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6515发布日期:2019-09-06 21:2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蒸汽压力高、容易在大气中蒸发,在大气中与氮氧化物共存时受到太阳光的作用出现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及PAN等光化学氧化性物质从而诱发光化学烟雾的物质的总称。

油漆及油墨制造行业、溶剂、粘合剂、及合成树脂制造行业、石油化工、有机合成行业、恶臭物质处理行业等都会产生大量的VOCs物质。VOCs物质中的芳香族或卤族碳化氢自身有害,脂肪族碳化氢类,尤其是烯烃系通过光化学反应制造光化学烟雾,而且,VOCs物质参与地表附近的臭氧生成,最终间接导致地球温暖化。由于VOCs物质反应性弱,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产生积累或蓄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目前,VOCs物质的主要处理方式是高温燃烧,VOCs物质经过高温燃烧后,处理后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图1示出了现有的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一个典型结构,该设备包括氧化室1,氧化室1的底部设置蓄热层2,蓄热层由蓄热材料制成,其具有供气体通过的孔隙,废气通过蓄热层的孔隙进入氧化室,处理后气体通过蓄热层的孔隙输出氧化室,蓄热层对输入的待处理废气进行预热,对输出的处理后气体的热量进行收集,以降低燃烧VOCs物质所需的能耗。

VOCs物质处理系统通过进气管3向氧化室1输入待处理废气以及通过出气管4从氧化室1输出处理后气体,进气管3和出气管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由于进气管3输入的是待处理废气,一段时间之后,进气管3所对应的蓄热层的底部会沉积污物,所述污物包含大量VOCs物质,造成蓄热层孔隙阻塞,一方面降低废气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大输入风机的功耗。因此,需要按时对进气管所对应的蓄热层底部位置进行清洁,清洁过程需要停机进行,一方面影响了生产进程,另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用于对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氧化室供气和排气,可以自动实现氧化室蓄热层底部污物的清洁。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设置在氧化室下方,所述设备通过四个或者多个导气管与氧化室相连接;所述设备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出气室、换气室和进气室;所述换气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换气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换气室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导气孔,每个导气孔与对应的导气管相连通,导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室与所述氧化室相连接;所述进气室设置在所述换气室的下方,所述进气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进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待处理废气的进气口;所述出气室设置在所述换气室的上方,所述出气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出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出处理后气体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清洁气的清洁口;所述换气室的腔体中设置有旋转阀芯,所述旋转阀芯由设置在所述换气室中心的转轴驱动旋转;所述旋转阀芯包括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所述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为左右分隔的结构,其中,第一半腔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结构,第二半腔为顶部封闭、底部开放的结构,第一半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半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之间设置夹层,所述夹层至少一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清洁喷孔相对所述导气孔而设置,且所述清洁喷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的尾部;所述夹层与所述清洁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清洁喷孔向所述导气孔输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待处理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室,在进气室中缓冲后,经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旋转阀芯的第二半腔,第二半腔将废气分配到此时与其相对的各个导气孔,导气孔与导气管相连接,因此,这部分导气管作为进气管使用,然后废气经氧化室底部的蓄热层预热后在氧化室中燃烧处理。此时,由于一部分导气管与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相连通,第一半腔通过第一通孔与出气室相连通,这部分导气管中的气压低于氧化室中的气压,因此,在氧化室和出气室之间气压差的驱动下,这部分导气管作为出气管使用,处理后气体从这部分导气管输入到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再从所述第一通孔输出到出气室,通过出气口输出。

由于旋转阀芯是旋转的,因此,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变换的,不是固定的,由于所述第一半腔和所述第二半腔之间还设置有清洁喷孔,工作过程中,至少一个导气管作为清洁管使用向所述蓄热层的底部输出清洁气,因此,导气管作为进气管使用后,下一个工作状态作为清洁管,通过清洁气将污物冲洗到氧化室中燃烧处理,然后,该导气管再作为出气管使用。因此,该可选实施例有效实现了蓄热层的清洁,而且实现了输入的待处理废气和处理后气体的隔离。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夹层的一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封闭。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夹层的一侧设置清洁喷孔,向至少一个导气管输出清洁气,用于清洁所述蓄热层的底部。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封闭区域作为缓冲区,与缓冲区相对的导气孔无气体输入或者输出,因此,与该导气孔相连的导气管作为缓冲管使用,无气体通入,实现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和过渡。

可选地,所述夹层的两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清洁喷孔相对导气孔而设置,向所述导气孔输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向与其相对的导气孔输出清洁气,与该导气孔相连接的导气管作为清洁管,用于清洁氧化室的蓄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输出清洁气,通过气流将第一半腔中的处理后气体和第二半腔中的废气可靠隔离,防止废气与处理后气体混合从第一半腔输出,同时,与该清洁喷孔相对的导气孔作为缓冲管,用于实现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切换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与过渡。

可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用于隔离左右两侧的废气和处理后气体,该清洁喷孔的尺寸小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可以使得输出的清洁气的流速更快,隔离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导管支路,所述导管支路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清洁口之间。所述导管支路将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清洁口相连通,将一部分处理后气体引回所述清洁口作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所述出气口输出的处理后气体为高温气体,将该部分气体引回作为清洁气相比于将常温的空气作为清洁气,可以减少氧化室中的热能损失,降低能耗。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设置在氧化室下方,所述设备包括四个或者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氧化室相连接;所述设备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出气室、换气室和进气室;所述换气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换气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换气室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导气孔,每个导气孔与对应的导气管相连通,导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室与所述氧化室相连接;所述进气室设置在所述换气室的下方,所述进气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进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待处理废气的进气口;所述出气室设置在所述换气室的上方,所述出气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出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出处理后气体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清洁气的清洁口;所述换气室的腔体中设置有旋转阀芯,所述旋转阀芯由设置在所述换气室中心的转轴驱动旋转;所述旋转阀芯包括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所述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为左右分隔的结构,其中,第一半腔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结构,第二半腔为顶部封闭、底部开放的结构,第一半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半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之间设置夹层,所述夹层至少一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清洁喷孔相对所述导气孔而设置,且所述清洁喷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的尾部;所述夹层与所述清洁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清洁喷孔向所述导气孔输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待处理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室,在进气室中缓冲后,经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旋转阀芯的第二半腔,第二半腔将废气分配到此时与其相对的各个导气孔,导气孔与导气管相连接,因此,这部分导气管作为进气管使用,然后废气经氧化室底部的蓄热层预热后在氧化室中燃烧处理。此时,由于一部分导气管与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相连通,第一半腔通过第一通孔与出气室相连通,这部分导气管中的气压低于氧化室中的气压,因此,在氧化室和出气室之间气压差的驱动下,这部分导气管作为出气管使用,处理后气体从这部分导气管输入到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再从所述第一通孔输出到出气室,通过出气口输出。

由于旋转阀芯是旋转的,因此,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变换的,不是固定的,由于所述第一半腔和所述第二半腔之间还设置有清洁喷孔,工作过程中,至少一个导气管作为清洁管使用向所述蓄热层的底部输出清洁气,因此,导气管作为进气管使用后,下一个工作状态作为清洁管,通过清洁气将污物冲洗到氧化室中燃烧处理,然后,该导气管再作为出气管使用。因此,该可选实施例有效实现了蓄热层的清洁,而且实现了输入的待处理废气和处理后气体的隔离。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夹层的一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封闭。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夹层的一侧设置清洁喷孔,向至少一个导气管输出清洁气,用于清洁所述蓄热层的底部。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封闭区域作为缓冲区,与缓冲区相对的导气孔无气体输入或者输出,因此,与该导气孔相连的导气管作为缓冲管使用,无气体通入,实现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和过渡。

可选地,所述夹层的两侧开设清洁喷孔,所述清洁喷孔相对导气孔而设置,向所述导气孔输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中间的夹层两侧同时输出清洁气,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向与其相对的导气孔输出清洁气,与该导气孔相连接的导气管作为清洁管,用于清洁氧化室的蓄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输出清洁气,通过气压将第一半腔中的处理后气体和第二半腔中的废气可靠隔离,防止废气与处理后气体混合从第一半腔输出,同时,与该清洁喷孔相对的导气孔作为缓冲管,用于实现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切换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与过渡。

可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用于隔离左右两侧的废气和处理后气体,该清洁喷孔的尺寸小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的尺寸,可以使得输出的清洁气的流速更快,隔离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导管支路,所述导管支路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清洁口之间。所述导管支路将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清洁口相连通,将一部分处理后气体引回所述清洁口作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所述出气口输出的处理后气体为高温气体,将该部分气体引回作为清洁气相比于将常温的空气作为清洁气,可以减少氧化室中的热能损失,降低能耗。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导气管中包括一个进气管、一个出气管、一个清洁管和一个缓冲管,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四个导气管中,其中一个导气管作为进气管输入废气,一个导气管作为清洁管对蓄热层底部的污物进行清洁,一个导气管作为缓冲管实现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过渡,一个导气管作为出气管输出处理后气体,所述四个导气管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通过四个导气管同时实现废气输入、处理后气体输出以及清洁气对蓄热层的清洁操作,废气处理效率高。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气管包括多个进气管、多个出气管、至少一个清洁管以及至少一个缓冲管,多个进气管连续设置组成进气管序列,多个出气管连续设置组成出气管序列,进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缓冲管与出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出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清洁管与进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数量更多,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现有的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换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换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换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换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f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g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4h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5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图5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工作状态的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图2a和图2b示出了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一个可选实施例。

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10设置在氧化室下方,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10通过四个或者多个导气管20与氧化室30相连接。氧化室30的底部设置有蓄热层31。

工作过程中,待处理废气输入到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10,废气经过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分配,经作为进气管使用的导气管传输到氧化室30进行高温燃烧,处理后气体经作为出气管使用的导气管返回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10并排出。

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装置1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出气室17、换气室18和进气室16。

如图2b所示,所述进气室16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输入待处理废气的进气口11,所述进气室16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18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53。输入的待处理废气在进气室中进行缓冲,然后从第二通孔153进入到换气室18,可以保证进气的均匀性,使换气室18中的气压保持稳定,进而保证整个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气压稳定,系统稳定运行。例如,当某个时刻输入的废气较多时,通过进气室16的缓冲作用,废气的气压波动被削减,进入到换气室18中的废气保持稳定的状态,这样,整个VOCs物质处理系统可以保持气压的稳定。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侧壁。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室的底部。

所述换气室18设置在所述进气室16的上方,所述换气室18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室16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53,待处理废气从所述第二通孔153输入到换气室18。换气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52,处理后气体从所述第一通孔152输出到出气室17。换气室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导气孔156,每个导气孔156与对应的导气管20相连通,导气管20穿过所述出气室17与氧化室相连接。

所述出气室17设置在所述换气室18上方,所述出气室17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换气室18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52,出气室的侧壁设置有输出处理后气体的出气口12,所述出气室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清洁气的清洁口13。输出的处理后气体先在出气室17中缓冲,可以保证换气室中气压的稳定,进而保证整个VOCs物质处理系统气压维持稳定,保证VOCs物质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清洁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室的顶部。

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所述换气室18的腔体中设置有旋转阀芯154,所述旋转阀芯154由设置在换气室中心的转轴157和驱动电机155驱动旋转。所述旋转阀芯154包括第一半腔1541和第二半腔1542,所述第一半腔1541和第二半腔1542为左右分隔的结构,其中,第一半腔1541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结构,第二半腔1542为顶部封闭、底部开放的结构,第一半腔1541与所述第一通孔152相连通,第二半腔1542与所述第二通孔153相连通。第一半腔1541和第二半腔1542之间设置夹层1543,通过所述夹层1543实现第一半腔1541和第二半腔1542的分隔,所述夹层1543至少一侧开设清洁喷孔1544,所述清洁喷孔1544相对所述导气孔156而设置,且所述清洁喷孔1544设置在第二半腔1542旋转方向的尾部,即第一半腔1541旋转方向的首部;所述夹层1543与所述清洁口13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清洁喷孔1544向所述导气孔156输出清洁气。

待处理废气(图2b中虚线所示)经过进气口11进入进气室16,再经过所述第二通孔153进入旋转阀芯154的第二半腔1542,第二半腔1542将废气分配到此时与其相对的各个导气管20,这部分导气管20作为进气管使用,然后废气经氧化室底部的蓄热层预热后在氧化室中燃烧处理。此时,由于一部分导气管20与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1541相连通,第一半腔1541通过第一通孔152与出气室17相连通,这部分导气管20中的气压低于氧化室中的气压,因此,这部分导气管作为出气管使用,处理后气体(图2b中实线所示)在氧化室30和出气室17气压差的作用下,从这部分导气管输入到所述旋转阀芯的第一半腔1541,再从所述第一通孔152输出到出气室17,通过出气口12输出。

图3a示出了所述换气室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3a所示,与所述第二半腔1542相对的导气孔1562接收废气,因此,与导气孔1562相连的导气管作为进气管使用。与所述第一半腔1541相对的导气孔1561接收来自出气管的处理后气体,因此,第一半腔1541接收处理后气体,再通过第一通孔152输出。

由于所述第一半腔1541和所述第二半腔1542之间还设置有清洁喷孔1544,且所述清洁喷孔1544设置在第二半腔1542旋转方向的尾部,即第一半腔1541旋转方向的首部,图3a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芯154顺时针方向旋转,工作过程中,清洁喷孔1544向与其相对的一个导气孔1564输出清洁气,该导气孔上一个工作状态是进气管,输入的是待处理废气,因此,至少一个导气管作为清洁管使用向所述蓄热层的底部输出清洁气,而且,在所述旋转阀芯154旋转过程中,所述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因此,作为进气管使用的导气管在作为出气管使用前,先作为清洁管使用,将蓄热层底部的污物通过清洁气冲洗到氧化室中燃烧处理,然后,该导气管再作为出气管使用,防止污物被处理后气体吹回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因此,该可选实施例有效实现了蓄热层的清洁。

图3a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的一侧开设清洁喷孔1544,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封闭。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所述夹层的一侧设置清洁喷孔,向至少一个导气管输出清洁气,用于清洁所述蓄热层的底部,夹层的另一侧封闭区域作为缓冲区,与缓冲区相对的导气孔1563无气体输入或者输出,与该导气孔相连的导气管作为缓冲管使用,无气体通入,而该导气管前一个工作状态为出气管,作为缓冲管使用后,该导气管下一个工作状态为进气管,因此,实现了导气管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和过渡。

图3b示出了所述换气室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芯154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清洁喷孔1544设置在第二半腔1542旋转方向的尾部,即第一半腔1541旋转方向的首部。夹层1543的一侧设置清洁喷孔1544,向至少一个导气管输出清洁气,清洁所述蓄热层的底部,夹层中与清洁喷孔相对的另一侧作为缓冲区。

图3c示出了所述换气室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层1543的两侧开设清洁喷孔1544,所述清洁喷孔1544相对导气孔而设置,向所述导气孔1563和导气孔1564输出清洁气。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向与其相对的导气孔输出清洁气,与该导气孔相连接的导气管作为清洁管,用于清洁氧化室的蓄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输出清洁气,通过气流将第一半腔中的处理后气体和第二半腔中的废气可靠隔离,防止废气与处理后气体混合从第一半腔输出,同时,与该清洁喷孔相对的导气孔作为缓冲管,用于实现导气管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切换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与过渡。

图3d示出了所述换气室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可选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1542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1544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1545。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首部的清洁喷孔1545用于隔离左右两侧的废气和处理后气体,该清洁喷孔的尺寸小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腔旋转方向尾部的清洁喷孔1544,可以使得输出的清洁气的流速更快,隔离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还包括导管支路,所述导管支路设置在所述出气室17的出气口12和所述清洁口13之间,所述清洁气为通过所述导管支路从所述出气口引回的一部分处理后气体。可选地,所述导管支路上还设置有风机,用于提高引回的清洁气的流量和压力。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所述出气口输出的处理后气体为高温气体,将该部分气体引回作为清洁气相比于将常温的空气作为清洁气,可以减少氧化室中的热能损失,降低能耗。

工作过程中,所述导气管20作为进气管使用时自下而上通入待处理废气,所述导气管20作为出气管使用时自上而下通入处理后气体,所述导气管20作为清洁管使用时自下而上通入清洁气,所述导气管20作为缓冲管使用时不通气体或者自下而上通入清洁气。

由于导气管20作为进气管使用时自下而上通入待处理废气,蓄热层底部会沉积污物,由于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的旋转阀芯一直在旋转,每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变化的,作为进气管使用后,下一个工作状态,导气管作为清洁管使用,自下而上通入清洁气,清洁气将蓄热层底部的污物冲进到氧化室中燃烧处理。当导气管由出气管切换为进气管使用时,会有待处理废气和处理后气体混合的情况发生,因此,导气管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切换为进气管工作状态前,先切换到缓冲管状态,所述导气管作为缓冲管使用时不通气体或者自下而上通入清洁气,这样可以保证待处理废气和处理后气体的可靠隔离,防止待处理废气和处理后气体混合的情况发生,实现导气管由出气管工作状态到进气管工作状态的缓冲与过渡。

所述导气管的初始工作状态为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或者缓冲管中的其中一个,然后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中的下一个工作状态开始循环切换。

例如,其中一个导气管的初始工作状态是进气管,其下一个工作状态是清洁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出气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缓冲管,然后再切换到进气管,以此循环。

再例如,其中一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清洁管,其下一个工作状态是出气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缓冲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进气管,然后再切换到清洁管,以此循环。

再例如,其中一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出气管,其下一个工作状态是缓冲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进气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清洁管,然后再切换到出气管,以此循环。

再例如,其中一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是缓冲管,其下一个工作状态是进气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清洁管,再下一个工作状态是出气管,然后再切换到缓冲管,以此循环。

因此,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可以保证导气管对其所对应的蓄热层区域进行有效清洁,并且保证废气被彻底、可靠地处理。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设置在氧化室下方,所述旋翼式气体分配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还包括四个或者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氧化室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的数量为四个,工作过程中,所述四个导气管中包括一个进气管、一个出气管、一个清洁管和一个缓冲管,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四个导气管中,其中一个导气管作为进气管输入废气,一个导气管作为清洁管对蓄热层底部的污物进行清洁,一个导气管作为缓冲管实现由出气管到进气管的缓冲过渡,一个导气管作为出气管输出处理后气体,所述四个导气管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通过四个导气管同时实现废气输入、处理后气体输出以及清洁气对蓄热层的清洁操作,废气处理效率高。

图4a、图4b、图4c和图4d示出了所述导气管的一个可选实施例。

如图4a、图4b、图4c和图4d所示,所述四个导气管中包括一个进气管21、一个缓冲管22、一个出气管23和一个清洁管24,所述旋转阀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所述进气管21、缓冲管22、出气管23和清洁管24按照顺时针顺序排列,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图4e、图4f、图4g和图4h示出了所述导气管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

如图4e、图4f、图4g和图4h所示,所述四个导气管中包括一个进气管21、一个缓冲管22、一个出气管23和一个清洁管24,所述旋转阀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所述进气管21、缓冲管22、出气管23和清洁管24按照逆时针顺序排列,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选用其他排列方式设置所述进气管、缓冲管、出气管和清洁管的排列位置,保证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的数量为多个;工作过程中,所述导气管包括多个进气管、多个出气管、至少一个清洁管以及至少一个缓冲管,多个进气管连续设置组成进气管序列,多个出气管连续设置组成出气管序列,进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缓冲管与出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出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清洁管与进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工作过程中,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数量更多,进一步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图5a、图5b、图5c和图5d示出了所述导气管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

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的数量为十二个;工作过程中,所述十二个导气管包括五个进气管21、五个出气管23、一个清洁管24和一个缓冲管22,所述五个进气管21连续设置组成进气管序列,所述五个出气管23连续设置组成出气管序列,进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缓冲管22与出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出气管序列的首端通过清洁管24与进气管序列的尾端相邻;工作过程中,所述旋转阀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进气管序列、缓冲管、出气管序列、清洁管按照顺时针顺序排列,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五个进气管21、一个缓冲管22、五个出气管23、一个清洁管24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所述旋转阀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进气管序列、缓冲管、出气管序列和清洁管按照逆时针顺序排列。或者还可以选用其他排列方式设置所述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和缓冲管的排列位置,保证各个导气管的工作状态按照进气管-清洁管-出气管-缓冲管-进气管的循环顺序切换。

可选地,所述多个导气管排列成环形,例如图5a、图5b、图5c和图5d所示实施例。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多个导气管排列成环形,所述氧化室30也可以相应的设计成圆柱形,设备更紧凑。

可选地,所述多个导气管排列成多边形。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多个导气管排列成多边形,所述氧化室也可以相应的设计成多边形,VOCs物质处理设备的设计更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多样性设计。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