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3749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火盖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尤其涉及一种火盖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1、目前,燃气灶具已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煮食和加热用。通常地,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通过燃烧器向外喷射的燃气点燃来形成火焰以进行煮食和加热。具体地,燃烧器的火盖开设有火孔,燃气会从火孔向外喷射,燃气经点燃后燃烧来形成火焰。

2、现有技术中,火盖多为分体结构,为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组合,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导致成本高。同时,点火针通常位于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之间,对点火环境要求较高。

3、所以,亟需一种火盖及燃气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火盖,其能够有效解决结构复杂,点火要求高的问题,结构更加简单,点火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灶,其能够有效解决零部件多,成本高的问题,经济性更好。

3、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4、一种火盖,包括:

5、火盖本体;

6、内环、隔离环和外环,均与所述火盖本体一体设置,且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所述火盖本体位于所述内环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内环和所述隔离环围设为内燃气通道,所述内环设置有连通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内燃气通道的内火孔;所述内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隔离环凸设的点火槽,所述火盖本体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点火槽以形成挡风面,所述点火槽和所述挡风面围设成挡风部,所述挡风部用于容置点火针,所述点火槽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内火孔;

7、所述隔离环和所述外环之间设置有外燃气通道,所述外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外燃气通道和外部的外火孔。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盖,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环、隔离环和外环均与火盖本体一体设置,有效地减少火盖的零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火盖的结构,减低了火盖的成本。其中,内环朝向隔离环凸设有用于容置点火针的点火槽,通过设置点火槽,使得点火针可以位于点火槽内点火。同时,火盖本体至少部分延伸出点火槽以形成挡风面,使得点火槽和挡风面能围成挡风部,挡风部的设置形成了多面覆盖的挡风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外界因素对点火造成的影响,减低了点火要求,提高了点火成功率。同时,火盖本体对应内环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孔,点火针自中心孔安装于点火槽;内环和隔离环之间设置有内燃气通道,内环的侧壁设置有连通中心孔和内燃气通道的内火孔,使得内燃气通道的燃气可以通过内火孔射出燃烧而形成内圈火焰;尤其是点火槽的侧壁均设置有内火孔,可以提高燃气与点火针的接触,提高点火的可靠性。同理,隔离环与外环之间设置有外燃气通道,外环设置有连通外燃气通道和外界的外火孔,使得外燃气通道的燃气可以通过外火孔射出燃烧而形成外圈火焰。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上设置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用于容置热电偶,所述检测槽与所述点火槽相对设置,所述检测槽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内火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盖本体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通道和外部的引火槽,所述引火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点火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外燃气通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和所述隔离环同轴设置,所述隔离环设置有朝向所述外环凸设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罩设于所述点火槽外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火孔包括小孔和大孔,所述大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所述大孔和所述小孔沿所述外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16、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17、一种燃气灶,包括炉头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炉头主体上的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火盖,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扣合于所述炉头主体,所述燃气灶还设置有点火针,所述点火针的端部置于所述挡风部。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设置有上述火盖,由于火盖一体设置,有效减少了零件数,减低了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燃气灶的经济性。同时火盖通过设置用于容置点火针端部的挡风部,有效地提高了点火针的抗风能力,进而提高了点火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更好。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主体设置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内环抵接,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隔离环抵接,所述第三凸环与所述外环抵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设置有至少两个燃气喷嘴,至少一个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内燃气通道连通,且至少一个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外燃气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

1.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210)上设置检测槽(213),所述检测槽(213)用于容置热电偶(340),所述检测槽(213)与所述点火槽(212)相对设置,所述检测槽(213)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内火孔(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00)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燃气通道(120)、所述外燃气通道(130)和外部的引火槽(140),所述引火槽(14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点火槽(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00)的内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孔(150)设置于所述外燃气通道(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210)和所述隔离环(220)同轴设置,所述隔离环(220)设置有朝向所述外环(230)凸设的第一避让槽(221),所述第一避让槽(221)罩设于所述点火槽(212)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孔(231)包括小孔(2311)和大孔(2312),所述大孔(2312)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2311)的直径,所述大孔(2312)和所述小孔(2311)沿所述外环(2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8.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主体(310)和设置于所述炉头主体(310)上的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火盖,所述火盖本体(100)的内侧扣合于所述炉头主体(310),所述燃气灶还设置有点火针(320),所述点火针(320)的端部置于所述挡风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主体(310)设置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凸环(311)、第二凸环(312)和第三凸环(313),所述第一凸环(311)与所述内环(210)抵接,所述第二凸环(312)与所述隔离环(220)抵接,所述第三凸环(313)与所述外环(230)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设置有至少两个燃气喷嘴(330),至少一个所述燃气喷嘴(330)与所述内燃气通道(120)连通,且至少一个所述燃气喷嘴(330)与所述外燃气通道(130)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火盖及燃气灶。其中火盖包括火盖本体,以及均与火盖本体一体设置的内环、隔离环和外环,内环、隔离环和外环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于火盖本体的内侧;火盖本体位于内环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中心孔,内环和隔离环围设为内燃气通道,内环设置有连通中心孔和内燃气通道的内火孔;内环还设置有朝向隔离环凸设的点火槽,火盖本体至少部分延伸出点火槽以形成挡风面,点火槽和挡风面围设成挡风部,挡风部用于容置点火针,点火槽的侧壁均设置有内火孔;隔离环和外环之间设置有外燃气通道,外环设置有连通外燃气通道和外部的外火孔。本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外界因素对点火造成的影响,减低了点火要求,提高了点火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何柏凡,谢谊,林照帆,甘婵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