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062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式空调机,尤其涉及其隔板和其空气流动结构。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机是将所有的结构要素都设置在一个机壳内,并使得窗式空调机一体地设置在窗户内进行使用。根据设置的窗户形状,窗式空调机分为不同种类。比如说,使用在开闭窗户上的窗式空调机,从正面看时,高度比左右宽度大。下面参照图1,对主要使用在开闭窗户上的窗式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机中,底盘(1)形成空调机的底面,底盘(1)与机壳(3)的配合形成外观,形成可设置部件的内部空间。机壳(3)是高度比左右宽度大的结构。机壳(3)形成空调机的上面和两侧面,使得底盘(1)和机壳(3)形成的空间的前面和后面形成开放状态。图中符号(4)是吸入百叶窗,吸入百叶窗(4)可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内侧。
在机壳(3)的前面设置有前面板(5),形成空调机的外观。前面板(5)上形成有吸入部(5i),吸入部(5i)可以将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室内侧。在吸入部(5i)的上端形成有控制部通孔(5e)。前面板(5)的上部形成有排出通孔(5c),排出通孔(5c)可以将在空调机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图中符号(7)是过滤器,过滤器(7)用于净化经过吸入部(5i)后的空气。
机壳(3)的内部空间被屏障(BARRIER)(8)划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在屏障(8)中,将屏障(8)的下端安装在底盘(1)上,使屏障(8)的上端接触在机壳(3)的顶部。在屏障(8)的结构中,将两端向着前面板(5)弯曲,在平面图上看时形成“U”字形状。屏障(8)上设置有隔热板(9),隔热板(9)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起到隔热作用。
通过屏障(8)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室内侧风扇(10)。室内侧风扇(10)采用西罗科风扇(SIROCCO FAN);室内侧风扇(10)提供可以使空气在室内侧进行流动的原动力。一方面,在过滤器(7)的后方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热交换器(11)执行工作流体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相当于室内热交换器(11)后方的屏障(8)的前端上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上穿孔有隔板孔(15),隔板孔(15)可以向室内侧风扇(10)引导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
通过屏障(8)形成的空间的上部设置有排出导轨(17)。排出导轨(17)具备有排出流路(8),排出流路(8)与形成在屏障(8)和隔板(13)之间的空间相连通。排出流路(18)通过连结通道(DUCT)(19)与排出通孔(5c)相连通。
一方面,在连结通道(19)的下部和室内热交换器(11)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控制部(20)。控制部(20)具备有用于控制空调机的各种部件。在控制部(20)的正面具备有控制面板(21),控制面板(21)位于形成在前面板(5)上的控制部通孔(5e)内。图中符号(22)是操作杆(LEVER)。与排出流路(18)相连通的排出通孔(5c)内设置有排出百叶窗(25),排出百叶窗(25)的作用是控制通过排出通孔(5c)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通过屏障(8)划分的室外侧内设置有电机(27),电机(27)驱动室内侧风扇(10),同时驱动室外侧风扇(29)。电机(27)向着两个方向形成有旋转轴,同时驱动室内侧风扇(10)和室外侧风扇(29)。
空调机的室外侧空间内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30),室外热交换器(30)向着机壳(3)的后面露出;室外热交换器(30)通过导风板(28)和机壳(3)被包围。导风板(28)上形成有通孔(28’),使得可以向室外热交换器(30)侧引导通过机壳(3)的吸入百叶窗(4)吸入的室外空气。这时,室外侧风扇(29)作用于吸入室外的空气后,向室外热交换器(30)引导吸入的室外空气。图中符号(31)是用于安装压缩机的压缩机托架(BRACKET)。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窗式空调机的工作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驱动电机(27),使室内侧风扇(10)和室外侧风扇(29)进行旋转,通过室内侧风扇(10)和室外侧风扇(29)的旋转,分别将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内部,使分别被吸入的空气在空调机的内部进行流动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窗式空调机具有如下缺点。
隔板(13)作用于,通过隔板孔(15)向热风扇(10)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1)后的空气,同时形成可以使从热风扇(10)排出的空气进行流动的流路。
在高度比左右宽度大的空调机中,隔板(13)的高度比左右宽度大,但因通过隔板(13)形成的流路同样很长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断面积。另外,由于从风扇(10)排出的空气分布不均匀都会使流动在排出导轨(17)和连结通道(19)内部的空气分布不均匀。
因上述问题,空调机不能将排出的空气均匀地传送到空气调和空间内,导致不能形成快速均匀的空气调和。
另外,由于从风扇(10)排出的空气集中分布在一侧,会导致通过排出导轨(17)连结的隔板(13)上端部的流路内的空气冲撞在流路壁上产生很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以在高度比左右宽度大的空调机中,也可以使室内侧空气流动的风量分布均匀,降低在空调机的室内侧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空气冲撞噪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包括有本体板、流路护栏和倾斜引导部。本体板与空气导轨一起形成室内侧流路,所述本体板的中央形成有隔板孔,所述隔板孔用于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所述流路护栏形成在所述本体板的两端,所述流路护栏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空气导轨固定结合;所述倾斜引导部形成在所述本体板的上端,所述倾斜引导部向着本体板的前方上部倾斜。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空气流动结构,包括有空气导轨、隔板和排出导轨。所述空气导轨上形成有流路空间,所述流路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室内侧风扇;所述隔板形成所述空气导轨流路空间的前面,所述隔板具备有向所述流路空间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空气的隔板孔,并且可以使所述流路空间的出口侧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所述排出导轨在所述流路空间的上端与流路空间相连通,向空气调和空间引导空气。
在所述隔板的上端部具备有倾斜引导部,所述倾斜引导部向着隔板的前方上部倾斜,使得流动空间的出口侧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可以带来如下效果可以使在空调机的室内侧进行热交换后向空气调和空间排出的空气得到均匀分布,可以使在空调机内部产生的空气流动噪音最小化。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窗式空调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具备有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去除机壳、前面板和室内热交换器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50底盘(BASE PAN)55机壳(CABINET)66控制部通孔70空气导轨(GUIDE)71侧壁 72流动空间90隔板 91本体板92隔板孔93流路护栏(FANCE)100透屏风扇(TURBO FAN) 110排出导轨111排出流路 113分隔板130驱动电机 131固定结合螺丝134轴托(SUPPORTER) 135压缩机140导风板 141通孔部143上端固定结合部 143’下端固定结合部144上端部内面 147逃避部150室外侧风扇 155托架(BRACE)160室外热交换器 164通道(CHANNEL)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后附图纸,对本发明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4所示,在本发明的窗式空调机中,底盘(50)形成空调机的底面。底盘(50)上设置有构成空调机的各种部件。从正面看空调机时,底盘(50)是左右宽度相对比较窄,前后宽度相对比较长的结构。
底盘(50)的两端部上固定结合设置有机壳(55)。机壳(55)形成空调机的两侧面和上面外观。机壳(55)的前方和后方以及下部是开放状态,在底盘(50)上形成空间。这时,机壳(55)是高度比左右宽度大的结构。机壳(55)的后端两面和上面形成有吸入百叶窗(57),吸入百叶窗(57)可以将外部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室外侧。
在机壳(55)的前面设置有前面板(60)。前面板(60)形成空调机的正面外观;为了能够遮蔽机壳(55)的前面,前面板(60)是左右宽度比高度相对小的结构。
图中符号(62)是吸入部(62),吸入部(62)是可以将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内部的通路。图中符号(64)是排出部通孔,排出部通孔(64)可以将在空调机的室内侧热交换后的空气重新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图中符号(66)是控制部通孔,控制部通孔(66)用于设置下面将要说明的控制面板(122)。
通过底盘(50)和机壳(55)形成的内部空间被空气导轨(70)划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空气导轨(70)安装在底盘(50)上,作用于引导室内侧的空气流动。
空气导轨(70)由底部(70’)和侧壁(71)构成。底部(70’)安装在底盘(50)的上面;侧壁(71)垂直于底部(70’)。侧壁(71)形成空气导轨(70)的两侧面和背面;侧壁(71)的内部形成有向着前方{也就是说,朝着前面板(60)的方向}开口的流动空间(72)。在侧壁(71)中形成空气导轨(70)背面的中央设置有电机安装部(74),电机安装部(74)向流动空间(72)的内部突出。图中符号(75)是排水部,(76)是支撑肋材。
空气导轨(70)的排水部(75)上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80)。设置前面板(60)后方的室内热交换器(80)具有与吸入部(62)相对应的大小。室内热交换器(80)是使流动在其内部的工作流体和从空气调和空间内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部分。
在室内热交换器(80)与空气导轨(70)的流动空间(72)的前端之间设置有隔板(90)。隔板(90)作用于,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80)后的空气传递给下面将要说明的透平风扇(100),同时划分流动空间(72)形成可以使从透平风扇(100)排出的空气进行流动的空间。
隔板(90)的本体板(91)具有可以遮蔽流动空间(72)前面的面积。本体板(91)的中央穿孔有隔板孔(92),隔板孔(92)是可以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80)后的空气传送给透平风扇(100)的通路。本体板(91)的两端上形成有流路护栏(93),流路护栏(93)与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以及室内热交换器(80)的通道(82)固定结合。使流路护栏(93)连结在室内热交换器(80)、隔板(90)和空气导轨(70)之间,可以防止空气泄漏。
隔板(90)的本体板(91)的上端设置有倾斜引导部(95)。倾斜引导部(95)向隔板(90)的前方上部延长,形成在整个本体板(91)上端上。倾斜引导部(95)的两端分别与流路护栏(93)的内侧连结。通过倾斜引导部(95),使得流动空间(72)的流路断面积从流动空间(72)的上端部向上部逐渐变大。
流动空间(72)的内部设置有透平风扇(100)。透平风扇(100)提供在室内侧可以使空气进行流动的原动力;透平风扇(100)从空气调和空间吸入空气后,使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0)和隔板孔(92),并且通过下面将要说明的排出导轨(110)可以重新将空气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
排出导轨(110)设置在空气导轨(70)的上端。排出导轨(110)的作用是,可以将从透平风扇(100)朝着流动空间(72)排出的空气,通过前面板(60)的排出部通孔(64)引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排出导轨(110)上形成有排出流路(111),排出流路(111)与流动空间(72)相连通,朝着前面板(60)的前方开口。排出流路(111)的入口具有与通过形成在隔板(90)上部的倾斜引导部(95)的前端和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形成的流路相对应的形状和断面积。
排出导轨(110)的后端形成有垂直向上的分隔板(113)。分隔板(113)从排出导轨(110)的后端延长形成;分隔板(113)具有可以使分隔板(113)的上端接触在机壳(55)顶部的高度。分隔板(113)作用是,与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一起划分室内侧和室外侧。分隔板(113)的背面形成有上端固定结合部(114),上端固定结合部(114)用于固定结合下面将要说明的托架(153)。图中符号(119)是排出百叶窗,(120)是控制部,(122)是控制面板,(123)是操作杆,(124)是控制箱。
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背面的电机安装部(74)上安装有驱动电机(130)。在驱动电机(130)中,驱动电机(130)向着两端具备有旋转轴(132,133);一侧旋转轴(132)贯穿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向着流动空间(72)突出;旋转轴(132)的前端上设置有透平风扇(100)。另一侧旋转轴(133)具有相对比较长的长度,一直延长到下面将要说明的导风板(140)的内部为止。
在空气导轨(70)的后方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导风板(140)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压缩机(135)。压缩机(135)压缩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0)后的工作流体后传送给室外热交换器(160)。图中符号(136)是储液罐(ACCUMULATIOR),(137)是连结管(PIPE)。
在底盘(50)和机壳(55)所形成的空间中,在室外侧设置有导风板(140)。导风板(140)的设计高度是,将导风板(140)的下端部安装在底盘(50)上,可以使导风板(140)的上部接触在机壳(55)的顶部。于是,导风板(140)是左右宽度比高度相对小的结构。
导风板(140)上形成有通孔部(141),通孔部(141)的中心部贯穿有驱动电机(130)的旋转轴(133)。通孔部(141)可以使通过机壳(55)的吸入百叶窗(57)从外部吸入的空气流入到导风板(140)内部的通路。相当于通孔部(141)中央的导风板(140)的内部设置有室外侧风扇(150)。将室外侧风扇(150)设置在旋转轴(133)的前端上。
在导风板(140)的上端形成有支撑台(142),支撑台(142)接触在机壳(55)的顶部。在导风板(140)中,形成有下端固定结合部(143’)和上端固定结合部(143)。下端固定结合部(143’)形成在与空气导轨(70)的固定结合部(73’)相对应的位置上;上端固定结合部(143)形成在与排出导轨(110)的上端固定结合部(114)相对应的位置上。上,下端固定结合部(143,143’)用于固定结合托架(155)。
在导风板(140)的内部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160)。室外热交换器(160)通过机壳(55)开放的后方,向着空调机的后方露出。为了使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0)与从外部的接触最小化,也可以将铜线(WIRE)形成回折曲线字形状。
室外热交换器(160)使通过室外侧风扇(150)从外侧吸入的空气,经过导风板(140)的引导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0)时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60)由导管(PIPE)(161)、散热片(162)和通道(164)构成。导管(161)是多次弯曲后向左右进行交替的结构;散热片(162)插入在导管(161)的外周面上,可以增大与空气的热接触面积;通道(164)形成室外热交换器(160)的两端部。通道(164)形成室外热交换器(160)的两端部,同时具备有用于固定结合在导风板(140)上的结构。室外热交换器(160)是高度比左右宽度大的结构。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室内侧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首先,通过驱动电机(130)的工作,使透平风扇(100)进行旋转,将空气调和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室内侧。
也就是说,通过前面板(62)的吸入部(62)吸入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后,使吸入的空气经过室内热交换(80)。经过室内热交换器(80)的空气与热交换循环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80)后的空气,通过隔板(90)的隔板孔(92)传送给透平风扇(100)。
将吸入到透平风扇(100)的空气,沿着透平风扇(100)的圆周方向排出。从透平风扇(100)排出的空气向着流动空间(72)的上部流动。流动空间(72)的上部通过隔板(90)的倾斜引导部(95)和空气导轨(70)的侧壁(71)形成流路。于是,通过倾斜引导部(95),可以使流路的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
随着从透平风扇(100)排出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面积逐渐变大,可以使空气在流路的内部得到扩散,使得空气在整体流路内分布均匀地进行流动。
将从流动空间(72)的上端部流出的空气,传送到排出导轨(110)的排出流路(111)内。经过排出流路(111)后的空气,通过排出百叶窗(119)决定空气的排出方向,经过前面板(60)的排出部通孔(64)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
一方面,从透平风扇(100)排出的空气流入到排出导轨(110)内时,由于空气流经隔板(90)的倾斜引导部(95)而使流路的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所以可以防止空气冲撞在流路壁面上的现象。从而可防止空气向排出导轨(110)流入过程中产生噪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中,形成有向着隔板的上端前方上部延长的倾斜引导部。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通过空气导轨的侧壁和隔板形成的流动空间的上部侧的空气流路,也就是说,可以使与排出导轨连结的流路的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于是,可以使从透平风扇排出向排出导轨传送的空气,通过逐渐变大的流路的断面积得到扩散,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整体流动断面上,使得向空气调和空间排入的空气同样在比较宽的范围内得到均匀分布,可以形成快速的空气调和。
另外,通过向着排出导轨使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的结构,可以防止从透平风扇排出向排出导轨流入的空气碰撞在排出导轨入口上的现象。故可使空气流动噪音最小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板、流路护栏和倾斜引导部;所述本体板与空气导轨一起形成室内侧流路,所述本体板的中央形成有隔板孔,所述隔板孔用于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所述流路护栏形成在所述本体板的两端,所述流路护栏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空气导轨固定结合;所述倾斜引导部形成在所述本体板的上端,所述倾斜引导部向着本体板的前方上部倾斜。
2.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空气导轨、隔板和排出导轨;所述空气导轨上形成有流路空间,所述流路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室内侧风扇;所述隔板形成所述空气导轨流路空间的前面,所述隔板具备有向所述流路空间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器后空气的隔板孔,并且可以使所述流路空间的出口侧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所述排出导轨在所述流路空间的上端与流路空间相连通,向空气调和空间引导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部具备有倾斜引导部,所述倾斜引导部向着隔板的前方上部倾斜,使得流动空间的出口侧流动断面积逐渐变大。
全文摘要
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板、流路护栏和倾斜引导部;本体板的中央形成有隔板孔;流路护栏形成在本体板的两端与室内热交换机以及空气导轨固定结合;倾斜引导部形成在本体板的上端向着本体板的前方上部倾斜。一种窗式空调机的隔板和空气流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空气导轨、隔板和排出导轨;空气导轨上形成有设有风扇的流路空间;隔板形成空气导轨流路空间的前面,隔板设有隔板孔,并使流路空间断面积逐渐变大并与排出导轨相连通。故这两种结构都可使向空气调和空间排入的空气同样在比较宽的范围内得到均匀分布,形成快速的空气调和,并可使空气流动噪音最小化。
文档编号F24F1/02GK1542331SQ0314060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河宗民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