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7239发布日期:2021-11-03 15:5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热电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项近二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煤技术,在我国目前也是出于迅速发展和成长的阶段,是很多热电厂家的优选技术之一。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及其在发电技术发电技术方面的迅速发展,其灰渣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相关技术中对灰渣的处理方式为:飞灰烟气从炉膛排出后经过多轮换热,再到达脱硫塔中进行喷淋脱硫,脱硫后的沉渣废液再对进锅炉内的水预热,从而提升整个过程中对于飞灰热量的利用率。
3.由于循环流化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燃烧系统,目前一般采用旋风分离器对烟气中的炉渣进行分离,烟气被排出且进入到脱硫工序中,炉渣进入到返料器中,在旋风分离器长期工作过程中,一般会对烟气进行取灰检测,但是由于在取灰过程中温度高,当工作人员手持取灰工具时,极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4.目前,相关技术如申请号为202010259019.3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所述锅炉设有旋风分离器、炉渣处理装置以及烟气处理装置,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烟气处理装置之间连接有烟道,所述烟道连通设置有抽查部,所述抽查部包括与所述烟道固定连接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与所述框架可拆设置;所述框架活动安装有取灰部,所述取灰部远离于所述烟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周向外转动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插接柱插接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所述取灰部的卡接组件。工作过程中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高温作业时间,提高工作人员取灰过程中的安全性。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取灰操作时,需要工人手持手柄将防护门打开,由于烟道内的烟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工人打开防护门时,烟道内的高温气体极易冲出框架外,从而导致工人被高温烟气灼伤。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包括锅炉、旋风分离器、炉渣处理装置和烟气处理装置,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炉渣处理装置和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器固定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烟气处理装置之间连接有烟道,还包括取灰组件,所述取灰组件包括支撑架、安全门、取灰部和气缸,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烟道固定连接,所述烟道上开设有取灰口,所述安全门将所述取灰口密封,所述取灰部和所述安全门靠近
所述烟道的一侧连接,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安全门开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在锅炉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炉渣及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内,旋风分离器对炉渣及烟气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至烟气处理装置内,将炉渣排入至炉渣处理装置中被返回利用;取灰操作时,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安全门朝向远离烟道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取灰口打开,安全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取灰部伸出取灰口外;取灰完成后,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安全门将取灰口封堵,以避免锅炉工作过程中烟气泄露;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取灰的操作,无需工人手动从烟道内取灰,有效提高了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9.可选的,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门和驱动件,所述防护门和所述烟道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所述防护门开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灰过程中,驱动件带动防护门沿烟道滑动,使得防护门能够将取灰口封堵,从而减少取灰过程中烟气从取灰口泄露的问题,同时防护门能够减少烟道内的热量向取灰口外扩散传递的问题,能够避免工作环境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从而能够给工人提高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弹簧和滑杆,所述烟道侧壁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防护门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弹簧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弹簧使所述防护门具有将所述取灰口封堵的趋势,所述滑杆和所述安全门连接,所述滑杆朝向远离所述烟道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滑杆和所述防护门底部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灰操作时,安全门带动取灰部朝向远离烟道的方向移动,取灰部移动时带动滑杆移动,由于滑杆朝向远离烟道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与防护门底部抵接,因此安全门打开的过程中,滑杆与防护门的抵接点逐渐降低,又由于防护门受弹簧的弹力,因此安全门打开过程中,防护门逐渐将取灰口封堵住;取灰完成后,安全门朝向靠近烟道的方向移动以将取灰口关闭,安全门移动过程中带动滑杆移动,滑杆移动时将防护门顶起,从而不会影响取灰部向烟道内移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防护门的自动关闭和开启的操作,进一步减少了取灰过程中的需要人工操作步骤,从而提高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3.可选的,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安全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全门带动取灰部移动至取灰口外侧后,防护门底部与取灰口之间依然存在一丝缝隙,此时与滑杆连接的密封板能够将缝隙密封,进一步减少了取灰操作过程中烟气泄露的问题,提高了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取灰部包括取灰管和取灰斗,所述取灰管与所述安全门靠近所述烟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取灰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取灰斗分别与所述取灰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取灰斗朝向远离所述取灰管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取灰斗便于烟气进入取灰管内,取灰斗直径逐渐减小,有利于将烟气中的灰料吸附在取灰斗内壁上,从而能够提高取灰组件的取灰效率。
17.可选的,还包括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底部,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支撑座和集料盒,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集料盒和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门带动取灰部移动至取灰口外后,工人敲击取灰管和取灰斗,取灰管和取灰斗内的烟气飞灰掉落至集料盒内,然后工人将集料盒从支撑座内
抽出,即可对烟气进行检测工作。
19.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循环水冷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冷管能够对刚出炉的高温飞灰进行冷却,从而减少容易将工作人员烫伤的问题。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振动电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门带动取灰部移动至取灰口外后,启动振动电机带动支撑架振动,进而带动取料部振动,从而实现将取料部收集的飞灰抖落至集料盒内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取料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23.可选的,所述安全门上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烟道于所述取灰口边缘开设有供所述密封条卡接的密封槽。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门关闭时,密封条卡接于密封槽内将取灰口密封严实,进一步减少烟气泄露的问题。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设有取灰组件,取灰组件包括安全门、取灰部和气缸,取灰操作时,气缸带动安全门移动,安全门带动取灰部沿取灰口移动进行取灰操作,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取灰操作,无需工人手动从烟道内取灰,有效提高了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门和驱动件,取灰过程中,驱动件带动防护门沿烟道滑动,使得防护门能够将取灰口封堵,从而减少取灰过程中烟气从取灰口泄露的问题,同时防护门能够减少烟道内的热量向取灰口外扩散传递的问题,能够避免工作环境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从而能够给工人提高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的驱动件包括滑杆和弹簧,如此设置的驱动件能够实现防护门的自动关闭和开启的操作,进一步减少了取灰过程中的需要人工操作步骤,从而提高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灰组件、防护组件和收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灰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7.附图标记:1、锅炉;2、旋风分离器;3、炉渣处理装置;4、烟道;41、取灰口;411、容纳槽;42、密封槽;5、烟气处理装置;6、取灰组件;61、支撑架;611、加强杆;612、安装板;613、振动电机;62、气缸;63、安全门;631、密封条;64、取灰部;641、取灰管;642、取灰斗;7、防护组件;71、防护门;72、驱动件;721、弹簧;722、滑杆;7221、连接杆;7222、密封板;8、收集组件;81、支撑座;811、循环水冷管;82、集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锅炉1取灰返料循环系统包括锅炉1、旋风分离器2、炉渣处理装置3、烟道4、烟气处理装置5、取灰组件6、防护组件7和收集组件8。
30.参照图1,旋风分离器2和锅炉1侧壁采用管道固定连通,旋风分离器2为相关技术中用于分离烟气和炉渣的装置,炉渣处理装置3和旋风分离器2和出渣口采用管道固定连通,炉渣处理装置3为相关技术中的返料器,炉渣处理装置3远离旋风分离器2的一端和锅炉1内部固定连通,烟道4一端和旋风分离器2的排气口固定连通、另一端和烟气处理装置5固定连通,烟道4为矩形管道,烟气处理装置5为相关技术中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装置。
31.参照图2、图3和图4,取灰组件6包括支撑架61、气缸62、安全门63和取灰部64,支撑架61为矩形框状,支撑架61和烟道4焊接,支撑架61上焊接有用于使支撑架61保持稳固的加强杆611,加强杆611远离支撑架61的一端和烟道4焊接。
32.参照图2、图3和图4,气缸62的缸体和支撑架61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安全门63与气缸62的活塞杆焊接,烟道4侧壁开设有取灰口41,取灰口41边缘开设有一圈密封槽42,安全门63靠近烟道4的侧壁边缘一体设置有一圈密封条631,正常工作时,气缸62驱动安全门63将取灰口41封堵,此时,密封条631卡接于密封槽42内以增强安全门63对取灰口41的密封性。
33.参照图3和图4,取灰部64包括取灰管641和取灰斗642,取灰管641和安全门63靠近烟道4一侧的侧壁焊接,取灰管641的轴线竖直设置,取灰斗642设有两个,两个取灰斗642分别与取灰管641的一端同轴焊接,取灰斗642朝向远离取灰管641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支撑架61上焊接有安装板612,安装板612上采用螺丝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613,振动电机613用于将取料部收集的飞灰与取灰管641和取料斗分离。
34.参照图3和图4,防护组件7包括防护门71和驱动件72,烟道4于取灰口41的顶壁开设有容纳槽411,防护门71滑动连接于容纳槽411内,驱动件72包括弹簧721和滑杆722,弹簧721位于容纳槽411内,弹簧721一端和容纳槽411底壁焊接、另一端和防护门71顶壁焊接,弹簧721使防护门71具有将取灰口41关闭的趋势,滑杆722设有两个,两个滑杆722分布于安全门63沿移动方向的两侧,滑杆722一端与安全门63焊接、另一端焊接有连接杆7221,连接杆7221远离滑杆722的一端和安全门63焊接,连接杆7221用于使滑杆722保持稳定,连接杆7221水平设置,滑杆722朝向远离烟道4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防护门71底壁设置为倾斜面,滑杆722上表面始终和防护门71底壁的倾斜面抵接。滑杆722远离安全门63的一端焊接有密封板7222。
35.参照图,3和图4,取灰操作时,滑杆722随着安全门63的移动过程中能够实现防护门71的自动关闭和开启的操作,减少了取灰过程中的需要人工操作步骤,从而提高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6.参照图3和图4,收集组件8位于支撑架61底部,收集组件8包括支撑座81和集料盒82,集料盒82设置为抽屉式滑动连接于支撑座81内,支撑座81的侧壁内嵌设有循环水冷管811,循环水冷管811能够对刚出炉的高温飞灰进行冷却;当安全门63打开时,取料部恰好位于集料盒82的正上方。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锅炉取灰返料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燃料在锅炉1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炉渣及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2内,旋风分离器2对炉渣及烟气进行分
离,将烟气排出至烟气处理装置5内,将炉渣排入至炉渣处理装置3中被返回利用;燃烧过程中烟气通过取灰斗642进入取灰管641内,烟气中的飞灰便附着的取灰管641和取灰斗642的内壁上。
38.对烟气进行取灰检测时,启动气缸62带动安全门63朝向远离烟道4的方向滑动,安全门63滑动时带动取灰部64动至集料盒82正上方,安全门63移动过程中带动滑杆722移动,使得滑杆722和防护门71的抵接点逐渐降低,由于防护门71受到弹簧721的弹力,因此安全门63打开的过程中,防护门71逐渐下降将取灰口41封堵住,与滑杆722连接的密封板7222将防护门71底部的缝隙进一步封堵,从而减少取灰过程中烟气泄露的问题。
39.取灰部64移动至取灰口41外之后,启动振动电机613,振动电机613带动支撑架61振动,进而带动取料部振动,从而将取料部内收集的烟气飞灰抖落至集料盒82内,然后支撑座81内的循环水冷管811对集料盒82进行冷却,进而对集料盒82内的飞灰进行快速冷却,然后工人将集料盒82从支撑座81内抽出,即可对烟气进行检测工作。
40.取灰操作完成后,气缸62带动安全门63朝向靠近烟道4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取灰口41封堵,安全门63的密封条631卡接于烟道4的密封槽42内,进一步增强对取灰口41的密封性;安全门63移动过程中带动滑杆722移动,滑杆722移动时将防护门71顶起,从而不会影响取灰部64向烟道4内移动。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