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煤气灶热管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39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煤气灶热管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
目前,家用单眼或双眼煤气灶的热效率利用不足30%,大部分被流失浪费,有人在灶火周围加一环形热水器,利用余热热水,但其缺点之一,热水器的容积只能供少量热水,缺点之二,热水器中的水是用煤气火焰直接加热,因此,它所吸收的热量必然会影响正常烧饭所需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家用煤气灶(单眼、双眼均可)余热的热管热水装置,为用户解决洗涤及洗澡用热水,且不影响正常用火热量。
本热管热水装置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该蒸发段中收热管安装在煤气灶燃具头周围,管内装有工质和吸液芯;该冷凝段包括热交换罐和水箱,热交换罐置水箱之中且淹没于水;该绝热段为两根连接蒸发段收热管和冷凝段热交换罐的管,一根为汽化工质上升管,另一根为液化工质的回流管,它们可以是绝热的硬管或软管。
上述蒸发段的收热管、冷凝段的热交换罐和绝热段的汽化工质上升管、液化工质回流管彼此内通,且构成一个密闭循环系统,即收热管内的工质被吸液芯吸附其表面,经煤气灶火余热加热,变为汽化工质,顺沿绝热段上升至热交换罐,在此汽化工质放出潜热于水中,而自身被液化回到收热管底端再次被汽化--液化,周而复始,不断将热量带至水箱,使水温上升。
由于工质长时间工作,会产生一些不相溶气体影响其工作,因此,在热交换罐的顶部安装一抽气咀,可以随时将不相溶气体排出,以增加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蒸发段的收热管可制成两种不同的构形,一种为开口环形管,围绕燃具头平放于炉盘上,三个支锅足按120°均分焊接在收热管上,其收热管内的吸液芯套在管内壁上;另一种构形为盆状,即由内盆壁和外盆壁组成一个密闭空腔,吸液芯附着在内盆壁的内表面上,三个支锅足同样按120°均分焊接在内盆壁的外表面,各支锅足之间,压有横环向阻尼加强筋,以增加盆状收热管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为开口环形收热管的俯视图。
附图3为盆状收热管侧视图。
附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7)为蒸发段开口环形收热管,置煤气灶炉盘(9)上围绕燃具头(8),管内有吸液芯(12)和工质(10);冷凝段的热交换罐(2)为铜制,它置于水箱(4)内的水(3)中,汽化工质上升管(5)和液化工质回流管(6)连通收热管(7)和热交换罐(2),形成工质汽化--液化循环系统。抽气咀(1)装在热交换罐上部。支锅足(11)按120°均分焊接于收热管。
盆状收热管如图3和图4所示,内锅壁(14)和外锅壁(15)组成空腔,腔内装有工质(10),沿内锅壁内表面附着有吸液芯(12),汽化工质上升管(5)焊接在盆沿上,液化工质回流管(6)焊接在盆底部。支锅足(11)按120°均分焊接于盆内锅壁(14)上,各支锅足之间顺横环向焊有阻尼加强筋(13)。
经实践测试,煤气热量有效利用率可提高到55%以上,就单眼灶燃烧30分钟,用本热管装置回收的余热,可使20kg水升温至40℃以上。使用本装置热水不仅不会影响烧饭用热量,反之还可以增加烧饭用热量,其理由是收热管的热容很小,它一旦开始工作,该温度就会高于饭锅锅底温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高温向低温传递热量,那么,收热管就会向饭锅传热。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煤气灶热管热水装置,包括蒸发段、冷凝段和绝热段,其蒸发段收热管(7)内装有工质(10)和吸液芯(12);其特征在于蒸发段收热管(7)围绕于煤气灶燃具头(8);冷凝段的热交换罐(2)置水箱(4)之水(3)中,且在其上部安装有抽气咀(1);绝热段的汽化工质上升管、(5)和液化工质回流管(6)连接在收热管(7)和热交换罐(2)之间,彼此内通,构成工质循环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热水装置,其特征的蒸发段收热管(7)为开口环形管。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开口环形管上按120°均分焊有支锅足(1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蒸发段收热管还可以是夹层盆状。
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管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夹层盆状收热管的内盆壁(14)上按120°均分焊有支锅足(11)。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锅足(11)之间横环向焊有阻尼加强筋(13)。
专利摘要一种家用煤气灶热管热水装置,包括蒸发段、冷凝段和绝热段,其蒸发段收热管(7)可以是开口环形,也可以是夹层盆状,在收热管(7)内装有工质(10)和吸液芯(12),它围绕于煤气灶燃具头(8),冷凝段的热管(7)和热交换罐(2)置水箱(4)之水(3)中,其上部装有抽气嘴(1),绝热段的汽化工质上升管(5)和液化工质回流管(6)连接在收热管(7)和热交换罐(2)之间,形成工质循环系统。本装置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35066SQ88204769
公开日1989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22日
发明者赵俊 申请人:赵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