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0567发布日期:2021-09-08 03:1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对垃圾处理采用“碱洗+生物除臭+光催化”的除臭工艺,不能完全去除臭味,特别是从除臭烟囱排出后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其包括:固渣输送设备,连通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以将餐厨车间处理餐厨垃圾中带有臭气的固渣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臭气输送设备,位于餐厨车间内,其用于将餐厨车间内臭气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臭气净化设备,对餐厨车间内一部分臭气进行酸碱两级洗涤、光催化氧化处理后,以将净化后气体排入大气;焚烧设备,位于生活垃圾仓内,其用于焚烧生活垃圾仓内固渣和其余臭气。
6.进一步,所述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设置于卸料大厅下方,且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相邻设置。
7.进一步,所述固渣输送设备包括:连通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的斗提机和位于斗提机上的料斗;所述斗提机通过料斗装载固渣餐厨车间处理餐厨垃圾产生的固渣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所述料斗边缘设置有翻边,且在斗提机底部设置有接料抽屉,以便于清理洒落物料。
8.进一步,所述臭气输送设备包括:除臭风机;所述除臭风机适于将餐厨车间内臭气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
9.进一步,所述餐厨车间内设置有负压检测装置,以采集除臭风机吸风量,即根据除臭风机吸风量对除臭风机调频,以避免餐厨车间内臭气外溢。
10.进一步,通过对除臭风机调频,以使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负压持平。
11.进一步,所述焚烧设备包括:设置在生活垃圾仓的一次风机和焚烧炉;所述一次风机适于抽取生活垃圾仓内臭气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
12.进一步,所述餐厨车间内还设置有臭气净化设备;所述臭气净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酸洗池、碱洗池和光催化氧化装置;所述酸洗池、碱洗池适于对餐厨车间内臭气进行酸碱两级洗涤,并通过光催化氧化装置对臭气光催化氧化处理后,由除臭风机将净化后气体排入大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协同处理设
置,将餐厨车间产生的臭气直接输送至生活垃圾仓进行更加彻底的焚烧处置,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臭气处理效果,有效解决了由于传统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中需要加热而散发出的恶臭问题,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的原理框图。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用除臭系统,其包括:固渣输送设备,连通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以将餐厨车间处理餐厨垃圾中带有臭气的固渣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臭气输送设备,位于餐厨车间内,其用于将餐厨车间内臭气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臭气净化设备,对餐厨车间内一部分臭气进行酸碱两级洗涤、光催化氧化处理后,以将净化后气体排入大气;焚烧设备,位于生活垃圾仓内,其用于焚烧生活垃圾仓内固渣和其余臭气。
22.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采用将臭气控制在每一台设备内部进行除臭,成本过高,并且臭气处理效果低于将臭气焚烧处理的效果。
23.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协同处理设置,将餐厨车间产生的臭气直接输送至生活垃圾仓进行更加彻底的焚烧处置,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臭气处理效果,有效解决了由于传统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中需要加热而散发出的恶臭问题,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设置于卸料大厅下方,且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相邻设置,相对于一般协同项目,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一体化协同设置在卸料大厅下方,空间只有一般协同项目的一半,但是具有良好空间密闭性,大大降低了除臭需风量,能更好的稳定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内负压,相较于一般协同项目臭气输送距离缩短近100米,无论从投资成本还是风阻损耗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在一般协同项目上
存在的风管内聚集冷凝水问题得到缓解。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渣输送设备包括:连通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的斗提机和位于斗提机上的料斗;所述斗提机通过料斗装载固渣餐厨车间处理餐厨垃圾产生的固渣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所述料斗边缘设置有翻边,且在斗提机底部设置有接料抽屉,以便于清理洒落物料。
26.在本实施例中,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一体化协同减少了餐厨车间中固渣出渣间的重要臭源点,斗提机的有限空间,提升了臭气控制效果。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气输送设备包括:除臭风机;所述除臭风机适于将餐厨车间内臭气输送至生活垃圾仓内。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餐厨车间内设置有负压检测装置,以采集除臭风机吸风量,即根据除臭风机吸风量对除臭风机调频,以避免餐厨车间内臭气外溢。
29.在本实施例中,负压检测装置采用固定测点,例如斗提机底部测量,通过除臭风机调频,记录测点风量及风速变化,能够实现餐厨车间、生活垃圾仓风量平衡。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除臭风机调频,以使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负压持平。
31.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对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内压力进行检测,餐厨车间的出风量为除臭风机出风量,餐厨车间换气次数核算为餐厨车间的出风量除以除臭区域空间体积,即根据工程经验,餐厨车间换气次数不小于2.25次,且生活垃圾仓的进风量为渗滤液臭量加上餐厨臭气量,生活垃圾仓的出风量为一次风取风量加上二次风取风量,生活垃圾仓整体风量统计为生活垃圾仓的进风量减去生活垃圾仓的出风量,生活垃圾仓换气次数核算为生活垃圾仓的出风量除以生活垃圾仓体积,即根据工程经验,维持5~10pa的压差需要换气次数大约0.8~1.2次/h。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除臭风机频率的控制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平衡压差,尽量减少餐厨车间臭气反吸,并通过斗提机外部整体空间隔离的方式,将生活垃圾仓臭气影响范围降到最低。
33.在本实施例中,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公用卸料大厅,为更大限度的控制卸料大厅的空间,餐厨车间内卸料间采用两道快捷门或延伸卸料间的长度,保证车辆在卸料间内卸料,通过卸料斗盖和一道快捷门控制臭气外溢,并且卸料间和卸料斗内均设有臭气吸风口,能够控制臭气外溢,满足卸料大厅的环境控制。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焚烧设备包括:设置在生活垃圾仓的一次风机和焚烧炉;所述一次风机适于抽取生活垃圾仓内臭气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气净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酸洗池、碱洗池和光催化氧化装置;所述酸洗池、碱洗池适于对餐厨车间内臭气进行酸碱两级洗涤,并通过光催化氧化装置对臭气光催化氧化处理后,由除臭风机将净化后气体排入大气。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中采用臭气净化设备、固渣输送设备、臭气输送设备、焚烧设备对臭气进行处理,通过直接净化臭气排入大气或将臭气收集至生活垃圾仓内,后由一次风机抽到焚烧炉内进行焚烧,有效解决了由于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中需要加热而散发出的恶臭问题,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7.在本实施例中,餐厨车间内三个浆料池和地沟油车间三个沉降加热罐内的臭气存在温度高(约45℃)、含水量大、冷凝水呈酸性的特点,又因餐厨车间主要的除臭方式为送入
生活垃圾仓后焚烧处理,在餐厨车间关键点设置蒸汽冷凝装置,即臭气经过蒸汽冷凝装置,去除大部分水分后并入母管,以送入生活垃圾仓处理。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餐厨车间与生活垃圾仓协同处理设置,将餐厨车间产生的臭气直接输送至生活垃圾仓进行更加彻底的焚烧处置,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臭气处理效果,有效解决了由于传统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中需要加热而散发出的恶臭问题,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9.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并且,本技术所涉及的软件程序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不涉及对软件程序作出任何改进。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