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0671发布日期:2022-11-25 19:0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油田电子点火装置是一种安全环保设备,该装置和钻井液气分离器配套;
3.石油钻井液电子点火装置是石油钻井,炼油厂及天然气集输场站的尾气和放空天然气的处理装置,用电子点火装置可将放空的可燃有害气体点燃焚烧以消除其对环境和安全的危害,是一种安全环保设备;
4.现有技术没有针对石油钻井领域配备专用的点火装置,现急需一款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没有针对石油钻井领域配备专用的点火装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包括废气输送管及点火装置,废气输送管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
8.废气输送管位于进气口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筒,连接筒的两端均为法兰结构,进气口通过法兰结构与连接筒连接,连接筒上套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地面上,支撑组件用于对连接筒提供支撑;
9.点火装置包括点火箱、柴油箱、点火控制箱、点火杆、点火高压包、柴油输送管、柴油喷嘴及正压管,点火箱设置在废气输送管的出气口上,点火箱与外界相连通,柴油箱设置在地面上,柴油输送管一端与柴油箱连接,另一端穿过点火箱并置于点火箱的内部,柴油输送管位于点火箱内的一端与柴油喷嘴连接,点火高压包通过点火控制箱与点火杆连接,点火高压包用于提高点火控制箱的电压并控制点火杆进行点火,点火控制箱用于与电源连接,正压管的一端用于与高压气体储罐连接,另一端与柴油箱连接。
10.进一步优化,点火箱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点火箱通过排气孔与外界相连通。
11.进一步优化,废气输送管靠近点火箱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柴油输送管依次穿过支撑板及点火箱底部后置于点火箱内部。
12.进一步优化,柴油输送管上设置有阀门,阀门用于关闭或打开柴油输送。
13.进一步优化,地面上还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用于支撑废气输送管。
14.进一步限定,支撑组件包括支脚、两个锁紧环及锁紧螺栓,两个锁紧环用于上下扣合后与连接筒相贴合,两个锁紧环通过锁紧螺栓连接,支脚设置在靠近底面的锁紧环的底部。
15.进一步限定,阀门具体为球阀。
16.进一步优化,正压管与空气储罐连接的端部设置截断阀。
17.进一步优化,废气输送管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点火控制箱及截断阀连接。
18.进一步限定,废气输送管由x-60低合金钢材料制成。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废气输送管及点火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法兰将连接筒的一端与废弃源头连接,另一端与废气输送管连接,当废气输送时,工作人员控制压缩气体通过正压管向柴油箱中通过高压气体,柴油箱中的柴油由于受到正压进而从柴油输送管中压缩直至到柴油喷嘴中喷出,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控制点火控制箱打开,点火控制箱通过点火高压包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后操纵点火杆发电后点火与柴油相接触进行燃烧废气,废气从废气输送管中流出后通过点火的方式将废气进行燃烧,从而达到消除废气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筒与锁紧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点火箱的俯视图。
25.图中,1-废气输送管,2-进气口,3-出气口,4-连接筒,5-点火箱,6-柴油箱,7-点火控制箱,8-点火杆,9-点火高压包,10-柴油输送管,11-柴油喷嘴,12-正压管,13-排气孔,14-支撑板,15-支撑座,16-支脚,17-锁紧环,18-锁紧螺栓,19-球阀,20-截断阀,21-螺栓,22-遮板,23-石油液化气输送管,24-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空自动点火燃烧装置,包括废气输送管1及点火装置,废气输送管1具有进气口2及出气口3;
29.废气输送管1位于进气口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筒4,连接筒4的两端均为法兰结构,进气口2通过法兰结构与连接筒4连接,连接筒4上套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地面上,支撑组件用于对连接筒4提供支撑;
30.点火装置包括点火箱5、柴油箱6、点火控制箱7、点火杆8、点火高压包9、柴油输送管10、柴油喷嘴11及正压管12,点火箱5设置在废气输送管1的出气口3上,点火箱5与外界相连通,柴油箱6设置在地面上,柴油输送管10一端与柴油箱6连接,另一端穿过点火箱5并置
于点火箱5的内部,柴油输送管10位于点火箱5内的一端与柴油喷嘴11连接,点火高压包9通过点火控制箱7与点火杆8连接,点火高压包9用于提高点火控制箱7的电压并控制点火杆8进行点火,点火控制箱7用于与电源连接,正压管12的一端用于与高压气体储罐连接,另一端与柴油箱6连接;
3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废气输送管1及点火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法兰将连接筒4的一端与废弃源头连接,另一端与废气输送管1连接,当废气输送时,工作人员控制压缩气体通过正压管12向柴油箱6中通过高压气体,柴油箱6中的柴油由于受到正压进而从柴油输送管10中压缩直至到柴油喷嘴11中喷出,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控制点火控制箱7打开,点火控制箱7通过点火高压包9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后操纵点火杆8发电后点火与柴油相接触进行燃烧废气,废气从废气输送管1中流出后通过点火的方式将废气进行燃烧,从而达到消除废气的目的。
32.进一步优化,点火箱5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13,点火箱5通过排气孔13与外界相连通,设置排气孔13而不是端部完全敞开的好处是能够防尘,防止杂物掉落到废气输送管1中造成堵塞。
33.进一步优化,废气输送管1靠近点火箱5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14,柴油输送管10依次穿过支撑板14及点火箱5底部后置于点火箱5内部,设置支撑板14能够增加柴油输送管1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4.进一步优化,柴油输送管10上设置有阀门,阀门用于关闭或打开柴油输送,设置阀门可以防止气压过大造成大量的柴油在点火箱5中溢出,设置阀门可以阶段柴油向点火箱5中进行输送。
35.进一步优化,地面上还设置有支撑座15,支撑座15用于支撑废气输送管1,设置支撑座15的目的是对废气输送管1的折弯部分进行支撑。
36.进一步限定,支撑组件包括支脚16、两个锁紧环17及锁紧螺栓18,两个锁紧环17用于上下扣合后与连接筒4相贴合,两个锁紧环17通过锁紧螺栓18连接,支脚16设置在靠近底面的锁紧环17的底部,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气输送管1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以及方便连接筒4的更换,设置两个锁紧环17一上一下通过螺栓21锁紧后由支脚16提供支撑。
37.进一步限定,阀门具体为球阀19,球阀19相比于普通阀门具有摩擦系数小、性能稳定、不易老化、温度适用范围广和密封性能优良的综合性特点。
38.进一步优化,正压管12与空气储罐连接的端部设置截断阀20,截断阀20的能够进一步防止高压气体充入使得正压将大量的柴油从柴油输送管10中顶出。
39.进一步优化,废气输送管1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点火控制箱7及截断阀20连接,设置传感器能够在废气通过废气输送管1的瞬间传递信号给点火控制箱7及截断阀20打开,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焚烧废气的目的。
40.进一步限定,废气输送管1由x-60低合金钢材料制成,x-60低合金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强以及可焊性能好的优点。
41.实施例二
4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点火箱5的顶部设置有螺栓21,螺栓21上转动设置有遮板22,遮板22用于覆盖排气孔13;
4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雨天或者灰尘较大的天气,设置遮板
22可以对排气孔13进行覆盖防止点火箱5内部及柴油输送管10内部进水,遮板22旋转到覆盖排气孔13的位置后,螺栓21对遮板22的位置进行固定。
44.实施例三
4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点火装置还包括石油液化气输送管23,石油液化气输送管23的一端与液化气储罐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板14及点火箱5后置于点火箱5的内部,为了防止在柴油箱6内的柴油用光后废气燃烧的工作被迫停止,故设置了石油液化气输送管23与液化气储罐连接后当柴油用尽后,对点火箱5中注入液化气通过点火杆8的点燃,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废气燃烧的工作效率。
46.实施例四
4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环17与废气输送管1接触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24,设置防滑垫24可以防止锁紧环17与废气输送管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气输送管在工作室的稳定性。
48.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