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6375发布日期:2022-04-30 21:3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火炉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


背景技术:

2.火炉是供人们家庭取暖或烹饪的一种设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有的火炉一般包括炉体、炉头、以及炉体安装在上面的覆盖面板。
3.目前,公告号为cn2125380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炉头,包括进气管以及与其连通的环形本体,进气管的进口端周侧开设有进空气孔,进气管内壁位于进空气孔处设置有覆盖进空气孔的过滤网,在环形本体的内侧壁上倾斜向上开设有若干喷火口,若干喷火口沿环形本体环绕开设。
4.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其火炉在点火后,由于环形体内靠近进气管的一侧的燃气气压会相对较大,使得这一侧的火势也会相对较大,远离进气管的一侧的火势相对较小,使得在对食物进行烹煮时,炉头燃火对容器的燃烧不均,使得对食物的烹煮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其优点在于使得炉头燃火对容器的燃烧较为均匀,提高对食物的烹煮效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环形的第一喷火管、环形的第二喷火管和进气管,所述第一喷火管套设在进气管上,且所述第一喷火管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喷火管套设在第一喷火管上,且所述第一喷火管和第二喷火管为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喷火管沿其直径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接管,若干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喷火管的一端均与第二喷火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喷火管上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喷火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使用火炉时,燃气会从进气管进入到第一喷火管中,再从连接管进入到第二喷火管中,由于燃气从第一进气管进入到连接管到达第二喷火管中的路径相同,因此当燃气到达第二喷火管时,第二喷火管上不同位置的气压相同,使得当使用火炉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其炉头燃火对容器的燃烧较为均匀,进而提高对食物的烹煮效率。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连接管包括两根第一竖直管和水平管,两根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一端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喷火管和第二喷火管上,两根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水平管的两端相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连接管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喷火管和第二喷火管直接稳定的放置在炉体上,使得对火炉的使用更加方便。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管上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转动设置有螺纹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炉头放置在炉体上时,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内并与炉体螺纹转动连接,使得火炉通过螺纹锁附的方式安装在炉体上,
从而使得炉头更加稳定固定在炉体上,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为蝶形螺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为蝶形螺杆,当在使用螺纹杆进行安装时,人们用手便能够对螺纹杆直接转动安装,无需借助外界辅助工具,从而使得对炉头的安装更加便捷。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的横截面呈l形设置,且所述进气管的高度低于第一竖直管的高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l形设置的进气管能够使得进气管与外界的管道进行连接时更加方便,同时进气管的高度低于第一竖直管的高度,能够避免进气管对连接管造成干涉。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喷火管上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喷火孔,若干所述连接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控制连接管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于烹饪的容器较小时,人们能够通过开关阀将连接管堵塞住,使得第二喷火孔无法喷射燃火,此时用于烹饪的容器能够通过第一喷火孔喷出的燃火进行加热,使得能够更好的对较小容器进行加热,提高烹煮的效率,同时避免对燃气造成浪费。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进气管远离第一喷火管的一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安装,能够防止外界的物体从进气管进入到第一喷火管和第二喷火管中,避免对第一喷火孔和第二喷火孔造成堵塞。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喷火管上设置有若干加强杆,若干所述加强杆远离第一喷火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喷火管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喷火管与第二喷火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使得炉头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提高炉头的使用年限。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3.1、当在使用火炉时,燃气会从进气管进入到第一喷火管中,再从连接管进入到第二喷火管中,由于燃气从第一进气管进入到连接管到达第二喷火管中的路径相同,因此当燃气到达第二喷火管时,第二喷火管上不同位置的气压相同,使得当使用火炉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其炉头燃火对容器的燃烧较为均匀,进而提高对食物的烹煮效率;
24.2、通过若干连接管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喷火管和第二喷火管直接稳定的放置在炉体上,使得对火炉的使用更加方便;
25.3、当炉头放置在炉体上时,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内并与炉体螺纹转动连接,使得火炉通过螺纹锁附的方式安装在炉体上,从而使得炉头更加稳定固定在炉体上,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管;101、第二竖直管;102、横管;2、第一喷火管;3、第二喷火管;4、连接管;401、第一竖直管;402、水平管;5、第二喷火孔;6、固定板;7、螺纹孔;8、螺纹杆;9、第一喷火孔;10、开关阀;11、过滤网;12、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供外界管道连通的进气管1、套设在进气管1上且与进气管1沿其轴线方向一端的侧壁相连通的环形的第一喷火管2和套设在第一喷火管2上的环形的第二喷火管3,且第一喷火管2的圆心和第二喷火管3的圆心相互重合,第一喷火管2的下端侧壁上沿其直径方向间隔均匀连通有若干连接管4,若干连接管4远离第一喷火管2的一端均与第二喷火管3下端的侧壁相连通,在第二喷火管3上端的侧壁上间隔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喷射燃气的第二喷火孔5。本实施例中连接管4安装有3根。
32.参照图1和图2,若干连接管4包括两根第一竖直管401和水平管402,两根第一竖直管401的一端分别竖直连通在第一喷火管2的下端侧壁上和第二喷火管3上的下端侧壁上,两根第一竖直管401的另一端分别与水平管402的两端相连通。
33.人们能够将火炉直接放置在炉体上,水平管402能够使得第一喷火管2和第二喷火管3平稳放置在炉体上进行使用,其方便对炉头进行使用。
34.参照图2和图3,在水平管402的下端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板6,在安装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7,在螺纹孔7内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为蝶形螺杆。
35.当在将炉头放置在炉体上时,人们转动螺纹杆8,由于螺纹杆8为蝶形螺杆,人们在对螺纹杆8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能够用手部直接转动,驱使螺纹杆8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7内并与炉体螺纹转动连接,使得火炉被固定在炉体上,进而使得炉头更加稳定安装在炉体上,同时,其结构简单,无需借助外界辅助工具,安装方便。
36.参照图2,进气管1包括第二竖直管101和横管102,第二竖直管101的一端与第一喷火管2相连通,第二喷火管3的另一端与横管102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二竖直管101的轴线方向与横管102的轴线方向垂直,进气管1的横截面呈l形,且进气管1的高度低于第一竖直管401的高度。
37.l形的进气管1能够使得进气管1在与外界的管道进行连接时更加方便,同时进气管1的高度低于第一竖直管401的高度,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38.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喷火管2上端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喷火孔9,在连接管4上均安装有用于控制连接管4连通的开关阀10,开关阀10安装在第一竖直管401的外侧侧壁上。
39.通过开关阀10能够使得连接管4连通和堵塞住,当用于烹饪的容器较小时,人们能够通过开关阀10将连接管4堵塞住,使得第二喷火孔5无法喷射燃火,此时用于烹饪的容器能够通过第一喷火孔9喷出的燃火进行加热,使得能够更好的对较小容器进行加热,提高烹煮的效率,避免燃气的浪费,当用于烹饪的容器较大时,人们能够通过开关阀10是连接管4连通,使得第二喷火孔5喷射燃火,此时用于烹饪的容器能够通过第一喷火孔9喷出的燃火和第二喷火孔5进行加热,使得能够更好的对较大容器进行加热,提高烹煮的效率。
40.参照图2,在进气管1远离第一喷火管2的一端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11,
41.过滤网11能够避免外界异物进入到第一喷火管2和第二喷火管3中,避免炉头堵塞,使得炉头无法正常使用。
42.参照图2,在第一喷火管2和第二喷火管3之间安装有若干加强杆12,若干加强杆12的一端与第一喷火管2侧壁相连接,若干加强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喷火管3侧壁相连接。加强杆12的安装能够使得第一喷火管2与第二喷火管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加强杆12有2根。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当人们在使用火炉时,燃气将从进气管1进入到第一喷火管2中,再从连接管4进入到第二喷火管3中,最后从第二喷火孔5中喷射出来进行烧热加热,在炉头工作过程中,燃气从第一进气管1进入到连接管4到达第二喷火管3中的路径是相同,因此当燃气到达第二喷火管3时,第二喷火管3上不同位置的气压相同,使得当使用火炉对食物进行烹饪时,其炉头燃火对容器的燃烧较为均匀,进而使得对食物的烹煮效率提高。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