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015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背景现有的空气加湿器原理是对贮存于一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内的水蒸发到空气中,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效果;1998年12月9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 1201129A的中国专利公告中公开了专利号为98107086.8的专利申请,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加湿器,这种加湿器的缺点是能耗大,而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加湿器,以解决现有加湿器中存在的能耗大,而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加湿器,包括外壳、蒸发筒、电极和电极支架;其特征在于用来装水的外壳为一上部设有开口的中空体,蒸发筒从外壳的开口处伸入外壳内,蒸发筒下部开有连通孔使外壳内的水能进入蒸发筒内,蒸发筒外包有保温层。
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保温层设置在蒸发筒筒壁上的环形空腔内。
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蒸发筒筒壁上的环形空腔下部设有档圈以防止保温层从蒸发筒筒壁上脱落。
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蒸发筒筒壁外设有下部敞开的外环,外环与筒壁间留有环形空腔,外环的上部设有开口平衡环形空腔的内外压力,使外壳内的水可以进入环形空腔内。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蒸发筒内长期处于高温(沸腾)状态的水与外壳内的水被保温层隔离,加湿器工作时基本上只对蒸发筒内的水加热,蒸发筒外外壳内的水的温升很低,即使是中途停机,所损失的能量也只是蒸发筒内的水所贮存的能量,所以能源损失不大,而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加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面说明1、外壳;2、上盖;3、蒸汽筒;3-1、蒸发腔;3-2、环形空腔;3-3、外环;4、电极支架;5、钢丝网;6、开口;7、连通孔;17、保温材料;18、档圈;19、套管;20、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加湿器的一个实施例;从图1和图2中可见,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包括外壳1、上盖2、蒸汽筒3、蒸发腔3-1、环形空腔3-2、外环3-3、电极支架4、安全网5、开口6、连通孔7、保温材料17、档圈18、套管19、电极20等。外壳1为一上部开口的中空体,下部开有连通孔7的蒸发筒3从外壳1的开口处伸入外壳1内,蒸发筒3上部设有固定有两电极20(图中只画出一个)的电极支架4,电极20上部套有起绝缘作用的套管19,电极支架4上还开有蒸汽出口,在蒸汽出口处装有钢丝网5;其中蒸发筒3的筒壁上开有环形腔,保温层17(保温材料)置于该环形腔内,环形腔下部设有档圈18用以防止保温层17从环形腔内脱出;蒸发筒3筒壁的外围设有下方敞开的外环3-3,外环3-3上部开有开口6用来平衡外环3-3与筒壁间形成的环形空腔3-2内的压力。使用时,外壳1的空腔内注入水(加入适量食盐),使两电极均浸没在水中,接上电源后,两电极和两电极之间的水形成回路并产生电流,对水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沸点后,蒸汽从出口处穿过钢丝网向外排放;电极上的套管用于当外壳内的水将电极露出套管外的部分全部浸没时,使加湿器的加热功率维持恒定(因为这时两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是恒定的);当外壳内的水位浸不到套管时,其加热功率是随水位的下降而下降的。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是采用碳棒作电极。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加湿器,包括外壳(1)、蒸发筒(3)、电极(20)和电极支架(4);其特征在于用来装水的外壳(1)为一上部设有开口的中空体,蒸发筒(3)从外壳(1)的开口处伸入外壳(1)内,蒸发筒(3)下部开有连通孔(7)使外壳(1)内的水能进入蒸发筒(3)内,蒸发筒(3)外包有保温层(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保温层(17)设置在蒸发筒(3)筒壁上的环形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蒸发筒(3)筒壁上的环形空腔下部设有档圈(18)以防止保温层(17)从蒸发筒(3)筒壁上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蒸发筒(3)筒壁外设有下部敞开的外环(3-3),外环(3-3)与筒壁间留有环形空腔(3-2),外环(3-3)的上部发有开口平衡环形空腔(3-2)的内外压力,使外壳(1)内的水可以进入环形空腔内(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加湿器,包括外壳、蒸发筒、电极和电极支架;其特征在于:用来装水的外壳为一上部设有开口的中空体,蒸发筒从外壳的开口处伸入外壳内,蒸发筒下部开有连通孔使外壳内的水能进入蒸发筒内,蒸发筒外包有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蒸发筒筒壁上的环形空腔内;蒸发筒筒壁上的环形空腔下部设有档圈以防止保温层从蒸发筒筒壁上脱落;蒸发筒筒壁外设有下部敞开的外环,外环与筒壁间留有环形空腔,外环的上部设有开口平衡环形空腔的内外压力,使外壳内的水可以进入环形空腔内。
文档编号F24F6/02GK2502187SQ0125604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9日
发明者廖岳威 申请人:廖岳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