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火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1541发布日期:2021-09-25 11:5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气火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气火化炉。


背景技术:

2.我国每年死亡人口970多万,丧葬形式主要分为土葬和火葬等,目前国家积极推进火葬的丧葬方式,全国从事火化业务的殡仪馆1700多家,殡仪馆内采用火化炉对尸体进行火化,火化后需要对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减少排出的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的火化炉在焚烧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增加后续设备对有害气体处理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气火化炉,以减少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的有害物质量。
4.一种氢气火化炉,包括炉体和第一氢气燃烧机,所述炉体内具有炉膛,所述炉体上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风口和排烟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进风口和排烟口均与炉膛连通,所述第一氢气燃烧机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氢气燃烧机能够往第一进气口喷射氢气火苗。
5.目前的火化炉一般采用燃油、液化石油气等对遗体进行焚烧,燃油焚烧消耗较多的燃油,同时燃油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烃等较多物质,液化石油气焚烧也需要消耗较多的液化石油气,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用燃油、液化石油气等对遗体进行焚烧产生较多物质增加了气体净化的难度,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氢气燃烧机,第一氢气燃烧机向炉膛内喷射氢气火焰,第一进风口往炉膛内注入空气,通过氢气对遗体进行焚烧,氢气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为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减轻了后续设备对气体处理的负担,使得后续对气体处理的效果更佳,同时氢气燃料的单位热值高,成本低,可节约10%

30%的燃料消耗,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6.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引风机,所述第一引风机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引风机能够往第一进风口引入空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引风机向炉膛内注入空气以对遗体燃烧进行助燃。
7.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氢气燃烧机,所述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与炉膛连通,所述炉体上开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排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氢气燃烧机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氢气燃烧机能够往第二进气口喷射氢气火苗。
8.传统的火化炉都是一次燃烧后将气体进行排放处理,一次燃烧往往出现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导致排出的气体内存在较多的有害物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氢气燃烧机,第二氢气燃烧机向排烟通道内喷射氢气火焰,将进入排烟通道的烟气点燃,使烟气进一步燃烧,将烟气中尚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co、氢h2、氨nh4、硫化氢hs等充分完全燃烧,烧掉废烟中的碳离子和油离子,同时裂解了二噁英等废气,从而便于后续设备对烟气进行净化和过滤,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排烟黑度接近林格曼0级,达到无公害排放。
9.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引风机,所述炉体上开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排烟通道连通,第二引风机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二引风机能够往第二进风口引入空气。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引风机,第二引风机向排烟通道内注入空气等进行助燃,使烟气在排烟通道内的二次燃烧更加充分。
10.优选地,所述炉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炉膛上方,空腔内铺设一层硬质岩棉。
11.优选地,所述硬质岩棉上铺设一层三合土。本技术方案中在炉膛上方设置空腔,空腔内铺设一层硬质岩棉,硬质岩棉上铺设一层三合土,使炉体的保温隔热效果更佳。
12.优选地,所述排烟通道的侧壁开有多个排灰口,所述的排灰口处设有能够将排灰口封闭的封闭门。本技术方案中在排烟通道的侧壁开有多个排灰口,排灰口处设置有能够将排灰口封闭的封闭门,烟气在排烟通道内进行二次燃烧后,部分灰尘会降落于排烟通道内,通过设置排灰口可以便于对降落于排烟通道内的灰尘进行清理。
13.优选地,所述排烟通道包括上层排烟通道和下层排烟通道,所述上层排烟通道与下层排烟通道连通,上层排烟通道与炉膛连通,下层排烟通道与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进风口与上层排烟通道连通。本技术方案中排烟通道包括上层排烟通道和下层排烟通道,增加了排烟通道长度的同时减少排烟通道在横向占用的空间,本技术方案中排烟通道的总长度在20m左右,使废气能够在排烟通道内充分燃烧后排入冷热交换脱硫塔内。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氢气燃烧机,第一氢气燃烧机向炉膛内喷射氢气火焰,第一进风口往炉膛内注入空气,通过氢气对遗体进行焚烧,氢气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为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减轻了后续设备对气体处理的负担,使得后续对气体处理的效果更佳,同时氢气燃料的单位热值高,成本低,可节约10%

30%的燃料消耗,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火化炉的主视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热交换脱硫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热交换脱硫塔的主视剖面图。
20.附图中,1

火化炉,2

冷热交换脱硫塔,3

电除尘焦油捕捉器,101

炉体,102

炉膛,103

第一氢气燃烧机,104

第一引风机,105

第二氢气燃烧机,106

排烟口,107

排灰口,108

第二引风机,109

硬质岩棉,110

三合土,201

塔体,202

隔板,203

上腔,204

中腔,205

下腔,206

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火化炉1、冷热交换脱硫塔2和电除尘焦油捕捉器3,所述火化炉1能够对物体进行火化并将火化产生的烟气排入冷热交换脱硫塔2,所述冷热交换脱硫塔2能够对进入的烟气进行降温和脱硫并将处理后的烟气排入电除尘焦油捕捉器3,所述电除尘焦油捕捉器3能够对进入的烟气进行除尘。
25.实施例2
2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火化炉1包括炉体101和第一氢气燃烧机103,所述炉体101内具有炉膛102,所述炉体101上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风口和排烟口106,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进风口和排烟口106均与炉膛102连通,所述第一氢气燃烧机103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氢气燃烧机103能够往第一进气口喷射氢气火苗,所述排烟口106与冷热交换脱硫塔2的进烟气孔连通。
2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引风机104,所述第一引风机104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引风机104能够往第一进风口引入空气。
28.为了使排入冷热交换脱硫塔2的烟气杂质更少,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氢气燃烧机105,所述排烟口106通过排烟通道与炉膛102连通,所述炉体101上开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排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氢气燃烧机105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氢气燃烧机105能够往第二进气口喷射氢气火苗。
29.为了使二次燃烧更加充分,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引风机108,所述炉体101上开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排烟通道连通,第二引风机108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二引风机108能够往第二进风口引入空气。
30.为了使炉体101的保温隔热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炉体101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炉膛102上方,空腔内铺设一层硬质岩棉109。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岩棉109上铺设一层三合土110。本实施例中硬质岩棉109的厚度大于60cm。
31.为了便于对排烟通道内沉积的灰尘进行清理,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烟通道的侧壁开有多个排灰口107,所述的排灰口107处设有能够将排灰口107封闭的封闭门。
32.为了增长排烟通道的同时减少排烟通道在横向上占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烟通道包括上层排烟通道和下层排烟通道,所述上层排烟通道与下层排烟通道连通,上层排烟通道与炉膛102连通,下层排烟通道与排烟口106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进风口与上层排烟通道连通。
33.实施例3
3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冷热交换脱硫塔2包括塔体201,所述塔体201内具有两块隔板202,两块所述隔板202将塔体201的内腔划分为上腔203、中腔204和下腔205,所述塔体201内设有多根水管206,所述水管206贯穿中腔204,水管206的两端分别与上腔203和下腔205连通,所述下腔205的侧壁或底壁设置有进烟气孔,所述下腔205的侧壁或底壁设置有排水孔,所述上腔203的侧壁或顶壁设有出烟气孔,所述上腔203的侧壁或顶壁设有进水孔。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腔205的侧壁设置有进烟气孔。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腔205的侧壁设有排水孔。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的水管206均匀分布。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206固定于两块隔板202上,且水管206贯穿两块隔板202。
37.为了实现碱性溶液的循环使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孔连通。
38.为了对烟气的降温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腔204内充填有冷却液。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为水。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