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5678发布日期:2022-06-25 12:5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流化床背压供热机组中,热网负荷低,这时锅炉也跟着降负荷,但很难将锅炉负荷降至与汽机负荷相匹配,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放返料器循环灰降低炉膛稀相区吸热,从而达到降低锅炉负荷与汽机负荷相匹配,但返料器循环灰温度有750℃左右,人工放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公开号为cn21077214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倾斜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一个通过灰渣用的通道,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形成过水仓,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形成通风仓,在所述过水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前、后端面贴合所述冷却箱的内壁,第三隔板的两端向下弯曲后贴合箱体的内底部,在第三隔板的内侧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一通风仓,在所述冷却箱的右侧焊接有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冷却箱的那一端倾斜向上后连接一个中继管,所述中继管与所述进料管之间装配有法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中继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在所述中继管的外壁处焊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倾斜向上延伸后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与所述通道相通,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设在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处,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控制进水流量的球阀,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检测出水温度的指针式温度计,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为10mm~20mm的过水间隙,从进水管处进入的除盐水通过该过水间隙后再由出水管排出;在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安装有一冷风机,所述冷风机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外部焊接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连通所述通风仓,所述出风管的下端弯曲后插入至所述第一通风仓内,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仓相通的排风孔,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风仓相通的第一排风孔。该专利虽然能冷却循环灰,但结构复杂、安装工艺繁琐且冷却水不能回水。
4.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所述放灰装置包括第一放灰管和第二放灰管,所述第一放灰管设于第一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二放灰管设于第二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一放灰管和所述第二放灰管向下延伸汇合至母管,所述母管与冷灰器连接,所述冷灰器底部设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连接输渣链斗机。
6.其中,所述冷灰器为筒状结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内筒设有螺旋叶片。
7.其中,所述母管与所述内筒垂直连接。
8.其中,所述放渣管分别与所述内筒和所述输渣链斗机垂直连接。
9.其中,所述外筒底部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夹道中流动。
10.其中,所述冷却水为除盐水,吸热后通过所述出水管回流至除氧器。
11.其中,所述第一放灰管、所述第二放灰管和所述母管呈y型结构,所述第一放灰管和所述第二放灰管之间的夹角α在75~85度之间。
12.其中,所述第一放灰管上设有第一放灰手动阀,所述第二放灰管上设有第二放灰手动阀。
13.其中,所述母管上设有膨胀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通过将第一放灰管和第二放灰管与母管之间设为y型结构,并保证第一放灰管和第二放灰管之间的夹角在75~85度之间,另外母管与内筒、放渣管与内筒、放渣管与输渣链斗机的垂直连接方式确保灰在各个环节能够无阻碍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灰器结构,通过外筒的旋转和内筒上设置的螺旋叶片,再加上冷却水在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道中流动,极大地加快了内筒中灰的冷却速度;另外,通过在放灰管上安装放灰手动阀可远距离随意控制放灰量的大小,当冷灰器部分设备有故障需要检修时,可通过关闭放灰管上的放灰手动阀进行隔离,放灰量的大小可远方通过驱动电机转速随意控制。母管上安装的膨胀节可以消除放热灰时上下设备膨胀产生的热应力,冷却循环灰的冷却水被加热后可回收至除氧器减少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返料器放灰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灰冷却效率明显,易于产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中冷灰器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第一返料器,2-第二返料器,3-第一放灰管,4第二放灰管,5-第一放灰手动阀,6-第二放灰手动阀,7-母管,8-膨胀节,9-冷灰器,901-外筒,902-内筒,903-驱动电机,904-螺旋叶片,10-放渣管,11-输渣链斗机,12-进水管,13-出水管,14-除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放灰装置包括第一放灰管3和第二放灰管4,所述第一放灰管3设于第一返料器1底部,所述第一放灰管3上设有第一放灰手动阀5,所述第二放灰管4设于第二返料器2底部,所述第二放灰管4上设有第二放灰手动阀6;所述第一放灰管3和所述第二放灰管4向下延伸汇合至母管7,构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放灰管3和所述第二放灰管4之间的夹角α在75~85度之间;所述母管7与冷灰器9连接,所述母管7上设有膨胀节8,所述冷灰器9底部设有放渣管10,所述放渣管10垂直连接输渣链斗机11。
22.所述冷灰器9为筒状结构,包括外筒901和内筒902,所述外筒901设有驱动电机903,所述内筒902设有螺旋叶片904;所述母管7与所述内筒902垂直连接,所述放渣管10分别与所述内筒902和所述输渣链斗机11垂直连接;所述外筒901底部还设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冷却水为除盐水,在所述外筒901和所述内筒902之间的夹道中流动,吸热后通过所述出水管13回流至除氧器14。
23.本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安装及使用方法如下:
24.第一返料器1和第二返料器2位于流化床锅炉房,在第一返料器1底部安装第一放灰管3,在第二返料器2底部安装第二放灰管4,第一放灰管3和第二放灰管4分别穿过第一返料器1和第二返料器2底部风室与布风板平齐,第一放灰管3上设有控制灰流量的第一放灰手动阀5,第二放灰管4上设有控制灰流量的第二放灰手动阀6;第一放灰管3和第二放灰管4向下延伸汇合至一根较粗的母管7,构成y型结构,控制第一放灰管3和第二放灰管4之间的夹角α在75~85度之间即可使灰下料通畅。将母管7与冷灰器9内筒902垂直连接,并在母管7上安装膨胀节8,消除放热灰时上下设备膨胀产生的热应力,冷灰器9底部的放渣管10向内垂直延伸至内筒902,向外与输渣链斗机11垂直连接。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设于冷灰器9外筒901底部,在外筒901上安装驱动电机903,内筒902上安装螺旋叶片904,冷却水在外筒901和内筒902之间的夹道之间流动。打开外筒901上驱动电机903按钮,带动外筒901旋转,结合内筒902上设置的螺旋叶片904加速筒内902的灰散热,冷却水吸收热量后回流至除氧器14,内筒902的灰冷却后通过放渣管10垂直进入输渣链斗机11,输渣链斗机11将灰输送至渣库。
2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