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854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设计是一种空气清净设备,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
目前所使用的隔间或屏风,即欲称的弹性隔屏系统,于现实环境中多有所见,探究其原因,在于隔屏系统的成本较低,施工期较短,且易于组立与拆卸,容易改变空间形态,较传统的土木工程来得便捷及富弹性运用。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建筑物的气密性结构设计,以及人工建材的大量使用,室内(indoor)空气品质问题甚至比暴露于外界(outdoor)污染空气有更大的健康危险。探究其原因,是在于室内,尤其是中央空调建筑物的室内,由于空气不会与外界对流,使得室内原有的气状污染物,诸如燃烧产物(香烟所产生的烟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粒状污染物,诸如非生物粒子,例如粉尘微粒,以及生物粒子,例如真菌、细菌、病毒和生物气胶(bioaerosols)等反复循环。于是,当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新陈代谢所能承受的能力时,即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为解决上述的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通常人们会在室内加装空气清净机,以降低污染物浓度,并可获得相当的效果。
然而就隔屏而言,由于其是将室内空间区隔成若干彼此独立的单元区域,若为达到上述空气清净的目的,则必须在每一单元区域内摆设至少一部空气清净机。此举往往造成空气清净机因摆设问题,而使得原本狭小的单元区域内更加拥挤,以致难以行走。而另一困扰则是,该空气清净机的摆设常迁就固定物,而任意摆设,亦使清净效果大打折扣。
本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将现有的隔屏系统与空气清净设备进一步整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设计提供的一种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包括
一隔屏单元,由两立柱的顶、底部各自连接一顶接装置及一踢脚装置,形成一矩形框体,且两立柱前、后表面设若干块状隔屏间;一进气单元,为一尺寸对应于两柱距离用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至少一隔板,其背板至少固设一进气机组,而前方开口端则可活动地设有一进气栅板及一初级过滤装置;一精滤单元,为一尺寸对应于两柱距离用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至少一隔板,其邻接于进气单元设一段导气槽,该导气槽另与一匣室相通,且该匣室开口端则可活动地设有一出气栅板及一高级过滤装置。
其中该进气机组为一离心风扇。
其中该初级过滤装置为一网状滤材和/或活性碳滤材。
其中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一操控面板,其设有若干操控键及指示键,可由手动或遥控方式控制进气机组的运动速度,以及各种滤材的更换指示。
其中该高级过滤装置为一HEPA级滤材。
其中该进气单元及精滤单元得先行设置于一匣框后,再将该匣框活动地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隔间板。
其中该精滤单元相对于进气单元得为同向或反向邻接设置,以改变清净空气的吹送方向。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设计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设计与现有隔屏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
图1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设计组装后的断面图;图4为本设计组装后另一断面图;图5为本设计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设计的空气清净设备是由一隔屏单元1,一进气单元2,及一精滤单元3所组合而成。
其中,隔屏单元1是作为隔间或屏风系统的一单元体,其在两相对的立柱11顶缘连接一顶接装置12,而底缘则连接上踢脚装置13,形成一矩形框体。此外,该两立柱11的前、后表面连接若干块状隔间板14,成为一基本上呈气密状态的框体。
进气单元2为一尺寸对应于两立柱11距离及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11之间,取代至少一隔问板14。该进气单元2的背板21设有至少一进气机组22,例如离心风扇。而前方开口端则可活动地设一进气栅板23及一初级过滤装置24,诸如网状滤材和/或活性碳滤材,使粒状及气状污染物,例如粉尘微粒和/或烟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得以滤除。再者,该进气单元2前方另设有一操控面板25,其表面设有若干操作键251及指示灯252,可以手动或遥控进而调整进风机组22的运转速度,以及前述或后叙滤材的更换指示,这点属于已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当进风机组22运转时,外界含有污染物的空气先通过进气栅板23后,其悬浮微粒和/或异味经初级过滤后,使空气充斥于隔屏单元1的内部空间,并朝向唯一出口的精滤单元3行进。
精滤单元3为一尺寸对应于两立柱11距离及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至少一隔间板14。该精滤单元3得选择性设于进气单元2的上、下侧,其与进气单元2的邻接面设一段镂空的导气槽31,将进气单元2所吸入的空气通过该导气槽31后,容置于一与导气槽31相通接的匣室32内。该匣室32的开口端可活动地设有一出气栅板33及一高级过滤装置34,诸如已知的HEPA级滤材,使通过匣室32的初级过滤的空气再经由高级过滤装置34的过滤,可将生物粒子,诸如细菌、病毒和生物气胶等滤除,使清净空气得以如图3所示由出气栅板33吹出。
请再参阅
图1至图4,由于进气单元2及精滤单元3经由模块化设计,而以块状形式出现,基本上均可将之视为块状隔间板,而不致影响隔屏系统的整体性美观。此外,本设计经由该精滤单元3相对于进气单元2得为同向或反向邻接设置,用以改变清净空气的吹送方向,以适应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图4所示的范例,可将进气机组22的噪音排除在隔屏单元1的外侧,更突显出本设计的灵巧构思。
请再参阅图5,但对于隔屏单元1非气密式来说,则除前述的进气单元2及精滤单元3外,本设计则可另设一匣框4,将前述的进气单元2及精滤单元3先行组装于匣框4内,呈可活动套接及气密状态后,再将该匣框4固设于两立柱11之间,使进气单元2及精滤单元3的前、后表面与隔屏单元1的隔屏板14齐平,亦可获得与前述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经本设计实施,其将传统的空气清净机分割成薄形化的一进气单元及一精滤单元,以便与已知的隔屏单元结合,即可获得空气清净的目的。而此种方式,是利用原隔屏系统所闲置的内部空间,且本设计的进气单元及精滤单元经模块化设计,可直接装设于两立柱之间,以便取代块状隔问板,而不致影响隔屏系统的整体性美感。该精滤单元可与进气单元同向或反向设置,以改变清净空气的吹送方向。
上述所提到的仅为较佳实施例,但本设计不受此限制,凡局部的改更或修饰而源于本设计的技术思想面为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均不脱本设计的专利权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隔屏单元,由两立柱的顶、底部各自连接一顶接装置及一踢脚装置,形成一矩形框体,且两立柱前、后表面设若干块状隔屏间;一进气单元,为一尺寸对应于两柱距离用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至少一隔板,其背板至少固设一进气机组,而前方开口端则可活动地设有一进气栅板及一初级过滤装置;一精滤单元,为一尺寸对应于两柱距离用深度的匣体,并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至少一隔板,其邻接于进气单元设一段导气槽,该导气槽另与一匣室相通,且该匣室开口端则可活动地设有一出气栅板及一高级过滤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进气机组为一离心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初级过滤装置为一网状滤材和/或活性碳滤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一操控面板,其设有若干可由手动或遥控方式控制进气机组的运动速度以及各种滤材的更换指示的操控键及指示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高级过滤装置为一HEPA级滤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进气单元及精滤单元得先行设置于一匣框后,再将该匣框活动地设于两立柱之间,取代隔间板。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隔屏系统的空气清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精滤单元相对于进气单元得为同向或反向邻接设置,以改变清净空气的吹送方向。
专利摘要本设计包括一隔屏单元,形成一矩形框体;一进气单元,其背板固设一进气机组;一精滤单元,其邻挡于进气单元设一段导气槽,该导气槽另与一匣室相通,该匣室开口端设有一高级过滤装置。进气机组运转,使外界空气通过进气栅板,并经由初级过滤装置初步过滤后,再行通过导气槽及匣室,而再经由高级过滤装置二次过滤,使清净空气由出气栅板吹出。
文档编号F24F3/16GK2483645SQ0122427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2日
发明者薛益成 申请人:薛益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