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61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一般换热、蒸汽的发生、冶金、化工、汽车、致冷、机械、炊具余热利用、节能、节水及化工等领域的传热元件-开式热管。
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传热元件,其在气-气、气-固、固-固传热中具有明显效果,热通量大,但在气-液、液-液、液-固传热中效果明显下降,且现有热管均为密封装置,装有工质,其工作压力变化范围大,约为真空~几十个大气压,管壁较厚,有效传热面积小,绝热段及冷凝段占用了不少有用面积,总热阻大,加工工艺复杂,制作技术要求高,使用寿命短,消耗材料多,适用面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气-液、液-液、液-固、固-固热传导中热阻低、有效传热面积大,传热速率快、消耗材料少、使用寿命长、适用面广,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技术要求低的敞开式热管。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附面说明如下

图1~5为本发明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本发明具有一根空心壳体3,其内表面附有毛吸材料4,毛吸材料4可采用金属丝、网、纤维织品、陶质材料或直接在空心壳体3的内表面刻拉成细的槽沟。空心壳体3的外表面可滚压成各种凹凸花纹或经烧结、化学处理成蜂窝状,以增大热传递面积。进液装置2若采用进液管,则一个或多个进液管插入空心壳体3内,进液管插入空心壳体3的管口既可以是斜切面,也可以切有多个槽口、缺口,还可以是平口。进液装置2也可用空心壳体3一端口的毛吸材料4的横截面代替,见图3。一个或多个出汽管5设于空心壳体3上,出汽管5也可直接用空心壳体3的一端口代替,而在另一端口插入进液管,见图2。出汽管5的个数须大于进液管的个数,或出汽管5的横截面面积之和须大于进液管横截面面积。出汽管5也可制成锥形,以扩大横截面积,减少气体流速及消音,见图4。在出汽管5和进液管上可设置过滤装置,以滤除被加热液体的杂质或微粒,过滤装置可采用可拆卸的多孔过滤材料7或可拆卸的多孔板6。空心壳体3的两端或一端设有与空心壳体3密封的端盖1。应用时,将本发明进液装置2和出汽管5与被加热液体管道、容器或设备密封连接。被加热液体由进液装置2进入开式热管的空心壳体3内,由毛吸材料4将被加热液体输送布满空心壳体3的所有内表面,热源的热量由空心壳体3的外表面迅速传至其内表面,使毛吸材料4吸附的被加热液体迅速汽化,并产生一定的压力,汽体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出汽管5进入管道、容器或设备,搅动其内的被加热液体并与之进行直接热交换,汽体本身被冷凝为被加热液体。被加热液体又不断进入开式热管空心壳体3内进行输送、布满、吸热、汽化、排出、搅动、冷凝等循环过程,则被加热液体迅速、均匀地被加热、汽化。由于开式热管的进液管是插于空心壳体3内的,故能起液封作用,即只能进入液体,不能排出汽体,此循环为单向循环,循环速度不断增加,由此可较快地传递大量热量,若以产汽为目的,则开式热管的进液管与输送液体的管道或盛装液体的容器连接;出汽管5与蒸汽管道、过热器、汽包或使用蒸汽的设备容器等连接,其冷凝水返回输液管道或盛装被加热液体的设备或容器,从而构成一个大的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开式热管只有汽化过程,而无绝热和冷凝过程,故有效传热面积大,热阻小。
2、工作压力与被加热液体压力相同,压力变化很小,无真空要求,管壁厚度小,故节省材料,且使用寿命长。
3、传热速率高,不易结水垢。
4、制造工艺简单,加工技术要求低。
5、在一般换热、蒸汽的发生、冶金、汽车、炊具、机械、余热利用、节能、节水、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式热管,具有一空心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3的内表面附有毛吸材料4,所述空心壳体3上设有进液装置2和出汽管5,所述空心壳体3的端头设有端盖1,所述空心壳体3的外表面上设有凹凸状或蜂窝状花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装置2为进液管,其插入空心壳体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装置2为空心壳体3一端口内的毛吸材料4的横截面。
4.根据按照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装置2和出汽管上设有过滤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开式热管,具有一空心壳体,其一端或两端设有端盖,内表面附有毛吸材料,空心壳体上设有进液装置和出汽管,进液装置若采用进液管则插于空心壳体内。空心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凹凸状或蜂窝状花纹。
文档编号F28D15/02GK1065521SQ91112720
公开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吕智民 申请人:吕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