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024发布日期:2019-01-04 22:4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澳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块煤和粉煤,分别通过两根单独的皮带输送到澳炉两个单独的加料口,用于还原控制熔液中四氧化三铁的量,并燃烧产生热量。块煤主要是由澳炉炉体顶部直接投入,粉煤是通过管道和风一起被送至澳炉喷枪,由澳炉喷枪喷入澳炉炉体内部的熔液中。一般是在煤仓用抓斗将原煤抓到筛分机进行筛分,再用抓斗分别将块煤和粉煤抓到两个皮带输送系统的下料斗内,分别输送到澳炉里。这种作业需要行车不间断的作业,工作量较大。在抓斗抓取块煤过程中易造成部分已筛分出的块煤破碎,粉煤混入块煤中,在下落过程中会被上升的烟气带走无法燃烧,造成粉煤的浪费。

基于目前原煤筛分工作量大,筛分效率低下,筛分好的块煤易产生碎末,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澳炉的给煤系统是十分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澳炉生产中抓取块煤操作易造成部分块煤破碎成粉煤,被上升的烟气带走无法燃烧,而造成粉煤的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块煤和粉煤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块煤和粉煤的原料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包括下料斗、块煤仓、粉煤仓、澳炉喷枪和澳炉炉体,所述下料斗包括具有开口较大的上进料口和开口较小的下出料口,下料斗的侧壁开设有上出料口,上出料口连接有向下倾斜的上出料通道,所述下料斗的下出料口连接有向下倾斜的下出料通道,所述下料斗的上进料口和下出料口之间设有筛网,且筛网位于所述上出料口的上口缘和下口缘之间,筛网与下口缘之间设有挡板,筛网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振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出料通道通过运输皮带连接至块煤仓,块煤仓内的块煤料通过运输皮带输送至澳炉炉体顶部给料,所述下出料通道通过运输皮带连接至粉煤仓,粉煤仓内的粉煤料通过金属软管由高压压缩空气吹入所述澳炉喷枪,再由澳炉喷枪喷入所述澳炉炉体内部的熔液中。

优选地,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下料斗的轴向上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筛网包括组成筛网四周框架的多个框架条、以及组成筛网网面的多个格栅条,所述框架条的横截面比所述格栅条的横截面大。

优选地,所述多个格栅条之间的格栅间隙为10~30mm。

优选地,所述格筛间隙为20mm。

优选地,所述上出料通道相对于所述筛网的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为45°。

优选地,所述下出料通道相对于所述筛网的倾斜角度为20~50°。

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为30°。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轴承、绞杆、曲轴、齿轮和电动机,所述筛网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下料斗,另一端连接所述绞杆的一端,绞杆另一端固定在曲轴上,曲轴用轴承固定在方斗壁上,曲轴一端安装有齿轮、以及与齿轮驱动连接的电动机,电动机带动曲轴转动以使筛网上下振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料斗上设置筛网、上出料通道和下出料通道,筛网设置于下料斗侧壁上的上出料口的上口缘和下口缘之间,且筛网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振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出料通道用以输送筛网上方的块煤料,所述下出料通道用以输送筛网下方的粉煤料,以将筛分出的筛上块煤料通过所述上出料通道输送至澳炉的一加料口,同时将筛分出的筛下粉煤料通过所述下出料通道输送至澳炉的另一加料口,以避免块煤破碎成粉煤无法燃烧,而造成粉煤的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块煤和粉煤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块煤和粉煤的原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澳炉的给煤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优化了澳炉的给煤作业,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适用于多种场地,同时具有改造成本低,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澳炉的给煤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下料斗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1-下料斗,102-块煤仓,103-粉煤仓,104-澳炉喷枪,105-澳炉炉体,106-运输皮带,107-金属软管,108-熔液,1-筛网,2-挡板,3-上出料通道,4-下出料通道,5-轴承,6-绞杆,7-曲轴,8-齿轮,9-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澳炉的给煤系统,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澳炉的给煤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澳炉的给煤系统包括下料斗101、块煤仓102、粉煤仓103、澳炉喷枪104和澳炉炉体105,所述下料斗101包括具有开口较大的上进料口和开口较小的下出料口,下料斗101的侧壁开设有上出料口,上出料口连接有向下倾斜的上出料通道3,所述下料斗101的下出料口连接有向下倾斜的下出料通道4,所述下料斗101的上进料口和下出料口之间设有筛网1,且筛网1位于所述上出料口的上口缘和下口缘之间,筛网1与下口缘之间设有挡板2,筛网1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振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出料通道3通过运输皮带106连接至块煤仓102,块煤仓102内的块煤料通过运输皮带106输送至澳炉炉体105顶部给料,所述下出料通道4通过运输皮带106连接至粉煤仓103,粉煤仓103内的粉煤料通过金属软管107由高压压缩空气吹入所述澳炉喷枪104,再由澳炉喷枪104喷入所述澳炉炉体105内部的熔液108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料斗101上设置筛网1、上出料通道3和下出料通道4,筛网设置于下料斗101侧壁上的上出料口的上口缘和下口缘之间,且筛网1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振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出料通道3用以输送筛网1上方的物料,所述下出料通道4用以输送筛网1下方的物料,以将筛分出的筛上块煤料通过所述上出料通道3输送至澳炉的一加料口,同时将筛分出的筛下粉煤料通过所述下出料通道4输送至澳炉的另一加料口,以避免块煤破碎成粉煤无法燃烧,而造成粉煤的浪费的问题,以提高块煤和粉煤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块煤和粉煤的原料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料斗101可设置为方斗或者圆斗,所述下出料通道4可位于所述上出料通道3的同侧、旁侧或者相对侧,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澳炉的给煤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优化了澳炉的给煤作业,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适用于多种场地,同时具有改造成本低,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为了确保所述筛网1的筛分效率又便于所述上出料通道3的设置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筛网1设置于所述下料斗101的轴向上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筛网1包括组成筛网1四周框架的多个框架条、以及组成筛网1网面的多个格栅条,所述框架条的横截面比所述格栅条的横截面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条用φ20mm圆钢焊接而成,所述格栅条用φ10mm的圆钢焊接而成。如此设置,筛网1四周框架更坚固耐用,可延长筛网1框架的使用寿命,筛网1网面重量较轻,有利于块粉煤料的筛分。

为了使所述筛网1具有良好的筛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格栅条之间的格栅间隙为10~30mm,进一步,更具体地,所述格筛间隙为20mm。如此设置,使进入所述下料斗101中的粉煤料的筛分下料通畅,同时避免格筛间隙堵塞,有利于使所述筛网1具有良好的筛分效果。

为了使所述上出料通道3的下料通畅,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上出料通道3相对于所述筛网1的倾斜角度为30~60°,进一步,更具体地,所述倾斜角度为45°。同样地,为了使所述下出料通道4的下料通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出料通道4相对于所述筛网1的倾斜角度为20~50°,进一步,更具体地,所述倾斜角度为30°。

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筛网1上下振动,以有效筛分出进入所述下料斗101中的块煤料和粉煤料,所述驱动装置具有相应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轴承5、绞杆6、曲轴7、齿轮8和电动机9,所述筛网1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5固定于所述下料斗101,另一端连接所述绞杆6的一端,绞杆6另一端固定在曲轴7上,曲轴7用轴承5固定在方斗壁上,曲轴7一端安装有齿轮8、以及与齿轮8驱动连接的电动机9,电动机9带动曲轴7转动以使筛网1上下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