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

文档序号:30430797发布日期:2022-06-15 17: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气净化处理,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有机可燃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
3.常采用不同的工艺以回收或去除减少排放尾气的有害成分,达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效果。一般采用高温焚烧的方式进行废气处理,蓄热式焚烧炉(rto)英文全称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主要应用于处理有机废气(vocs)的处理,rto设备的形式常见的有2室和3室结构。
4.但现有的rto设备燃烧室产生热量没有完全利用,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出风箱和热回收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燃烧室和蓄热单元;进风管与蓄热单元连接以将有机废气引入蓄热单元中;出风箱与蓄热单元连接,以排出处理后的有机废气;热回收组件设置在燃烧室中,包括间隔排列在燃烧室中的多根冷却管和将冷却管固定在燃烧室内壁的固定件,冷却管与蓄热单元相对沿燃烧室内壁延伸包覆设置,其内部灌装有冷却液。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u型管夹。
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与燃烧室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10.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陶瓷硅酸铝。
11.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蓄热室,蓄热室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蓄热体、设置在蓄热室底部与进风管连接的进风口、设置在蓄热室底部与出风箱连接的出风口、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进风控制阀和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出风控制阀。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进风管上的引风机。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与进风管连接的吹扫单元,吹扫单元包括与引风机前端的进风管连接的吹扫风管、一端与吹扫风管连接另一端与蓄热室连接的吹扫支管和设置在吹扫支管上的吹扫风控制阀,所述蓄热室底部设置有与吹扫支管连接的吹扫风口
14.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燃烧室内壁设置可包覆燃烧室内壁的冷却管,以减少燃烧室辐射散失的热量,同时将辐射的热量通过冷却管输送至工厂制程中使用,降低工厂制程中的热负荷,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冷却管中流动的冷却液可加强燃烧室内部气流的扰动,增加传质能效,提高
了废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壳体、2-进风管、3-出风箱、4-热回收组件、5-引风机、6-吹扫单元、11-燃烧室、111-燃烧器、12-蓄热室、121-蓄热体、122-进风口、123-出风口、124-吹扫风口、125-进风控制阀、126-出风控制阀、41-冷却管、42-固定件、43-保温层、61-吹扫风管、62-吹扫支管、63-吹扫风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8.参照图1所示,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进风管2、出风箱3、热回收组件4、引风机5和吹扫单元6。
19.壳体1内部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燃烧室11和蓄热单元,燃烧室11设置有向燃烧室11供热的燃烧器111。
20.蓄热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蓄热室12,蓄热室12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蓄热体121、设置在蓄热室12底部的进风口122、设置在蓄热室12底部的出风口123、设置在蓄热室12底部的吹扫风口124、设置在进风口122处的进风控制阀125和设置在出风口122处的出风控制阀126,三个蓄热室12依次分别作为放热室、吹扫室及蓄热室使用,以使进入壳体1的有机废气先经放热室放热后,由吹扫室辅助进入蓄热室进行热传递,转换成低温混合气体后排出壳体1;将三个蓄热室12依次标注为a、b、c,其工作过程进程具体如下:先是a和c运行,此时a作为放热室,c作为蓄热室,b作为吹扫室,此为一个过程;下一过程,b和c运行,上一过程中蓄热后的c作为放热室,b作为蓄热室,a作为吹扫室;继续下一过程,a和b运行,上一过程中蓄热后的b作为放热室、a作为蓄热室、c作为吹扫室;按上述顺序如此循环,以保证对燃烧室11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21.进风管2分别与三个蓄热室12的进风口122连接,以将有机废气引入蓄热单元中进行处理;
22.引风机5设置在进风管2前端,将有机废气经进风管2引入蓄热单元中。
23.吹扫单元6分别与三个蓄热室12的吹扫风口124连接,包括与引风机5前端的进风管2连接的吹扫风管61、一端与吹扫风管61连接另一端与蓄热室12连接的吹扫支管62和设置在吹扫支管62上的吹扫风控制阀63;通过控制进风控制阀125、出风控制阀126及吹扫风控制阀63以使相对的蓄热室12处于放热、蓄热或吹扫的工作状态。
24.出风箱3分别与三个蓄热室12的出风口123连接,以将处理后的有机废气进行排放。
25.热回收组件4设置在燃烧室11中,包括间隔排列在燃烧室11中的多根冷却管41、将冷却管41固定在燃烧11室内壁的固定件42和设置在燃烧室11内壁与冷却管41之间的保温层43。
26.冷却管41与蓄热单元相对沿燃烧室11内壁延伸包括设置,其内部灌装有冷却液,通过在燃烧室11内壁设置冷却管41对燃烧室11向外辐射的热量进行利用,经热量对冷却管
41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后,再输送至工厂制程中使用,降低工厂原有锅炉的热负荷,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冷却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可加强燃烧室11内部气流的扰动,增加传质能效,提高了废气的净化效率。
27.固定件42为设置在燃烧室11内壁的u型管夹,具体的,u型管夹为常用的管道固定件,这边对其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不作进一步的赘述。
28.保温层43设置在冷却管41与燃烧室11内壁之间,以减少燃烧室11向外辐射的热量损失,提高燃烧室11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具体的,保温层43为陶瓷硅酸铝。
29.本申请通过在燃烧室11内壁设置可包覆燃烧室11内壁的冷却管41,以减少燃烧室11辐射散失的热量,同时将辐射的热量通过冷却管41输送至工厂制程中使用,降低工厂制程中的热负荷,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冷却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可加强燃烧室11内部气流的扰动,增加传质能效,提高了废气的净化效率。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进风管、出风箱和热回收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燃烧室和蓄热单元;进风管与蓄热单元连接以将有机废气引入蓄热单元中;出风箱与蓄热单元连接,以排出处理后的有机废气;热回收组件设置在燃烧室中,包括间隔排列在燃烧室中的多根冷却管和将冷却管固定在燃烧室内壁的固定件,冷却管与蓄热单元相对沿燃烧室内壁延伸包覆设置,其内部灌装有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u型管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与燃烧室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陶瓷硅酸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蓄热室,蓄热室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蓄热体、设置在蓄热室底部与进风管连接的进风口、设置在蓄热室底部与出风箱连接的出风口、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进风控制阀和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出风控制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进风管上的引风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进风管连接的吹扫单元,吹扫单元包括与引风机前端的进风管连接的吹扫风管、一端与吹扫风管连接另一端与蓄热室连接的吹扫支管和设置在吹扫支管上的吹扫风控制阀,所述蓄热室底部设置有与吹扫支管连接的吹扫风口。

技术总结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联合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出风箱和热回收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燃烧室和蓄热单元;进风管与蓄热单元连接以将有机废气引入蓄热单元中;出风箱与蓄热单元连接,以排出处理后的有机废气;热回收组件设置在燃烧室中,包括间隔排列在燃烧室中的多根冷却管和将冷却管固定在燃烧室内壁的固定件,冷却管与蓄热单元相对沿燃烧室内壁延伸包覆设置,其内部灌装有冷却液,通过在燃烧室内壁设置可包覆燃烧室内壁的冷却管,以减少燃烧室辐射散失的热量,同时将辐射的热量通过冷却管输送至工厂制程中使用,降低工厂制程中的热负荷,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科 智锁红 张莉 黄安元 胡大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