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多用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304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多用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多用炉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取暖炉具或者生活用炉具,包括现有技术的土暖气炉具,往往是兼顾各种不同的用途,比如在取暖的同时兼顾做饭,这样做,在结构上相对简单一些,但两者的效率都不好,尤其兼顾做饭用的炉具,在需要强火时,由于火力分散,提火慢,温度达不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在兼具生活和取暖两种功能的情况下,又能按要求集中火力在短时间内提火,同时进行取暖、炒菜和做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涉及有炉体和排烟道两大部分组成,所说的炉体又涉及有外包水箱、上烧二次进风口、下烧二次进风口、活动炉条、活动炉条摇把、落灰塘、保温层、外火道、火孔和炉芯组成,所说的排烟道又涉及有出灰口、上烧烟道、蒸汽阀、上烧下烧调节阀、闭火阀、排烟道水箱、出水阀、保温层和下烧烟道组成。在炉体的中心位置,在活动炉条以上,设置有作为燃煤主燃烧区使用的炉芯。炉芯即作为添加燃煤的储煤仓使用,又作为保持温度形成局部高温的装置使用。在炉芯的外围四周设置有外包水箱,在炉芯与外包水箱的下半部的中间设置有外火道,在炉芯下部壁上设置有与外火道相连的火孔。在外包水箱的外壁四周设置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烟道从中间分为两个部分,即上烧烟道和下烧烟道,并在排烟道上设置有上烧下烧调节阀。所说的上烧烟道与炉芯上部相通,而下烧烟道与外火道相通,打开上烧烟道时,火焰会从炉芯中上行,形成高温火焰。关闭上烧烟道,打开下烧烟道时,火焰则下行,从火孔中进入外火道对外包水箱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多用炉具的规格,炉芯下部的火孔可以设置4到16个不等,一般以设置6个为宜。在炉芯的下面设置有落灰塘,落灰塘既是暂时储灰和出灰的装置,也是新鲜空气进入的主通道。在需要将炉具封住的时候,主要要封闭落灰塘的进气口。在炉芯与落灰塘之间设置有活动炉条,在炉体外与活动炉条相连设置有活动炉条摇把。在炉体的中上部位置,还设置有上烧二次进风口的风量调节阀,所说的上烧二次进风口设置在炉芯上。在上烧二次进风口风量调节阀的下面,设置有下烧二次进风口的风量调节阀。在炉芯上的上烧二次进风口的下面,还设置有下烧二次进风口。在使火焰从炉芯中上行时,可以适当打开上烧二次进风口补充新鲜空气,使得燃煤的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更好。在使火焰从炉芯中下行时,可以适当打开下烧二次进风口补充新鲜空气,可以使炭黑和CO、CH4等可燃气体爆燃,热的效率更佳。所说的排烟道内也设置有水箱,与炉体上的外包水箱相连接。在外包水箱的最低位置,设置有排污阀即回水阀。在排烟道水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阀。在排烟道水箱的最高位置,设置有蒸汽阀,蒸汽阀外接蒸箱。排烟道水箱与炉体上的外包水箱以管道相连接,在炉体和排烟道的外面,或者说是在外包水箱和排烟道水箱的外面,都设置有保温层。在排烟道的底部设置有出灰口,在排烟道水箱以上,在排烟道内设置有闭火阀,打开闭火阀也就是打开了排烟道,如果再打开落灰塘的主进气口,即可使火焰上升。关闭闭火阀,也就是关闭了排烟道,如果再配合关闭落灰塘的主进气口,就会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可用于做饭炒菜,蒸汽做饭,适用于家庭或饭店;可以作热水炉或土暖气炉使用,一炉多用。热效率高,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多用炉具的炉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排烟道的结构示意图。1-外包水箱 2-上烧二次进风口 3-下烧二次进风口 4-活动炉条 5-活动炉条摇把 6-保温层 7-落灰塘 8-外火道 9-火孔 10-炉芯 11-上烧烟道 12-蒸汽阀 13-上烧下烧调节阀 14-闭火阀 15-排烟道水箱 16-出水阀 17-下烧烟道 18-出灰口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涉及有炉体和排烟道两大部分组成,所说的炉体又涉及有外包水箱1、上烧二次进风口2、下烧二次进风口3、活动炉条4、活动炉条摇把5、落灰塘7、保温层6、外火道8、火孔9和炉芯10组成,所说的排烟道又涉及有出灰口18、上烧烟道11、蒸汽阀12、上烧下烧调节阀13、闭火阀14、排烟道水箱15、出水阀16、保温层6和下烧烟道17组成。在炉体的中心位置,在活动炉条4以上,设置有作为燃煤主燃烧区使用的炉芯10。炉芯10即作为添加燃煤的储煤仓使用,又作为保持温度形成局部高温的装置使用。在炉芯10的外围四周设置有外包水箱1,在炉芯10与外包水箱1的下半部的中间设置有外火道8,在炉芯10下部壁上设置有与外火道8相连的火孔9。在外包水箱1的外壁四周设置有保温层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烟道从中间分为两个部分,即上烧烟道11和下烧烟道17,并在排烟道上设置有上烧下烧调节阀13。所说的上烧烟道11与炉芯10的上部相通,而下烧烟道17与外火道8相通,打开上烧烟道11时,火焰会从炉芯10中上行,形成高温火焰。关闭上烧烟道11,打开下烧烟道17时,火焰则下行,从火孔9中进入外火道8对外包水箱1加热。炉芯10的下部设置有火孔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多用炉具的规格,炉芯10下部的火孔9可以设置4到16个不等,一般以设置6个为宜。在炉芯10的下面设置有落灰塘7,落灰塘7既是暂时储灰和出灰的装置,也是新鲜空气进入的主通道。在需要将炉具封住的时候,主要要封闭落灰塘7的进气口。在炉芯10与落灰塘7之间设置有活动炉条4,在炉体外与活动炉条4相连设置有活动炉条摇把5。在炉芯10上,设置有上烧二次进风口2和下烧二次进风口3。在炉体的中上部位置,还设置有与炉芯10上的上烧二次进风口2相配合的风量调节阀。炉芯10上的上烧二次进风口2均匀设置在炉芯10的一周,为了保证上烧二次进风口2进风均匀,在设置上烧二次进风口2的圆周上,设置有内凹的槽。在上烧二次进风口2的下面,设置有下烧二次进风口3。炉芯10上的下烧二次进风口3也是均匀设置在炉芯10的一周,为了保证下烧二次进风口3进风均匀,在设置下烧二次进风口3的圆周上,也设置有内凹的槽。炉体上也设置有与炉芯10上的下烧二次进风口3相配合的风量调节阀。在使火焰从炉芯10中上行时,可以适当打开与上烧二次进风口2相连的风量调节阀,补充新鲜空气,使得燃煤的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更好。在使火焰从炉芯10中下行时,可以适当打开与下烧二次进风口3相连的风量调节阀,补充新鲜空气,可以使炭黑和Co.CH4等可燃气体爆燃,热的效率更佳。所说的排烟道内也设置有水箱,就是排烟道水箱15,与炉体上的外包水箱1用管道相连接。在外包水箱1的最低位置,设置有排污阀。在排烟道水箱1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阀16。在排烟道水箱15的最高位置,设置有蒸汽阀12,蒸汽阀12外接蒸箱,可用于蒸饭、蒸馒头等各种蒸制的食品。排烟道水箱15与炉体上的外包水箱1以管道相连接,在炉体和排烟道的外面,或者说是在外包水箱1和排烟道水箱15的外面,都设置有保温层6。在排烟道的底部设置有出灰口18,在排烟道水箱15以上,在排烟道内设置有闭火阀14,打开闭火阀14也就是打开了排烟道,如果再打开落灰塘7的主进气口,即可使火焰上升。关闭闭火阀14,也就是关闭了排烟道,如果再配合关闭落灰塘7的主进气口,就会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处于关闭状态。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可用于做饭炒菜,蒸汽做饭,适用于家庭或饭店;可以作热水炉或土暖气炉使用,一炉多用。热效率高,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多用炉具,涉及有炉体和排烟道两大部分组成,所说的炉体又涉及有外包水箱(1)、上烧二次进风口(2)、下烧二次进风口(3)、活动炉条(4)、活动炉条摇把(5)、保温层(6)、落灰塘(7)、外火道(8)、火孔(9)和炉芯(10)组成,所说的排烟道又涉及有上烧烟道(11)、蒸汽阀(12)、上烧下烧调节阀(13)、闭火阀(14)、排烟道水箱(15)、出水阀(16)、下烧烟道(17)和出灰口(18)组成,在炉体的中心位置,在活动炉条(4)以上,设置有作为燃煤主燃烧区使用的炉芯(10),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0)上,设置有上烧二次进风口(2)和下烧二次进风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排烟道从中间分作上烧烟道(11)和下烧烟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0)与外包水箱(1)的下半部的中间设置有外火道(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0)下部壁上设置有与外火道(8)相连的火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排烟道上设置有上烧下烧调节阀(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0)的外围四周设置有外包水箱(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用炉具,其特征在于排烟道内设置有排烟道水箱(15)。
专利摘要高效多用炉具,涉及有炉体和排烟道组成,炉体涉及外包水箱、上烧和下烧二次进风口、外火道、火孔和炉芯组成,排烟道涉及上烧和下烧烟道、上烧下烧调节阀和排烟道水箱组成。在炉芯的外围四周设置有外包水箱,在炉芯与外包水箱的下半部设置有通过火孔与炉芯相通的外火道,排烟道从中间分为上烧烟道和下烧烟道,并设置有上烧下烧调节阀。打开下烧烟道时,火焰下行,进入外火道对外包水箱加热。在炉芯上设置有上烧二次进风口和下烧二次进风口及相应的风量调节阀。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多用炉具,可同时用作炒、蒸食品,和热水炉或土暖气炉,适用于家庭或饭店;一炉多用,热效率高,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4B9/04GK2534494SQ0221402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0日
发明者王利明, 曹修玉 申请人:王利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