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077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提高了燃烧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0033]可选地,进风孔12可以设置在燃烧腔11的等径段111和/或收缩段112。
[0034]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风孔12设置在等径段111上。这样,使得进风孔12具有便于加工的特点。
[0035]可选地,燃烧器10呈圆筒状结构,燃烧器10的进风孔12的延伸方向与燃烧腔11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30度(未图示)。这样,可以保证助燃风沿着燃烧腔11的切向进入燃烧腔11,在燃烧腔11的周向旋转流动,使助燃风充分输送到燃烧腔11的各个角落,提高了燃烧腔11内的温度,确保了半焦粉充分燃烧,并可以将未充分燃烧的半焦粉或者沉积的半焦渣吹起再次燃烧,还可以将半焦粉燃烧后的灰、渣带走,保证燃烧腔11内不积渣,不积灰。
[0036]可选地,进风孔12沿着燃烧器10的侧壁周向闭呈圆圈形设置,沿燃烧器10的轴向方向总共设置有6圈,每圈有具有4XN个进风孔12(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
[0037]如图1所示,燃烧系统还包括鼓风室50和用于供风的送风部20,鼓风室50与燃烧器10的侧壁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鼓风腔,鼓风腔通过燃烧器10的进风孔12与燃烧腔11连通;送风部20与鼓风室50连接。这样,由送风部20首先送风进入鼓风室50内部,风量可以在鼓风室50内被均匀分配,之后再通过进风孔12进入到燃烧腔11的内部,确保了各个进风孔12的进风量均匀,保证了燃烧腔11氧气量充足,确保了燃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38]如图1所示,燃烧系统还包括用于供风的送风部20、给料器30和助燃器40,给料器30的内部形成给料风道31,给料风道31的进风口与送风部20连接,给料风道31的出风口与燃烧腔11连通;助燃器40套设在给料器30的外部,助燃器40与给料器30的外壁之间形成助燃风道41,助燃风道41的出风口与燃烧腔11连通,送风部20与助燃风道41连接。
[0039]由于给料风道31的进风口与送风部20连接,给料风道31的出风口与燃烧腔11连通,可以保证半焦粉在送风部20的作用下,顺利被送入给料风道31内部,并通过给料风道31最终进入燃烧腔11内,使半焦粉被稳定地输送,从而使半焦粉能够得到持续的供应进入燃烧腔11而使燃烧腔11内始终有半焦粉处于燃烧状态,保证了燃烧腔11内的温度,提高了燃烧系统的稳定性。
[0040]由于助燃器40套设在给料器30的外部,助燃器40与给料器30的外壁之间形成助燃风道41,助燃风道41的出风口与燃烧腔11连通,送风部20与助燃风道41连接。这样,半焦粉在自给料风道31的进入燃烧腔11时,通过来自助燃风道41的助燃风,可以使半焦粉被充分的吹散而进入燃烧腔11,加速了半焦粉的燃烧,进一步提高了半焦粉的燃烧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半焦粉不在给料风道31出风口处积累,而造成给料风道31的堵塞,保证了燃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41 ]可选地,给料器30和助燃器40呈圆筒状结构。
[0042]可选地,给料器30为多个,给料器30的安装位置在燃烧腔11的物料入口端和/或燃烧器10的周向侧壁上。
[0043]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料器30安装在燃烧腔11的物料入口端处。
[0044]如图1所示,送风部20包括第一送风管道21和第二送风管道22。
[0045]可选地,第一送风管道21沿给料风道31的切线方向与给料风道31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送风管道22沿助燃风道41的切线方向与助燃风道41的进风口连通。这样,当送风部20送风进入给料风道31和助燃风道41时,风会沿着给料风道31和助燃风道41的切线方向产生旋流加速,给料风道31内的半焦粉被加速输送进入燃烧腔11,确保半焦粉被稳定地输送,提高了半焦粉的燃烧效率;同时使助燃风加速进入燃烧腔U,提高了对半焦粉燃烧的助燃效率。
[0046]可选地,给料风道31的出风口与助燃风道4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流片60。这样,可以使风在给料风道31和助燃风道41进入燃烧腔11时被二次加速,并可以改变燃烧腔11内的进风方向,将进入燃烧腔11的轴向风变为沿着燃烧腔11切向的切向风,更进一步提高了半焦粉的燃烧效率和助燃器40的助燃效率。
[0047]如图1所示,给料器30还具有点火装置32,点火装置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给料风道31内。这样,可以确保在节省占用空间的前提下,燃烧腔11内部的半焦粉被顺利地点燃。
[0048]可选地,点火装置32为点火枪,点火枪的输入端与供油或供气装置输出端连接,点火枪的输出端与燃烧腔11的物料入口端连通。
[0049]如图1所示,送风部20还包括第三送风管道23、多个风源装置24和多个风量调节装置25,第一送风管道21上设置有一个风量调节装置25,一个风源装置24设置在第一送风管道21的远离给料器30的一端,第二送风管道22上设置有另一个风量调节装置25,另一个风源装置24设置在第二送风管道22的远离助燃器40的一端。
[0050]由于第三送风管道23将风源装置24与鼓风室50连接,确保了对鼓风室50内部稳定送风。由于设置由风量调节装置25可以对第一送风管道21、第二送风管道22和第三送风管道23内的风量进行调节,对风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控制进入给料风道31的半焦粉量,确保不会由于半焦粉进入燃烧腔11内的量过大而导致半焦粉燃烧不充分,而且还可以根据进入燃烧腔11内的半焦粉量调节助燃风量,确保半焦粉燃烧充分,提高了半焦粉的燃烧效率。
[0051]如图1所示,燃烧系统还包括进料部70,进料部70与给料风道31连通。
[0052]可选地,进料部70与第一送风管道21连接并形成三通结构,且三通结构位于风源装置24与给料器30之间。这样,确保了半焦粉被稳定送入到第一送风管道21内,并被风顺利地输送入给料风道31内部。
[0053]可选地,进料部70包括顺次连接的料仓71、下料装置72和具有计量器73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送风管道21连通。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进入第一送风管道21的半焦粉的量和进入给料风道31内的半焦粉量。
[0054]具体而言,料仓71的下料口与下料装置72的进口连接,下料装置72的出口与计量器73的进口连接,计量器73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第一送风管道21连通。
[0055]可选地,计量器73为转子秤或其他结构的秤。
[0056]可选地,风源装置24为罗茨风机或高压离心风机。
[0057]在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10内设置在线温度计,用于监测燃烧腔11内部的温度。
[0058]可选地,所述在线温度计为2个。
[0059]在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燃烧系统还包括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可是实现人工对燃烧系统内所有的电气仪表的手动调整,自动模式可以实现对燃烧系统内所有的电气仪表根据测试量进行自动调整。
[0060]下面叙述上述燃烧系统的工作原理:
[0061]半焦粉由料仓71进入下料装置72并经过计量器73的计量并调整半焦粉的通入量后由计量器73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一送风管道21,半焦粉与风源装置24提供的输粉风在第一送风管道21内充分混合后,半焦粉被输送至给料器30的进口处并进入给料风道31,半焦粉随着输粉风沿给料风道31的切向旋流加速进入给料风道31,半焦粉在给料器30的出口附近在导流片60的作用下,二次旋流加速后在风源装置24提供给助燃器40的助燃风的作用下高速喷入燃烧腔11内,半焦粉在点火装置3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