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68091发布日期:2023-12-06 16: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锅炉,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燃煤电厂发电机组进入了超临界时代,不管是主机系统还是辅机系统,无论是设备性能还是电厂管理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增效、节能、减排的潜力基本上已经发挥出来。但燃料降本增效管理尚有提高空间,通过先进的技术或者设备提高燃料管理能提高很大的经济效益。

2、不同煤种煤质的燃烧特性、结渣特性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煤种煤质变化时,锅炉运行人员能否及时甚至提前了解入炉煤变化而对锅炉进行及时运行调整具有重要价值。

3、因此,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根据煤质条件调整控制锅炉燃烧,以保证锅炉的燃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根据煤质条件调整控制锅炉燃烧,以保证锅炉的燃烧效率的问题。

2、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煤质检测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3、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实时的锅炉历史燃烧数据,锅炉历史燃烧数据包括:历史蒸汽量、历史蒸汽压力和历史燃料量;

4、根据锅炉历史燃烧数据建立历史燃料量与历史蒸汽量的历史燃料-蒸汽关系曲线,以及历史燃料量与历史蒸汽压力的历史燃料-汽压关系曲线;

5、获取锅炉实时燃烧数据和煤质数据,锅炉实时燃烧数据包括:实时蒸汽量、实时蒸汽压力和实时燃料量;

6、根据锅炉实时燃烧数据确定燃料量的初始修正系数;

7、获取锅炉燃烧的入炉煤质数据,入炉煤质数据包括:热值、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氢含量灰分值和水分值;

8、根据入炉煤质数据调整初始修正系数得到最终修正系数,以根据最终修正系数对实时燃烧量进行调整。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锅炉实时燃烧数据确定燃料量的初始修正系数时,包括:

10、获取实时蒸汽量a0,将实时蒸汽量a0代入历史燃料-蒸汽关系曲线得到第一历史燃料量;

11、获取实时蒸汽压力b0,将实时蒸汽压力b0代入历史燃料-汽压关系曲线得到第二历史燃料量;

12、将第一历史燃料量与第二历史燃料量作均值计算,得到历史平均燃料量c。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历史平均燃料量c后,还包括:

14、获取实时燃料量d0;

15、将实时燃料量d0与历史平均燃料量c作差值计算,得到燃料量差值e,e=d0-c;

16、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偏差燃料量e1、第二预设偏差燃料量e2、第三预设偏差燃料量e3、第四预设偏差燃料量e4,且e1>e2>0>e3>e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1、第二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2、第三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3、第四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4,且0.9<e1<e2<1<e3<e4<1.1;

17、当e≥e1时,选定第一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1作为初始修正系数;

18、当e1>e≥e2时,选定第二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2作为初始修正系数;

19、当e2>e≥e3时,选定第三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3作为初始修正系数;

20、当e3>e≥e4时,选定第四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4作为初始修正系数。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定第i预设初始修正系数e i作为初始修正系数后,i=1,2,3,4,还包括:

22、预设设定正向影响系数正向影响系数h0,且h0=1;

23、获取挥发分含量l0;

2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挥发分含量数据l1、第二预设挥发分含量数据l2、第三预设挥发分含量数据l3、第四预设挥发分含量数据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 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1>l 1>l 2>1>l 3>l4>0.9;

25、当l0≥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对正向影响系数h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1;

26、当l1>l0≥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 2对正向影响系数h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2;

27、当l2>l0≥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对正向影响系数h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3;

28、当l3>l0≥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正向影响系数h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4。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 i对正向影响系数h0进行一次调整,i=1,2,3,4,获得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后,还包括:

30、获取入炉煤质的固定碳含量f0;

31、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固定碳含量f1、第二预设固定碳含量f2、第三预设固定碳含量f3、第四预设固定碳含量f4,且f1>f2>f3>f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f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f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f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f4,且1.1>f1>f2>1>f3>f4>0.9;

32、当f0≥f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f1对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1;

33、当f1>f0≥f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f2对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2;

34、当f2>f0≥f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f3对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3;

35、当f3>f0≥f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f4对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4。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f i对一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进行二次调整,i=1,2,3,4,获得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后,还包括:

37、获取入炉煤质的氢含量k0;

38、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氢含量k1、第二预设氢含量k2、第三预设氢含量k3、第四预设氢含量k4,且k1>k2>k3>k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k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k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k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k4,1.1>k1>k2>1>k3>k4>0.9;

39、当k0≥k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k1对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f i进行三次调整,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k1;

40、当k1>k0≥k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k2对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i*f i进行三次调整,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k2;

41、当k2>k0≥k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k3对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i*f i进行三次调整,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k3;

42、当k3>k0≥k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k4对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i*f i进行三次调整,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k4;

43、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ki对二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f i进行三次调整,i=1,2,3,4,获得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为h0*l i*f i*ki后,将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f i*k i作为最终正向影响系数ha。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三次调整后的正向影响系数h0*l i*f i*ki作为最终正向影响系数ha后,还包括:

45、预设设定负向影响系数t0,且t0=1;

46、获取入炉煤质的灰分值m0;

47、预先设定第一预设灰分值m1、第二预设灰分值m2、第三预设灰分值m3、第四预设灰分值m4,且m1>m2>m3>m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m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m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m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m4,且0.9<m1<m2<1<m3<m4<1.1;

48、当m0≥m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m1对负向影响系数t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1;

49、当m1>m0≥m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m2对负向影响系数t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2;

50、当m2>m0≥m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m3对负向影响系数t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3;

51、当m3>m0≥m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m4对负向影响系数t0进行一次调整,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4。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mi对负向影响系数t0进行一次调整,i=1,2,3,4,获得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后,还包括:

53、获取入炉煤质的水分值n0;

5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水分值n1、第二预设水分值n2、第三预设水分值n1、第四预设水分值n4,且n1>n2>n3>n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n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n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n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n4,且0.9<n1<n2<1<n3<n4<1.1;

55、当n0≥n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n1对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t0*m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1;

56、当n1>n0≥n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n2对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t0*m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2;

57、当n2>n0≥n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n3对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t0*m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3;

58、当n3>n0≥n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n4对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t0*m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4;

59、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n i对一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t0*mi进行二次调整,i=1,2,3,4,获得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 i后,将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 i所谓最终负向影响系数ta。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二次调整后的负向影响系数为t0*mi*n i作为最终负向影响系数ta后,还包括:

61、获取入炉煤质的热值s0;

62、根据最终正向影响系数ha和最终负向影响系数ta对入炉煤质的热值s0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热值为s0*ta*ha;

63、预先设定第一预设热值s1、第二预设热值s2、第三预设热值s3、第四预设热值s4,且s1>s2>s3>s4;预先设定第一预预设修正系数s1、第二预预设修正系数s2、第三预预设修正系数s3、第四预预设修正系数s4,且1.1>s1>s2>1>s3>s4>0.9;

64、当s0*ta*ha≥s1时,选定第一预设修正系数s1对初始修正系数e i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为e i*s1;

65、当s1>s0*ta*ha≥s2时,选定第二预设修正系数s2对初始修正系数e i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为e i*s2;

66、当s2>s0*ta*ha≥s3时,选定第三预设修正系数s3对初始修正系数e i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为e i*s3;

67、当s3>s0*ta*ha≥s4时,选定第四预设修正系数s4对初始修正系数e i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为e i*s4;

68、在选定第i预设修正系数s i对初始修正系数e i进行修正,i=1,2,3,4,获得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为e i*s i后,将修正后的初始修正系数e i*s i作为最终修正系数ea,根据最终修正系数ea对实时燃烧量d0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实时燃烧量为d0*ea。

6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通过获取锅炉历史燃烧数据,根据锅炉历史燃烧数据建立历史燃料-汽压关系曲线与历史燃料-蒸汽关系曲线,并获取锅炉实时燃烧数据和煤质数据,根据锅炉实时燃烧数据中的实时蒸汽量和实时蒸汽压力代入历史燃料-蒸汽关系曲线与历史燃料-汽压关系曲线,得到并根据对应的第一历史燃料量和第二历史燃料量选定对应的预设初始修正系数作为初始修正系数,然后通过煤质数据对初始修正系数进行调整获得最终修正系数,根据最终修正系数对实时燃料量进行修正,以实现根据煤质数据对燃料量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同时避免根据工人经验调整燃料造成的误差导致锅炉燃烧不稳定,保证锅炉的燃烧效率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