板;3、第2隔热板;4、第3隔热板;5、第4隔热板;2a、2b、3a、3b、4a、4b、5a、5b、5f、5g、平板部;2c、3c、4c、5ca、台阶部;2c1、第1台阶部;2c2、第3台阶部;3c1、第2台阶部;3c2、第4台阶部;2d、3d、4d、5d、上片部;2db、3da、4db、5db、5h、5i、通气孔;2e、3e、4e、5e、爪部;4h、4i、通孔;4ba1、第1伸出部;4ba2、第2伸出部;4f、整流部;4g、4j、通孔;4s、5s、狭缝;5ca1、第3伸出部;5ca2、第4伸出部;5cb、上表面部;5cc、下表面部;6、燃烧管;7、火花塞;8、火焰检测用杆;10、燃烧装置;20、热水供给器;21、换热器;21a、传热管;21b、罐体;22、旁通回路;24、鼓风机;31、供水配管;32、热水输出配管;33、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10主要包括燃烧装置壳体1(燃烧管收纳部)、多个隔热板2~5以及多个燃烧管6(图3)。

如图2所示,燃烧装置壳体1具有内部空间1g和开口部1f,该开口部1f位于该内部空间1g的上方,并且通向内部空间1g。燃烧装置壳体1具有多个侧板1a~1d。在自开口部1f观察内部空间1g的俯视情况下,多个侧板1a~1d构成矩形的框状。

多个侧板1a~1d包括第1侧板1a、第2侧板1b、第3侧板1c以及第4侧板1d。第1侧板1a和第2侧板1b彼此相对,并且第3侧板1c和第4侧板1d彼此相对。

火花塞7和火焰检测用杆8分别安装于第3侧板1c。火花塞7和火焰检测用杆8分别自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经过被设于第3侧板1c的通孔延伸到内部空间1g内。

第1侧板1a的一端部与第3侧板1c的一端部相连接,第1侧板1a的另一端部与第4侧板1d的一端部相连接。另外,第2侧板1b的一端部与第3侧板1c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第2侧板1b的另一端部与第4侧板1d的另一端部相连接。

被多个侧板1a~1d包围起来的空间成为燃烧装置壳体1的内部空间1g。另外,多个侧板1a~1d的上端构成使内部空间1g向外部开放的开口部1f。

在多个侧板1a~1d的上端设有凸缘部1e。凸缘部1e自多个侧板1a~1d的上端(开口部1f)向外侧伸出。在俯视观察时,凸缘部1e具有矩形的框状。在凸缘部1e设有多个爪插入用通孔1ea和多个小螺钉插入用通孔1eb。

如图3所示,在燃烧装置壳体1的内部空间1g配置有多个隔热板2~5。多个隔热板2~5包括第1隔热板2、第2隔热板3、第3隔热板4以及第4隔热板5。另一方面,在燃烧装置壳体1的内部空间1g也配置有多个燃烧管6。

在自开口部1f观察内部空间1g的俯视情况(图3的视点)下,在第1方向(图中A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6。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图中B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6。

这里,第1方向例如是多个燃烧管6的排列方向。另外,第2方向例如是俯视情况下的多个燃烧管6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第1方向与第2方向彼此正交。但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不限定于彼此正交的方向,只要是具有一定角度地彼此交叉的方向即可。

第1隔热板2配置在多个燃烧管6中的最靠近第1侧板1a的燃烧管6与第1侧板1a之间。第2隔热板3配置在多个燃烧管6中的最靠近第2侧板1b的燃烧管6与第2侧板1b之间。第3隔热板4配置在多个燃烧管6与第3侧板1c之间。第4隔热板5配置在多个燃烧管6与第4侧板1d之间。

在第3隔热板4与第3侧板1c之间设有供冷却用空气通过的空间Sa。在第4隔热板5与第4侧板1d之间设有供冷却用空气通过的空间Sb。

另外,也可以在第1隔热板2与第1侧板1a之间设有供冷却用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可以在第2隔热板3与第2侧板1b之间设有供冷却用空气通过的空间。

如图2所示,第1隔热板2、第2隔热板3、第3隔热板4以及第4隔热板5分别是通过将1张板材折弯而构成的。

第1隔热板2包括平板部2a、平板部2b、台阶部2c、上片部2d以及爪部2e。在平板部2a的下端配置有台阶部2c。台阶部2c自平板部2a的下端朝向第1侧板1a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台阶部2c的靠第1侧板1a侧的端部配置有平板部2b。平板部2b自台阶部2c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

在平板部2a的上端配置有上片部2d。上片部2d自平板部2a的上端朝向第1侧板1a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爪部2e自上片部2d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上片部2d设有小螺钉插入用通孔2da。

第2隔热板3具有例如与第1隔热板2相同的结构。第2隔热板3包括平板部3a、平板部3b、台阶部3c、上片部3d以及爪部3e。在平板部3a的下端配置有台阶部3c。台阶部3c自平板部3a的下端朝向第2侧板1b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台阶部3c的靠第2侧板1b侧的端部配置有平板部3b。平板部3b自台阶部3c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

在平板部3a的上端配置有上片部3d。上片部3d自平板部3a的上端朝向第2侧板1b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爪部3e自上片部3d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上片部3d设有小螺钉插入用通孔3da。

第3隔热板4包括平板部4a、平板部4b、台阶部4c、上片部4d、爪部4e以及整流部4f。在平板部4a的下端配置有台阶部4c。台阶部4c自平板部4a的下端朝向第3侧板1c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台阶部4c的靠第3侧板1c侧的端部配置有平板部4b。平板部4b自台阶部4c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平板部4b的下端配置有整流部4f。整流部4f以随着自平板部4b的下端朝向下方去而靠近第4隔热板5的方式倾斜。

在平板部4a的上端配置有上片部4d。上片部4d自平板部4a的上端朝向第3侧板1c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爪部4e自上片部4d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上片部4d设有多个小螺钉插入用通孔4da和多个通气孔4db。

在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设有通孔4h、4i,该通孔4h、4i供要从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到达内部空间1g的构件7、8通过。自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到达内部空间1g的构件7、8例如包括火花塞7和火焰检测用杆8。火花塞7通过平板部4b的通孔4h,另外火焰检测用杆8通过平板部4b的通孔4i。另外,在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还设有用于从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窥视内部空间1g的窥视孔用的通孔4j。

在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和整流部4f设有狭缝4s。通过使燃烧管6的一部分插入该狭缝4s,从而来支承燃烧管6。由此,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和整流部4f构成多个燃烧管6的支承部(第1支承部)。也就是说,第1支承部包括平板部4b和整流部4f。在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和整流部4f设有通孔4g。

第4隔热板5包括平板部5a、平板部5b、台阶部5ca、上表面部5cb、下表面部5cc、上片部5d、爪部5e、平板部5f以及平板部5g。在平板部5a的下端配置有台阶部5ca。台阶部5ca自平板部5a的下端朝向第4侧板1d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台阶部5c的靠第4侧板1d侧的端部配置有平板部5b。平板部5b自台阶部5ca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平板部5b的下端配置有上表面部5cb。上表面部5cb以随着自平板部5b的下端朝向下方去而靠近第3隔热板4的方式倾斜。

在上表面部5cb的下端配置有平板部5f。平板部5f自上表面部5cb的下端向下方折弯。在平板部5f的下端配置有下表面部5cc。下表面部5cc以随着自平板部5f的下端朝向下方去而离开第3隔热板4的方式倾斜。在下表面部5cc的下端配置有平板部5g。平板部5g自下表面部5cc的下端向下方折弯。

在平板部5a的上端配置有上片部5d。上片部5d自平板部5a的上端朝向第4侧板1d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爪部5e自上片部5d朝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折弯。在上片部5d设有多个小螺钉插入用通孔5da和多个通气孔5db。

在第4隔热板5的平板部5f和下表面部5cc设有狭缝5s。使燃烧管6的一部分插入该狭缝5s,从而支承燃烧管6。由此,第4隔热板5的平板部5f和下表面部5cc构成多个燃烧管6的支承部(第2支承部)。也就是说,第2支承部包括平板部5f和下表面部5cc。

在第4隔热板5的上表面部5cb设有通气孔5h。该通气孔5h用于使平板部5f与第4侧板1d之间的冷却用空气的一部分自平板部5f与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向上方排出。另外,在第4隔热板5的下表面部5cc设有通气孔5i。该通气孔5i用于自下方将冷却用空气导入平板部5f与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

爪部2e~爪部5e分别插入燃烧装置壳体1的爪插入用通孔1ea。由此,如图1所示,多个隔热板2~5分别组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

在多个隔热板2~5组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的状态下,多个隔热板2~5的小螺钉插入用通孔2da、3da、4da、5da与凸缘部1e的小螺钉插入用通孔1eb重合。

在将多个隔热板2~5组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之后,将换热器(未图示)配置在燃烧装置壳体1上。由此,隔热板2的上片部2d、隔热板3的上片部3d、隔热板4的上片部4d以及隔热板5的上片部5d被夹在燃烧装置壳体1的凸缘部1e与换热器之间。

在该状态下,在将小螺钉贯穿于换热器的小螺钉插入用通孔(未图示)、以及彼此重合的小螺钉插入用通孔5da和小螺钉插入用通孔1eb之后,使小螺钉与螺母紧固。由此,将换热器固定在燃烧装置壳体1上。多个隔热板2~5分别被夹持在燃烧装置壳体1的凸缘部1e与换热器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将多个隔热板2~5组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的状态下,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的至少一者具有按压部2c1、2c2、3c1、3c2,该按压部2c1、2c2、3c1、3c2在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自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的至少一者。具体见下述。

如图4所示,第3隔热板4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的第1伸出部4ba1以及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的第2伸出部4ba2。

第1伸出部4ba1设在平板部4b的一侧部。具体而言,通过在第3隔热板4的一侧部的位于比第1伸出部4ba1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设置第1缺口部,使第1伸出部4ba1比该第1缺口部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

第2伸出部4ba2设在平板部4b的另一侧部。具体而言,通过在第3隔热板4的另一侧部的位于比第2伸出部4ba2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设置第2缺口部,使第2伸出部4ba2比该第2缺口部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

第1隔热板2具有台阶部2c1(第1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台阶部2c1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4自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与第1伸出部4ba1抵接。台阶部2c1配置在第1伸出部4ba1的正上方。

另外,第2隔热板3具有台阶部3c1(第2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台阶部3c1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4自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与第2伸出部4ba2抵接。台阶部3c1配置在第2伸出部4ba2的正上方。

如图5所示,第4隔热板5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的第3伸出部5ca1和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的第4伸出部5ca2。

第3伸出部5ca1设在台阶部5ca的一侧部。具体而言,通过在第4隔热板5的一侧部的位于比第3伸出部5ca1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设置第3缺口部,使第3伸出部5ca1比该第3缺口部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

第4伸出部5ca2设在台阶部5ca的另一侧部。具体而言,通过在第4隔热板5的另一侧部的位于比第4伸出部5ca2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设置第4缺口部,使第4伸出部5ca2比该第4缺口部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

第1隔热板2具有台阶部2c2(第3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台阶部2c2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5自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与第3伸出部5ca1抵接。台阶部2c2配置在第3伸出部5ca1的正上方。

另外,第2隔热板3具有台阶部3c2(第4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台阶部3c2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5自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与第4伸出部5ca2抵接。台阶部3c2配置在第4伸出部5ca2的正上方。

如图2所示,第1隔热板2的台阶部2c1和台阶部2c2由共用的台阶部2c构成。具体而言,台阶部2c的一端部成为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2c1,台阶部2c的另一端部成为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2c2。但第1隔热板2的台阶部2c1和台阶部2c2也可以不由共用的台阶部2c构成,而是由彼此不同的台阶部构成。

另外,第2隔热板3的台阶部3c1和台阶部3c2由共用的台阶部3c构成。具体而言,台阶部3c的一端部成为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3c1,台阶部3c的另一端部成为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3c2。但第2隔热板3的台阶部3c1和台阶部3c2也可以不由共用的台阶部3c构成,而是由彼此不同的台阶部构成。

如图6所示,在第4隔热板5的上表面部5cb设有通气孔5h。在第4隔热板5的下表面部5cc设有通气孔5i。在第4隔热板5的上片部5d设有通气孔5db。

通气孔5h、5i、5db分别通向第4隔热板5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具体而言,通气孔5h、5i分别通向第4隔热板5的平板部5f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另外,通气孔5db通向第4隔热板5的平板部5a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第4隔热板5的平板部5b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4侧板1d之间也存在微小的间隙。

另外,在第3隔热板4的上片部4d设有通气孔4db,该通气孔4db通向第3隔热板4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3侧板1c之间的空间。通气孔4db通向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a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3侧板1c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第3隔热板4的平板部4b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3侧板1c之间也存在间隙。

接着,使用图7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10的热水供给器的结构。

如图7所示,热水供给器20主要包括燃烧装置10、换热器21、旁通回路22、鼓风机24、供水配管31、热水输出配管32以及阀装置33。

燃烧装置10使用图1~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10。该燃烧装置10产生燃烧气体。鼓风机24对燃烧装置10供给燃烧所需的空气。换热器21与在燃烧装置10产生的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换热器21配置在燃烧装置10之上。

换热器21具有配置在罐体21b内的传热管21a。在该换热器21连接有用于对传热管21a供水的供水配管31以及用于自传热管21a输出热水的热水输出配管32。旁通回路(旁通配管)22连接该供水配管31和热水输出配管32。阀装置33连接于例如供水配管31与旁通回路22的连接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的至少一者具有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2c1、2c2、3c1、3c2,在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自燃烧装置壳体1的内部空间1g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该台阶部2c1、2c2、3c1、3c2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的至少一者。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2~5安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的至少一者被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2c1、2c2、3c1、3c2向下方按压而不易脱离燃烧装置壳体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3隔热板4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的第1伸出部4ba1和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的第2伸出部4ba2。第1隔热板2具有向下方按压第1伸出部4ba1的台阶部2c1,第2隔热板3具有向下方按压第2伸出部4ba2的台阶部3c1。由此,第3隔热板4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装置壳体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4隔热板5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2伸出的第3伸出部5ca1和朝向第2隔热板3伸出的第4伸出部5ca2。第1隔热板2具有向下方按压第3伸出部5ca1的台阶部2c2,第2隔热板3具有向下方按压第4伸出部5ca2的台阶部3c2。由此,第4隔热板5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装置壳体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支承多个燃烧管6的第3隔热板4被第1隔热板2向下方按压,从而不易脱离燃烧装置壳体1。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2~5安装于燃烧装置壳体1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多个燃烧管6也不易脱离燃烧装置壳体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3隔热板4具有用于支承多个燃烧管6的第1支承部(平板部4b和整流部4f)。第1支承部4b、4f具有以随着向下方去而靠近第4隔热板5的方式倾斜的整流部4f。利用该整流部4f容易将冷却用空气收入第3隔热板4与燃烧装置壳体1之间。由此,能够促进燃烧装置壳体1的降温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第3隔热板4设有通孔4h、4i,该通孔4h、4i供要从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到达内部空间1g的构件7、8通过。能使例如火花塞7和火焰检测用杆等构件自燃烧装置壳体1的外部经由该通孔4h、4i向内部空间1g插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第3隔热板4的上片部4d设有通向第3隔热板4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3侧板1c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4db。利用该通气孔4db,能使冷却用空气自第3隔热板4与第3侧板1c之间的空间流向上方,因此能够促进燃烧装置壳体1和换热器的壳体板的降温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第4隔热板5的上表面部5cb设有通气孔5h,在第4隔热板5的下表面部5cc设有通气孔5i,在第4隔热板5的上片部5d设有通气孔5db,该通气孔5h、5i、5db通向第4隔热板5与燃烧装置壳体1的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利用该通气孔5h、5i、5db,能使冷却用空气流入第4隔热板5与第4侧板1d之间的空间内并自该空间流向上方,因此能够促进燃烧装置壳体1和换热器的壳体板的降温效果。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3隔热板4的两侧部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3隔热板4的仅一侧部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的任一者向下方按压。也就是说,第3隔热板4也可以只被第1隔热板2向下方按压,另外也可以只被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

另外,说明了第4隔热板5的两侧部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4隔热板5的仅一侧部被第1隔热板2和第2隔热板3的任一者向下方按压。也就是说,第4隔热板5也可以只被第1隔热板2向下方按压,另外也可以只被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隔热板2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双方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1隔热板2向下方只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的任一者。也就是说,第1隔热板2也可以向下方只按压第3隔热板4,另外也可以向下方只按压第4隔热板5。

另外,说明了第2隔热板3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双方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2隔热板3向下方只按压第3隔热板4和第4隔热板5的任一者。也就是说,第2隔热板3也可以向下方只按压第3隔热板4,另外也可以向下方只按压第4隔热板5。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均为例示,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由所述的说明来表明,而是由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来表明,并且意图包含在与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