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4594发布日期:2023-08-06 00: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vocs参与大气环境中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其对区域性大气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在vocs废气治理中,石化企业废气排放浓度高,多采用冷凝、吸收、燃烧等方法进行废气的净化处理。vocs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或易于进一步处理和回收的物质的方法。

2、目前燃烧法处理vocs气体面临的困境是燃料气消耗较高,高温烟气排放对周边有热辐射。同时一些罐组、码头由于物料的特性需要蒸汽加热或吹扫。ceb焚烧时温度可达1200℃,由于烟气的温度过高,热传导主要集中在辐射传热。利用ceb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副产蒸汽供工厂使用是目前所采用的常规手段,但传统使用的余热锅炉处理烟气的温度一般为700~800℃,且设计体积庞大、烟气阻力大、荷载大、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余热锅炉设计体积庞大、烟气阻力大以及荷载大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2、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应用于vocs的焚烧系统,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管装置与集汽装置;

3、所述的热管装置呈中心向外辐射式分布,热管装置的热端处于中心,冷端穿过排气筒与集汽装置的一端相连,集汽装置的另一端与外置汽包相连;

4、所述的集汽装置为上下双层结构,集汽装置将上层收集的蒸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外置汽包并通过外置汽包输送至热网系统循环利用,外置汽包通过锅炉给水管路进行补水。

5、作为优选,热管为常温热管,采用翅片式。

6、作为优选,外置汽包包括外包装层、保温层以及耐火层,外包装层采用钢板、保温层采用硅酸铝纤维板、耐火材料为轻质耐火浇注料。

7、作为优选,集汽装置设有安全阀、水位表以及压力表。

8、作为优选,外置汽包设有连续排污管、加药管以及蒸汽管。

9、作为优选,锅炉给水管路通过plc控制。

10、作为优选,热管的材质为304,热管在ceb筒节上采用分层布置,分层布置的热管可以调节烟气的温度、系统的阻力。

11、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部分以及余热导出部分,余热回收部分包括热管装置,热管装置设计成呈中心向外分散式分布,余热导出部分与集汽装置相连,集汽装置满足蒸汽和水的两相分离,顶部汇集蒸汽,底部水回到热管系统,通过plc调节液位补水,顶部设置安全阀,集汽装置收集的含热蒸汽通过余热导出装置导出至热网系统,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热管采用常温热管,工质采用水,利用水的自然循环动力,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热管采用翅片式结构、在筒节上分层布置,满足将烟气温度从1200℃降至200℃的换热要求,能对高温烟气进行处理,换热效率高。

14、(3)本余热回收装置,可产生低压蒸汽压力,低压蒸汽可以满足厂区加热或伴热等需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5、(4)通过对热管装置、集汽装置以及外置汽包之间的优化配合,解决了传统余热锅炉设计体积庞大、烟气阻力大以及荷载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应用于vocs的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管装置与集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为常温热管,采用翅片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置汽包包括外包装层、保温层以及耐火层,外包装层采用钢板、保温层采用硅酸铝纤维板、耐火材料为轻质耐火浇注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汽装置设有安全阀、水位表以及压力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置汽包设有连续排污管、加药管以及蒸汽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锅炉给水管路通过plc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采用分层布置,热管的材质为30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EB热管的余热回收装置,应用于VOCs的焚烧系统,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管装置与集汽装置;所述的热管装置呈中心向外辐射式分布,热管装置的热端处于中心,冷端穿过排气筒与集汽装置的一端相连,集汽装置的另一端与外置汽包相连;所述的集汽装置为上下双层结构,集汽装置将上层收集的蒸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外置汽包并通过外置汽包输送至热网系统循环利用,外置汽包通过锅炉给水管路进行补水。通过对热管装置、集汽装置以及外置汽包之间的优化配合,解决了传统余热锅炉设计体积庞大、烟气阻力大以及荷载大的问题同时提高换热效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燕,李军,张炳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