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36820发布日期:2021-05-04 11:2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田注汽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各大油田稠油开采优先采用的是注汽锅炉产生饱和蒸汽注入井下,利用蒸汽的热量降低稠油粘度,提高稠油采收率。目前在用注汽锅炉的主要燃料为天然气,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另外还有少量的氧气、氮氧化物及惰性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都属于国家环保标准控制的污染物,因此锅炉烟气的排放也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证明,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如果注入底下油井产油开采区域,可有效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其主要原理是:

二氧化碳驱油过程其主要机理为:

a使原油体积膨胀;

b降低原油粘度;

c多级混相驱油;

d降低界面张力;

e蒸发原油中间烃组分;

f形成溶解气驱;

g二氧化碳+助排剂起调剖作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氮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a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

b起助排作用,提高回采水率

c扩大油层加热带,提高波及体积,增加弹性气驱能量,降低界面张力

d油套环空注氮气起隔热作用,降低热损失,保护套管

e注蒸汽、氮气加化学溶剂,阻力因子增大,具有调剖作用,提高蒸汽驱采收率。

因此,利用锅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的特点,在去除掉氧气、水分后,将锅炉烟气注入井下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成为一项新的驱油增产技术,以下简称为锅炉烟气注入工艺。

锅炉烟气注入工艺中,主要需解决好三个技术关键:

一是烟气降温

将烟气注入井下,须逐步对烟气进行增压,直至增压至井下底层压力,通常超过15mpa,在烟气逐级压缩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不仅使烟气压缩能效下降,而且,压缩机也会因高温而不能正常工作,使整个烟气压缩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需对原本就达到120-140℃的烟气进行降温,使烟气降到能够进行初级压缩的40℃左右。

二是烟气脱水

烟气中在冷却过程中,当低于100℃以下,烟气中的饱和水蒸汽就会以固态水方式析出,这些水分如进入烟气压缩机,将导致压缩机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三是烟气增压

通常伴随着烟气的降温、脱水,逐级将烟气压力增压至井下底层压力,通常超过15mpa。

目前,锅炉烟气注入工艺为采油增产新工艺方法,尚处于工艺研究、理论完善、测试试验阶段。因此无完整的相关技术成果。

申请号:201510226820.7,申请日:2015-05-06一种基于蒸汽引射的油田注汽锅炉烟气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蒸汽引射系统、注汽锅炉系统、稠油开采系统、采出液分离系统和泡沫发生系统;所述注汽锅炉系统和所述蒸汽引射系统串联闭环设置;所述蒸汽引射系统、稠油开采系统和采出液分离系统串联闭环设置,在所述稠油开采系统上设置有泡沫发生系统。本发明采用蒸汽引射技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引射烟气,形成高压蒸汽-烟气混合流体;所述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蒸汽引射器的工作流体,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作为蒸汽引射器的引射流体;本发明将采出液中的烟气分离、回注至蒸汽引射器中,实现烟气零排放;本发明既能实现对地层非均质性的调剖封堵,又能满足注入管柱的防腐蚀要求。

申请号:201710824934.0申请日:2017-09-14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的后处理系统,包括:水加热箱、排烟管、进水管、冷水自调阀、出水管、热水自调阀、液位计、温度计、plc控制器、弯管、除尘箱、连接管、过滤网、出烟管、风机、雾化管、雾化喷头、碱液注入管,水加热箱内部安装一个弯管,排烟管的一端伸入水加热箱内且与弯管左端固接,排烟管的另一端固接在锅炉上,弯管右端通过连接管与除尘箱连接,液位计、温度计均安装在水加热箱左侧壁上,plc控制器安装在水加热箱上端面上,过滤网水平安装在除尘箱内部中侧,除尘箱顶部通过出烟管与风机进口连接,雾化管的一端伸入除尘箱内部且末端固接一个雾化喷头,所述碱液补充管的一端固接在喷雾管上。本发明能够回收烟气余热,对烟气进行除尘。

申请号:201820514063.2,申请日:2018-04-12公开了一种具有烟气回收功能的环保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右侧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导管,锅炉本体的右侧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内部开设有整圈的空腔,导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贯穿加热箱并与空腔相连通,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整圈的导热板。该具有烟气回收功能的环保锅炉,更好的将锅炉本体产生的烟气导入到空腔的内部,从而通过烟气的热能对导热板进行加热,从而通过导热板对加热箱内注入的水体进行加热,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热能的浪费,更好的通过水泵将水体导入到喷淋管的内部,并通过喷淋管喷出对烟气就行除尘净化,防止直接排放烟气对空气造成大量污染,提高了该装置的净化效果。

申请号:201510734787.9,申请日:2015-10-30公开了一种循环利用燃气锅炉烟气的方法及系统,先由炼油产生的降低燃气锅炉烟气的排烟温度,用以利用冷凝水降低所述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然后对所述烟气中的co2进行回收;然后在使用脱硫脱硝装置除去所述烟气中剩余的sox和烟气中剩余的nox,以此消除nox和sox的排放;然后对n2进行回收,实现了co2和n2的捕集和回收,最后还将捕集的co2和回收的n2注入油井采油,以获得原油继续炼化,提升了石油开采企业的原油采出率并且实现了碳埋存,并且系统中燃气锅炉烟气可循环利用进行采油,使系统中的所有能源和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具有体系完整,节能环保,降低污染的优点。

申请号:201910151967.2申请日:2019-02-28公开了一种吸收液喷注系统及应用它的烟气净化系统和烟气净化方法,解决促进吸收液对气流中含有的待吸收目标物的吸收的技术问题。吸收液喷注系统包括:气流输送通道,用于输送含有待吸收目标物的气流;吸收液喷注装置,用于向气流输送通道内喷注用以吸收所述待吸收目标物的吸收液,所述待吸收目标物被吸收液所吸收的这一特性整体上属于放热过程;所述气流输送通道具有通道扩大部;所述吸收液喷注装置的喷口位于通道扩大部的前方并接近该通道扩大部的入口。由于气流在随即进入通道扩大部时因体积膨胀而吸热,故气流在进入通道扩大部后体积膨胀能够促进气流中的待吸收目标物被吸收液更充分的吸收。

申请号:201810213128.4,申请日:2018-03-15公开了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脱硝装置本体、计量器、供应循环装置、除雾除尘装置,脱硝装置本体上设有稀释水压力控制装置,稀释水压力控制装置的左端设有注水口,稀释水压力控制装置与供应循环装置连接,供应循环装置的另一端设有尿素存储罐,尿素存储罐的一连接端设有尿素卸载泵,尿素卸载泵的左端设有管道,计量器的右端一连接端口与均分器连接,均分器的另一端设有锅炉,锅炉的一侧设有注入器,注入器的左端设有空压机,锅炉的左端连接除雾除尘装置,除雾除尘装置内设置有降温过滤网,降温过滤网两侧设置有换装用辅助机械臂,本发明的烟气脱硝装置,可提高脱硝效率,并且能够在线更换滤芯。

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发明不相同,针对本发明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及方法,解决的就是将注汽锅炉对流换热完毕后的出口烟气,通过烟气冷凝、引烟、烟气除氧、烟气二次冷却、除尘脱水、初级增压、烟气冷冻脱水、二次增压直至注入井下整个全工艺过程的实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烟管亦称引烟管,引烟管始端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始端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烟斗,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烟斗下端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上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小于烟斗下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所述烟斗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烟斗。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向上的排烟压力要大于等于烟囱盖的下落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之和;所述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为45度斜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盖包括:

活动烟板,所述活动烟板要完整盖住锅炉主烟囱的上端斜切口的最顶端;

铰链,所述铰链固定在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所述活动烟板连接在铰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烟板的翻转角度小于135度,即购得的铰链为翻转角度小于135度的铰链。

进一步地,所述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除氧装置、烟气冷却装置、湿式电除尘器、初级烟气压缩机、冻干式干燥机、高压压缩机组、高压烟气管组均连接控制柜,控制柜即锅炉plc。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的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注汽锅炉产生的120-140℃的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与来自锅炉水处理的冷水进行换热,使锅炉水处理的冷水提高30℃的水温;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为80℃左右,此时的烟气温度已经低于常压下的水蒸气饱和温度,烟气中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这部分冷凝水,使之作为锅炉用水;

80℃左右的烟气进入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在该装置中需注入的烟气由烟管引出到下一步烟气处理流程,多余的烟气经过烟气保压引烟装置顶部的活动挡烟板排放;

烟气由烟管进入烟气除氧装置,脱氧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冷却装置,进行二次的烟气冷却降温,在该装置中实现烟气与水的换热,使烟气温度降低到40℃左右,并进一步分离出烟气中的液态冷凝水;

然后,40℃左右的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自湿式电除尘器处理过的烟气,已经达到不含尘且非饱和水完全脱除;

经湿式电除尘器处理过的烟气进入初级烟气压缩机进行初级增压,使之达到1.0mpa,然后进入缓冲罐;

缓冲后的烟气再进入冻干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烟气再通过高压压缩机组再次增压后进入高压烟气管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注汽锅炉产生的120-140℃的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与来自锅炉水处理的冷水进行换热,使锅炉水处理的冷水提高30℃的水温,充分利用了烟气余热,提高了锅炉整体热效率。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为80℃左右,此时的烟气温度已经低于常压下的水蒸气饱和温度,烟气中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回收这部分冷凝水,使之作为锅炉用水。

80℃左右的烟气进入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在该装置中需注入的烟气由烟管引出到下一步烟气处理流程,多余的烟气经过烟气保压引烟装置顶部的活动挡烟板排放。该装置既保证了锅炉烟气注入所需烟气的稳定引烟,也保障了锅炉燃烧室压力的平衡、稳定,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

烟气由烟管进入烟气除氧装置,该装置将烟气中的氧气脱除,避免发生后续流程中的氧化腐蚀问题。脱氧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冷却装置,进行二次的烟气冷却降温,在该装置中实现烟气与水的换热,使烟气温度降低到40℃左右,并进一步分离出烟气中的液态冷凝水。

然后,40℃左右的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在该装置中将烟气中的少量烟尘颗粒以及雾状的冷凝水脱除。自湿式电除尘器处理过的烟气,已经达到不含尘且非饱和水完全脱除。

经湿式电除尘器处理过的烟气进入初级烟气压缩机进行初级增压,使之达到1.0mpa。由于初级烟气压缩机与冻干式干燥机以及高压压缩机组的排量不尽完全相同,且各压缩、输气设备之间运行的波动,会造成整个烟气压缩过程流量、压力的不稳定,因此设置了缓冲罐,其作用是利用烟气可压缩性,平衡、缓冲各压缩、输气设备之间运行的波动,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注汽锅炉1、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烟管4、烟气除氧装置5、烟气冷却装置6、湿式电除尘器7、初级烟气压缩机8、缓冲罐9、冻干式干燥机10、高压压缩机组11、控制柜12、高压烟气管组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23,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烟管4亦称引烟管,如图所示的引烟管22,引烟管始端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始端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烟斗21,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烟斗下端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上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小于烟斗下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所述烟斗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烟斗。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向上的排烟压力要大于等于烟囱盖的下落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之和;所述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为45度斜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盖包括:

活动烟板25,所述活动烟板要完整盖住锅炉主烟囱的上端斜切口的最顶端;

铰链24,所述铰链固定在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所述活动烟板连接在铰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烟板的翻转角度小于135度,即购得的铰链为翻转角度小于135度的铰链。

进一步地,所述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除氧装置、烟气冷却装置、湿式电除尘器、初级烟气压缩机、冻干式干燥机、高压压缩机组、高压烟气管组均连接控制柜12,控制柜即锅炉plc。

注汽锅炉1产生的120-140℃的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烟气与来自锅炉水处理的冷水进行换热,使锅炉水处理的冷水提高30℃的水温,充分利用了烟气余热,提高了锅炉整体热效率。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为80℃左右,此时的烟气温度已经低于常压下的水蒸气饱和温度,烟气中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可回收这部分冷凝水,使之作为锅炉用水。

80℃左右的烟气进入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在该装置中需注入的烟气由烟管4引出到下一步烟气处理流程,多余的烟气经过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顶部的活动挡烟板排放。该装置既保证了锅炉烟气注入所需烟气的稳定引烟,也保障了锅炉燃烧室压力的平衡、稳定,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

烟气由烟管4进入烟气除氧装置5,该装置将烟气中的氧气脱除,避免发生后续流程中的氧化腐蚀问题。脱氧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冷却装置6,进行二次的烟气冷却降温,在该装置中实现烟气与水的换热,使烟气温度降低到40℃左右,并进一步分离出烟气中的液态冷凝水。

然后,40℃左右的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7,在该装置中将烟气中的少量烟尘颗粒以及雾状的冷凝水脱除。自湿式电除尘器7处理过的烟气,已经达到不含尘且非饱和水完全脱除。

经湿式电除尘器7处理过的烟气进入初级烟气压缩机8进行初级增压,使之达到1.0mpa。由于初级烟气压缩机8与冻干式干燥机10以及高压压缩机组11的排量不尽完全相同,且各压缩、输气设备之间运行的波动,会造成整个烟气压缩过程流量、压力的不稳定,因此设置了缓冲罐9,其作用是利用烟气可压缩性,平衡、缓冲各压缩、输气设备之间运行的波动,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初级增压后的烟气进入缓冲罐9,然后进入冻干式干燥机10,在该装置中去除烟气中所含的饱和水,使进入后级高压压缩的烟气中不含水分。经过深度脱水且压力已经为1.0mpa的烟气进入高压压缩机组11,该机组通过多级增压使烟气压力提高到≥15mpa。高压烟气通过高压烟气管组13注入井下。

控制柜12对烟气引入、降温、脱水、脱氧、除尘、冷却、干燥、缓冲、初级压缩、高压压缩等整个系统进行总体集中控制并显示。控制柜12可以直接购买现有技术的锅炉plc连接使用。

根据图2所示,注汽锅炉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23,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

还包括:

引烟管22,所述引烟管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上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小于烟斗下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烟斗21。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向上的排烟压力要大于等于烟囱盖的下落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为45度斜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盖包括:

活动烟板25,所述活动烟板要完整盖住锅炉主烟囱的上端斜切口的最顶端;

铰链24,所述铰链固定在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所述活动烟板连接在铰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烟板的翻转角度小于135度,即购得的铰链为翻转角度小于135度的铰链。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烟斗上端口与锅炉主烟囱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烟管进端与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烟斗下端口与锅炉的排烟室连接,所述引烟管末端连接锅炉烟气注汽工艺流程。

铰链属于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或公知技术,直接购买连接使用即可,当然为了防止活动烟板翻转角度过大,可以选择翻转角度小的铰链,比如活动烟板只能跟随铰链翻转90度,只要活动烟板不会翻转到竖直状态就能保证活动烟板靠自重下落,平时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烟板的重量,不会开很大的口,就算突发故障,排烟正压很大,这种控制翻转角度的铰链也不会使活动烟板翻转到烟囱的另一侧的。翻盖及铰链本身均属于公知技术,本发明只是利用了这种技术,应用到了烟囱顶排口上。

来自锅炉的烟气经过锥形烟斗21进入锅炉主烟囱23下端,由于锥形烟斗21下端为方形大口,上端为与锅炉主烟囱23同等尺寸的圆形口,使锅炉排出的烟气在经过锥形烟斗21逐渐加速,烟气在进入锅炉主烟囱23时达到最高流速,尽可能的避免最终排烟口排烟涡流的产生,避免外部空气的倒灌。

流经锅炉主烟囱23的烟气有一部分经过引烟管22进入锅炉烟气注汽工艺流程。剩余的烟气进入锅炉主烟囱23的尾部。锅炉主烟囱23的尾部顶端,制作成45°斜排烟口,在顶端焊接有铰链24,铰链24也焊接有活动烟板25。活动烟板5是经过排烟压力及正常的锅炉燃烧室压力计算,按计算的重量进行制作。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排烟有一定的压力,活动烟板25自重下落的力与排烟压力作用于活动烟板25上的力达到平衡。此时,锅炉燃烧室压力也维持在正常压力值范围,锅炉燃烧室压力、引烟压力、排烟压力、活动烟板25自重下落开启的排烟角度,这四者达到平衡,锅炉燃烧、排烟、引烟过程达到平衡。

当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载变化、配风不均匀、燃烧波动等情况,出现排烟压力、排烟流量的波动时,活动烟板25自重下落的力与排烟压力作用于活动烟板25上的力在正常开启角度的平衡就会打破。排烟压力始终大于等于活动烟板的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的和。此时,活动烟板25下落,开启的角度减小,排烟的流量减小,但活动烟板25自重下落的力与排烟压力作用于活动烟板25上的力在减小的开启角度下重新达到平衡,锅炉燃烧室压力保持不变。这个过程中由于排烟的流量减小的同时活动烟板25开启角度减小,排烟压力始终为正压,从而防止了排烟涡流的产生,从而有效避免了外部空气的混入,保证了锅炉烟气注入引烟管22内不会进入空气,从而保证了烟气的注入效果。

1.锥形烟斗提高烟气流速,减小排烟口排烟涡流的产生可能,避免外部空气的倒灌。

2.活动烟板自重下落的力与排烟压力作用于活动烟板的力达到平衡,维持锅炉及烟气注入系统的稳定运行;

3.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负载变化、配风不均匀、燃烧波动时,始终保证排烟为正压,稳定了锅炉燃烧室压力,同时避免了排烟口排烟涡流的产生,避免外部空气的倒灌。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23,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烟管4亦称引烟管,如图所示的引烟管22,引烟管始端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始端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烟斗21,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烟斗下端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上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小于烟斗下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所述烟斗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烟斗。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向上的排烟压力要大于等于烟囱盖的下落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之和;所述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为45度斜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盖包括:

活动烟板25,所述活动烟板要完整盖住锅炉主烟囱的上端斜切口的最顶端;

铰链24,所述铰链固定在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所述活动烟板连接在铰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烟板的翻转角度小于135度,即购得的铰链为翻转角度小于135度的铰链。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23,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烟管4亦称引烟管,如图所示的引烟管22,引烟管始端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始端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烟斗21,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烟斗下端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斗上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小于烟斗下端口的过流横截面面积,所述烟斗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烟斗。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主烟囱向上的排烟压力要大于等于烟囱盖的下落重力与引烟管的吸力之和;所述锅炉主烟囱的上端口为45度斜切口。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包括:

锅炉主烟囱23,所述锅炉主烟囱轴向上端口安装翻转式烟囱盖;烟管4亦称引烟管,如图所示的引烟管22,引烟管始端径向贯接在锅炉主烟囱上开设的径向引烟孔上,使引烟管始端与锅炉主烟囱连通;

烟斗21,所述锅炉主烟囱底端口连接烟斗的上端口,烟斗下端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烟气保压引烟装置3,所述烟气保压引烟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通过烟管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冻干式干燥机10,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进口连接缓冲罐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压缩机组11,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冻干式干燥机的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

高压烟气管组13,所述高压烟气管组的进口连接高压压缩机组的出口。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注汽锅炉烟气注入系统,包括: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口连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

还包括:

烟气除氧装置5,所述烟气除氧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

烟气冷却装置6,所述烟气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烟气除氧装置的出口;

湿式电除尘器7,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进口连接烟气冷却装置的出口;

初级烟气压缩机8,所述初级烟气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

缓冲罐9,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初级烟气压缩机的出口。

虽然以上所有的实施例均使用图1,但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不用给出单独的图纸来表示,只要实施例中缺少的零部件或者结构特征在图纸中拿掉即可。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当然部件越多的实施例,只是最优实施例,部件越少的实施例为基本实施例,但是也能实现基本的发明目的,所以所有这些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中凡是没有展开论述的零部件本身、本申请中的各零部件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