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787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进行热交换的装置。
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设备种类很多,目前,广泛用于各行业的有管壳式列管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两者相比,管壳式列管换热器的许用温度和许用压力高于板式换热器,而板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比较紧凑,占地面积小、拆装比较方便,且传热效率高、价格低廉,已在部分行业取代了管壳式列管换热器。但由于密封元件受许用温度和许用压力的制约,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管壳式列管换热器的许用温度,许用压力较高,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拆装方便、传热效率高等优点为一体的换热装置——管板式换热器,它能有效地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流体进行热效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管状壳体内装入由两张成型板片经周边焊合为一组件的若干组件,每两个组件的角孔部位垫以石棉板做为密封元件,组装后,通过角孔相连接的各组件形成一种流体的通道,各组件的外部间隙为另一种流体的通道,工作过程中,两种流体通过将其隔开的较片进行热交换。
为便于批量生产形成流水作业,可以按一定的换热面积加工成一个单元,如果用户所需换热面积超过一个单元,可以将单元串联或并联进行组装。
本实用新型,因为是把经焊合的板片组件装入管状壳体内,所以它既具有管壳式列管换热器耐热、耐压的特点,又具有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拆装方便、传热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可以经过多单元的串联、并联组装成大换热面积的机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管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多单元串联示意图;图3、是多单元并联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管状壳体1、端盖2、板片组件3、园形石棉垫4、支承圈5、石棉垫圈6。
工作时,一种流体沿箭头9进入,经过板片组件3的空腔,沿箭头7流出,由端盖2、石棉垫圈6、板片组件3和园形石棉垫4组成一种流体的封闭通道,带有通水孔的金属支承圈5垫在板片组件3的两板片之间,以增加板片角孔密封部位的刚度,提高其承压能力;另一种流体沿箭头8进入,经板片组件3的外部间隙,沿箭头10流出,由壳体1、端盖2组成另一种流体的通道,两处流体各行其道,进行热交换。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板式换热器,包括管状壳体(1)、板片组件(3),其特征在于由板片组件(3)组成的板式换热元件装入管状壳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组件(3)的两板片间设有带通水孔的金属支承圈(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组件(3)之间为石棉垫圈(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进行热交换的设备——管板式换热器,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把焊合板片组件(3)装入管壳状壳体(1)内,所以,它既有管壳式列管换热器耐热、耐压的特点,又有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拆装方便、传热效率高的特点,并可以经过单元的串联、并联组装成大换热面积的机组,工作过程中,两种流体通过将其隔开的板片进行热交换。
文档编号F28D7/10GK2228647SQ9521020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2日
发明者王念慈, 王敬 申请人:王念慈, 王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