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9893发布日期:2023-01-04 01:5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保燃烧器。


背景技术:

2.锅炉燃烧器常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加热水,形成带有热量的水蒸汽,以驱动其他设备,锅炉燃烧器一般包括炉体、输气管、引气管和排气管,其中,炉体包括位于炉体上部分的蒸汽部和位于炉体下部分的燃烧部,输气管的一端插入炉体的蒸汽部而另一端延伸至其他设备,引气管的一端插至炉体的燃烧部而另一端延伸至外界中,排气管的一端插至炉体的燃烧部而另一端伸至外界,输气管、引气管和排气管中配置有第一风机,以促进各个管道中气体的流动。锅炉燃烧器通常采用煤炭作为燃料,在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煤灰并附带较高的热量。
3.现有的锅炉燃烧器通常将经过燃烧后得到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或直接排放,导致排出的废气含有较多的颗粒杂质,不符合排放标准,污染外界环境,并且过滤杂质的过滤件不易清理,该过滤件若不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其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环保燃烧器,该环保燃烧器配置了对燃烧废气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锅炉燃烧器通常将经过燃烧后得到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或直接排放,导致排出的废气含有较多的颗粒杂质,不符合排放标准,污染外界环境,并且过滤杂质的过滤件不易清理,该过滤件若不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其过滤效率的问题。
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环保燃烧器,包括炉体、输气管、引气管和排气管,其中,炉体包括位于炉体上部分的蒸汽部和位于炉体下部分的燃烧部,输气管的一端插入炉体的蒸汽部而另一端延伸至其他蒸汽需求设备,引气管的一端插至炉体的燃烧部而另一端延伸至外界中,排气管的一端插至炉体的燃烧部而另一端伸至外界,输气管、引气管和排气管中均配置有促进对应的管道中气体流动的第一风机,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6.筒体,竖直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右侧且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筒体的右侧部分具有一个清灰口;
7.第一圆弧滤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筒体内;
8.第二圆弧滤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圆弧滤板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对称布置且均在同一弧线上,所述第二圆弧滤板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的上方;
9.清灰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用以对所述第一圆弧滤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滤板内表面进行转动地擦拭;
10.储灰筒,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右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筒体的清灰口的右侧;
11.封口盖,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清灰口上,以覆盖所述筒体的清灰口;以及
12.所述筒体的清灰口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滤板之间。
13.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清灰组件包括:
14.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背部;
15.驱动轴,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16.套筒,固定地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以及
17.多个擦拭板,每个擦拭板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而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或所述第二圆弧滤板的内侧壁接触配合。
1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口盖的上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筒体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储灰筒的右侧壁上具有延伸外壳;
19.在所述封口盖向所述筒体外侧偏转预定角度时,所述封口盖的下端与所述储灰筒的延伸外壳内侧接触。
2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灰筒的下端开口并在开口处填塞有第一封口塞。
2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右侧壁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水箱,所述筒体内设有两个喷淋单元,其中一个喷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下方,而另一个喷淋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滤板上方,两个所述喷淋单元各自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
2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单元包括:
23.集水柱,内部具有进水通道,所述集水柱水平横向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进水通道沿着所述集水柱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集水柱的右端,所述集水柱在进水通道的右端处与所述水管的一端部连接;
24.多个喷头,设置在所述集水柱上且沿着所述集水柱的长度方向布置。
2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下部分呈漏斗状且底端具有排灰口,所述筒体的排灰口上具有第二封口塞。
2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滤板上的滤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滤板上的滤孔孔径。
2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28.本实用新型环保燃烧器通过设置了该环保燃烧器配置了对煤灰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具体地,采用了第一圆弧滤板和第二圆弧滤板对含有煤灰的废气进行双重过滤;并针对第一圆弧滤板和第二圆弧滤板所具有的圆弧特点,采用清灰组件对第一圆弧滤板和第二圆弧滤板内表面同时进行转动地擦拭,打开封口盖,擦拭所产生的煤灰杂质进入储灰筒内,提高了对环保燃烧器内因煤炭燃烧所产生杂质的过滤效率,并且第一圆弧滤板和第二圆弧滤板的内表面上的杂质清理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的锅炉燃烧器通常将经过燃烧后得到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或直接排放,导致排出的废气含有较多的颗粒杂质,不符合排放标准,污染外界环境,并且过滤杂质的过滤件不易清理,该过滤件若不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其过滤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环保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0、炉体;101、蒸汽部;102、燃烧部;20、输气管;30、引气管;40、排气管;50、第一风机;60、筒体;601、清灰口;70、第一圆弧滤板;80、第二圆弧滤板;90、清灰组件;901、驱动电机;902、驱动轴;903、套筒;904、擦拭板;100、储灰筒;1001、延伸外壳;110、封口盖;120、第一封口塞;130、支撑板;140、水箱;150、喷淋单元;1501、集水柱;15011、进水通道;1502、喷头;160、水管;170、水泵;180、第二封口塞。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保燃烧器,包括炉体10、输气管20、引气管30、排气管40和过滤装置,其中,炉体10包括位于炉体10上部分的蒸汽部101和位于炉体10下部分的燃烧部102,蒸汽部101和燃烧部102均呈箱体状,蒸汽部101上安装有引水管160,以将水引入蒸汽部101内,燃烧部102的左侧具有点火器,便于对燃烧部102内的燃料进行点火,而右侧下部具有活动门,便于打开门,往燃烧部102内输送燃料或者将燃烧部102内燃烧完的燃料进行清除。
35.输气管20的一端插入炉体10的蒸汽部101而另一端延伸至其他蒸汽需求设备,引气管30的一端插至炉体10的燃烧部102而另一端延伸至外界中,排气管40的一端插至炉体10的燃烧部102而另一端伸至外界,输气管20、引气管30和排气管40中均配置有促进对应的管道中气体流动的第一风机50。
36.过滤装置包括:筒体60、第一圆弧滤板70、第二圆弧滤板80、清灰组件90、储灰筒100和封口盖110。
37.筒体60竖直设置在炉体10的右侧且与排气管40的另一端连通,筒体60的右侧部分具有一个清灰口601;在一实施例中,筒体60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包括下筒段、中间筒段、上筒段,其中,上筒段的右侧壁上具有凸出的且向右延伸的右分支筒部,在该右分支筒部内安装有第二风机,促进筒体60内气体的流动。
38.第一圆弧滤板70固定地设置在筒体60内;具体地,第一圆弧滤板70的四周边缘均与筒体60的内侧壁固定;
39.第二圆弧滤板80固定地设置在筒体60内;具体地,第二圆弧滤板80的四周边缘均与筒体60的内侧壁固定;
40.第二圆弧滤板80与第一圆弧滤板70对称布置且均在同一弧线上,第二圆弧滤板80位于第一圆弧滤板70的上方;
41.清灰组件90设置在筒体60内,用以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进行转动地擦拭,以此去除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上的煤灰;
42.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清灰组件90包括:驱动电机901、驱动轴902、套筒903和多个擦拭板904。
43.驱动电机901设置在筒体60的外侧背部;在一实施例中,筒体60的外侧背部上具有支架,驱动电机901安装在支架上;
44.驱动轴902连接在驱动电机901的输出端;
45.套筒903固定地套设在驱动轴902上;以及
46.每个擦拭板904的一端固连在套筒903的外侧壁上而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圆弧滤板70或第二圆弧滤板80的内侧壁接触配合,该擦拭板904的另一端呈圆弧状,并与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的形状相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擦拭板904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擦拭板904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弧滤板70内表面接触,而另外两个擦拭板904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接触。
47.驱动电机901驱动驱动轴902转动,进而带动套筒903转动,擦拭板904跟着套筒903转动,擦拭板904擦拭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的煤灰。
48.储灰筒10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筒体60的右侧壁上且位于筒体60的清灰口601的右侧;
49.封口盖110转动地设置在筒体60的清灰口601上,以覆盖筒体60的清灰口601;具体地,该封口盖110采用转轴转动地设置在筒体60的清灰口601上。
50.筒体60的清灰口601位于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之间。
51.等待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清灰组件90用以同时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进行转动地擦拭。
52.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封口盖110的上端通过转轴与筒体60竖直转动连接,储灰筒100的右侧壁上具有延伸外壳1001;
53.在封口盖110向筒体60外侧偏转预定角度时,封口盖110的下端与储灰筒100的延伸外壳1001内侧接触。
54.该封口盖110与延伸外壳1001组合成挡板,用于减少煤灰的逸出,使得尽可能多的煤灰进入储灰筒100内。
55.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储灰筒100的下端开口并在开口处填塞有第一封口塞120,拆除第一封口塞120就可以将储灰筒100内的煤灰卸载。
56.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筒体60的右侧壁上设有支撑板130,支撑板130上设有水箱140,筒体60内设有两个喷淋单元150,其中一个喷淋单元150位于第一圆弧滤板70下方,而另一个喷淋单元150位于第二圆弧滤板80上方,两个喷淋单元150各自通过水管160与水箱140连接,水管160上设有水泵170。
57.考虑到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的外表面存在落下煤灰的问题,影响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的正常使用,采用两个喷淋单元150分别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进行喷淋,以达到去煤灰的目的,其中水泵170抽取水箱140中的水并通过水管160送往两个喷淋单元150。
58.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喷淋单元150包括:集水柱1501和多个喷头1502。
59.集水柱1501内部具有进水通道15011,集水柱1501水平横向设置在筒体60内,进水通道15011沿着集水柱150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集水柱1501的右端,集水柱1501在进水通道15011的右端处与水管160的一端部连接;
60.多个喷头1502设置在集水柱1501上且沿着集水柱1501的长度方向布置。
61.集水柱1501给多个喷头1502供水,多个喷头1502对准各个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喷射水体,以冲刷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上的煤灰。
62.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筒体60的下部分呈漏斗状且底端具有排灰口,筒体60的排灰口上具有第二封口塞180,拆除第二封口塞180就可以将筒体60内的煤灰卸载。
63.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圆弧滤板80上的滤孔孔径小于第一圆弧滤板70上的滤孔孔径,分级过滤废气中的煤灰杂质。
64.本实用新型环保燃烧器通过设置了该环保燃烧器配置了对煤灰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具体地,采用了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对含有煤灰的废气进行双重过滤;并针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所具有的圆弧特点,采用清灰组件90对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内表面同时进行转动地擦拭,打开封口盖110,擦拭所产生的煤灰杂质进入储灰筒100内,提高了对环保燃烧器内因煤炭燃烧所产生杂质的过滤效率,并且第一圆弧滤板70和第二圆弧滤板80的内表面上的杂质清理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的锅炉燃烧器通常将经过燃烧后得到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或直接排放,导致排出的废气含有较多的颗粒杂质,不符合排放标准,污染外界环境,并且过滤杂质的过滤件不易清理,该过滤件若不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其过滤效率的问题。
65.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