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9424发布日期:2020-08-25 19:5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排烟通风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防火问题日益重要;消防高温排烟风机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隧道和烘房等通风换气或高温排烟,能在280℃高温条件下连续运转30分钟以上,介质温度100℃条件下连续运行20小时/次不损坏,是理想的消防必备设施。

经检索公告号为cn201821565190.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防排烟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排烟机,包括排烟管道、电动机和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安装于排烟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排烟管道内部设有带动叶轮转动的叶轮轴,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动轴与叶轮轴相连,所述电动机上连接设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冷却块、换热器和水管,所述降温装置通过冷却块与电动机相连,所述水箱、水泵和换热器均安装在电动机一侧的排烟管道外表面上,所述排烟管道底部设有固定底座。本实用具有如下优点:电动机外置,不占用排烟风道内部空间,排烟的有效面积大,通风效果好,电动机上通过液体循环降温散热,可以避免电动机过热,影响排烟机正常工作,通过固定底座可以更好的固定排烟机,确保运行稳定。

上述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消防排烟机在火灾发生时,吸收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火灾中产生的烟气还有大量的粉尘和杂质,直接排放造成污染;消防排烟机在使用时处于高温状态,电机散热使用水箱是循环冷却,但是火灾现场温度很高,消防排烟机现场使用时水箱内的水容易被蒸发,不能够满足对电机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直接对火灾产生的烟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解决了现场水箱内的水容易蒸发,不能满足对电机的有效散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包括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内部自左至右分为净化段、冷却段、动力段和吸风段,排烟管道外侧两端焊接有支撑脚,左端连接有法兰,上端中部设置有c型水管;所述净化段设置有过滤网板和吸附网板,冷却段两端固接有左通风网孔板和右通风网孔板,动力段设置有电机,吸风段设置有叶轮;所述支撑脚内部设有伸缩轮;所述c型水管上端设有进水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烟管道左端与过滤网板和吸附网板相配合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上端设有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段顶部固接有一号集水腔,底部固接有右向倾斜板;所述一号集水腔上端与c型水管左侧接通,下端均匀接通有喷头;所述右向倾斜板右端设有出水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段固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内部固接有电机,内筒顶部设有二号集水腔,底部固接有左向倾斜板;所述二号集水腔上端与c型水管右侧接通,下端均匀连接有喷头;所述左向倾斜板左端设有出水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下段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部上端固接有充电马达,内部中段固接有防转柱;所述充电马达下端连接有螺纹转杆;所述伸缩轮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筒杆;所述螺纹筒杆内部设有螺纹并与螺纹转杆螺接,外部左右端面开设有长槽口,螺纹筒杆上端与下端均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长槽口与防转柱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右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右端穿过内筒与叶轮固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与建筑设置的排风管道连接,电机转动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吸风,烟气先通过过滤网板去除一部分的灰屑和杂质,再通过吸附网板吸附烟气中残留的粉尘类杂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进水口与消防栓连接向c性水管通入冷却水,一号集水腔和二号集水腔流入冷却水,喷头向冷却段喷洒液体,降低烟气热量,喷头向电机喷洒冷却水,吸收电机转动所产生的的热量,冷却水落入底部流出,电机所产生的热量由内筒内的喷头降温以及冷却段降温后的烟气带走,达到有效降温,保证电机正常使用;通过启动充电马达,使螺纹转杆转动,螺纹筒杆受防转柱限制仅产生移动,带动伸缩轮上下移动,方便支撑和移动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转柱与长槽口配合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排烟管道,2-净化段,21-过滤网板,22-吸附网板,23-安装槽,24-弹簧,3-冷却段,31-左通风网孔板,32-右通风网孔板,33-一号集水腔,34-右向倾斜板,4-动力段,41-电机,42-内筒,43-二号集水腔,44-左向倾斜板,45-转轴,5-吸风段,51-叶轮,6-支撑脚,61-槽口,7-c型水管,71-进水口,72-出水口,8-喷头,9-伸缩轮,91-充电马达,92-螺纹转杆,93-螺纹筒杆,94-防转柱,95-限位板,96-长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消防排烟通风装置,包括排烟管道1;排烟管道1内部自左至右分为净化段2、冷却段3、动力段4和吸风段5,排烟管道1外侧两端焊接有支撑脚6,左端连接有法兰10,上端中部设置有c型水管7;净化段2设置有过滤网板21和吸附网板22,对烟气进行二次吸附,净化烟气内的粉尘和杂质,吸附网板22选用石墨材质,冷却段3两端固接有左通风网孔板31和右通风网孔板32,使烟气能够进入和通过冷却段3,动力段4设置有电机41,吸风段5设置有叶轮51;所述支撑脚6内部设有伸缩轮9;所述c型水管7上端设有进水口71;电机41右端连接有转轴45,转轴45右端穿过内筒42与叶轮51固接。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3,排烟管道1左端与过滤网板21和吸附网板22相配合处开设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部上端设有弹簧24,方便拆卸清洗或更换过滤网板21和吸附网板22。

具体的,参照图1,冷却段3顶部固接有一号集水腔33,底部固接有右向倾斜板34;一号集水腔33上端与c型水管7左侧接通,下端均匀接通有喷头8;右向倾斜板34右端设有出水口72;动力段4固接有内筒42;内筒42内部固接有电机41,内筒42对电机41进行保护,内筒42顶部设有二号集水腔43,底部固接有左向倾斜板44;二号集水腔43上端与c型水管7右侧接通,下端均匀连接有喷头8;左向倾斜板44左端设有出水口72。

具体的,参照图2、图4和图5,支撑脚6下段开设有槽口61;槽口61内部上端固接有充电马达91,内部中段固接有防转柱94;充电马达91下端连接有螺纹转杆92;伸缩轮9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筒杆93;螺纹筒杆93内部设有螺纹并与螺纹转杆92螺接,外部左右端面开设有长槽口96,螺纹筒杆93上端与下端均固接有限位板95,防止螺纹筒杆93转动滑脱;长槽口96与防转柱94配合。

参照图1至图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启动充电马达91,使螺纹转杆92转动,螺纹筒杆93受防转柱94限制仅产生移动,带动伸缩轮9向下移动,伸缩轮9接触地面,推动本装置至建筑的排风管道处,通过法兰10连接与建筑的排风管道连接,充电马达91反转,使伸缩轮9收回至支撑脚6内部,支撑脚6支撑装置;启动电机41转动带动叶轮51转动,叶轮51转动吸风,将建筑内的烟气排放至建筑外,建筑内的烟气首先通过过滤网板21去除一部分的灰屑和杂质,再通过吸附网板22吸附烟气中残留的粉尘类杂质,有效吸附烟气中的粉尘杂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进水口71与消防栓连接向c性水管7通入冷却水,通过c性水管7的左侧向一号集水腔33流入冷却水,通过喷头8向冷却段3喷洒冷却水,降低烟气热量,c型水管7的右侧向二号集水腔43内通入冷却水,喷头8向电机喷洒冷却水,吸收电机41转动所产生的的热量,冷却水落入底部,通过右向倾斜板34和左向倾斜板44流动,通过出水口72流出,电机41所产生的热量由内筒42内的喷头8降温以及冷却段3降温后的烟气带走,达到有效降温,保证电机41正常使用;本装置使用后,及时拆卸清洗或更换过滤网板21和吸附网板22,保证装置使用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