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062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进一步说,涉及一种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能够更加迅速地排出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
图1显示出现有技术的一体型空调机的正面结构图。
如图1所示,底盘1形成空调机的底面;机壳3形成上述空调机的两侧面和上面。通过上述底盘1和机壳3形成的空间向着上述空调机的前后方向开口形成,上述空间的内部设置有构成空调机的各种零部件。
前面板4形成上述空调机的前面外观。在上述前面板4上形成有吸入部分4i。上述吸入部分4i形成在与下面将要进行说明的室内热交换器5相对应的位置上。上述吸入部分4i是空气调和空间内的空气向上述空调机的室内侧进行流入的通路。在上述前面板4的上端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很长的排出部分4e。上述排出部分4e是在上述空调机内部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空气向空气调和空间内排出的通路。在上述前面板4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部分4c,在上述操作部分4c上设置有操作杆(lever)4c′。
在上述底盘1的室内侧前端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5,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与上述前面板4的吸入部分4i相对应。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能够使从上述空气调和空间内吸入的空气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的一侧,也就是说,与上述前面板4的操作部分4c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控制箱(control box)6。
一方面,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的后方设置有空气导轨7,上述空气导轨7用于引导在室内侧的空气流动,更准确地讲,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设置在上述空气导轨7上。上述空气导轨7具备有流动空间8,上述流动空间8用于设置室内侧风扇(附图中没有显示出),上述室内侧风扇(附图中没有显示出)用于形成在室内侧的空气流动;在上述流动空间8的一侧具备有控制箱设置部件9,上述控制箱设置部件9用于设置上述控制箱6。
在与上述空气导轨7的流动空间8前端相对应的底面形成有排水部件10。上述排水部件10排出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中产生的冷凝水。在上述排水部件10上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很长的一对支撑肋片12。上述支撑肋片12支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的下面,并且形成能够使冷凝水从上述排水部件10上流出的空间。其中,上述排水部件10从一侧向着另一侧倾斜形成,可顺利地将上述冷凝水排出。附图中的标记13是排水口,上述排水口使上述排水部件10的冷凝水向着上述底盘1的室外侧进行排出。
一方面,在上述空气导轨7的流动空间8前端设置有通气部件15。在上述通气部件15的中央形成有通气口孔16,上述通气口孔16引导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的空气向着上述流动空间8的室内侧风扇进行流动。
在上述空气导轨7的上端设置有排出导轨17。上述排出导轨17引导从上述室内侧风扇向上述流动空间8排出的空气,使上述空气向着上述排出部分4e进行流动。在上述排出导轨17上形成有排出流路18。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空调机工作过程进行简单说明。
当上述空调机被驱动,则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通过室内侧风扇的吸力被吸入到上述吸入部分4i内。被吸入到上述吸入部分4i内的空气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与热交换循环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过程中,空气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自身温度被降低。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侧风扇流动到上述排出导轨17的排出流路18,然后经过上述排出流路18通过前面板4的排出部分4e排出到空气调和空间。
另外,在制冷过程中,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产生的冷凝水传递到上述排水部件10,通过上述支撑肋片12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和排水部件10的底面之间的空间进行流动,传递到上述排水口13。为此上述排水部件10形成倾斜,上述排水口13侧相对低,上述排水口13相反侧相对高。
也就是说,上述排水部件10上游侧的支撑肋片12支撑肋片12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高度为b,上述排水部件10下游侧的支撑肋片12的高度为a,上述支撑肋片12的长度为L时,上述排水部件10底面的倾斜率为a-b/L。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却有如下问题也就是说,如上述计算方法,假定a,b值固定,支撑肋片12的高度固定时,上述支撑肋片12的长度L越长,上述排水部件10底面的倾斜率就越来越小。其中上述支撑肋片12的长度L变长意味着室内热交换器5的宽度变大。
于是随着室内热交换器5的左右宽度变大,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产生的冷凝水到达排水口13的时间越长,因而冷凝水在上述排水部件10滞留的时间变长,会产生在室内热交换器5上结露水和结冰等不利因素。
另外,在上述热交换器5产生的所有冷凝水通过一个排水口13排出,所以单位时间流量相对较多,过多时冷凝水会有溢出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能够将空调机的室内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更迅速地排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能够将室内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有效地分散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部件设置在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交换器的下部,用于将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支撑肋片用于支撑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部,上述支撑肋片将排水部件的底面从上述支撑肋片的中间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相对者的向下倾斜的第1和第2倾斜面。
在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的下流分别形成有排水口,上述排水口将冷凝水向室内侧进行排水。
通过本发明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由于在用于排出室内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部件底面沿着相互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第1和第2倾斜面,能够使得倾斜面的倾斜率相对变大,能够提高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又能够相对减少通过各自倾斜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另外在上述优点之外,使得冷凝水流动的流路长度相对缩短,使得冷凝水的处理速度加快,缩短了到达最大制冷能力所需时间,节约了电力消耗;又由于冷凝水滞留在排水部件时间缩短,减少了结露水和低温结冰的条件,能够改善空调机的工作特性。


图1显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2显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3显示出现有技术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说明图;图4显示出本发明冷凝水排出结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分解斜视图;图5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说明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30底盘 32隔板35空气导轨 37室内侧风扇
40室内热交换器41通道(channel)42通气口(orifice) 43侧壁45排水部件47第1倾斜面48第2倾斜面 50、52排出导轨51、53排出流路60前面板(front panel)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显示出本发明冷凝水排出结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4所示,底盘30形成空调机的底面;隔板32将上述底盘30和机壳(附图中没有显示出)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上述室内侧设置有空气导轨35。上述空气导轨35用于引导室内侧的空气流动,其内部设置有室内侧风扇37。
上述空气导轨35的前端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0,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能够使吸入到室内侧的空气与热交换循环的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附图中的标记41是构成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两端的通道。
通气口42设置在上述室内侧风扇37和室内热交换器40之间,上述通气口42使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空气向着上述室内侧风扇37进行流动。在上述通气口4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壁43,上述侧壁43固定结合有上述通道41。
上述空气导轨35的通气口42前端设置有排水部件45。上述排水部件45上至少设置有2个支撑肋片46,上述支撑肋片46用于支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下面。上述支撑肋片46沿着空气导轨35的左右方向很长地形成。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上面在相同的水平线上。
上述排水部件45的底面由倾斜方向相反的第1倾斜面47和第2倾斜面48构成。上述第1倾斜面47和第2倾斜面48在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中间向着两端部分别向下倾斜。通过上述结构,对应于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中间部位的排水部件45的底面的高度最高;对应于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两端部分底面的高度低。
于是,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产生的冷凝水以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中间为基准,根据下落的位置不同流动方向也不同。沿着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向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两端排出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口(附图中没有显示出)向底盘30的室外侧排出。上述排水口形成在对应于上述侧壁43的外侧部位的上述空气导轨35的两端上。
一方面,排出导轨50,52形成在上述空气导轨35的两端和下端,上述排出导轨50,52用于将上述室内侧风扇37排出的空气引导到空气调和空间。上述两端的排出导轨50可以与上述空气导轨35分别形成。上述两端的排出导轨50向着上下方向延长形成,下端的排出导轨52向着左右方向延长形成。上述排出导轨50,52上分别形成排出流路51、53。
上述空气导轨35和排出导轨50,52的前端设置有构成空调机的前面的前面板60。在上述前面板60中央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分62。上述空气吸入部分62具有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大小对应的面积,使得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流动。
上述空气吸入部分62的两端上形成纵排出口64,上述纵排出口64沿着上下方向延长到与上述两端的排出导轨50对应的位置。上述纵排出口64与上述排出流路51相连通,将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内。上述纵排出口64上设置有排出百叶窗65,上述排出百叶窗65用于控制排出的空气流动方向。
一方面,在上述空气吸入口62的下端向上述前面板60的左右方向延长形成有横排出口70。附图中的标记71是排出流路。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随着室内侧风扇37的驱动通过上述前面板60的空气吸入部分62被吸入到室内热交换器40进行热交换。比如说,在制冷过程中,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空气与工作流体换热,本身温度相对变低。这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缩,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表面形成冷凝水。上述冷凝水下落到上述排水部件45,沿着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流动,排出到排水口。
其中上述支撑肋片46支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的下面,在第1和第2倾斜面47,48和室内热交换器40的下面之间形成空间。上述空间的底面就是第1和第2倾斜面47,48,用于排出冷凝水。
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将上述排水部件45的底面——第1和第2倾斜面47,48分别向上述空气导轨35的两端方向向下倾斜形成。
下面对上述倾斜面47,48的倾斜率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首先,从上述排水部件45的底面到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上端之间的高度最低的部分在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中央,高度为b。另外从排水部件45的底面到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上端之间的高度最高的部分在支撑肋片46的两端部,高度为a。上述支撑肋片46的整体长度为L。于是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从上述支撑肋片46的中央,则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分别对应的支撑肋片46的长度L/2。
于是第1和第2倾斜面47,48的倾斜率为a-bL2=2(a-b)L.]]>也就是说,假定上述a,b,L与现有技术相同,则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的倾斜率为现有技术的2倍。这意味着冷凝水沿着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47,48能够更迅速地排出。
另外,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0产生的冷凝水随着下落的位置不同排水方向也不同。也就是说,落在上述第1倾斜面47的冷凝水在附图上向空气导轨35的左侧流动进行排水;落在上述第2倾斜面48上的冷凝水在附图上向空气导轨35的右侧流动进行排水。于是经过各自的倾斜面47,48分配冷凝水的流量。
到目前为止,虽然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提出很多变形。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体现在专利请求范围内,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差别都应该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排水部件设置在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交换器的下部,用于将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其特征在于支撑肋片用于支撑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部,排水部件的底面从中间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相对着的向下倾斜的第1和第2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和第2倾斜面的下流分别形成有排水口,上述排水口将冷凝水向室内侧进行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上述支撑肋片的中间部位的排水部件的底面的高度最高;对应于上述支撑肋片的两端部分底面的高度低。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支撑肋片用于支撑热交换器的下部,支撑肋片将排水部件的底面从支撑肋片的中间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相对者的向下倾斜的第1和第2倾斜面。在第1和第2倾斜面的下流分别形成有排水口,排水口将冷凝水向室内侧进行排水。通过本发明空调机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可以带来如下效果能够使得倾斜面的倾斜率相对大,提高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又能够相对减少通过各自倾斜面的单位时间流量。另外,使得冷凝水流动的流路长度相对缩短,使得冷凝水的处理速度加快,缩短了到达最大制冷能力所需时间,节约了电力消耗;又由于冷凝水滞留在排水部件时间缩短,减少了解露水和低温结冰的条件,能够改善空调机的工作特性。
文档编号F24F13/00GK1542370SQ03140609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金泳模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