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1960发布日期:2022-03-17 01:3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站锅炉主要有两类: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这两类锅炉是目前电站所用的主要类型。流化床炉和煤粉炉的最大区别是液体和煤块粉状。火力发电厂的锅炉在燃烧完之后需要将燃烧的灰渣进行排出,这就需要相应的锅炉灰渣排出装置进行辅助操作。随着发电厂的需要,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可以用于代替人工进行运输。
3.根据专利号:cn202020563039.5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灰渣通过基板的出料端落入到输送带的外壁上,将外置电机的驱动端插入到十字开孔转轴中心部位所开设的十字槽孔内,进而带动十字开孔转轴进行旋转,而十字开孔转轴在转动的时候,必然会带动外壁上所安装的输送带进行传动,而输送带处于转轴体的外壁和十字开孔转轴的外壁之间,从而组合成一组传动组件,用于对灰渣的输送,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
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5.1、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不方便将锅炉灰渣进行均匀导出;
6.2、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在排渣时容易造成烟气外溢;
7.3、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难以调节摆放高度。
8.因此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不方便将锅炉灰渣进行均匀导出,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在排渣时容易造成烟气外溢和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难以调节摆放高度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包括:
11.排渣箱,所述排渣箱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且排渣箱的上表面安装有顶盖,并且顶盖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轴承盘,而且顶盖靠近轴承盘的外侧固定有限位管;
12.卸渣斗,设置在所述轴承盘的中部,且卸渣斗的外侧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并且传动齿轮的下表面与轴承盘进行对接,所述卸渣斗的内壁设置有导流板;
13.支架,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一侧边缘,且支架的顶端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架与顶盖上方的轴承套相连接,而且电机的输出端外侧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排渣箱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排放管,且排渣箱靠近支架的一侧安装有观察窗。
14.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呈啮合连接,且导流板呈弧形结构,通过卸渣斗内侧的导流板将排放的灰渣进行搅动,可以将灰渣稳定排放到输送机上。
15.优选的,所述排渣箱与顶盖之间设置有防护斗,且防护斗的顶部与顶盖进行对接,
并且防护斗的底端与排渣箱贯穿,而且卸渣斗的底端固定有风管,所述排渣箱上方靠近顶盖的一侧安装有排风机,且排风机通过管道与防护斗的侧面进行对接,通过排风机的设置,使得向外溢出的烟气通过风管表面的网孔可以进行集中抽出。
16.优选的,所述卸渣斗的上方设置有锅炉本体,且锅炉本体的底端外侧边缘设置有限位环,并且限位环的外侧套接有挡盖,而且挡盖与锅炉本体的底端之间呈伸缩连接,将挡盖对接在卸渣斗的上方,并且限位环对挡盖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对卸渣斗的上方进行防护。
17.优选的,所述排渣箱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下方设置有立柱,并且立柱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并且立柱的下端内侧连接有螺杆架,而且螺杆架的外侧套接有调节螺母,通过转动调节块带动转动销在立柱的顶端转动,方便调节块顶部的连接柱和固定框进行螺纹连接。
18.优选的,所述转动销的形状呈“t”字型,且转动销和立柱之间呈旋转连接,并且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螺纹,而且连接柱与固定框的底部拐角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沿着螺杆架上移,从而可以调节排渣箱的摆放高度。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电机带动主动齿轮和动齿轮进行啮合,使得传动齿轮下表面通过轴承盘在顶盖的中部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卸渣斗内侧的导流板将排放的灰渣稳定排放到输送机上进行导出,同时机运行通过管道连接防护斗,使得向外溢出的烟气通过风管表面的网孔进行集中排放并收集,进而避免在排渣时造成烟气外溢。
20.1、该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使得主动齿轮和卸渣斗外侧的传动齿轮进行啮合转动,并且传动齿轮下表面通过轴承盘在顶盖的中部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卸渣斗内侧的导流板将排放的灰渣进行搅动,可以将灰渣稳定排放到输送机上进行输送,并且通过排放管进行定向排出,从而方便将锅炉灰渣进行均匀导出;
21.2、该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沿着锅炉本体底端滑动挡盖,使得挡盖对接在卸渣斗的上方,通过排放管进行定向排出,卸渣斗在放料的过程中,灰渣通过风管排放,排风机运行通过管道连接防护斗,使得向外溢出的烟气通过风管表面的网孔进行集中排放并收集,进而避免在排渣时造成烟气外溢;
22.3、该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将立柱的顶端和固定框的底端拐角对接,并且通过工具转动调节块带动转动销在立柱的顶端转动,使得调节块顶部的连接柱和固定框进行螺纹连接,再旋转调节螺母沿着螺杆架上移,方便调节该排出装置的摆放高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排渣箱;2、输送机;3、顶盖;4、轴承盘;5、限位管;6、卸渣斗;7、传动齿轮;8、导流板;9、支架;10、电机;11、主动齿轮;12、排放管;13、观察窗;14、防护斗;15、风管;16、排风机;17、锅炉本体;18、限位环;19、挡盖;20、固定框;21、立柱;22、转动销;23、调节块;
24、连接柱;25、螺杆架;26、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包括:排渣箱1,排渣箱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2,且排渣箱1的上表面安装有顶盖3,并且顶盖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轴承盘4,而且顶盖3靠近轴承盘4的外侧固定有限位管5,卸渣斗6,设置在轴承盘4的中部,且卸渣斗6的外侧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7,并且传动齿轮7的下表面与轴承盘4进行对接,卸渣斗6的内壁设置有导流板8,支架9,安装在顶盖3的一侧边缘,且支架9的顶端安装有电机10,并且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支架9与顶盖3上方的轴承套相连接,而且电机10的输出端外侧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11,排渣箱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排放管12,且排渣箱1靠近支架9的一侧安装有观察窗13。
30.传动齿轮7和主动齿轮11之间呈啮合连接,且导流板8呈弧形结构。
31.当锅炉本体17在进行出渣时,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11旋转,使得主动齿轮11和卸渣斗6外侧的传动齿轮7进行啮合转动,并且传动齿轮7下表面通过轴承盘4在顶盖3的中部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卸渣斗6内侧的导流板8将排放的灰渣进行搅动,可以将灰渣稳定排放到输送机2上进行输送,并且通过排放管12进行定向排出,并且通过观察窗13可以对排渣箱1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
32.排渣箱1与顶盖3之间设置有防护斗14,且防护斗14的顶部与顶盖3进行对接,并且防护斗14的底端与排渣箱1贯穿,而且卸渣斗6的底端固定有风管15,排渣箱1上方靠近顶盖3的一侧安装有排风机16,且排风机16通过管道与防护斗14的侧面进行对接;卸渣斗6的上方设置有锅炉本体17,且锅炉本体17的底端外侧边缘设置有限位环18,并且限位环18的外侧套接有挡盖19,而且挡盖19与锅炉本体17的底端之间呈伸缩连接。
33.沿着锅炉本体17底端滑动挡盖19,使得挡盖19对接在卸渣斗6的上方,并且限位环18对挡盖19的移动进行限位,卸渣斗6在放料的过程中,灰渣通过风管15排放,排风机16运行通过管道连接防护斗14,使得向外溢出的烟气通过风管15表面的网孔进行集中排放并收集。
34.排渣箱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固定框20,且固定框20的下方设置有立柱21,并且立柱2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转动销22,转动销2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块23,且调节块23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24,并且立柱21的下端内侧连接有螺杆架25,而且螺杆架25的外侧套接有调节螺母26;转动销22的形状呈“t”字型,且转动销22和立柱21之间呈旋转连接,并且连接柱24的外壁设置有螺纹,而且连接柱24与固定框20的底部拐角进行螺纹连接。
35.将立柱21的顶端和固定框20的底端拐角对接,并且通过工具转动调节块23带动转动销22在立柱21的顶端转动,使得调节块23顶部的连接柱24和固定框20进行螺纹连接,再旋转调节螺母26沿着螺杆架25上移,使得从而调节排渣箱1的摆放高度,方便该装置和锅炉本体17底部的摆放间距。
36.综上所述,在使用该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时,将挡盖19对接在卸渣斗6的上方,当锅炉本体17在进行出渣时,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11和卸渣斗6外侧的传动齿轮7进行啮合转动,使得卸渣斗6内侧的导流板8带动灰渣稳定排放到输送机2上进行输送,并且通过排放管12进行定向排出,卸渣斗6在放料的过程中,排风机16运行将向外溢出的烟气通过风管15表面的网孔进行集中排放并收集,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